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英國海洋小說與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5910
- 條形碼:9787542675910 ; 978-7-5426-759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海洋小說與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將英國海洋小說納入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跨學科的考察范疇,旨在全面闡釋英國海洋小說所具有的傳遞文化、民族和宗教的同一性綱領以及集體價值的功能。
英國海洋小說與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研究 目錄
上篇
**章 英國海洋小說的起源
**節 北歐海盜的侵襲與征服
第二節 英國海洋小說的雛形
第三節 藝術特征
第二章 英國海洋小說的成型
**節 大航海時代下的海外探險與貿易
第二節 英國海洋小說早期的代表作品
第三節 藝術特征
第三章 英國海洋小說的成熟
**節 維多利亞時代的“日不落”帝國
第二節 英國海洋小說的異軍突起
第三節 藝術特征
第四章 英國海洋小說的繁榮
**節 走向衰落的海洋帝國
第二節 英國海洋小說的異彩紛呈
第三節 藝術特征
下篇
第五章 景觀呈現:海洋——英吉利民族的文化記憶場
**節 海洋:民族認同的場域
第二節 出海探險與帝國夢想
第三節 海洋-風景-文化表征
第六章 民族形象建構——英格蘭民族身份表征
**節 海盜書寫
第二節 殖民英雄崇拜
第二節 他者想象
第七章 海洋和海船上的國民教育
**節 海洋和荒島上的精神成長之旅
第二節 海船:優秀品質的訓練場
第八章 歷史事實與虛構:重商主義與全球貿易
**節 貿易書寫
第二節 “神圣的”渴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人名、篇名、術語等英漢對照及索引
附錄二 大航海時代大事年表
附錄三 英國歷史大事年表
附錄四 英國海洋小說家筆下的海洋
英國海洋小說與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研究 節選
《英國海洋小說與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研究》: 《魯濱遜漂流記》實際上有上、中、下三卷。除上、中兩卷是連貫的魯濱遜的冒險故事外,下卷“魯濱遜的沉思集”已沒有漂流、冒險的故事內容,多是宗教說教,超出了小說的范疇。 我國讀者經常看到的《魯濱遜漂流記》只是魯濱遜冒險故事的前半部分。這部寫實風格的海洋小說的成功奠定了笛福在文學史的地位,使他成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是個英國人,1632年出生在英國約克市。從小就充滿了遨游四海的念頭,喜歡航海和冒險,到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過許多危險,但他一點兒也不畏懼,希望走遍天涯海角。但他的父母并不贊成,可年輕的魯濱遜還是瞞著父母,登上了船。 1659年,魯濱遜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風大浪,船上的桅桿吹斷了,船也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卷到了這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到處是亂石野草,他又冷又餓,流落到這種地方,怎么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海面上也平靜下來。等到潮水退了,魯濱遜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離岸并不遠。他就找了一些木頭做成木筏,劃到船邊。在船艙里,魯濱遜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陸續續地搬到岸上,還帶回沒有淹死的一條狗、兩只貓。這使他在凄涼中感到一絲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許多錢,但錢在孤島上又有什么用呢? 現在首先需要一個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曬雨淋。魯濱遜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陰、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只,以便請求救援。 魯濱遜在島上定居下來,過著寂寞的生活。他沒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來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他每天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里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并且把捕到的山羊畜養起來。后來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到圍墻里,不久長出了嫩芽,后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復種收,到了第四年,終于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十六年過去了。有一天,魯濱遜忽然發現海邊沙灘上有人的腳印,剛開始他很樂觀地想那是自己留下的腳印,到后來他才發現他根本沒有到過這里,他恐懼萬分。猜想這一定是附近陸地上的野人留下來的。他擔心這些野人會來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群分成幾個地方圈養。他在這種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兩年。后來,魯濱遜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這使他聯想到他們野蠻的宴會。魯濱遜在恐懼之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可能出現的野人。他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后,終于看到三十多個野人乘著小木船上岸了。他們拖出兩個倒霉的同伴,殺了其中一個人,另一個則掙扎著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魯濱遜住所的方向。魯濱遜決心救下這個逃跑的人,于是他開槍打死了追趕的兩個野人。魯濱遜給他救下的野人取名為“星期五”,因為這一天就是星期五。他開始教導“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為他的好幫手、忠心的仆人和知心的朋友,并漸漸學會了說話。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增加了幾個羊圈,曬了更多的葡萄干。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國、回到文明社會去,甚至要忘了自己原來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 有一天清晨,魯濱遜被“星期五”喊醒,原來有一艘英國船只在附近停泊著。他發現這艘船上發生了叛亂,水手們綁架了船長。 ……
英國海洋小說與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研究 作者簡介
郭海霞,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外文學會理事。長期從事英美文學和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特別是英國海洋小說研究,主持、參與多項國家與省部級課題,先后在《外語教學》和《外國語文》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2008年6月至8月赴英國樸茨茅斯大學訪學,從事英國小說和英國文化的研究;2013年成為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美海洋文學與文化研究”學術創新團隊帶頭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英國赫爾大學歷史系“海事歷史研究所”訪學,進行有關英國海洋小說、英國海洋文化和海事歷史的研究工作。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所授課程“英國文學史及作品選讀”在2021年1月成為上海高校本科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推拿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