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谷物13:成為自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17075
- 條形碼:9787521717075 ; 978-7-5217-170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谷物13:成為自己 本書特色
Cereal中文版,一個關注旅行和生活的系列讀物。在路上,既有好風景,也有好生活。《谷物》一如既往,未完待續…… ★旅行目的地:不丹—盧旺達—熱帶雨林 ★人物志:圖古德姐妹—蘇珊;考夫曼—盧西亞諾;朱比萊伊—巴利;巴雷特—琳;哈里斯—埃利奧特;斯梅德利—丹妮爾;西格魯德—路易莎;格雷—瑪麗-路易絲;西奧—斯坦利;惠特尼 ★生活好物:桌飾—Toogood—Ceremony(戒指)—愛馬仕—Perfumer H(香水)—優雅服飾 ★建筑美學:直覺型建筑—園藝設計 ★高質量的攝影作品和文字,帶你進入私閱讀的理想國 已出版有《谷物01:這里有另一種時間》《谷物02:深陷溫柔生活》《谷物03:空之禪》《谷物04:城市恢弘而寂靜》《谷物05:光的研究》《谷物06:如何擁有一片森林》《谷物07:刻意疏離》《谷物08:紐約印象》《谷物09:大宅至簡》《谷物10:寂靜之地》《谷物11:孤獨的本質》《谷物12:只想把美好的東西收藏起來》。 一本“小眾”創意雜志書,卻在全世界擁有大量擁泵 專注旅行與生活的系列讀物 ★《谷物》(Cereal)是什么? 《谷物》(Cereal)是一系列關注旅行與生活方式的讀物。2012年創刊于英國,美麗且有性格。《谷物》遵循“有趣且簡單”的甄選標準,不同于旅行指南或手冊,提供的是深度閱讀體驗,以豐富和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內在氣質加上外在形象,世界豐富而立體,躍然紙上。中文版每季一本。 ★你將從《谷物》得到…… 好風景、好生活、好時光、好心情。 每本《谷物》分5個章節。3個地點:深度挖掘這些地方*值得了解的東西。2個插曲章節:介紹豐富我們生活經驗的人物、品牌或產品。 冷靜克制的文字、空曠無人的風景,為你創造安靜的時空,也為你的生活提供更多靈感。 ★為什么叫“谷物”? 它譯自英文書名“cereal”,在英國,這是人們從小時候起,每天早上醒來都會吃到的脆脆的、帶著奶香味的食物。它包裝盒上的文字和圖片,也在每個早晨的同一時間,帶給人們很多知識和樂趣。而在中國,谷物也是*基本的食物。《谷物》希望像這些對所有人而言都非常重要的食物一樣,成為大家的好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谷物13:成為自己 內容簡介
《谷物》正在——·旅行·寬闊的山谷、蒼茫的大地、幾何狀的稻田、迷霧籠罩的山脈、高聳入云的地平線,還有數不清的石頭、轉經輪、空蕩蕩的街道和恢弘的建筑,在不丹,不管你曾如何設想,現實都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你也去到(要去)盧旺達,跋涉熱帶雨林,數猩猩、遭“綠災”、住林間……有一個問題等你的答案:這里有一種寂靜,大雨過后奔涌而來的那種寂靜,你感受到了嗎?·人物·(建筑與藝術;設計與時尚)采訪服飾品牌Toogood創始人費伊、埃麗卡(Faye and Erica),重視人的需求、著眼個人表達、建立情感,從來都是設計的重要部分;在奧地利貝曹(Bezau)小鎮對話原生態品牌人蘇珊·考夫曼(Susanne Kaufmann),聽她述說回歸簡單和經過時間考驗的古老傳統;走進園藝大師盧西亞諾·朱比萊伊(Luciano Giubbilei)倫敦西區的工作室,見證從零開始、一步一步調整并永遠在生長的雕刻花園;參觀斜杠青年、創意顧問埃利奧特·斯梅德利(Ellio_ Smedley)的工作室,老式的喬治亞風格、扇形的哥特式窗戶、兼具莊重感和戲劇感的家居,他說一切都為視覺效果服務;與建筑師丹妮爾·西格魯德(Danielle Siggerud)展開對談,將生活和工作打造得寧靜柔和而富有詩意,傾聽和理解居住人和房子的關系,是她作為建筑師的責任。此外還有抽象派畫家斯坦利·惠特尼(Stanley Whitney)、灰屋設計工作室主理路易莎·格雷(Louisa Grey)、愛馬仕創意總監巴利·巴雷特(Bali Barret)、Perfumer H調香師琳·哈里斯(Lyn Harris)、戒指品牌Ceremony創始人等人與品牌的故事。·生活·桌飾,家居用品的擺放;優雅服飾,春夏掃除進行時。
谷物13:成為自己 目錄
序
關于過程
1
姐妹
費伊;圖古德和埃麗卡;圖古德
2
健康遺產
與蘇珊;考夫曼在貝曹;博斯特酒店
3
寂靜時刻
與盧西亞諾;朱比萊伊一起雕刻花園
4
宇宙法則
定義愛馬仕女人
5
微妙自然香
與琳;哈里斯一起造香
6
感官之旅
對話埃利奧特;斯梅德利
7
幸福的地理意義
不丹
8
輪回之旅
安縵喀拉酒店
9
直覺型建筑
參觀丹妮爾;西格魯德哥本哈根的家
10
桌飾
家居用品的擺放
11
賀
戒指對當代情感關系的意義
12
灰屋
找到設計的意義
13
春日大掃除
優雅服飾系列
14
漫不經心之美
瑪麗-路易絲;西奧的意大利風
15
色彩空間
在斯坦利;惠特尼工作室
16
旁白的聲音
在中國拍攝的攝影作品
17
茂密的丘陵
穿越盧旺達雨林
18
翡翠林中
留宿紐格威山林小屋
插曲
閱讀書單
《谷物》正在……
紀念品:不丹佛音缽
散文與詩
有葡萄嗎?
成為母親
生命歷程;量子之舞
即興
橄欖石
谷物13:成為自己 節選
關于過程 我是一個愛琢磨問題的人。而且,大部分問題是在腦子里自問自答。我整天都在自問自答,為什么要這樣,依據是什么,接下來怎么辦,等等。說為了個人發展也好,為了進步也好,不管你怎么稱呼它,這是一種特別的審查過程。不僅僅是我,我周圍的大多數人都有這個習慣。 從懂事起,大人就教導我們,人往高處走,只有這樣才能成功。每年在學校升級,每年過完生日長一歲,在邁向成年的道路上,每年都是一個里程碑。然后開始與人約會,確定男女朋友關系,同居或進入婚姻,有些人還會生兒育女。在親密關系里,我們經常會計算一起生活了多長時間,我們以為,時間越長關系越深。參加工作后,我們又期望升職加薪,或者自己做生意,希望業務能夠年復一年地增長。我當然贊成以上所有的努力標準,因為我就是這么長大的,毫不懷疑進步對個人和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但是*近,我又有了新的問題:為實現所有這些目標,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又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呢? 過去十年,我基本上醒著的時候都在工作。不工作時,我也在不斷地審視自己的生活還有什么可改進的余地。事業成功是我很小的時候就設立的目標,也成為我檢驗自己的標準。我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工作定義了我現階段的生命,至今仍主宰著我。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影響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滿足了我的自尊心,卻不一定聽從了我內心的聲音。 與此同時,朋友和家人對我的健康和生活方式表示擔憂,他們希望我能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這對我觸動不小,我覺得既內疚又困惑。每周工作60~70小時是不是太多了?誰來決定到底工作多少小時算太多?有一天我會不會后悔只用一包奧利奧和一罐健怡可樂就打發掉自己的晚餐?很可能會。我怎樣才能讓自己更健康呢? 這種自我與內心的斗爭幾乎要了我的命。去年年底我開始意識到,我連是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還是因為從小被灌輸的成功學才這么努力都沒搞清楚。現在,該怎樣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真實的自我”呢?甚至,找到自我這件事有可能嗎?也許這根本就是一種幻覺? 這種搞不清楚狀況的沮喪,導致我與朋友進行了一場WhatsApp(一種通信軟件)對話。我問她:“我是事業型女性嗎?我是可靠的朋友、好女兒、好妻子嗎?將來我能暫時放下工作,回家帶孩子,成為合格的母親嗎?以上這些,我能全部做到還是部分做到?”聽完我的傾訴,朋友只簡單地說:“與其努力滿足所有人的期望,你為什么不先想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什么樣?” 要是把人生所有的愿望都放進一個盒子里,那我的就是一個會變色的盒子。外面五光十色,滿足我各種情緒化的需求;里面是柔軟的羊皮,讓我感到溫暖舒適;還有四個輪子,每個角一個,讓我在人生的陡坡上輕松上行,不至于被那些“應該”實現的目標而拖垮。 我總算開始明白,把內心自我審查的聲音關小一點兒,聽從自己的本能,這就是我成為自己的過程。 ——Rosa Park
谷物13:成為自己 作者簡介
獨立雜志Cereal創于英國,創辦人是主編Rosa Park和設計總監Rich Stapleton,編輯團隊由作家、攝影師、藝術家、設計家等創意家們組成。他們熱衷于探索未知,發現美好,相信旅行并不是走馬觀花、到此一游,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追逐流行,只忠于內心的選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