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路志正醫學叢書——路志正中醫心病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66130
- 條形碼:9787117266130 ; 978-7-117-2661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路志正醫學叢書——路志正中醫心病學 本書特色
本書是《路志正醫學叢書》的分冊之一,是以反映路老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為主的中醫心病學專著。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中醫心病學基礎,主要闡述心的生理功能及其與其他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關系,闡述心病病因病機,及路老的觀點與認識;中篇為中醫心病治法,重點闡述路老常用治法方藥、調理脾胃辨治心病的理念和遣方用藥規律;下篇為中醫心病辨證論治,具體體現路老辨治心病的臨證思維和經驗。書后的附錄是回顧路老中醫心病學術思想的形成,見證一代宗師的風范和養成。
路志正醫學叢書——路志正中醫心病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路志正醫學叢書》的分冊之一,是以反映路老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為主的中醫心病學專著。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中醫心病學基礎,主要闡述心的生理功能及其與其他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關系,闡述心病病因病機,及路老的觀點與認識;中篇為中醫心病治法,重點闡述路老常用治法方藥、調理脾胃辨治心病的理念和遣方用藥規律;下篇為中醫心病辨證論治,具體體現路老辨治心病的臨證思維和經驗。書后的附錄是回顧路老中醫心病學術思想的形成,見證一代宗師的風范和養成。
路志正醫學叢書——路志正中醫心病學 目錄
上篇 中醫心病學基礎
**章 中醫心病學概述 / 3
一、 中醫心病學定義/ 3
二、 中醫心病學源流/ 3
三、 中醫心病學的命名與內涵/ 7
第二章 心的生理功能 / 11
**節 心的解剖 / 11
第二節 心的生理功能 / 12
一、 心主血脈 / 12
二、 心藏神 / 13
三、 心為陽中之太陽,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15
四、 心在液為汗 / 15
五、 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16
六、 心開竅于舌 / 16
七、 心與小腸相表里 / 17
八、 心在志為喜 / 17
九、 心其應在虛里 / 17
十、 心與夏氣相通應 / 18
附: 心包絡 / 18
第三章 心與臟腑 / 20
**節 心與肝 / 21
第二節 心與肺 / 22
第三節 心與腎 / 23
第四節 心與脾胃 / 24
一、 脾胃虛損,化源不足,氣血虧虛,心神失養/ 25
二、 運化失常,水飲不化,痰濕內生,心脈壅塞/ 25
三、 升降不利,氣機郁滯,協以痰瘀,心脈阻塞/ 26
第五節 心與膽 / 26
第六節 心與三焦 / 27
第四章 心與氣血津液 / 29
**節 心與氣 / 29
一、 心陽 / 29
二、 心氣 / 30
第二節 心與血 / 32
一、 心主血 / 32
二、 心主脈 / 33
第三節 心與津液 / 34
一、 心與津液代謝 / 35
二、 心與汗、溺/ 35
第五章 心與經絡 / 37
**節 心與十二經脈 / 38
一、 手少陰心經 / 38
二、 手太陰肺經 / 38
三、 手陽明大腸經 / 39
四、 足陽明胃經 / 39
五、 足太陰脾經 / 40
六、 手太陽小腸經 / 41
七、 足太陽膀胱經 / 42
八、 足少陰腎經 / 42
九、 手厥陰心包經 / 43
目 錄
35
十、 手少陽三焦經 / 44
十一、 足少陽膽經 / 44
十二、 足厥陰肝經 / 45
十三、 小結 / 45
第二節 心與奇經八脈 / 46
一、 任脈 / 46
二、 督脈 / 46
三、 沖脈 / 47
四、 帶脈 / 47
五、 陰蹺脈、陽蹺脈/ 47
六、 陰維脈、陽維脈/ 47
七、 小結 / 48
第六章 心病的致病因素 / 49
**節 外感 / 49
一、 風邪中心 / 50
二、 寒邪中心 / 51
三、 暑邪中心 / 52
四、 濕邪中心 / 52
五、 燥邪中心 / 53
六、 火熱之邪中心 / 54
七、 其他 / 55
第二節 內傷 / 56
一、 飲食失節 / 56
二、 勞逸失度 / 57
三、 七情過極 / 57
四、 年老體衰 / 58
五、 用藥不當 / 59
第七章 心病的發病機制 / 61
**節 本臟病機 / 62
目 錄
36
一、 心氣、心陽失調/ 62
二、 心血、心陰失調/ 63
第二節 他臟病機 / 64
一、 脾胃功能失調 / 64
二、 肺、肝膽、腎臟腑功能失調 / 66
三、 其他病機 / 68
中篇 中醫心病治法
第八章 心病常用治法 / 73
一、 調和營衛法 / 73
二、 活血化瘀法 / 74
三、 通脈法 / 75
四、 理氣法 / 77
五、 通陽法 / 77
六、 安神法 / 78
七、 化痰法 / 80
八、 交通心腎法 / 81
九、 開竅法 / 82
十、 補心法 / 83
十一、 燮理陰陽法 / 84
十二、 調理脾胃法 / 85
第九章 調理脾胃法的理論基礎 / 86
一、 脾胃學說及其應用源遠流長 / 86
二、 氣機升降理論 / 88
三、 脾胃失調與心病 / 89
四、 濕邪與心病 / 91
第十章 調理脾胃辨治心法 / 94
**節 調理脾胃的臨床理念 / 94
第二節 調理脾胃常用治法方藥 / 95
目 錄
37
一、 健脾益氣法 / 96
二、 補益心脾法 / 96
三、 溫中健脾法 / 96
四、 養陰益胃法 / 97
五、 健脾行氣法 / 97
六、 疏肝理脾法 / 98
七、 補益肝脾法 / 98
八、 溫補脾腎法 / 99
九、 醒脾化濕法 / 99
十、 芳香化濁法 / 99
十一、 清化痰熱,溫膽寧心法 / 100
十二、 清利濕熱法/ 101
十三、 化濁解毒法/ 101
十四、 疏肝泄熱和胃法/ 101
十五、 溫中祛寒,通陽散結法 / 102
第三節 調氣機升降用藥心法/ 102
第四節 辨證論治,圓機活法 / 104
第十一章 順應自然調神養生/ 106
一、 順應自然/ 106
二、 養心性,調心神 / 108
三、 飲食勞逸/ 109
四、 預防“空調肺”“冰箱胃” / 110
五、 醫者仁心/ 111
下篇 中醫心病辨證論治
第十二章 胸痹 / 117
一、 臨證傳薪/ 117
二、 驗案舉要/ 122
三、 綜括拾遺/ 127
目 錄
38
第十三章 真心痛/ 129
一、 臨證傳薪/ 129
二、 驗案舉要/ 133
三、 綜括拾遺/ 136
第十四章 脾心痛/ 138
一、 臨證傳薪/ 138
二、 驗案舉要/ 142
三、 綜括拾遺/ 145
第十五章 胃心痛/ 147
一、 臨證傳薪/ 147
二、 驗案舉要/ 151
三、 綜括拾遺/ 154
第十六章 肝心痛/ 156
一、 臨證傳薪/ 156
二、 驗案舉要/ 160
三、 綜括拾遺/ 165
第十七章 肺心痛/ 166
一、 臨證傳薪/ 166
二、 驗案舉要/ 170
三、 綜括拾遺/ 171
第十八章 腎心痛/ 172
一、 臨證傳薪/ 172
二、 驗案舉要/ 177
三、 綜括拾遺/ 181
第十九章 膽心痛/ 183
一、 臨證傳薪/ 183
二、 驗案舉要/ 188
三、 綜括拾遺/ 189
第二十章 心痹/ 191
目 錄
39
一、 臨證傳薪/ 191
二、 驗案舉要/ 195
三、 綜括拾遺/ 205
第二十一章 心癉/ 206
一、 臨證傳薪/ 206
二、 驗案舉要/ 210
三、 綜括拾遺/ 220
第二十二章 心水/ 221
一、 臨證傳薪/ 221
二、 驗案舉要/ 226
三、 綜括拾遺/ 229
第二十三章 心悸/ 231
一、 臨證傳薪/ 231
二、 驗案舉要/ 235
三、 綜括拾遺/ 243
第二十四章 遲脈/ 245
一、 臨證傳薪/ 245
二、 驗案舉要/ 248
三、 綜括拾遺/ 251
第二十五章 脈痹/ 253
一、 臨證傳薪/ 253
二、 驗案舉要/ 258
三、 綜括拾遺/ 264
第二十六章 血濁/ 266
一、 臨證傳薪/ 266
二、 驗案舉要/ 270
三、 綜括拾遺/ 274
第二十七章 眩暈/ 276
一、 臨證傳薪/ 277
二、 驗案舉要/ 281
三、 綜括拾遺/ 286
第二十八章 健忘/ 288
一、 臨證傳薪/ 288
二、 驗案舉要/ 292
三、 綜括拾遺/ 294
第二十九章 不寐/ 296
一、 臨證傳薪/ 296
二、 驗案舉要/ 299
三、 綜括拾遺/ 305
第三十章 多寐/ 307
一、 臨證傳薪/ 307
二、 驗案舉要/ 311
三、 綜括拾遺/ 315
第三十一章 臟躁/ 316
一、 臨證傳薪/ 316
二、 驗案舉要/ 319
三、 綜括拾遺/ 322
第三十二章 其他心系相關病證/ 323
**節 脅下積聚/ 323
第二節 舌碎痛/ 329
第三節 “更年心” / 331
主要參考文獻/ 334
附錄一 路志正中醫心病學術思想的形成/ 341
附錄二 路志正中醫心病相關科研課題名錄/ 359
附錄三 路志正辨治心病常用方劑匯編/ 371
跋/ 388
路志正醫學叢書——路志正中醫心病學 作者簡介
教授、博導、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