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尾货特色书店,中文字幕在线一区,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包郵 中醫(yī)藥免疫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2-01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354
本類榜單:醫(yī)學銷量榜
中 圖 價:¥65.7(8.4折) 定價  ¥7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醫(yī)藥免疫學 版權信息

中醫(yī)藥免疫學 內容簡介

免疫學是生物、醫(yī)學學科的分支學科,掌握其基礎理論與前沿方向是兩大學科學生的必須。本書理論體系完整,涉及的技術應用廣而且實用性強。讀者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對免疫學全貌有概要性的認識。本書可以作為生物學、中醫(yī)藥等學科專業(yè)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供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閱讀參考。

中醫(yī)藥免疫學 目錄

目錄
上篇 免疫學基礎
**章 免疫學發(fā)展史2
**節(jié) 經驗免疫學時期2
第二節(jié) 科學免疫學時期4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免疫學時期5
第二章 免疫系統(tǒng)13
**節(jié) 免疫器官與組織13
第二節(jié) 免疫細胞15
第三節(jié) 免疫分子20
第四節(jié) 前沿進展25
第三章 抗原/免疫激活物27
**節(jié) 抗原的基本性質與抗原表位27
第二節(jié) 影響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28
第三節(jié) 抗原的種類29
第四節(jié) 非特異性免疫細胞激活物30
第四章 免疫應答34
**節(jié) 固有免疫應答34
第二節(jié) 適應性免疫應答35
第三節(jié) 前沿進展40
第五章 免疫病理42
**節(jié) 超敏反應42
第二節(jié) 自身免疫病52
第三節(jié) 免疫缺陷病55
第四節(jié) 前沿進展58
第六章 免疫學應用61
**節(jié) 免疫診斷61
第二節(jié) 免疫治療64
第三節(jié) 免疫預防67
第四節(jié) 前沿進展68
中篇 中醫(yī)藥學概論
第七章 中醫(yī)學基本理論72
**節(jié) 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特點72
第二節(jié) 中醫(yī)哲學理論基礎73
第三節(jié) 中醫(yī)生命學理論基礎77
第四節(jié) 中醫(yī)病理學理論基礎85
第五節(jié) 中醫(yī)體質學理論基礎94
第六節(jié) 中醫(yī)養(yǎng)生與防治95
第八章 中藥學基本理論97
**節(jié) 中藥的性能97
第二節(jié) 中藥的炮制102
第三節(jié) 中藥的配伍105
第四節(jié) 中藥的用藥禁忌107
第九章 中醫(yī)四診與辨證109
**節(jié) 診法109
第二節(jié) 辨證119
第十章 中醫(yī)治則治法與方劑128
**節(jié) 治則治法概述128
第二節(jié) 方劑概述131
第三節(jié) 五臟治法與方劑簡介140
下篇 中醫(yī)藥與免疫
第十一章 中醫(yī)藥理論的免疫學思想與實踐148
**節(jié) 中醫(yī)理論的免疫學思想148
第二節(jié) 中醫(yī)免疫思想的臨床實踐152
第十二章 中醫(yī)藥與超敏反應157
**節(jié) 中醫(yī)藥與Ⅰ型超敏反應157
第二節(jié) 中醫(yī)藥與Ⅱ型超敏反應164
第三節(jié) 中醫(yī)藥與Ⅲ型超敏反應167
第四節(jié) 中醫(yī)藥與Ⅳ型超敏反應172
第五節(jié) 前沿進展175
第十三章 中醫(yī)藥與過敏性疾病179
**節(jié) 過敏性疾病的定義179
第二節(jié) 過敏性疾病的分類180
第三節(jié) 過敏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182
第四節(jié) 中醫(yī)藥對過敏性疾病治療的研究進展及知識拓展187
第五節(jié) 中醫(yī)藥對過敏性疾病治療的研究方向188
第六節(jié) 前沿進展189
第十四章 中醫(yī)瘟疫學與免疫學191
**節(jié) 瘟疫學概述191
第二節(jié) 瘟疫與免疫206
第三節(jié) 前沿進展214
第十五章 中醫(yī)風濕病學與免疫學219
**節(jié) 概述219
第二節(jié) 類風濕關節(jié)炎220
第三節(jié) 干燥綜合征223
第四節(jié) 強直性脊柱炎226
第五節(jié)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229
第六節(jié) 白塞病232
第七節(jié) 特發(fā)性炎癥性肌病236
第八節(jié) 系統(tǒng)性硬化239
第十六章 針灸免疫學243
**節(jié) 針灸與免疫243
第二節(jié) 針灸對免疫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244
第三節(jié) 針灸免疫調節(jié)主要途徑及作用特征247
第四節(jié) 針灸免疫研究中的問題與展望250
第十七章 中醫(yī)腫瘤免疫學253
**節(jié) 腫瘤抗原253
第二節(jié) 腫瘤免疫應答及逃逸機制254
第三節(jié) 腫瘤的免疫療法258
第四節(jié) 中醫(yī)藥與腫瘤免疫260
第十八章 中醫(yī)藥與免疫代謝相關性疾病269
**節(jié) 糖尿病269
第二節(jié) 動脈粥樣硬化274
第三節(jié) 高血壓278
第四節(jié) 痛風282
第五節(jié) 骨質疏松癥288
第十九章 中醫(yī)藥與生殖免疫及相關疾病293
**節(jié) 生殖系統(tǒng)與免疫293
第二節(jié) 中醫(yī)學對生殖免疫及相關疾病的認識與治療原則296
第二十章 中藥免疫藥理毒理學301
**節(jié) 中藥免疫藥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301
第二節(jié) 中藥免疫藥理作用304
第三節(jié) 中藥免疫毒性及評價310
第二十一章 中醫(yī)治未病與免疫學314
**節(jié) 中醫(yī)治未病概述314
第二節(jié) 治未病思想與免疫學320
第三節(jié) 中醫(yī)治未病與現(xiàn)代免疫調控323
第二十二章 中醫(yī)藥免疫學實驗研究方法328
**節(jié) 常用的免疫學研究方法328
第二節(jié) 免疫新技術新方法331
第三節(jié) 中醫(yī)藥免疫學動物模型338
展開全部

中醫(yī)藥免疫學 節(jié)選

上篇 免疫學基礎 **章 免疫學發(fā)展史 免疫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是在人類與傳染病長期斗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門獨立的學科。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黃帝內經》中已有免疫學思想的記載,16世紀,中國古代的醫(yī)者就開始用人痘預防天花病,開創(chuàng)了免疫預防的先河。此后,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以及醫(yī)學家與生物學家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人們對免疫的認識不斷加深,免疫在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及致病機制方面都突顯出其重要作用,逐漸形成從實踐到理論的完整體系,并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1901年Behring發(fā)現(xiàn)抗毒素,開創(chuàng)了免疫血清療法,到2018年美國的詹姆斯 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發(fā)現(xiàn)負性免疫調節(jié)治療癌癥,在免疫學研究領域共有近70位科學家的39項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獎,為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極為重大的貢獻。現(xiàn)今,免疫學已成為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和支柱學科,推動著生命科學和醫(yī)藥學向前發(fā)展,并促進了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yè)的突飛猛進。 早期人們就知道,許多感染性疾病康復后通常不會再患同樣的病,即具備對該病的一種抵抗力。傳統(tǒng)意義上認為免疫是機體對病原微生物再感染的抵抗力,因而界定免疫對機體具有保護作用、都是有利的,然而隨后的研究和現(xiàn)象都不斷證實很多免疫現(xiàn)象可能與微生物無關,如自身免疫、抑制免疫等,同時也發(fā)現(xiàn)免疫的作用不僅是保護機體,也有損害機體或者引起機體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因此,現(xiàn)代免疫的含義是機體識別“自己”與“非己”抗原,對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對“非己”抗原產生排斥、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一種生理功能。正常情況下,這種生理功能對機體有益,可產生抗感染、抗腫瘤等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和穩(wěn)定的免疫保護作用。但免疫是一把“雙刃劍”,在一定條件下,免疫應答過程也會對機體產生有害的反應和結果,導致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病、持續(xù)感染和腫瘤等。 免疫學的發(fā)展是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創(chuàng)新的結果。通常認為免疫學的發(fā)展經歷了三個時期,即經驗免疫學時期、科學免疫學時期和現(xiàn)代免疫學時期。 **節(jié) 經驗免疫學時期 人們通常將19世紀中葉前對“免疫”的感性認識、免疫學的萌芽探索與經驗積累階段稱為經驗免疫學時期,因此也開創(chuàng)了一個醫(yī)學新領域,即“免疫學”。 一、免疫的起源 “免疫”原由拉丁詞“immunis”而來,原意為“免除賦稅”(exception from charges),也包含“免于疾病、免除瘟疫”的意思。關于免疫的*早書面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30年的雅典瘟疫。修昔底德指出,從先前的疾病發(fā)作中恢復過來的人可以照料患者,而不會第二次患病。其他許多資料也提到了古代社會的這種現(xiàn)象,但直到19世紀,這一概念才發(fā)展為科學理論。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而又富有智慧的民族,據史書記載,大約在11世紀(宋真宗時代),中國古代先人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后,就主動利用這種現(xiàn)象進行疾病的預防,這就是*初的人痘苗的產生,即人痘接種預防天花。 二、人痘、牛痘的發(fā)現(xiàn)及應用 天花(smallpox)是一種由天花病毒感染所致的烈性傳染病,可通過呼吸道傳播,也可直接接觸而感染,感染者多*發(fā)高熱、頭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伴隨全身或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紅色丘疹,1周左右繼而變成皰疹,*后成膿皰,膿皰結痂脫落后留有瘢痕,病死率極高。據記載,天花*早出現(xiàn)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隨著人員交流,逐漸從印度傳到中國和世界各國。公元17~18世紀,天花開始在全世界大流行,感染者病死率約為30%,僅歐洲,每年就有約40萬人死于天花。當時的一些國家*腦如英國女王瑪麗二世、法國國王約瑟夫一世、俄國沙皇彼得二世等都因感染天花病毒而死亡。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一書中記載:“建武中于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天花病毒于建武時期(公元44年)隨當時漢軍在南疆凱旋班師回朝時所俘虜?shù)哪蟻啈?zhàn)俘傳入了中國,開始流行,始稱“虜瘡”。唐宋以來,天花在中國廣泛流行,發(fā)病人數(shù)逐漸增多,由于成人普遍都感染過天花,對天花有免疫力,天花病毒主要侵襲的對象是兒童,天花開始以“痘瘡”為名,中醫(yī)把“痘瘡”歸屬到“小兒科病類”。面對天花的無情侵襲,中國古代的醫(yī)學家為征服天花,進行了各種努力和探索。他們發(fā)現(xiàn)天花患者病愈后不再患天花,于是采用“人痘”接種預防天花,方法分為“衣痘”和“鼻痘”:衣痘是將沾有膿皰漿液的患者的衣服給健康兒童穿戴;鼻痘是將天花患者愈合的局部痘瘡結痂后的痂皮研磨成粉末,通過銀制小管吹入健康兒童鼻孔中。衣痘和鼻痘通過使未患天花的兒童人為地感染天花病毒,達到預防天花的目的。《痘疹定論》一書中記載,宋真宗時,宰相王旦生子俱死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諸醫(yī),探問方藥,有四川人呈見,曰峨眉山有神醫(yī),善種痘,“百不失一”。人痘預防天花凝結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是世界公認的*早有文字記載的疫苗接種史,是免疫預防的起源。這種預防措施不僅在我國廣泛應用,還通過古代絲綢之路先傳到阿拉伯,后又傳到土耳其。1721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的夫人將這種方法帶回英國,在天花流行時廣泛使用,英國的皇室人員都接種了人痘。以后又從英國傳到歐洲大陸,越過大西洋傳到美洲。18世紀后半期,人痘接種法已在世界大部分地區(qū)普遍施行,在人類預防天花流行的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人痘接種使被接種者僅患輕型的天花,使天花的病死率由30%下降到2%以下。人痘接種法的發(fā)明,是我國對世界醫(yī)學的一大貢獻,但被接種者很可能仍會患病,且2%的病死率仍然是令人擔憂的。 18世紀后期,英國鄉(xiāng)村醫(yī)生琴納(Jenner)觀察到奶牛會患“牛痘”病,其皮膚上的牛痘疹與天花患者的皮疹非常相似,擠牛奶的姑娘給患牛痘病的奶牛擠奶后也會在手臂部出現(xiàn)水皰,卻從來不患天花。在中國傳入的人痘預防天花的種痘術啟示下,琴納意識到牛痘可能會預防天花,接種牛痘的人不會患天花。為證實這一設想,他將患牛痘的擠奶工手臂水皰內的液體(痘液)取出來注射到一位8歲男孩的手臂,2個月后,又在男孩手臂注射天花患者皮膚的痘液,而男孩僅在注射部位皮膚出現(xiàn)皰疹,未出現(xiàn)天花的其他反應,從而用實驗證明了牛痘能預防天花的設想,并于1798年發(fā)表了他的論文,把接種牛痘稱為疫苗接種(vaccination)。琴納從實踐觀察到實驗證實的牛痘接種法是一項劃時代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牛痘接種比人痘接種更安全、有效,更易被人們所接受,逐漸代替了人痘接種。由于牛痘的廣泛接種,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舉行慶祝儀式,宣布人類已基本消滅了天花。這是人類用自己的力量消滅的**種疾病,在傳染病的防治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科學免疫學時期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為科學免疫學時期,在這一時期,各種病原體的確定及疫苗的研發(fā)和應用推動了抗感染免疫的發(fā)展。人們對免疫的認識從觀察現(xiàn)象階段進入科學實驗階段,并逐步形成了免疫學,但其仍歸屬于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一、科學免疫學的興起 19世紀中葉,由于顯微鏡的發(fā)明,陸續(xù)成功分離出許多致病菌。法國科學家L. Pastuer證實實驗培養(yǎng)的炭疽桿菌能感染動物并致病,且發(fā)明了培養(yǎng)細菌用的液體培養(yǎng)基。后來Robert Koch發(fā)明了固體培養(yǎng)基,成功培養(yǎng)、分析結核分枝桿菌,并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隨后人們逐漸認識到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康復后能獲得對該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L. Pastuer在此基礎上成功制備了炭疽桿菌的人工減毒活菌苗、霍亂毒素減毒株和減毒狂犬疫苗等。利用這些疫苗進行預防接種,不僅預防了傳染病在牲畜間的傳播,促進了畜牧業(yè)發(fā)展,也預防了人類許多傳染病,促進了人類健康和文明。隨后的20多年時間里,越來越多的致病菌被確定,極大地促進了疫苗的研制和應用。直到今天,接種疫苗仍然是人類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主要手段。 二、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學說的形成 (一)吞噬細胞的發(fā)現(xiàn) 19世紀后期,俄國學者Elie Metchnikoff發(fā)現(xiàn)用玫瑰刺扎入無脊椎動物(海星)體內后,其周圍很快出現(xiàn)具有變形和很強吞噬能力的體積較大的巨大吞噬細胞(macrophagocyte)。后續(xù)研究證實,哺乳動物體內也存在類似具有吞噬功能的大吞噬細胞,即巨噬細胞(macrophage),并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于是提出了細胞免疫假說,即“吞噬細胞理論”,認為保護機體的免疫力主要是由細胞介導而不是由體液介導的,并指出炎癥并不是一種單一的損傷作用,也可能是一種保護機制。這一理論雖然并不完全正確,卻為固有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抗體的發(fā)現(xiàn) 19世紀80年代后期,人們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白喉桿菌通過其分泌的白喉外毒素致病,并發(fā)現(xiàn)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一種殺菌素,即*早發(fā)現(xiàn)的抗體(antibody,Ab)。1890 年,德國的Emil von Behing和Kitasato用白喉外毒素免疫動物,免疫后動物血清中產生了一種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質,被稱為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的問世開創(chuàng)了人工被動免疫的先河。抗毒素的發(fā)現(xiàn)促進了血清學的發(fā)展,相繼發(fā)現(xiàn)了溶菌素、凝集素和沉淀素等特異性物質,并能與相應細胞、病原體及其產物特異性地結合。隨后將這類物質統(tǒng)稱為抗體,而將能誘使抗體產生的物質統(tǒng)稱為抗原(antigen,Ag),由此產生了抗原、抗體的概念,并陸續(xù)建立了檢測抗體或抗原的多種血清學技術。 (三)補體的發(fā)現(xiàn) 1899年,比利時醫(yī)生Jules Bordet發(fā)現(xiàn)在新鮮的免疫血清中除了含有溶菌素(抗體)外,還有一種對熱不穩(wěn)定(56℃、30min即可滅活)、在抗體存在時具有溶菌或溶細胞作用的非特異性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促進和增強抗體的作用,稱為補體(complement)。將補體應用于血清學診斷中,可建立能對抗原或抗體進行定性或(和)定量分析的補體結合試驗。 (四)抗原結構與抗原的特異性 20世紀初,Karl Landsteiner為了研究抗原結構與所產生的抗體之間的關系,將芳香族有機化學分子偶聯(lián)到蛋白載體后免疫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抗原特異性是由抗原分子表面特定的化學基團所決定的,這些特定的化學基團后來被命名為“抗原決定簇”或“抗原表位”。 (五)抗體的本質及基本結構 1937年Tiselius和Kabat創(chuàng)建了血清電泳技術,并利用這個技術將血清蛋白進行組分分析,證實血清蛋白分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不同組分,而動物免疫血清中的γ球蛋白水平明顯升高,且具有明顯的抗體活性,由此提出抗體即γ球蛋白,并通過從血清中分離純化γ球蛋白得以分離純化抗體。1959年Porter和Edelman通過對抗體結構的研究,證實抗體結構是由兩條完全相同的輕鏈和兩條完全相同的重鏈通過鏈間二硫鍵連接構成的四條多肽鏈。抗體的氨基端組成抗原結合部位,抗體的羧基端不具備結合抗原的能力,但是有其他功能。隨后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抗體的可變區(qū)和恒定區(qū),為研究抗體多樣性的形成機制奠定了基礎。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免疫學時期 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們對免疫系統(tǒng)及免疫應答的本質有了較全面且系統(tǒng)的認識,免疫學逐漸成為生物醫(yī)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1975年后,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分子免疫學也應運而生,許多懸而未決的免疫學問題得以闡明,免疫學從理論到技術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極大地推動了醫(yī)學及生命科學的發(fā)展。 一、抗體特異性和多樣性的遺傳學基礎 日本學者Susumu Tonegawa在1978年用基因重排技術發(fā)現(xiàn)免疫球蛋白編碼基因的重排,即編碼免疫球蛋白可變區(qū)(V區(qū))和恒定區(qū)(C區(qū))的基因是由胚胎期彼此分隔的數(shù)目眾多的基因片段組成的,如免疫球蛋白V區(qū)基因包含V基因、D基因及J基因片段。并且在B淋巴細胞(簡稱B細胞)分化發(fā)育過程中,這3個基因片段重排組成不同的功能基因,從而編碼結合不同抗原的特異性抗體。免疫球蛋白的C區(qū)基因片段決定抗體的類、亞類和型。抗體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血清中的游離的免疫球蛋白;另一種是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等离子表面处理机-等离子表面活化机-真空等离子清洗机-深圳市东信高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消电检公司,消电检价格,北京消电检报告-北京设施检测公司-亿杰(北京)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 EDLC超级法拉电容器_LIC锂离子超级电容_超级电容模组_软包单体电容电池_轴向薄膜电力电容器_深圳佳名兴电容有限公司_JMX专注中高端品牌电容生产厂家 | 螺旋压榨机-刮泥机-潜水搅拌机-电动泥斗-潜水推流器-南京格林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包头市鑫枫装饰有限公司 | 无纺布包装机|径向缠绕包装机|缠绕膜打包机-上海晏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HDPE土工膜,复合土工膜,防渗膜价格,土工膜厂家-山东新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蜂窝块状沸石分子筛-吸附脱硫分子筛-萍乡市捷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微型气泵-真空-蠕动-水泵-厂家-深圳市品亚科技有限公司 | 丙烷/液氧/液氮气化器,丙烷/液氧/液氮汽化器-无锡舍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高温泵_热水泵_高温油泵|昆山奥兰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电子书导航网_电子书之家_电子书大全_最新电子书分享发布平台 | 超声波乳化机-超声波分散机|仪-超声波萃取仪-超声波均质机-精浩机械|首页 | 玻璃钢型材-玻璃钢风管-玻璃钢管道,生产厂家-[江苏欧升玻璃钢制造有限公司] | 广州食堂承包_广州团餐配送_广州堂食餐饮服务公司 - 旺记餐饮 | 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_煤矿用电缆厂家_矿用光缆厂家_矿用控制电缆_矿用通信电缆-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 | Jaeaiot捷易科技-英伟达AI显卡模组/GPU整机服务器供应商 | 石家庄网站建设|石家庄网站制作|石家庄小程序开发|石家庄微信开发|网站建设公司|网站制作公司|微信小程序开发|手机APP开发|软件开发 | 海日牌清洗剂-打造带电清洗剂、工业清洗剂等清洗剂国内一线品牌 海外整合营销-独立站营销-社交媒体运营_广州甲壳虫跨境网络服务 | 包装机传感器-搅拌站传感器-山东称重传感器厂家-济南泰钦电气 | 书法培训-高考书法艺考培训班-山东艺霖书法培训凭实力挺进央美 | 皮带机_移动皮带机_大倾角皮带机_皮带机厂家 - 新乡市国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青岛侦探_青岛侦探事务所_青岛劝退小三_青岛婚外情取证-青岛王军侦探事务所 | 香港新时代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美甲培训学校-26年培训经验,值得信赖! | 市政路灯_厂家-淄博信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砂尘试验箱_淋雨试验房_冰水冲击试验箱_IPX9K淋雨试验箱_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集菌仪_智能集菌仪_全封闭集菌仪_无菌检查集菌仪厂家-那艾 | 自动螺旋上料机厂家价格-斗式提升机定制-螺杆绞龙输送机-杰凯上料机 | 影像测量仪_三坐标测量机_一键式二次元_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广东妙机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CTAB,表面活性剂1631溴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上海升纬化工原料有限公司 | 水性漆|墙面漆|木器家具漆|水漆涂料_晨阳水漆官网 | 挤出熔体泵_高温熔体泵_熔体出料泵_郑州海科熔体泵有限公司 | 周易算网-八字测算网 - 周易算网-宝宝起名取名测名字周易八字测算网 | 西门子代理商_西门子变频器总代理-翰粤百科 | 真空搅拌机-行星搅拌机-双行星动力混合机-广州市番禺区源创化工设备厂 | 防弹玻璃厂家_防爆炸玻璃_电磁屏蔽玻璃-四川大硅特玻科技有限公司 | 肉嫩度仪-凝胶测试仪-国产质构仪-气味分析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 | 粉碎机_塑料粉碎机_塑料破碎机厂家-星标机械 | 花纹铝板,合金铝卷板,阴极铝板-济南恒诚铝业有限公司 | 水稻烘干机,小麦烘干机,大豆烘干机,玉米烘干机,粮食烘干机_巩义市锦华粮食烘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水环真空泵厂家,2bv真空泵,2be真空泵-淄博真空设备厂 | 青州搬家公司电话_青州搬家公司哪家好「鸿喜」青州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