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8700
- 條形碼:9787544788700 ; 978-7-5447-887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 本書特色
景觀設計學的實踐塑造了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所,它深受現代主義、生態科學和藝術的影響,不僅致力于花園設計,也涉及商業園區的布□規劃、工業廢棄地的復墾、城市歷史公園的修復,以及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礎設施的選址與設計,同人居環境的改善息息相關。
在本書中,景觀設計師伊恩•湯普森從歷史的角度審視景觀設計學的起源,用豐富的案例詳述這一學科的□化歷程,解讀景觀設計和景觀規劃之間的差異,以消除公眾對景觀設計學根深蒂固的誤解。他結合當代城市化浪潮,探討景觀設計學的社會服務價值,并對其未來發展做出了清晰的展望。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 內容簡介
從巴黎凡爾賽宮到紐約中央公園,從蘇州古典園林到到上海世博公園,無論是供達官顯貴滿足審美情趣的私人花園,還是彰顯□□平等權力的公共設施,數百年來,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為了美化生活環境做出了種種嘗試,這些改造人居環境的實踐活動就是“景觀設計學”。本書用清晰凝練的語言講述景觀設計學科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介紹景觀設計學的學科內容與發展方向,讓人們以不一樣的視角看待身邊的風景。本書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上海世博公園設計者俞孔堅作序解讀,為中國讀者了解景觀設計學這一內涵豐富的學科提供了更多參考。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 前言
序言(節選)
俞孔堅
當下,全球氣候□化日益嚴峻,城鎮蔓延,洪澇風險和水土污染威脅人類生存,生物多樣性日益喪失,整體人居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劇。試問世界上還有哪些學科與職業比規劃和設計安全、健康、美麗的人類家園更重要?“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介紹的正是這樣一門古老而嶄新的學科,它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通過綜合協調人與自然、當代人的活動與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在滿足人類物質欲望的同時,追求人類精神與審美富足的美好家園。本書所隸屬的“牛津通識讀本”系列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的重點項目,英文原版自1995年起陸續面世以來,在全球范圍內已被譯成近五十種文字。叢書主題廣泛,涵蓋哲學、科學、藝術、文化、歷史、經濟等領域,作者多為國外大學或研究機構的知名學者,被譽為真正的“大家小書”。
…………
隨著城市化在中國的快速推進,中國的人居環境和自然生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曾經優秀的傳統中國園林面臨了不可逾越的挑戰。由于現代中國曾經歷不堪回首的、與世界景觀設計學科發展潮流的長期隔絕,現代學科意義上的中國景觀設計學科和職業發展遲緩,錯過了生機勃勃的國際現代主義時期。當□0世紀80年□□始與外界發生交流和碰撞時,中國學界和業界都普遍對當代景觀設計感到陌生、不解甚至抵觸。雖然如此,當代景觀設計與城鎮化相伴共生而發展,面對迫切需要解決的人居環境和全球性氣候□化挑戰,得益于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生態智慧,中國的景觀設計在近二十年來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十年來國家對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憧憬,對諸如國土生態規劃和生態修復、黑臭河治理、城市內澇治理、鄉村振興、舊城改造、文化遺產保護等專業性工作的迫切需求,使帶著明顯的后工業特征的景觀設計在中國大地上孕育而生。具有鮮明中國性的理念和方法,如基于自然(nature based)的設計生態學(designed ecology)和“海綿城市”(sponge city)理論等,已經被公認為中國學者對世界景觀設計界的貢獻。本書介紹的□□中國當代景觀設計項目上海后灘公園,即是上述理念和方法的典型代表。
后灘公園是□010上海世博園的核心景觀之一,位于黃浦江東岸與浦明路之間,南臨園區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盧浦大橋,占地18公頃。場地原為鋼鐵廠(浦東鋼鐵集團)和后灘船舶修理廠所在地。□007年初,由我及土人設計(Turenscape)團隊開始設計,□010年5月正式建成并對外開放。設計團隊倡導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的環境倫理和新美學思想,采用了典型的后工業景觀設計手法。設計顯現了場地的四層歷史與文明屬性:黃浦江灘的自然過程,場地的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記憶,□重要的是后工業時代生態文明理念的展望和具體實踐。□終在垃圾遍地、污染嚴重的原工業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體凈化和雨洪調蓄、生物生產、生物多樣性保育、審美啟智等綜合生態服務功能的城市公園。作為工業時代生態文明的展望和實踐,公園的核心是一條帶狀的、具有水凈化功能的人工濕地系統,它將來自黃浦江的劣Ⅴ類水,通過沉淀池、疊瀑墻、梯田、不同深度和不同群落的濕地凈化區,經過長達1.7公里的流程凈化成為Ⅲ類水。經過十多年的長期觀察,證明了加強型人工濕地的日凈化量為□400噸,從而建立了一個可以□□的水系統的生態凈化模式。設計還充分利用舊材料,倡導節約造價、低成本維護等生態理念。后灘公園深情地回望農業和工業文明的過去,并憧憬生態文明的未來,放聲謳歌生態之美、豐產與健康的大腳之美、蓬勃而爛漫的野草之美的新美學觀。它展示了基于自然、讓自然做功的生態設計途徑,為解決當下中國和世界的環境問題提供一個可以借鑒的樣板,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負碳城市的一個具體路徑。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 目錄
□□章 起源
第二章 景觀設計學的范圍
第三章 現代主義
第四章 實用與美觀
第五章 環境學科
第六章 藝術的空間
第七章 服務社會
第八章 治愈土地
第九章 景觀規劃
第十章 景觀與都市主義
索 引
英文原文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 節選
“景觀設計學”一詞□早用在出版物上,大約是在 18□8年吉爾伯特•萊恩•梅森的《□□□著名畫家筆下的景觀建筑藝術》一書的標題中。梅森是一位紳士型學者,他人緣很好,蘇格蘭□暢銷的小說家沃爾特•斯科特爵士就是他的朋友,不過,梅森自己卻沒有什么著名的追隨者。他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詞指代景觀中的一系列建筑,而非景觀本身。如果不是一位名叫約翰•克勞迪烏斯•勞登(1783—1843)的蘇格蘭同胞采用了這一表述的話,我們或許就再也聽不到這個詞了。勞登是位多產的設計師、作家兼編輯, 18□6年,他創辦了頗具影響力的《造園師雜志》。許多人都讀過勞登的書,包括他的美國同行安德魯•杰克遜•唐寧。唐寧所著的《論風景造園的理論與實踐》共發行了四版,售出約9 000冊,其中一段名為“景觀設計學或鄉村建筑”。“景觀設計學”一詞似乎就是由此傳入美國,隨后又被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和卡爾弗特•沃克斯采用。
不過,要是“景觀設計學”這一表述直到18□8年才被創造出來的話,我是怎么在前言中斷定這門學科與建筑學和工程學一樣古老呢?在1975年首次出版的《人類的景觀》中,作者杰弗里•杰里科與蘇珊•杰里科深入調查經過設計的景觀的歷史,并用插圖展示了布列塔尼地區卡納克鎮里上千塊紀念碑和巨石的排布,以及威爾特郡巨石陣里50噸重巨石的布□。這些調查表明,自史前時代以來,人類一直在有意識地修整土地。同樣,園林史的相關書籍中往往也在開篇就提出設想:□初的人類通過在土地周圍設立防護屏障,創造了□早的院落和花園。正如我們所見,景觀設計學通常涉及功能性和生產性景觀的設計,如農場、森林和水庫,但它與造園在美學、愉悅感和舒適性方面有著共同點,這不僅讓它同□早的定居點和耕地聯系了起來,也使它與古人對天堂樂園的夢想有了關聯。
天堂樂園的構成總是取決于當時的條件。對于要在塵土飛揚、沒有河流的高原上忍受嚴酷環境的古代波斯人而言,水顯然是生命的源泉。他們發明了名為“坎兒井”的地下水渠,以此來補充灌溉渠,并把花園集中建設在交叉的水渠上,開創了經典的四分制設計—查赫巴格。花園被圍墻封閉起來并與外部的沙漠隔絕,里面滿是沙漠居民喜愛的元素,如椰棗、石榴、櫻桃、杏等可作水果和提供陰涼的樹木,還有涼亭、芳香灌木、玫瑰和各種草本植物,以及水池和噴泉等。我們現在所用的“樂園”(paradise)一詞可以溯源到古伊朗語言(阿維斯陀語)中描述這種特殊花園的詞pairi-daeza,該詞后來被縮短成了paridiz。把稱作“□□自然”的野外與人類定居和耕作的“第二自然”區分開來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園林史學家約翰•狄克遜•亨特曾建議用“第三自然”一詞描述公園和花園等帶有特定美學意圖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出,景觀設計學不僅涉及第二自然,也事關第三自然。至于這里面是否有可以被稱作“□□自然”的部分,目前仍存在著爭議。 一些地質學家認識到了人類對大氣層和巖石圈的影響程度,已經將我們現今的時代稱為“人類世”。人類對地球影響深遠,足以讓所有人類都在不安中意識到我們共同的責任,但這也印證了杰弗里•杰里科在《人類的景觀》中的觀點,有朝一日,“景觀設計可能會被公認為□全面的藝術”。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 相關資料
試問世界上還有哪些學科與職業比規劃和設計安全、健康、美麗的人類家園更重要?“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介紹的正是這樣一門古老而嶄新的學科,它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通過綜合協調人與自然、當代人的活動與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在滿足人類物質欲望的同時,追求人類精神與審美富足的美好家園。
——俞孔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通識教育的目的在于讓人有意識地經歷人生,讓人追問并界定自身所有行為中固有的意義;通識教育使人勇于剖析自我、批評自我,從而看顧好自己的生活,在漸次展開的人生畫卷中游刃有余。
——德魯•福斯特(哈佛大學前校長)
“牛津通識讀本”叢書一定會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國民素質提供幫助。祝愿在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事業中,在所有渴求知識的人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畫卷的道路上,這套書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陳駿(南京大學前校長)
這套書之所以吸引我們,是因為世界廣闊又新奇,因為我們目光所及的任何地方,從螢火蟲在暗夜中閃爍的光亮到奧登為葉芝寫的挽歌,總有一些東西在激起我們的好奇心,總有一些我們想要了解的生存片斷。不是每個人都渴望成為博學者,但每個有這種渴望的人都是學問愛好者——一個熱愛知識本身的人,知識在他眼里動人又令其喜悅,能帶來安慰和樂趣,并引起驚嘆和敬畏。
——凱瑟琳•舒爾茨(《紐約客》)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中英雙語) 作者簡介
伊恩•湯普森,景觀設計師,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建筑、規劃與景觀學院高級講師,英國景觀協會會員。他有十余年景觀設計工作經驗,曾參與環境改善、土地復墾、城市更新等眾多項目,后任教于紐卡斯爾大學。研究方向為景觀設計歷史與理論、景觀與攝影,著有《太陽王的花園》(□006)、《英國湖泊的歷史》(□010)數十篇論文和專著。
序言作者
俞孔堅,哈佛大學博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土人設計創始人和首席設計師,被授予羅馬大學和挪威生命科學大學榮譽博士學位。□0□0年獲頒世界景觀設計師與風景園林聯合會(IFLA)終身成就獎——杰里科爵士獎,□0□1年獲頒柯布共同福祉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