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東南亞區域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32238
- 條形碼:9787566832238 ; 978-7-5668-322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南亞區域史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有三個板塊。其中,“東南亞區域發展史”注重從整體史觀構建東南亞歷史的發展脈絡,既注重各國歷史的縱向演進,也注意梳理各國歷史發展的橫向聯系,揭示這種橫向聯系在東南亞區域史形成中的作用,從而完整呈現東南亞區域史的整體面貌。“東南亞文化史”注重從文明史觀復原東南亞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主要從本土文化的生長與外來文化的影響兩個層面揭示東南亞文化的形成與嬗變過程。“東南亞與周邊地區交流史”是東南亞歷史
東南亞區域史 目錄
**編 東南亞區域發展史
**章 東南亞各國的發展歷程
**節 越南
第二節 柬埔寨
第三節 泰國
第四節 緬甸
第五節 老撾
第六節 馬來西亞
第七節 菲律賓
第八節 印度尼西亞
第二章 東南亞各國歷史發展的道路
**節 東南亞的史前時代
第二節 東南亞早期國家的出現與中央集權的建立
第三節 近代殖民侵略與東南亞的依附性發展
第四節 “二戰”后東南亞各國相繼獨立與國家發展道路的多樣化
第二編 東南亞文化史
第三章 東南亞的宗教
**節 東南亞宗教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東南亞的印度宗教
第三節 東南亞的伊斯蘭教
第四節 東南亞的中國宗教
第五節 東南亞的基督教
第四章 東南亞的語言與文字
**節 越南的語言與文字
第二節 柬埔寨的語言與文字
第三節 緬甸的語言與文字
第四節 老撾的語言與文字
第五節 泰國的語言與文字
第六節 馬來西亞的語言與文字
第七節 印度尼西亞的語言與文字
第八節 菲律賓的語言與文字
第五章 東南亞文學的發展
**節 東南亞文學的孕育期
第二節 東南亞文學的成型期
第三節 東南亞文學的近代轉型期
第四節 東南亞文學的現代發展期
第六章 東南亞的藝術
**節 越南的藝術成就
第二節 印度文化影響下的柬埔寨藝術
第三節 獨具特色的緬甸藝術
第四節 兼收并蓄的泰國藝術
第五節 周邊國家影響下的老撾藝術
第六節 多元交融的馬來西亞藝術
第七節 傳承與吸收并重的印度尼西亞藝術
第八節 打上鮮明西方文化烙印的菲律賓藝術
第七章 東南亞文化發展概觀
**節 東南亞文化發展的階段
第二節 東南亞文化發展的特征
第三節 外來文化對東南亞文化發展的影響
第三編 東南亞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第八章 越南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節 古代中越之間的交往
第二節 近代中越關系的演變
第三節 古代中國與越南的貿易聯系
第四節 外來宗教影響下越南文化的發展
第九章 柬埔寨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節 古代中國與柬埔寨的交往
第二節 安南(越南)與暹羅控制下的柬埔寨
第三節 柬埔寨的對外經濟聯系
第四節 外來文化影響下柬埔寨文化的發展
第十章 老撾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節 古代中國與老撾之間的政治交往
第二節 古代中國與老撾的經濟文化交流
第三節 老撾與東南亞諸國的歷史關系
第十一章 緬甸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節 古代中國與緬甸的邦交關系
第二節 近現代中國與緬甸的友好交往
第三節 古代緬甸與中國的經濟聯系
第四節 緬甸與周邊國家的政治文化交往
第十二章 泰國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節 泰國與中國交往關系的發展
第二節 泰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第三節 近代以來泰國與西方國家的交往
第四節 泰國與周邊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第十三章 菲律賓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節 古代菲律賓與中國關系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古代菲律賓與中國的經貿交流
第三節 菲律賓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
第十四章 馬來西亞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節 古代馬來西亞與中國的友好交往
第二節 古代馬來西亞與中國的經貿關系
第三節 近代馬來西亞與西方殖民者之間的關系
第四節 外來宗教在馬來西亞的傳播與演變
第十五章 印度尼西亞與周邊地區交流史
**節 古代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交往
第二節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經濟文化交流
第三節 外來宗教在印度尼西亞的傳播與影響
參考文獻
東南亞區域史 節選
十分重要。而越南也迫切希望借歲貢之機與清廷加強聯系,在抗擊法國入侵時得到清廷的支持。清朝同治帝三次宴請越南貢使,以示重視。此次歲貢重申了中越宗藩關系,打破了法國破壞中越關系的企圖,兩國在鞏固雙方關系、共同應對法國入侵方面達成共識。 隨著事態的發展,中越關系呈現出新的變化。1882年初,清廷招商局職員唐廷庚等奉兩廣總督張樹聲之命抵達越南都城順化,借口商量辦理招商局運糧事宜,尋找機會參見越南國王及大臣,探詢聯合抗法等事。但越南國王阮福時忌憚法國殖民者,沒有親自召見中方來使,委派戶部侍郎阮文祥等與之密商。越方提出三點請求:**,準許越方派遣使節駐京,若有事便于與總理衙門協商;第二,在廣州設領事館,便于商業往來,通報信息;第三,派人搭乘中國輪船赴歐、美、日諸國“探學”,以了解海外事務。越方所提請求與曾紀澤所提建議不謀而合,李鴻章經反復思考,除原則上同意越南使節駐京外,協助越南出洋訪學也納入清廷的考慮,擬由兩廣當局代為擇船搭乘,并給予憑照。至于越方請求派遣領事駐扎廣東一事,則沒有明確答復。可見迫于時勢,中越雙方皆有改變兩國傳統關系模式的愿望,并著手實施。只是隨著越南局勢的進一步惡化,這一推動兩國關系向近代新型外交關系轉型的嘗試沒有取得什么實際效果。 隨著法國不斷入侵北圻,越南形勢更加緊張。清廷派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寶海進行談判,李鴻章主張“(中國、法國)兩國派定大員后,并應有越南國王遣派大員三面會商”。這實際上是把中法交涉改為中越聯合對法交涉,形成聯合對抗法國的局面。經反復談判爭取,法國*終允許越南派員參加。1883年,越南派遣刑部尚書范慎譎充當欽差大臣,率領侍郎阮述等抵達天津參加中國、法國、越南三方會談。但就在此時,寶海被召回國,三方會談被迫中止,中越聯合對法交涉的打算落空。 中越除了在外交上相互配合,在軍事上也密切合作。此時越南境內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尤其是中國反清組織和散兵游勇涌人中越邊境地區,使越南疲于應付。據估計,中法戰爭前,僅在越北各地活動的中國天地會武裝就有153股,他們設立關卡,收稅征糧,劃分管理區域,儼然一個個獨立王國。1869-1885年,越南多次向清廷請求援助其剿匪,清廷也派軍進駐越南北部,助越剿匪。 二、中法戰爭與中越宗藩關系解體 隨著法軍不斷進攻北圻,威脅中越邊境,法軍成了中越兩國的共同敵人。1873年,法國侵略軍進攻越南河內等地,應越方要求,劉永福率黑旗軍(原系反清武裝)與越軍聯合作戰,在河內西郊大敗法軍,斬殺法軍指揮官安鄴等數百人。1882年,法軍再次入侵越南北部,劉永福率黑旗軍在河內城西紙橋一帶再次大敗法軍,擊斃法軍司令李維利在內的數百人。1883年,法軍卷土重來,大舉進攻紅河三角洲地區,黑旗軍與清軍、越軍聯合作戰,在越北屢創法軍。法軍進攻北圻的同時,還派海軍入侵中國臺灣、福建等地,把戰火從中越陸地邊境燃燒到中國東南沿海,中法戰爭爆發。海戰中,法軍殲滅福建水師,但在進攻臺灣時受挫。陸戰中,清軍老將馮子材在鎮南關大勝法軍,從根本上扭轉了戰爭局勢,迫使挑起戰爭的法國茹費理內閣倒臺。此時清廷下令停戰,于1885年同法國簽訂條約,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 1883年,阮朝嗣德帝去世,其弟上表告哀、請封,清廷決定派遣使臣到越南冊封。法國看到了中越兩國想以此為契機聯合抗法的設想,極力阻撓。趁越南政權不穩之際,法軍發動進攻,于1884年6月6日強迫越南簽訂《順化條約》,明確規定越南承認并接受法國的保護,法國代表越南處理一切對外關系,并將清廷冊封越南國王所授鍍金駝紐銀印當場銷熔,鑄為銀塊,以示中越宗藩關系永世斷絕,自此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東南亞區域史 作者簡介
鄭維寬,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優秀專家。主要從事區域歷史地理、邊疆史、民族史的研究,出版《清代廣西生態變遷研究》《歷代王朝治理廣西邊疆的策略研究》等專著4部,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得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5項。
- >
山海經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