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上海船票:一個維也納女人的流亡和避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264438
- 條形碼:9787501264438 ; 978-7-5012-64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船票:一個維也納女人的流亡和避難 本書特色
本書是奧地利女作家弗蘭西斯卡·陶西格于1987年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發表的一部自傳小說。這是**部從女性角度寫作的猶太難民流亡上海的文學敘事作品,在此之前的猶太難民流亡上海的文學作品均以男性為中心。在本書中,作者弗蘭西斯卡·陶西格以流亡者的視角審視上海這個陌生的世界,不僅生動地刻畫出德國、奧地利流亡者的生存故事,還講述了英國人、俄國人、日本人等在上海的眾生相,透過他們的故事折射出一個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在共患難的歲月里,猶太難民與中國人相識相知、和睦相處、真情相助。
上海船票:一個維也納女人的流亡和避難 內容簡介
《上海船票》是“德語上海小說”系列譯叢之十二。該譯叢為十五卷,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張帆教授、博導主編。 本書是奧地利女作家弗蘭西斯卡﹒陶西格于1987年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發表的一部自傳小說。這是**部從女性角度寫作的猶太難民流亡上海的文學敘事作品,在此之前的猶太難民流亡上海的文學作品均以男性為中心。弗蘭西斯卡﹒陶西格的自傳在德語文學中首次塑造了猶太難民流亡上海的獨立女性形象,其他同時期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在青少年文學作品中呈現的,并沒有專門的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作家烏爾蘇拉﹒克萊希爾的作品《上海遠在何方
上海船票:一個維也納女人的流亡和避難 目錄
第二章 1938年和后來的故事
第三章 上海歲月
上海船票:一個維也納女人的流亡和避難 節選
**章 “無憂無慮”的時光 5月的一個夜晚,三位男士坐在一間舒適愜意的客廳里,一邊打著撲克牌一邊喝著濃郁的熱咖啡,時不時地斟上一杯色清透明的白酒,激動的情緒便稍微有所緩和。他們是三位醫生,父親、兒子和女婿。 每隔一段時間助產士蕾吉娜·施瓦岑博格都會從隔壁房間沖出來,悄聲告訴幾位男士羊水流出的情況。在這個緊急關頭,我作為胚胎時高興地于其中嬉鬧過的羊水被抽走了。尖叫聲、逐漸拉長的叫喊聲擾亂著牌局。三人中的一人總是點點頭并喃喃自語道:“好的,好的,很好。”施瓦岑博格不知道,這指的是步步臨近的分娩還是撲克游戲。三位男士的妻子聚集在產床問,與產婦一起抱怨牌局。她們中的一人偶爾沖進隔壁房間嚴厲地指責自己的丈夫。男士們并沒有因此而保持安靜,而且他們認為也沒有這個必要。我順利地在1895年*為美好的一個5月的早晨降臨人間。 雖然我是維也納人,但卻是在蒂米什瓦拉出生的,因為我母親總是在生孩子時回到她的家鄉。那里有三位出色的醫生:她的父親、她的兄弟和她姐妹的丈夫。雖然他們只是在打牌,但僅僅在場就足以令人平靜下來。 當我呱呱墜地時,人們卻發現這場等候完全不值得。瘦小,超長的小手和干癟的雙腿,由于精疲力竭,嘶啞的呱呱叫聲代替了真正響亮的啼哭。我躺在那里,懶到不想呼吸。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變得不那么瘦弱,人們也記不清楚我出生時的模樣了。我在外祖父母家住了兩個月。從靠窗的白色搖籃里我可以看到房子前面一片氣勢恢宏的綠油油的草坪,還有愚笨的白色羊羔,對它們我向來有著一種親人般的好感。因此我學會說的**個詞就是“咩”。 7月的一個早晨,外祖父的馬車夫將“拉羅”和“羅茜”這對灰馬套上了四輪馬車,送我們前往火車站。母親和我登上了二等車廂,這在當時算是比較“好一些”的,因為大部分乘客坐的是三等車廂。在征得同行乘客的允許后,母親將帶來的一塊大手巾綁在兩側的行李架上做成搖籃,并將我放進去。除了在布達佩斯短暫停留換乘外,去往維也納的長途旅行持續了一個夜晚和接下來的一整天,我應該是非常幸福的,途中幾乎沒有讓人生氣的理由。 我相信,我不會再度過如此漫長的一段時間,其間沒有激怒周圍的任何人。在維也納的火車站我認識了我的父親,這對他來說一定是一個可怕的打擊。他,不抽煙,不喝酒,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他自學繪畫,可以毫不猶豫地為一副喜歡的畫而支付一個月的收入。他期待的肯定是一個金色卷發、拉斐爾式天使般的小孩,而現在遞給他的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嬰兒。“這孩子會變得好看些嗎?”他可能這樣問道。“但是先生,”在火車站等待我的還有來自摩拉維亞中部的保姆,她或許答道,“女大十八變。”我從未變得非常漂亮,但是我父親對我的樣子已經逐漸習慣,如果命運能夠允許,他一定愿意忍受更長時間。 我就這樣回到了家。但是我將心中的一塊地方留在了南匈牙利的一個角落里。每一年當所有柜子都散發出臭樟腦的味道、**批裝有早熟水果的玻璃瓶子放在食物儲藏室的架子上時,我們就要準備出發了。地毯被卷起來,厚重的皮沙發套上了亞麻布罩,粉刷匠把這間或者那間房子重新粉刷,清潔女工將地板擦上三到四遍。然后到了初夏,假期就要到來了。我總是特別激動,就好像在我心中小小的空白處卷出一根絲線。頭發般細長的絲線卻如鐵一般堅硬,將我的心使勁兒拉到了那一邊——第二故鄉。直到那一天到來,四輪馬車再一次到火車站來接我們,里面坐著我的外祖母。外祖母戴著她*漂亮的雪尼爾頭紗披肩,打著一把花邊傘,帶著裝有不同驚喜的小袋子,美好的事物在等著我們。 不知不覺中我在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慢慢長大,讀完了小學、中學和繼續教育學校。我的愚鈍更多地令老師感到生氣而并非愉快。與此相反,我常常為同學們帶來歡笑。我已經記不清我做過些什么錯誤的事情。有一點我非常清楚,我從未因成績優異被我的同學妒忌過。但這種平庸也有它的優勢。我就像班上的小丑并自得其樂。“如果成為優等生而被全班同學憎恨的話,人能獲得什么呢?”我懷著這樣的想法并始終保持中等生的位置——個無關緊要、被嘲笑、被忽視的位置。 外祖父從蒂米什瓦拉來看望我們的時光,成為兒時*美好的回憶之一。他在退休以后只能做兒子和女婿的代班醫生,為農民、吉卜賽人、工廠工人和鄉村紳士看病,有時候會來維也納看我們。我相信,這一定是他和我生命中*幸福的日子。他總是穿著那件勿忘草藍色的軍服,因為穿這種制服的人可以免費乘坐火車一等車廂。但一旦回到家中,他就會換上一件簡樸的呢絨長袍,穿上它比穿著那筆挺的皇帝閱兵服裝舒服多了。然后我才被允許陪外祖父去他特別喜歡的普拉特——人民普拉特公園。“翠鳥”餐廳有女士合唱團演出,或者在“鯨魚”餐廳,外祖父給自己和我買幾根香腸,再喝上一杯啤酒。外祖父仔細地將香腸外皮剝下來放在盤子里,我趁其不備將香腸吃掉。外祖父稍后發現時,深嘆了口氣說道:“我覺得,弗蘭
上海船票:一個維也納女人的流亡和避難 作者簡介
張帆,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柏林洪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弗萊堡大學、拜羅伊特大學、柏林文學研究會等留學、訪學和講學。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教材委員會外語學科專家委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浦江人才”“晨光學者”等。主持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級課題六項,出版學術專著三部,發表論文五十余篇。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