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讀書漫談群一年日記(2020.7.10—2021.7.10)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39064
- 條形碼:9787010239064 ; 978-7-01-02390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書漫談群一年日記(2020.7.10—2021.7.10)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汪洋主席在啟動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的講話中說, 政協委員是*善于讀書的群體, 是*能把書讀好的群體。誠如斯言! 一年多來, 葉小文擔任“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指導小組”副組長、“‘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漫談群’保障組”組長, 每天到線上的讀書群體中, 督學、勸學、導學, 感悟、感動, 討論切磋交流, 思維火花碰撞, 寫下多篇讀書心得和筆記, 內容涉及廣泛, 論述頗有深度, 受到上線讀書委員的普遍好評, 稱之以“小文體”。本書稿即是作者一年來的群“日記”匯編。
讀書漫談群一年日記(2020.7.10—2021.7.10) 目錄
一、漫談群掠影
二、與書友對話
三、書友談讀書
四、戰略參考述評
讀書漫談群一年日記(2020.7.10—2021.7.10) 節選
《讀書漫談群一年日記(2020.7.10-2021.7.10)》: 熱議遠未結束。丁偉、王震中、馬蕭林、張嘉極四位又從不同角度的深刻思考,發表了很有分量的意見,正是“深化探源”精神的體現。 正如丁元竹教授所說,新年開工從“探源”開始,在博物館中推進,讓歷史告訴未來,讓未來走得更好。 記得數年前我去臺灣參訪中臺禪寺的博物館,驚嘆其怎么收藏了這么多文物。惟覺法師對我說,佛教講“利樂有情”,文物是有靈性的,它會向著有情者走來。考古是去發掘未知的文物,博物館是陳列走來的文物,有情者是真正享有了文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從國家科委設立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5.16-2000.9.15),到國家文物局主導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2001-2016),再到今天委員們討論的“深化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工程”,把我國文明起源和發展以及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現出來,背后隱藏的其實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一種文明自覺,一種文化自信,是對原由西方主導的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時的一種深層思考和回應。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我們要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塑造全民族歷史認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覺,這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說起文化自覺,又想起了年前田青教授在漫談群里的講座。他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文化自覺’不會自然發生,它常常是在災難或巨大的民族危機甚至‘國破家亡’之后的一種深刻甚至痛苦的反思與覺悟。”在與日本、韓國的文化自覺歷程比較之后,我們會發現,“文化自覺”常常是弱勢文化在異文化以強力侵入時的應急機制,是弱勢文化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映。就像生物體對待暴力侵襲與“溫柔撫摸”的自然反應不同一樣,一種文化和另一種文化遭遇、碰撞的時候,強勢文化、外來文化對弱勢文化、本土文化的態度,常常是造成后者對前者是接受還是抗拒的關鍵因素。 這段話講得深刻透徹。我也試舉一例加以佐證。 土耳其,這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有過奧斯曼帝國輝煌的大國,本屬于地道的伊斯蘭文明,但在現代轉型中卻以*大的決心徹底與伊斯蘭文明斷絕關系,力圖成為西方文明的一分子。結果如何?不管土耳其如何自我閹割改種,西方國家和西方人從來都沒有把土耳其看成一個西方國家。亨廷頓指出,這種不愿意認同自己原有文明屬性,又無法被它想加入的另一文明所接受的自取其辱狀態,必然會在全民族形成一種文明上、精神上無所歸宿的極端沮喪感。 “自取其辱”就難免“惱羞成怒”,“極端沮喪”必釀出“極端主義”。現在對我國新疆一度構成威脅的“泛突厥主義”旗幟下的宗教極端思潮和暴力恐怖勢力,其文化基礎,可以追溯到土耳其民族的在文明上、精神上無所歸宿的這種極端沮喪感。 文化的根,維系著民族精神。無論歷史多么遙遠、歲月如何蹉跎,無論社會怎么變革、如何轉型,都不能除了根、丟了魂,都必須把根留住。根脈切斷不得,根深才能葉茂。 所以我認為,“文化自覺”,乃是泥土對根的眷念,實質是“文化覺醒”。而覺醒,有“頓悟”的“幡然醒悟”,如田青教授列舉的日本、韓國;也有我們在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過程中的“漸悟”。 “頓悟”也好,“漸悟”也罷,關鍵是能“悟”,要害是真“悟”。 現在我們開展“深化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工程”,其實正關系到了全民族“文化自覺”的“漸悟”和“文化覺醒”的“頓悟”。2月22日 【重大提案茲事體大】 曉宏群主的表態,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賀云翱感謝云翱委員為中華文明探源付出的努力,非常贊同修改后的提案。也非常感謝奇葆副主席的關心、指導與推動。 ……
讀書漫談群一年日記(2020.7.10—2021.7.10) 作者簡介
葉小文,宗教學博士,全國政協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代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 主要著作有《多視角看社會問題》《化對抗為對話》《把中國宗教的真實情況告訴美國人民》《從心開始的腳步》《宗教問題怎么看怎么辦》《宗教七日談》《中國破解宗教問題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多元和諧的中國宗教》《小文百篇》《小文三百篇》《望海樓札記》《做“四有”縣委書記》《文明的復興與對話》等。 本書是繼《“書香政協”百日漫游》《處處書友遍地書》兩本書之后,作者在“書香政協一政協委員讀書筆記”系列里出的第三本。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