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襄垣方言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4862
- 條形碼:9787537864862 ; 978-7-5378-648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襄垣方言研究 本書特色
本文是筆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方言田野調查整理出的關于自己的母語——山西襄垣方言的調查報告。本書為晉語研究提供了一些可靠的語言材料,豐富了晉東南晉語的研究成果。 方言中隱藏著重要的文化密碼。 本書是對襄垣方言的研究,對襄垣古韓鎮方言的發音為研究對象,對其語音、詞匯和語法系統進行了較為全面而深入的總結歸納,為晉語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材料,對晉語的研究的深入頗多益處。
襄垣方言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襄垣縣古韓鎮老年發音人的方言發音為主要描寫對象, 對襄垣方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系統進行較為全面和細致的描寫, 通過共時和歷時的比較, 總結和歸納襄垣方言的特點。主要內容有: 襄垣縣簡介、襄垣縣方言的歸屬及內部差異、符號說明、發音合作人等。
襄垣方言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1
**節 襄垣縣簡介 /1
第二節 襄垣縣方言的歸屬及內部差異 /3
第三節 符號說明 /4
第四節 發音合作人 /7
第五節 有關襄垣方言的重要先行研究 /7
第二章 語音 /9
**節 聲韻調 /9
第二節 襄垣方言聲韻調配合關系 /18
第三節 襄垣方言語音與普通話語音的對應規律 /27
第四節 襄垣方言語音與中古音的比較 /34
第五節 襄垣方言同音字表 /52
第六節 蟹攝開口一二等和效攝字韻母的異調分韻 /81
第七節 中古陽聲韻在襄垣方言中的演變 /93
第三章 詞匯 /107
**節 詞綴 /107
第二節 重疊 /124
第三節 分音詞 /129
第四節 分類詞表 /132
第四章 語法 /215
**節 襄垣方言的代詞 /215
第二節 襄垣方言的副詞 /229
第三節 襄垣方言的語氣詞 /247
第四節 襄垣方言的“×人”式使感形容詞 /266
第五節 襄垣方言的補語 /277
第六節 襄垣方言的疑問句 /289
第七節 襄垣方言體貌意義的表達手段 /297
第五章 語料記音 /304
**節 語法例句 /304
第二節 兒歌 諺語 歇后語 謎語 繞口令 /319
第三節 民間故事 /335
參考文獻 /354
后 記 /361
襄垣方言研究 節選
第二節 重疊 襄垣方言的重疊式并不豐富,可以從四個方面考察。**,從構成成分上看,有非詞重疊(即音節重疊),如:“猩猩、款款、可可正好”;有語素重疊,如:“墊墊、尖尖”;有詞的重疊,如:“聞聞、掂量掂量”。第二,從音節數量上看,有單音節重疊和雙音節重疊。第三,從重疊形式上看,有完全重疊,如:“看看”;有不完全重疊,如:“黃生生”;有襯音重疊,如:“白圪□[??ha423-42]□[??ha-55]”。第四,從詞類上看,有名詞、形容詞、數詞和副詞等重疊。本節中,A、B表示實語素,X、Y表示詞綴、詞尾或襯音成分。 一 名詞重疊 襄垣方言名詞重疊式很不豐富,名詞重疊后使事物帶有“小稱”或“愛稱”的意味,一般用于對兒童說話,如“貓貓、碗碗、襪襪”等。構成形式如下: AA式:杯杯 環環 ABB式:笑窩窩 AAB式:格格紙 金金紙 花花菜 茴茴菜 碰碰車 AABB式:婆婆媽媽 二 副詞重疊 襄垣方言副詞重疊的構成形式主要是“AA”式,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 基式是單音節形容詞,疊式是副詞“AA”式。如“好、快、慢、遠、早、細、滿、深、活、白”等,本來是形容詞,重疊后成為副詞。 2. 基式是單音節副詞,疊式是副詞“AA”式。如“將將、偏偏、常常”等。 三 量詞重疊 (一)構成形式 1. AA式:家家 件件 個個 條條 頓頓 2. 一A一A式:一條一條 一趟一趟 一件一件 一回一回 3. 一AB一AB式:一圪堆一圪堆 一圪綹一圪綹 一圪截一圪截 (二)語法功能 1. AA式 ① 做狀語。如: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② 做主語。如:頓頓吃不飽。 2. 一A一A式 ① 做主語。如:你瞧瞧你都,一個一個都是甚樣?(表示“每一”) ② 做狀語。如:做事要一步一步來。(表示逐步) ③ 做謂語。如:他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表示接連不斷) 3. 一AB一AB式 ① 組成“的”字短語做主語。如:窗臺上衛=個一圪綹一圪綹的是甚? ② 做補語。如:瞧你把蔥弄得一圪截一圪截的。 ③ 做狀語。如:你一圪堆一圪堆地剝。 雙音節名詞作為臨時量詞也可以構成“一AB一AB”,如“一汽車一汽車地拉、一簸箕一簸箕地端”,語法功能較單一,只限于做狀語。 四 形容詞重疊 (一)構成形式 1. AA地 大大地 慢慢地 美美地 2. AABB式 紅紅火火 周周正正 展展掛掛 大大方方 扭扭捏捏 張=張=接=接=慌慌張張 3. AXYY式 一般表示貶義,“X”是“圪、不、里”等詞綴,“YY”是表音成分。例如: 酸不幾幾 灰不叉叉 胖圪墩墩 干圪嘣嘣 黑不出出 傻不幾幾 4. AXX式 慢悠悠 展拍拍 紅撲撲 酸絲絲 明晃晃 黑洞洞 病怏怏 白光光 宣騰騰 (二)語法功能 ① AA地 常做狀語,如:美美地吃他一頓。 ② AXX式 可以做謂語,如:你的背展拍拍的;也可以做定語,如:黑不出出的衣裳;還可以做補語,如:這個饃吃著酸絲絲的。 ③ 所有的重疊形式不論做什么句法成分,都不能受程度副詞和否定副詞“不”的修飾。 (三)表義特征 形容詞重疊式都是狀態形容詞,不管充當何種句子成分都有描述性的作用,重疊得越多,描述性越強,描述性越強,程度越深,有時達到極點。例如:黑→黑洞洞→黑圪洞洞 大多數重疊形容詞帶有感情色彩或形象色彩,或褒或貶,或好或惡。“AA地”式的褒貶色彩多數情況下是根據詞義本身或具體的語言環境而定的。 一般來講,“AABB”式帶有贊賞、美好等積極的感情色彩,“AXYY”式帶有厭惡、不滿等消極感情色彩。這些感情色彩或褒或貶,與基式的意義無關,完全是附加成分后產生的。 “AXX”式所帶的感情色彩與基式有關,基式是親熱、愛撫的積極意義或是厭惡、不滿的消極色彩,重疊后只是加深程度,感情色彩是由基式決定的。如“涼絲絲、冷颼颼”與“干嘣嘣、臭烘烘”中的感情色彩是由基式“涼、冷”和“干、臭”決定的,疊音成分只是起增強程度、加深性狀的作用。疊音成分的意義,有的比較明確,有的不明確。其中不知道本字的,只能拿同音字代替,如“出出、幾幾”等。無論是消極意義還是積極意義的形容詞的基式,“A”與“XX”有固定的搭配關系,但不全是一對一的,有一對多的,也有多對一的。如“黑”對“洞洞、乎乎”表貶義,“涼、酸、甜”等都可以與“絲絲”搭配。 五 動詞重疊 (一)構成形式 1. AA 走走 試試 說說 2. A一A 走一走 試一試 摸一摸 3. ABAB 洗涮洗涮 拾掇拾掇 叮囑叮囑 4. XAXA X是“圪、不”等詞綴。例如: 不拉不拉 圪撈圪撈 圪碰圪碰 圪催圪催 5. A了A 表示動作已經完成。例如: 看了看 想了想 (二)語法功能 1. 所有的動詞重疊式都可以在句中做謂語,但與其他成分的關系要受到許多限制。如單音節動詞可以前加否定副詞“不”,例如可以說“不看、不坐”;動詞的重疊形式則不可以前加否定副詞“不”,例如不能說“不洗涮洗涮、不圪碰圪碰”;有的重疊式動詞的否定式只出現在反問句里,如:“你不瞧瞧他去?” 2. 有的“圪A”式可以帶賓語,例如可以說“圪撈住鑰匙了”。而“圪A圪A”后不帶賓語,如不能說“*圪撈圪撈著鑰匙了”。 3. 動詞重疊式后不能帶任何動態助詞。如不能說“*你看看了”“*你圪撈圪撈了”。 (三)表義特征 1. 幾乎所有的動詞重疊式都有表示動作延續時間的短暫和表示動作次數的減少的意義,這與普通話相同。 2. 襄垣方言的重疊式表示動作短暫比普通話多一個級差。而且,襄垣方言中的“圪A圪A”除了表示動作的短暫外,還增加了隨便、非正式、不注意等感情色彩。 基式(一般) 重疊式(短暫) 重疊式(更短暫) 普通話 轉 轉轉 —— 襄垣話 轉 轉轉 圪轉圪轉 第三節 分音詞 所謂分音詞,是指用兩個音節來記錄一個單音單純詞,它是單音詞雙音化的一種手段。因這類詞第二個音節多以[l]為聲母,故分音詞也稱為“嵌L詞”。趙秉璇(1998)等認為,這是上古漢語復輔音的遺跡。王洪君(1999)認為,“嵌L詞”是一種雙音單純詞。 從地域來看,分音詞現象主要分布在山西、陜西及臨近山西的豫北和內蒙古中、西部黃河以東地區的漢語方言中。王洪君(1999)指出,“嵌L詞”的整體韻律特點可用“前冠衍接式”(即全詞形成前暗后亮、前輕后重的強烈響度對比)來概括,并認為“嵌L詞定型的時間在尖團合流之前和見系二等字細音化以前”。 一 分音詞的結構類型 1. p-l- 不爛:拌,攪拌(倒面里些水~~) 不來:擺(不要~手,習慣不好) 不撈:用手亂刨(一直~個甚,弄得哪都是) 不浪:躺著打滾(驢在地下~了) 不拉:撥(你往我的碗里~些飯) 不溜:排、行、串(一~珠珠) 2. t-l- 的溜:一串;手提(一~葡萄;他~個書包倒里來啦) 的料:吊(你瞧你~個腿) 的拉:滴(衣裳的水~了一腳地) 的連:掂(~~有多重) 3. th-l- 趿拉:指鞋跟沒有提起來穿(你~個鞋就不怕跌倒啊) 4. k-l- 圪欄:桿(這個~真重啊) 圪落:角(鑰匙掉哪個~里了?) 圪浪:巷(順這個~往后走就到了) 圪簍:殼(雞蛋~) 圪略:滾(車輪~過來啦) 圪欒:卷(你把衣服~起來) 圪撈:攪(把湯~~) 5. kh-l- 窟窿:孔(墻昂有個~,和些泥糊住) 6. x-l- 胡落:活動(門牙~啦) 二 分音詞的構造規則 分音詞由兩個音節構成,每個音節都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也沒有具體的漢字來表示,書寫時只能用同音字來代替。襄垣方言中的分音詞雖然多為人們日常交際中使用的口語詞,沒有固定的記錄方式,但是在構造結構上呈現出一定的規律。 1. 前音節的聲母基本是本字的聲母,通常是塞音[p][t][k][th][kh]。少數分音詞的前音節字和后音節字相拼出來的讀音和本字的讀音不同,但這并不影響分音詞語音上的對應規律;因為語音在發展過程中發生了歷史演變,可能用古音就能適應此規律。如:“圪[k????3]落[lu??r-53]” 是“角[??iɑ??3]”的分音詞,“角”和“圪”聲母不同,是因為“角”的聲母發生了腭化。 2. 前音節的韻母是入聲韻母[????][i????]。 3. 后音節的聲母是[l]。 4. 分音詞的前音節字大多數為入聲,并且發音短、輕,后音節字聲調調值接近[33],且發音相對較短,前后音節連接非常緊湊,具有很強的方言色彩。 關于分音詞的來源和性質問題,學界尚無統一的認識。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趙秉璇(1998)等認為,這是上古漢語復輔音的遺跡。 張崇(1993)認為,分音詞來源于單音詞的緩讀分裂。王洪君(1999)認為,分音詞形成的**階段形成似斷非斷、似連非連、中間出現[??][??][??][??]等過渡音的長音段;第二階段長音段正式斷為兩音節,在這一階段既保持前弱后強、前暗后亮,兩音峰間的音谷跌宕不大的特點,又能夠使前字出現聲調,后字出現統一的聲母。聲母中響度*大且能夠跟所有介音相配的邊音[l]無疑是滿足上述所有要求的*佳選擇。我們贊同分音詞來源于緩讀分音的觀點。 另請提供連書名,標點在內13字!!!!宣傳語,用于圖首預售文字鏈: 打開襄垣文化大門的密碼!
襄垣方言研究 作者簡介
張威娜,女,1986年生人,山西長治人,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漢語方言研究。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