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進化論視野下的情感與道德判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5163
- 條形碼:9787542675163 ; 978-7-5426-751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進化論視野下的情感與道德判斷 本書特色
何懷宏、徐向東聯袂推薦 人類道德意識的演生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或許人與動物連接的情感有可能是一個解釋的通道。進化論可以提供諸多啟發,但肯定也不是后解答。本書借助這一視角,結合當代道德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發展,縝密分析,持論公允,同時也是頗具創意地探討了相關問題。(何懷宏,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道德對我們所具有的規范權威,歷來是道德哲學中的一個核心問題,自柏拉圖以來,幾乎所有重要的道德哲學家都探究過這個問題。近代以來,也有不少哲學家嘗試從自然主義的角度來說明道德規范性的本質和來源,但摩爾提出的所謂“自然主義謬誤”被認為有效地阻止了這條進路,從而產生了現在所說的“規范性難題”。然而,近30年來,不少學者相信進化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為說明人類道德情感的來源提供了新的前景,在蘇格蘭啟蒙運動時期就嶄露頭角的道德情感主義逐漸得到復興,并在當代元倫理學和道德心理學中占據了一個顯著地位。本書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一部論著。作者對道德判斷的情感主義模型進行了全面的批判性審視,并通過詳細分析情感的本質,對于情感和理性在道德判斷中的作用提出了有益的論述,從而為道德心理學和元倫理學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新見識。讀者不僅能夠從本書中獲得對該領域的核心進展的準確論述,而且也能看到作者的批判性見識,值得推薦。(徐向東,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進化論視野下的情感與道德判斷 內容簡介
進化論自從提出以來,在解釋人類生命的生物特性上都表現出強大的力量。人類的許多生理、心理和行為特征都可以被解釋為適應性特征,它們使人類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能夠優選地適應環境。許多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進而把進化論的理解也推進到道德領域,發展出進化論倫理學的研究。本書正是在這種倫理學與進化論聯姻的視角下,聚焦于人類道德很獨特也是很根本的一種能力——道德判斷的能力,批判性地考察訴諸進化論,并結合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建立起來的對道德判斷的情感主義解釋模型,即社會直覺主義模型和雙重進程模型;谶@些解釋模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準確地理解情感之于道德判斷的重要性,本書進一步探討了情感的本質,以及情感主義解釋與道德先天論之間的張力,并通過引入情感規則論模型和情感構成論模型發掘不訴諸進化論建立情感主義解釋的可能性。演化雖然賦予了我們一些基本的情感傾向,也在我們的某些道德思考、情感和行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認為人類的情感就是演化的產物,是有失偏頗的,強調情感在道德判斷中的作用也并不必然預設道德先天論的觀點,我們可以借助于心理學、神經科學、文化人類學上的多種研究證據,嘗試對情感機制做出更為厚實的理解,并對情感與理性在產生道德判斷的過程中的迭代互動做出更具整全性的解釋,也為基于這種解釋發展出一些元倫理學上的觀點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進化論視野下的情感與道德判斷 目錄
Abstract
序言
1. 進化論與倫理學的聯姻
1.1 進化論倫理學的興起
1.2 新興的進化論倫理學遭受的批評
1.3 進化論倫理學的當代復興
1.4 進化論倫理學的不同維度
2.對人類道德的適應論解釋
2.1 演化、自然選擇與適應性
2.2 親緣選擇和基因眼的觀點
2.3 互惠利他主義
2.4 間接互惠利他主義
3.道德判斷的心理機制
3.1 道德判斷的基本特征
3.2 解釋道德判斷的理性主義和情感主義之爭
3.3 道德心理學中的理性主義模型
4.道德判斷的社會直覺主義模型
4.1 社會直覺主義模型下的道德推理
4.2 社會直覺主義模型中直覺進程的演化基礎
4.3 社會直覺主義模型受到的批評及其回應
5.道德判斷的雙重進程模型
5.1 電車難題的規范倫理學意義
5.2 基于電車難題的雙重進程理論
5.3 雙重進程理論面臨的問題
6.情感的本質
6.1 情感現象的復雜性
6.2 理解情感的判斷論模型
6.3 理解情感的感受論模型
6.4 對情感的演化解釋
7.道德判斷的情感主義解釋
7.1 情感主義的解釋性層面
7.2 情感主義的形而上學、知識論層面
7.3 情感主義與道德先天論的張力
8.道德能力先天論
8.1 區分道德規則與習俗規則的能力
8.2 理解義務性規則的能力
8.3 道德能力非先天論解釋
9.黑猩猩的“原始道德”
9.1 靈長類動物的利他行為
9.2 靈長類動物的利他心理
9.3 連續性論證中的問題
10.結語
參考文獻
進化論視野下的情感與道德判斷 節選
盡管朱利安·赫胥黎借助于進化論和心理學上的新發展為進化論倫理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值得追問的是:他的推進工作是否有助于解決西季威克和摩爾等人提出的批評呢?朱利安·赫胥黎就道德義務提出的弗洛伊德式的解釋,為人類為什么會感到義務的約束提供了一種說明,但是卻并沒有為這種義務感提供倫理辯護。畢竟,并非任何情況下人們感到的義務性的約束力都是恰當的,比如納粹士兵在執行命令時所體驗到的義務感就是得不到辯護的。進一步,他通過是否有助于實現具有內在價值的事物或目標來衡量人類的進步,并以此為標準來判定行為的正當性,也由此引出對某些社會政策的支持與倡導,但是,問題在于具有內在價值究竟意味著什么?雖然朱利安·赫胥黎把審美體驗,屬靈的宗教體驗和理智體驗都歸為具有內在價值的活動,但是他所做的只是確認并強調其重要性,卻并沒有試圖對這些活動為何具有內在價值給出任何辯護。因此,雖然朱利安·赫胥黎以綜合進化論和弗洛伊德心理學為基礎對進化論倫理學進行了更新,并借助于他本人在科學領域的影響力推廣了這種理論進路,但是就解決進化論倫理學面臨的哲學挑戰卻并未做出實質性的推進! ≈钡蕉兰o七十年代,生物學家威爾森在他的洋洋巨著《社會生物學》中對動物行為,包括人類行為的演化所做的綜合性解釋為進化論倫理學再次提供了動力,而且由此帶來的關于人類道德的生物學和哲學討論一直延續到今天。雖然威爾森的專長是研究社會性昆蟲,但是他對解釋人類行為有著濃厚的興趣。威爾森和達爾文一樣,認為人類的文化演化是自然歷史的一部分,也是對世界做出完整的進化論解釋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且他擁有比達爾文時代更為豐富系統的群體生物學、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和心理學的思想資源,這也使他有了一個更宏大的理論目標,即通過解釋社會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將社會生物學建構為傳統人文學科的新的根基,并將其整合到一種演化的世界觀中來。而對于倫理學來說,要解決哲學家們一直以來爭論不休、沒有定論的道德問題,*根本的途徑就是去理解人類道德的演化機制! ∷裕凇渡鐣飳W》的一開篇就表示:“加繆說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是自殺。這即便是在嚴格的意義上說,也是錯誤的。生物學家關注的是生理學和演化歷史的問題,他們意識到自我知識是為大腦的下丘腦和外緣系統中的情感控制中心所約束和塑造的。這些中心讓我們的意識充滿了情感——仇恨、愛、愧疚、恐懼等等——這些情感為道德哲學家們所參考,他們希望憑直覺知道善惡的標準。那么我們就不禁要問,是什么造就了下丘腦和外緣系統?它們是通過自然選擇演化而來的。要在所有縱深的角度上對倫理學和道德哲學家們(如果不是知識論和知識論學者的話)做出解釋,我們就必須探究這個簡單的生物學表述”。不過,他在接下來的五百多頁論述中并沒有直接討論生物學是如何“在所有縱深的角度上”對倫理學做出解釋的,而更多的是關注于對社會性行為做出適應論的解釋,尤其是從自然選擇的角度說明利他主義的本質和文化的演化。直到全書的*后一章,他才突然提出:“科學家和人文學者應該一起考慮以下可能性:倫理學暫時從哲學家的手中移交出來,并被生物學化(biologicized)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不禁要問,所謂生物學化的倫理學究竟是什么樣的?對此,威爾森沒有直接回答,但是從他的一些論述中,我們可以尋得一些線索。在他看來,道德哲學家們創建的規范倫理學理論,比如義務論,并非是他們純粹憑借理性能力所做的思辨的創造,而是在下丘腦一外緣系統中的情感中心的作用下,憑直覺而獲知的,“只有通過把情感中心的活動解釋為生物適應性變化,這些信條的意義才能被破解;蛘撸唵蝸碚f,生物學可以用進化術語來解釋哲學家們一直費盡心機想要辯護的道德直覺”。也就是說,生物學化的倫理學不僅能破解規范倫理學理論的內涵,即回答人類應當如何行動的問題,也能揭示人類道德思維的本質,即人類為什么會有對道德問題的思考,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歸根結底需要訴諸經由自然選擇的演化。
進化論視野下的情感與道德判斷 作者簡介
蔡蓁,女,2008年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畢業,現為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進化論與倫理、道德心理學、美德倫理學和生命倫理學等,在《自然辯證法通訊》、《復旦大學學報》、《道德與文明》、《倫理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哲學評論》、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曾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