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zhàn)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yè)與企業(yè)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理論及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68566
- 條形碼:9787112268566 ; 978-7-112-2685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理論及實踐 本書特色
城市更新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是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它涉及法規(guī)政策、土地權屬、拆遷補償安置、文化傳承等諸多問題。我國存在的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導致很多舊城鎮(zhèn)、舊廠房和舊村居與所在城市的人文景觀、經濟體制、社會管理上的不協(xié)調,城市發(fā)展進步受到制約。本書對構建和諧社會,改善人居環(huán)境,調整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理論和實際意義。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理論及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對城市更新的模式以及不同城市更新模式綜合效益的評價體系、評價模型、評價方法和計算方法等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研究成果對我國城市更新的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主要創(chuàng)新性成果如下:(1)應用利益相關者理論,界定城市更新的核心利益相關者為政府、居民和開發(fā)商。運用博弈論構建兩兩靜態(tài)博弈模型和三方靜態(tài)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三方的動態(tài)博弈模型,得出G-R-D、R-G-D和D-G-D三種城市更新模式,分別適用于政府主導、居民主導和開發(fā)商主導的改造類型。(2)結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通過因子分析法構建了三種模式的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協(xié)調效益評價體系和發(fā)展效益評價體系,并且運用熵值法建立了三種模式的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模型。(3)基于模糊理論建立了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方法,并且改進傳統(tǒng)雷達圖,構建基于熵權雷達圖的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計算方法。選取廣州市不同城市更新模式的典型案例,運用以上方法得到的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理論及實踐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術路線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城市更新相關研究綜述
2.1 城市更新的發(fā)展狀況研究
2.1.1 城市更新概念
2.1.2 城市更新的發(fā)展狀況
2.2 城市更新的模式研究
2.2.1 整體重建型
2.2.2 局部修建型
2.2.3 修繕維護型
2.3 城市更新的效益研究
2.4 城市更新綜合評價研究
2.4.1 評價指標研究
2.4.2 綜合評價研究
2.4.3 評價方法研究
2.5 文獻評述及研究趨勢分析
2.5.1 文獻評述
2.5.2 研究趨勢分析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城市更新利益相關者的博弈分析
3.1 城市更新利益相關者分析
3.1.1 利益相關主體的概念
3.1.2 城市更新核心利益相關者分析
3.2 博弈理論
3.2.1 博弈論的概念
3.2.2 博弈論的構成要素
3.3 城市更新博弈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3.3.1 兩兩靜態(tài)博弈
3.3.2 三方靜態(tài)博弈
3.3.3 三方動態(tài)博弈
3.4 案例分析
3.4.1 案例綜述
3.4.2 三方決策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4.1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的內涵和分析
4.2 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4.2.1 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
4.2.2 確定評價指標的初步框架
4.2.3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
4.3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4.3.1 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
4.3.2 數(shù)據(jù)來源與處理
4.3.3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因子識別
4.4 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模型構建
5.1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的目的和原則
5.1.1 評價的目的
5.1.2 評價的原則
5.2 評價的內容
5.2.1 政府評價
5.2.2 居民評價
5.2.3 開發(fā)商評價
5.2.4 社會評價
5.2.5 經濟評價
5.2.6 環(huán)境評價
5.3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模型的構建
5.3.1 熵值法
5.3.2 指標權重的計算和分析
5.4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模型
5.4.1 R-G-D城市更新模式的綜合效益評價模型
5.4.2 G-R-D和D-G-R兩種城市更新模式的綜合效益評價模型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的評價方法和計算方法
6.1 多層評價系統(tǒng)的評價法
6.1.1 模糊評價法
6.1.2 基于熵權模糊理論的綜合評價法
6.1.3 模糊綜合評價步驟
6.2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的評價方法
6.2.1 發(fā)展效益系數(shù)
6.2.2 協(xié)調效益系數(shù)
6.2.3 綜合評價
6.3 基于改進雷達圖法的綜合效益計算方法
6.3.1 基礎雷達圖法
6.3.2 改進的雷達圖法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案例分析及實證
7.1 R-G-D模式的獵德村改造
7.1.1 獵德村案例介紹
7.1.2 獵德村改造模糊評價
7.1.3 獵德村綜合效益分析
7.1.4 獵德村改造的經驗與借鑒
7.2 D-G-R模式的琶洲村改造
7.2.1 琶洲村案例介紹
7.2.2 琶洲村改造模糊評價
7.2.3 琶洲村改造綜合效益分析
7.2.4 琶洲村改造的經驗與借鑒
7.3 G-R-D模式的楊箕村改造
7.3.1 楊箕村案例介紹
7.3.2 楊箕村改造模糊評價
7.3.3 楊箕村改造綜合效益分析
7.3.4 楊箕村改造的經驗與借鑒
7.4 綜合效益計算分析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1 結論
8.2 創(chuàng)新點
8.3 相關建議
8.4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調查問卷
城市更新綜合效益評價理論及實踐 作者簡介
李劍鋒,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F(xiàn)IDIC國際咨詢工程師,廣州市樓宇經濟專家,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廣東工業(yè)大學客座副教授,***第21批博士服務團成員,現(xiàn)任廣東省現(xiàn)代建筑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鄉(xiāng)建設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城市更新理論與應用研究、建筑結構設計、工程管理和城鄉(xiāng)建設領域行業(yè)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研究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技術咨詢。曾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聯(lián)合國人居獎和全國優(yōu)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yè)二等獎。主編《廣東省農村削坡建房整治和建設指引》《木-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標準》等6項標準和制定《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指引》《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十四五”專項規(guī)劃》《廣西“十四五”工程建設標準化發(fā)展規(guī)劃》等政策文件。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二十幾篇,SSCI(JCRQ1)和EI收錄8篇,是《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SCI和E雙檢索期刊)審稿專家。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