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星際航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1992
- 條形碼:9787205101992 ; 978-7-205-10199-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星際航行 本書特色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焦維新教授親自撰寫,帶給青少年朋友一場新鮮盡興的太空之旅,一次充滿收獲的閱讀體驗。
星際航行 內容簡介
《星際航行》能夠解答很多科幻小說迷的疑問,比如人類是如何脫離地球引力束縛的、新型火箭推進技術的發展現狀、各類載人航天器的結構是什么樣的、飛船飛行要遵循什么樣的軌道,等等。本書在很后還回答了星際航行的目標和困難,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科幻小說中關于蟲洞和翹曲驅動等猜想的由來,用科學的觀點解答閱讀科幻小說可能遇到的疑問,進一步開啟讀者的想象空間。
星際航行 目錄
■ 前 言 001
■ 導言
■ 第 1 章
運載火箭基礎
006 怎樣脫離地球的引力束縛
008 運載火箭的起源和發展
012 運載火箭的類型
014 火箭發動機的基本構成
015 運載火箭的技術指標
■ 第 2 章
典型的運載火箭
018 俄羅斯(蘇聯)的火箭
023 美國的火箭
036 中國的火箭
040 運載火箭爆炸事故
■ 第 3 章
新型推進技術
050 電火箭
056 太陽帆
061 核動力火箭
062 核熱火箭
■ 第 4 章
行星探測器與載人飛船
072 航天器的結構
078 典型的行星探測器
080 載人飛船基本結構
084 “獵戶座”載人飛船
■ 第 5 章
航天器的軌道
088 人造衛星的軌道
092 霍曼軌道與發射窗口
096 拉格朗日點
098 引力助推
■ 第 6 章
太陽系內航行
102 飛往月球輕車熟路
106 拜訪火星技術成熟
111 木星附近存在難題
115 土星之旅完美征途
118 開伯天體只能遙望
120 近觀太陽談何容易
■ 第 7 章
恒星際飛行
124 恒星際飛行的目標和困難
129 蟲洞
139 翹曲驅動
145 《星際穿越》中的物理學
星際航行 節選
1985 年的一個學期末,加州理工大學的理論物理學教授基普??索恩剛剛上完一學年的課,正懶惰地靠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休息,電話鈴卻忽然響了起來。打來電話的是他的老朋友,著名行星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薩根當時正在撰寫一部描寫人類與外星生命首次接觸的科幻小說。寫作已經接近尾聲,但身為科學家的薩根希望自己的科幻小說作品盡可能地不與已知的物理學理論相矛盾。在這部小說中,薩根安排女主人公艾麗通過黑洞穿越 26 光年的距離,到達遙遠的織女星。這是整部小說中*具震撼性的情節,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卻也是*可疑的細節。于是薩根打電話給從事引力理論研究的索恩,為這一細節尋求技術咨詢。經過一番思考和粗略的計算,索恩告訴薩根,黑洞是無法作為星際旅行的工具的,他建議薩根使用“蟲洞”(wormhole)這個概念,于是便有了隨后出版并被拍成電影的著名科幻小說——《接觸》(Contact)。這是“蟲洞”這個名詞**次進入科幻小說中。在那之后,各種科幻小說、電影及電視連續劇相繼采用了這一名詞,“蟲洞”逐漸成為科幻故事中的標準術語。這是科幻小說家與物理學家的一次小小交流結出的果實。薩根的小說順利地出版了,索恩對蟲洞的思考卻沒有因此而結束。三年后,索恩和他的學生麥克??莫里斯在《美國物理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上發表了題為《時空中的蟲洞及其在星際旅行中的用途》的論文,由此開創了對所謂“可穿越蟲洞”(traversable wormhole)進行研究的先河。作為教學性刊物的《美國物理學雜志》也因此有幸在一個全新研究領域的開創上留下了值得紀念的一筆。莫里斯和索恩的文章在蟲洞研究中具有奠基性的意義,不過蟲洞這一名詞卻并非是他們兩人的發明。早在 1957 年,C. W. 米斯納(C W Misner) 與J. A. 惠勒(J A Wheeler)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這一名詞。那篇文章討論的主題是所謂的“幾何動力學”(Geometrodynamics),一種試圖把物理學幾何化的理論。米斯納和惠勒的“幾何動力學”后來并沒有走得很遠,但他們在文章中提出的“蟲洞”這一概念卻在時隔 31 年之后得到了全新的發展,并成為以星際旅行為題材的科幻小說中的標準詞匯,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星際航行 作者簡介
焦維新,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以及央視網等新聞媒體太空節目訪談專家,每年為中小學作近百場科普講座。所著《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叢書》(第 1 輯)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和2019 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