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審美心理描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4099
- 條形碼:9787220124099 ; 978-7-220-1240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審美心理描述 本書特色
★藝術設計、美學相關學科*讀書★美學教育名家名作 審美培養的入門經典
審美心理描述 內容簡介
作為審美教育的藝術對人的成長具有決定性意義。人們在學術藝術技法的同時,還要熟悉藝術發展的歷史,具有欣賞藝術的趣味和評價藝術的洞察力。《審美心理描述》就是這樣一本關于審美教育的美學名著。本書不僅講述了藝術教育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還闡釋了審美經驗的歷史,描述了審美經驗的過程,展示了審美快樂的產生機制,并對美學中*為重要的概念——構成要素、形式、再現、符號、多義性與模糊性體驗等做了詳細論述。作為中國美學大師滕守堯先生的代表作、作為審美培養的入門經典,書中暢達的文字、嚴謹的理論、易懂的舉例等都將助于讀者身心愉悅地走近美學世界,開啟審美意識的大門。
審美心理描述 目錄
審美心理描述 節選
1審美經驗概述 審美心理學研究的中心內容是審美經驗。那么,什么是審美經驗?它的構成和特征是什么?它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產生它的心理態度是什么樣子?這是本章所要談的主要問題。在本節中,我們僅對審美經驗的概貌作一番交代。 審美經驗,就是人們欣賞自然、藝術品和其他人類產品時,所產生出的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這種心理體驗是人的內在心理生活與審美對象(其表面形態和深刻含義)之間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結果。 對于這種審美經驗,亞里士多德曾在其《倫理學》中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亞氏認為,審美經驗大致有下述六個特征:(1)這是一種在觀看和傾聽中獲得的極其愉快的經驗。這種愉快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使人忘卻一切憂慮,專注于眼前對象;(2)這種經驗可以使意志中斷且不起作用,人似乎覺得自己像是在海妖的美色中陶醉了;(3)這種經驗有種種不同的強烈度,即使它過于強烈或過量,也不會使人感到厭煩(其他的愉快過多時,人會厭煩);(4)這種愉快的經驗是人獨有的。雖然其他生物也有自己的快樂,但那些快樂是來自于氣味的嗅覺或味覺。而人的審美快樂則是源自于視覺和聽覺感受到的和諧;(5)雖然這種經驗源自于感官,但又不能僅歸因于感官的敏銳。動物的感官也許比人敏銳得多,但動物并不具有這種經驗;(6)這種愉快直接來自于對對象的感覺本身,而不是來自它引起的聯想。(亞里士多德解釋說,感覺,有的可以因自身而愉快,有的是因為它使人聯想到其他東西而愉快。如食物和飲料的氣味就是因為它使人聯想到吃喝的愉快而變得愉快,看和聽得到的愉快大都是因其自身而得。) 亞里士多德對審美經驗的上述描述,今天看起來仍然是有意義的。對于審美經驗中的愉悅同一般的生理快感做出區別,有助于克服美學中的庸俗化傾向,有助于澄清普通人頭腦中的種種糊涂觀念。說到底,審美心理學研究的是一種高級的精神現象,而不是動物性的快感;是人在滿足基本的生物性需要之后向更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而不是一種低級的趣味;是一種涉及著多種高級心理功能的復雜心理狀態,而不是一種單一的“刺激—反應”。誠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審美愉悅主要源自于視覺和聽覺對象的和諧,而不是味覺和嗅覺造成的愉快刺激。當人們吃到一只香脆可口的燒螃蟹時,或許感到異常舒服,于是連聲贊嘆“美極了”。其實,由這種愉快激起的“美”的贊嘆與審美經驗中的美的贊嘆是不同的,因為前者只調動了一種心理功能(感知),而后者卻要涉及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種心理功能,構成一種精神的和情感的評價。試想一下我們自己在觀看一幅畫時的經驗吧!當你面對一幅圖畫中那幾只張牙舞爪、橫行躥奔的螃蟹時,你也許感覺不到它的美,甚至在厭惡之余罵上一句“丑類”或“看你橫行到幾時”,即使如此,你的精神也是舒展的,情感上也是愉悅的,因此,你的感受仍然是一種審美經驗。這種經驗其實已與那種生理上的快感(吃螃蟹時的香味)有了“質”的不同。因為雖然在實際生活中丑的現象本身不能使人高興,同丑惡的事物接觸令人討厭,但在審美中同它交流卻會造成一種精神上的滿足——當你感到它的“丑”的時候,你已經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理智對它進行了無意識的分析和判斷(這種分析和比較往往是在一瞬間進行的),對它進行了痛斥和譴責的評價。這種“滿足”是一種想象中的滿足,是一種區別于生理滿足的精神滿足,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說審美經驗中有了理性的參與,是否就是說審美是一種認識或推理活動呢?這樣說同樣是很片面的。純粹的認識活動僅僅從因果等邏輯關系中探求事物的本質,而審美活動卻是外向活動與內向活動同時進行的——首先是對事物外部形態和特性的集中注意,然后又轉回到人類內部生活,外部與內部在多次回返中達到同形,*后使內在情感得到調整、梳理、和諧,產生出愉快的情感感受。這種情況甚至可以在觀看月亮這樣一種簡單事物中見到。在觀月時,如果你僅看到它是一個規則的圓形(或圓形內部有一些黑塊),而且到此為止,不再有別的感受,這還不能稱其為審美經驗。而當你在看到其圓形性的同時,進一步從這種視覺印象回到人生情感的體驗,產生出一種穩定、和諧、圓滿、團聚的感受,發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或“月無長恨月長圓”的感嘆,這就構成了審美經驗。 審美經驗究竟如何生成的,它的生成機制、構成要素、過程和功用是怎么樣的?這些都需做出回答,盡管人類對審美經驗的研究已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有通過內省法對它的觀察,有通過哲學思辨對它的分析,還有科學實驗的驗證等,但對它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幼稚的階段。審美經驗太復雜、太奇特了!它不同于生理感受,但又離不開生理感受;它不同于邏輯判斷,但又離不開理性認識;說它是一種想象,但又不是一種自我情感的投射或表現。能夠描述它的結構圖式或數學方程式究竟是個什么樣子?人類究竟能不能找到這樣的方程式?這都是等待我們去解決的問題。從以往的情況看,僅僅用哲學思辨或內省法對其研究是越來越不夠了。所幸的是現在有了心理學的幫助,但心理學本身還沒有成熟。它還不能對審美心理機制作出科學的嚴格驗證,目前所能做到的,只能對審美經驗作一些現象的描述。這種描述或許是進入真正科學性驗證的預備階段,這一階段已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時期,而且還要繼續下去。但不可否認,人們在各個階段對審美經驗的認識,同心理學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當心理學處于萌芽階段時,對審美經驗的研究是圍繞著“審美趣味”這個概念展開的;當內省心理學發展起來之后,對審美經驗的研究又開始轉向“審美態度”;而在心理學得到迅速發展的現代,審美經驗又受到了多層次和多學科的重視,尤其是受到了信息論等現代科學的滲入和影響。我們堅信,只要科學(尤其是心理學)向前發展,對審美經驗的研究和認識就會得到發展,將來總有一天,隱藏在其中的全部秘密會徹底揭示出來。但在現有的條件下,由于試驗心理學本身不成熟,它還不可能對審美心理機制作出清晰而又科學的驗證,也不可能用一種統一的模式去代替或包羅一切。我們所能做到的,還只能是通過對審美欣賞和審美創造時各種體驗的具體描述,大體地接近審美經驗。至于審美經驗的總體結構、要素和產生過程,現在也只能作一種粗線條的現象上的描繪。對于這樣一種接近審美經驗的方式,我們只能稱之為審美心理描述而不能稱之為“審美心理學”。審美心理描述并不宣稱自己已經解決了審美心理機制問題,它只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它的主要側重點是放在心理學方面,但并不排除還要涉及社會學、哲學和人類學方面的問題。它所要做的,是以心理學為中心,展開多學科、多層次的探討。
審美心理描述 作者簡介
滕守堯,北京大學學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美學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南師大特聘教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