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清代沈陽十大文學家評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3637
- 條形碼:9787205103637 ; 978-7-205-1036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沈陽十大文學家評傳 本書特色
《清代沈陽十大文學家評傳》入選作家分別是陳之遴、徐燦夫婦,函可,苗君稷,戴梓、戴亨父子,陳夢雷,納蘭常安,繆公恩,愛新覺羅·裕瑞,韓小窗,繆潤紱。其中納蘭常安、愛新覺羅·裕瑞是滿族作家;陳之遴、徐燦夫婦,函可,戴梓、戴亨父子,陳夢雷是流人作家;韓小窗、繆潤紱(主要是《沈陽百詠》)的創作影響是市井文學。作者對《清代沈陽十大文學家評傳》中所涉及的傳主,無一例外地閱讀了其全部作品,查閱了大量典籍,幾乎遍閱傳主的評論資料,從而讓每一位作家的評傳具有更豐富的生平內容、更翔實的生活背景、更深入的作品解讀、更準確的藝術評價,并充分尊重評傳的寫作原則,中規中矩,展示了作者良好的史學家風與個人學養。
清代沈陽十大文學家評傳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自信一身同逆旅 —— 苗君稷 ; 冰天雪地一剩人 —— 函可 ; 真覺此身如一粟 —— 陳之遴徐燦 ; 遭逢榮辱未須論 —— 陳夢雷 ; 生涯只合老江濱 —— 戴梓戴亨 ; 人生駐跡只偶然 —— 納蘭常安 ; 今日閉門甘伏櫪 —— 繆公恩 ; 托跡山林猶未老 —— 愛新覺羅·裕瑞 ; 我為子弟歌一曲 —— 韓小窗 ; 及世幸登名宦傳 —— 繆潤紱。
清代沈陽十大文學家評傳 目錄
序二
自信一身同逆旅——苗君稷
冰天雪地一剩人——函可
真覺此身如一粟——陳之遴徐燦
遭逢榮辱未須論——陳夢雷
生涯只合老江濱——戴梓戴亨
人生駐跡只偶然——納蘭常安
今日閉門甘伏櫪——繆公恩
托跡山林猶未老——愛新覺羅·裕瑞
我為子弟歌一曲——韓小窗
及世幸登名宦傳——繆潤紱
參考文獻
后記
清代沈陽十大文學家評傳 節選
函可講法成功的關鍵是主講禪宗。由于明朝初年重視佛教的傳播,各佛教宗派如禪宗、凈土、天臺、賢首、律宗等競相發展,至明中葉后,天臺、賢首等諸宗漸漸衰息,而禪宗頗為盛行。禪宗不立文字,專指心源。禪宗創始人慧能(638-713)大師,認為佛既不在彼岸,也不在此岸,就在人的心中。心中之佛,才是真佛,才會為人所用。慧能進而認為,修行者想成佛,不必選擇外求的路向,在“心”上下功夫即可;勰苓認為,眾生都有“佛性”,只要領悟此點,人人都可以成佛,特別是不用累世修行,也不需要布施大量財物,即可“頓悟成佛”。如何能“頓悟”,關鍵要做好“禪定”即修行者“靜坐斂心”“專注一境”,久之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凈”的狀態。 慧能大師以“見性成佛”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揚“頓悟”禪宗教義,為禪宗制定了理論框架和思想基礎。他身后多位禪宗大師弘揚不輟。到憨山禪師(1546—1623)時尤大力弘揚禪宗,力倡“儒佛合一”。此觀點大大拉近了僧俗之間的距離,更加增強了嶺南文士對佛教的興趣。聰明過人的函可經多年研修,對禪宗宗旨深諳嫻熟,篤信不疑,完全融入自己的講法中。由于禪宗頗具人性化的教旨,特別是講到能否成佛,強調眾生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此教旨不僅適應精英層的口味,也適應社會下層的訴求,所以為函可開法成功奠定了基礎性前提。 然而,任何宗教派別的經文都是艱澀、枯燥的。禪宗經文也不例外。那么,函可演講為什么能吸引僧眾呢?細品《語錄》內容,可發現函可開法時,有精妙的講經藝術,即不是背誦枯燥的經文,而是用平實、通俗的語言,講解他所要講的經文。特別是不就經文注經文,而是針對僧眾存在的“活思想”,將自己擺進去,有理有據地娓娓道來!墩Z錄》卷五《普說》篇頗有代表性。比如,針對一些出家人擔心“作佛不成,反被他人恥笑”而“慮得慮失”“屢進屢退”的現象,函可打個比喻進行規勸:“譬如人家生個孩子決定與他乳吃,難道怕人恥笑道者個才出胞胎底孩子,知他后來長得成長不成,便索性不與他乳吃不成?又如學堂里學生,決定教他讀書。難道怕人恥笑道者幾個學生知他后來中得中不得,便索性不教他不成?”針對一些出家人急于成佛的心態,函可比喻說:“世間百工技藝也無有一日二日學得底,何況作佛,*尊*大一件事。譬如種稻*易,見功也須春耕夏耘而后秋收有望。寧有今日下種明日收割之理?”針對兩種現象,函可的結論是:“汝但辨一片決定心,長久心,切不得怕人恥笑,不得要求速效”,“諸兄弟只恁作去,不愁不成”。 函可講法時不是一言堂,常伴有互動環節。如《普說》篇記載,函可說法中間,李居士插話問和尚:“歷來士大夫學道多不得力,病在何處?”對此問,函可滔滔不絕回答了好多話,道出許多病因,其中兩點說得非常懇切:一是“要學此道必須發個狠毒,將無始來一點習氣,千難割萬難割處,痛下一刀,如破竹頭一節,節節皆破,一切纏縛不得”。另一影響士大夫學道的原因,是將儒、佛對立起來,即“真儒不必為佛,真佛不必為儒”。針對此函可明確主張:“但為真儒,即為真佛。必為真佛,始為真儒。文章、風節、學問、經濟,無不在此”,“倘其半信半疑欲前且卻,則并無病痛之可指,至如陰竊先哲之緒余,假張學道之旗幟,招羅少俊私立朋黨,以致荊棘叢生,戈矛互起,國家之敗蔑不由之是,又無藥可療,無方可治”。函可開法互動環節,效果甚好,李居士聽后思想包袱解開了,“不覺唏噓涕下,命筆紀之。以為士大夫學道者鑒”。 函可開法過程中,又一可貴之處不是空疏說儒談禪,而是在說教之外身體力行,為僧眾做言行表率。函可闡釋儒學核心“仁”時,調子很高,認為“仁者人也,非人外別有能謂仁”,“皇天無二道,圣人無二心,何止六經皆仁注腳,三藏十二部亦仁注腳也。何也?非此則斷斷不可謂人,非此則斷斷無別有可以為人之道”。函可將學仁做好人作為自己*高的價值觀,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所以,開法時向僧眾信誓旦旦地說:“罪禿之心不過求所以為人,庶幾無愧吾親,無愧于吾君,即無愧于孔孟,即無愧于佛祖!北緛恚菫樯娭v佛經,應大講佛教教義、戒律、經典等,而函可常常把話鋒轉到儒學上,而且再三強調不學儒就難學佛,不“欲仁”就難“為人”。一般意義上說,調子如此之高,內容又如此空疏,很難讓受眾信服,很難不使聽者厭煩?墒墙Y果恰恰相反,函可講佛受到極大歡迎,“四輩皆傾”,究其原因這同函可說到做到、身體力行關系甚大。一年,盛京城從春天至夏季久旱不雨,城市外發生瘟疫,患者頭痛腹脹、忽冷忽熱、上吐下瀉,幾乎每天都有死于瘟疫者被送至城外掩埋,由此城中百姓驚恐萬狀,人們不敢出門,搞得大街小巷一片蕭條。函可和尚見此情景,情急之下,大愛之心油然而生,他不辭辛苦,帶領僧人奔赴盛京郊外東山嘴,采集馬齒、霍香草等中草藥材,經過加工煎制后,挨門挨戶施送。有些患者持懷疑態度,函可等托言“觀世音菩薩送來的救命草”,耐心勸人飲用
清代沈陽十大文學家評傳 作者簡介
顧寧,東北大學文法學院新聞學系主任,副教授,文學博士。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訪問學者,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先后在《人民日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當代作家評論》《目本研究》等刊物上發表csscI及核心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網絡文學縱論》、《通俗民權論·通俗國權論》(譯著)。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多項省、市級社科規劃基金項目。作為子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基金項目。 研究領域與專長:新媒體文化研究,中日媒體文化比較研究,清代文學研究。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