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89151
- 條形碼:9787502489151 ; 978-7-5024-891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國家環境影響評價現行導則、法律法規、環境標準和技術方法,結合相關環境影響評價案例編寫而成,全書共分11章,內容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概論、環境影響評價法律法規及標準、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聲環境影響評價、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風險評價等。本書為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城市規劃、市政工程、環境科學與管理以及其他理工科有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工程咨詢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目錄
目錄1概論11.1基本概念11.1.1環境11.1.2環境要素11.1.3環境影響21.1.4污染源21.1.5環境影響評價31.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原則31.2.1依法評價31.2.2科學評價41.2.3突出重點41.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體系構成41.4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51.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內容61.5.1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61.5.2劃分評價等級和確定評價范圍、方法71.5.3建設項目工程分析81.5.4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101.5.5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21.5.6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131.5.7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141.5.8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141.5.9環境影響評價結論141.6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編制要求151.6.1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總體要求151.6.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要求161.6.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要求17習題172環境影響評價法律法規及標準182.1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形成和發展182.1.1引入和確立階段182.1.2規范和建設階段18
2.1.3強化和完善階段192.1.4改革和優化階段202.1.5全面深化改革階段222.2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法律法規體系222.2.1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222.2.2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中各層次間的關系242.2.3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的制度體系252.3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的標準體系272.3.1環境保護標準概述272.3.2環境保護標準體系292.3.3環境保護標準的實施與實施監督32習題343建設項目工程分析353.1工程分析的定義353.2工程分析的目的353.3工程分析的原則363.4工程分析的基礎數據來源及重點363.5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373.5.1工程分析的方法373.5.2基本工作內容393.5.3工程概況393.5.4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分析413.5.5污染源源強分析與核算413.5.6清潔生產水平分析453.5.7環保措施方案分析453.5.8總圖布置方案與外環境關系分析473.5.9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示例473.6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603.6.1導則的基本要求603.6.2工程分析時段603.6.3工程分析的對象613.6.4工程分析的內容62
3.6.5生態影響型工程分析技術要點643.6.6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示例(公路項目)663.7污染源源強核算743.7.1相關概念及定義753.7.2總體要求763.7.3源強核算程序763.7.4污染源識別和污染物確定773.7.5源強核算結果與統計773.7.6源強核算方法77習題914大氣環境影響評價934.1概述934.1.1基本概念934.1.2常用大氣環境標準944.1.3污染氣象基礎知識984.1.4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程序1014.2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與評價范圍1034.2.1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1034.2.2評價標準確定1034.2.3評價等級判定1044.2.4評價范圍確定及評價基準年篩選1064.3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1074.3.1調查內容和目的1074.3.2數據來源1074.3.3補充監測1094.3.4評價內容與方法1094.4大氣污染源調查與分析1134.4.1污染源調查基本要求1134.4.2污染源調查的內容1144.4.3數據來源與要求1194.5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204.5.1一般性要求1204.5.2預測范圍和預測周期120
4.5.3預測模型1204.5.4預測方法1274.5.5預測結果表達1274.5.6預測與評價內容1294.5.7評價方法1304.5.8評價結果表達1324.6環境監測計劃1334.6.1一般性要求1334.6.2污染源監測計劃1334.6.3環境質量監測計劃1334.7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與建議1334.7.1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1334.7.2污染控制措施可行性及方案比選結果1344.7.3大氣環境防護距離1344.7.4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結果1344.7.5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1354.8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案例1364.8.1項目概述1364.8.2項目大氣評價因子和評價標準1384.8.3項目評價工作等級的判定1394.8.4項目評價范圍、時段及內容1404.8.5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1404.8.6大氣污染源強分析1424.8.7環境空氣影響預測與評價1464.8.8大氣污染防治措施1534.8.9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與建議155習題1555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1565.1概述1565.1.1基本概念1565.1.2水文學基本知識1565.1.3常用地表水環境標準161
5.1.4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程序1685.2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等級與評價范圍1695.2.1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1695.2.2評價等級確定1705.2.3評價范圍確定1735.2.4評價時期確定1745.2.5水環境保護目標確定1755.2.6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確定1755.3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1755.3.1總體要求1755.3.2調查范圍1755.3.3調查因子與調查時期1765.3.4調查內容與方法1765.3.5水質調查與水質參數選擇原則1785.3.6調查要求1785.3.7補充監測1795.3.8環境現狀評價內容與要求1815.3.9評價方法1825.4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1835.4.1預測原則與預測方法1835.4.2預測因子1845.4.3預測時期1845.4.4預測情景1855.4.5預測內容1855.4.6模型概化1855.4.7基礎數據要求1865.4.8初始條件1875.4.9邊界條件1875.4.10參數確定與驗證要求1885.4.11預測點位設置及結果合理性分析1885.4.12預測模型189
5.4.13常用數學模型基本方程及解法1905.5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1975.5.1評價原則1975.5.2評價內容1985.5.3評價要求1985.5.4污染源排放量核算1995.5.5生態流量確定2005.6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與監測計劃2015.6.1一般要求2015.6.2水環境保護措施2015.6.3監測計劃2025.7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2025.7.1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2025.7.2污染源排放量與生態流量2035.8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案例2035.8.1環境功能區劃、環境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203
5.8.2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范圍2055.8.3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2065.8.4水污染源調查2075.8.5水文情勢調查2075.8.6施工期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2075.8.7運營期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2085.8.8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2105.8.9水污染防治措施2145.8.10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219習題2226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2236.1地下水的基本知識2236.1.1地下水的相關概念2236.1.2地下水的分類2256.1.3地下水的動態與均衡2286.1.4地下水化學性質2286.1.5水文地質圖2296.1.6常用的水文地質參數2306.2常用地下水環境標準2326.2.1《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2326.2.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2336.3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程序2336.4地下水環境影響識別2346.5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分級與技術要求2356.5.1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分級2356.5.2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要求2366.6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2376.6.1調查目的與任務237
6.6.2調查方法2376.6.3環境水文地質條件調查2396.6.4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調查2406.6.5環境水文地質勘察與試驗2496.7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2506.7.1地下水水質評價方法2506.7.2地下水防護性能2516.8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與預測2526.8.1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遷移與轉化2526.8.2地下水污染途徑2536.8.3地下水污染源強計算2556.8.4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的基本要求2576.8.5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方法2586.9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2586.10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與對策2596.10.1源頭控制措施2596.10.2分區防控措施2596.10.3地下水污染修復措施2616.11地下水環境監測與管理2636.12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2646.13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案例2646.13.1項目概況2646.13.2廠區平面布置及廠界周圍情況2676.13.3填埋場工程方案2686.13.4評價標準及評價因子2696.13.5評價工作等級和評價范圍2696.13.6環境水文地質條件調查2706.13.7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275
6.13.8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2766.13.9污染防治措施284習題2937聲環境影響評價2947.1概述2947.1.1基本概念2947.1.2基礎知識2947.1.3噪聲級的計算2987.1.4常用聲環境標準2997.1.5聲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程序3037.2聲環境影響評價等級與評價要求3047.2.1評價工作等級3047.2.2評價范圍和基本要求3057.3聲環境現狀調查和評價3077.3.1主要調查內容與調查方法3077.3.2現狀監測3077.3.3環境噪聲現狀評價方法3087.3.4典型工程環境噪聲現狀水平調查方法3087.4聲環境影響預測3097.4.1基本要求3097.4.2預測步驟3107.4.3戶外聲傳播衰減計算3117.4.4工業噪聲預測3177.4.5公路、城市道路交通運輸噪聲預測3207.4.6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噪聲預測3267.4.7機場飛機噪聲預測3297.4.8施工場地、調車場、停車場等噪聲預測3337.4.9敏感建筑建設項目聲環境影響預測3337.5聲環境影響評價3347.5.1評價標準的確定3347.5.2評價的主要內容334
7.6噪聲防治對策3347.6.1噪聲防治措施的一般要求3347.6.2防治途徑3347.6.3典型建設項目噪聲防治措施3357.7聲環境影響評價案例3367.7.1項目概述3367.7.2聲環境功能區劃及評價等級的判定3387.7.3評價標準3397.7.4評價時段、內容及評價重點3397.7.5聲環境現狀調查和評價3407.7.6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3467.7.7聲環境保護措施及可行性論證353習題3608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3618.1固體廢物的來源與分類3618.1.1固體廢物的來源3618.1.2固體廢物的分類3618.2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3638.3固體廢物的相關法規和標準364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3648.3.2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3668.4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3678.4.1一般固體廢物常用的處理與處置技術3678.4.2危險廢物的處置技術3748.5固體廢物的環境影響評價3808.5.1建設項目的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3818.5.2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3828.6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案例3868.6.1項目概況3868.6.2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及固廢產生量386
8.6.3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386習題3909土壤環境影響評價3919.1概述3919.1.1基本概念3919.1.2土壤學基本知識3919.1.3常用土壤環境標準3939.1.4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程序3959.2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分級與技術要求3969.2.1土壤環境影響識別3969.2.2等級劃分3999.3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4009.3.1基本原則與要求4009.3.2調查評價范圍4009.3.3調查內容與要求4019.3.4現狀監測4049.3.5現狀評價4059.4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4089.4.1基本原則與要求4089.4.2預測評價范圍4089.4.3預測與評價因子4099.4.4預測評價標準4099.4.5污染源強計算方法4099.4.6預測與評價方法4109.4.7預測評價結論4129.5土壤環境保護措施與對策4139.5.1基本要求4139.5.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4139.5.3跟蹤監測4149.6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案例4149.6.1項目概況4149.6.2土壤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4149.6.3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417
9.6.4運營期地下水、土壤防治措施419習題42110生態環境影響評價42210.1概述42210.1.1基本概念42210.1.2生態影響評價標準42210.1.3生態影響評價的原則和工作內容42310.2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分級與評價范圍42410.2.1生態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42410.2.2生態影響評價工作分級42410.2.3生態影響評價工作范圍42510.2.4生態影響判定依據42510.3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42610.3.1生態現狀調查42610.3.2生態現狀評價42710.4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43010.4.1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內容43010.4.2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43110.5生態影響的防護、恢復、補償及替代方案43610.5.1生態影響的防護、恢復與補償原則43610.5.2替代方案43610.5.3生態保護措施43710.6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案例43710.6.1項目概述43710.6.2工程分析43810.6.3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44010.6.4生態影響評價44610.6.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44710.6.6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結論450
習題45211環境風險評價45311.1基本概念45311.2環境風險評價的工作程序、工作內容與工作等級的劃分45311.2.1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程序45311.2.2評價工作等級劃分45311.2.3環境風險評價工作內容45511.2.4評價范圍45611.3環境風險調查與風險潛勢判別45611.3.1風險調查45611.3.2環境風險潛勢初判45611.4環境風險識別46011.4.1風險識別內容46011.4.2風險識別方法46011.4.3風險識別結果46111.5環境風險事故情景分析46111.5.1風險事故情形設定46111.5.2源項分析46111.6環境風險預測與評價46711.6.1風險預測46711.6.2環境風險評價47211.7環境風險管理47211.7.1環境風險管理目標47211.7.2環境風險防范措施47211.7.3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求47311.8環境風險評價結論及建議47311.8.1項目危險因素47311.8.2環境敏感性及事故環境影響47311.8.3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47311.8.4環境風險評價結論與建議47311.9環境風險評價案例474
11.9.1項目基本概況47411.9.2環境風險評價依據48011.9.3環境風險源調查48011.9.4風險潛勢初判48111.9.5評價等級與評價范圍48511.9.6風險識別48511.9.7源項分析49011.9.8后果計算及風險評價49211.9.9環境風險管理50311.9.10風險評價結論512習題512參考文獻513
展開全部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作者簡介
段寧,女,武漢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評價、環境管理理論及實踐,環保新材料研究等。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參與編寫著作《環境影響評價案例研究》。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