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6134
- 條形碼:9787521216134 ; 978-7-5212-161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 本書特色
這幾部作品確實是研究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尤其是研究莎士比亞著作時的經典性參照作品,與莎翁作品相映生輝,不可或缺。 ——辜正坤 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時,出版界為莎士比亞作品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然而,那個時代并非只有莎士比亞一位劇作家,其他如克里斯托弗·馬洛、托馬斯·米德爾頓、托馬斯·基德、本·瓊森等戲劇名家的作品同樣歷久彌新。《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收錄的正是這些作家的經典代表作。對于國內出版界來說,這是一部填補空白之作;對于讀者來說,這是一部充滿智慧、極具才華的好書。 ——止庵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的出版,既能夠讓讀者更好地了解與莎翁同時期劇作家的優秀作品,也是對當時星光熠熠的英國戲劇界風貌的一次頗為有益的補充。 ——邱華棟 不了解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劇壇就不會理解莎士比亞何以偉大。翻譯這本書是一大難事,也是一大樂事。向譯者朱世達先生致敬。 ——陸建德 英國文藝復興時代現今常被稱為英國“早期現代”,因為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它繼承著古典的輝煌,承載著中世紀的神圣,又是通向現代的門檻。在該時期的劇作中,莎士比亞戲劇有較多的中文譯本,而其他劇作家的作品中譯本較少,較難找到。這套劇作集收入了六部劇作,都是這一時代的杰作,值得一讀。馬洛的《浮士德博士》是知識與信仰沖突的悲劇,具有濃厚的現代精神;而基德和米德爾頓的兩部復仇悲劇都是這一體裁的代表作,搬演了我們今天仍然關注的惡的主題。 ——程朝翔 少了基德、馬洛和米德爾頓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史是不可想象的,甚至莎士比亞也將不成其為莎士比亞。本書是一部難能可貴的填補闕漏之作,英國文學和戲劇愛好者們不應錯過它。 ——包慧怡 作為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題材,戲劇自然是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不二法門;而英國戲劇猶如意大利繪畫,標志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藝術高度。 ——陳眾議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 內容簡介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為有名翻譯家朱世達歷時六載打造的心血之作,三輯共百余萬字,收錄的劇作多為國內搶先發售譯介,譯本優選地還原了原作意韻,是戲劇迷不可錯過的文藝復興時期推薦閱讀劇目。輯共收錄了六部劇作。《西班牙悲劇》開創了一種新的戲劇種類,即復仇劇。對莎士比亞、本·瓊森和克里斯托弗·馬洛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是部將德國浮士德傳奇戲劇化的作品,被認為是伊麗莎白時代偉大的悲劇之一。本書收錄了馬洛創作的兩個版本。《復仇者的悲劇》是托馬斯·米德爾頓的劇作,是一部“黑色喜劇”。英國詩人T.S.艾略特認為,米德爾頓僅次于莎士比亞。馬洛創作的《馬耳他島的猶太人》刻畫了一個對財富永無休止追求的拜金主義者巴辣巴,鞭撻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種種丑惡。他創作的《愛德華二世》,也影響了莎士比亞創作《理查三世》。第二輯收錄了七部戲劇:馬洛的戲劇是伊麗莎白時期戲劇發展目前的一塊里程碑,他的《跛子帖木兒大帝》講述了一個普通牧民帖木兒如何登上國王寶座,成為一個殘暴無情的統治者的故事。帖木兒這一經典悲劇形象,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力量和權勢的渴望和追求。《愛德華三世》是一部全部用詩歌寫成的詩劇,被認為是莎士比亞的第39部劇作,該劇講述了14世紀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數次與法國人、蘇格蘭人交戰的故事。《托馬斯·莫爾爵士》圍繞莫爾的擢升、成就和墜落展開,刻畫了一個高貴而寬厚、詼諧且富有學養的殉道者形象,被認為是該時期寫得優選的里程碑式的傳記戲劇。《娘兒們小心娘兒們》和《假傻瓜蛋》是托馬斯·米德爾頓兩個*重要的悲劇作品,前者描寫了自我毀滅和暴力,揭示了金錢、淫欲和權力對人的行為的影響,諷刺了基于權力、謊言、強奸和欺騙的性;后者講述了一個關于淫欲、謀殺和通奸的悲劇,揭示了罪惡的人性所造成的叛賣,被T.S.艾略特稱為“它所處的時代除莎士比亞之外偉大的悲劇”。《齊普賽街上的貞女》則是一部城市喜劇,描述了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追求人道主義和個人價值的大背景下,人們在追求性、金錢、權力和信仰上帝過程中的命運。在《不信上帝的人的悲劇》這部劇中,復仇不是作為改正不公正世界的一種手段,而是一種必要性,它擺脫了伊麗莎白時期悲劇的窠臼,揭示了16、17世紀歐洲新興資產階級企業家的斂財本性。第三輯收錄了七部戲劇:《菲拉斯特》是博蒙特和弗萊徹的代表劇作,它開創了悲喜劇這一戲劇種類,是一部表現愛情和淫欲、榮譽與欺騙之間的沖突的悲喜劇。《白魔鬼》和《瑪爾菲公爵夫人》是約翰·韋伯斯特創作的兩部“血腥的悲劇”作品,前者呈現的是一對善與惡交織的矛盾體,后者講述了一部關于失戀和無辜、性欲顛倒、物欲橫流的家庭故事。《布西·達姆布瓦的復仇》是一部反復仇劇,復仇者不主張用暴力對付暴力,遲遲不去復仇,*終以復仇者的自殺挑戰現實秩序而結尾。《煉金術士》是英國位“桂冠詩人”本·瓊森的四大喜劇之一,它諷刺了拜金主義,揭示了人性的弱點,鞭撻了由于貪婪而引發的輕信、自大、愚蠢和虛榮。《鞋匠鋪的節日》是一部少數的、以社會底層鞋匠為主角的戲劇,它洋溢著歡樂,歌頌了貧困的手藝人之間動人的情誼。《新法還舊債》是一部風俗喜劇,它描寫了英國17世紀初期的社會生活,鞭撻和諷刺了貪婪、虛偽、奸詐和忘恩負義的不良社會現象。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 目錄
前言
西班牙悲劇
浮士德博士的悲劇(**版)
浮士德博士的悲劇(第二版)
復仇者的悲劇
馬耳他島的猶太人
愛德華二世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Ⅱ》
前言
跛子帖木兒大帝(**部)
跛子帖木兒大帝(第二部)
愛德華三世
托馬斯·莫爾爵士
娘兒們小心娘兒們
假傻瓜蛋
齊普賽街上的貞女
不信上帝的人的悲劇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Ⅲ》
前言
菲拉斯特
白魔鬼
瑪爾菲公爵夫人
布西·達姆布瓦的復仇
煉金術士
鞋匠鋪的節日
新法還舊債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卓越的文學家之一。英國戲劇家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與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劇本、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作。其中代表作主要為詩劇:《李爾王》《哈姆萊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