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徽州隨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71557
- 條形碼:9787511571557 ; 978-7-5115-715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徽州隨感 本書特色
作者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發表的《“善下斯為大”》等幾篇雜文,已寫到“涉筆成趣”之意境。而大都發表于《安徽日報》副刊和《徽州社會科學》的雜文,雖然報刊層次不及中央媒體,但也有味道。本書收錄了一些作者好友的書信,以及友人對作者的評價。文筆真摯,內容豐富。大多數作品已經在《人民日報》《安徽日報》《徽州社會科學》等報刊發表過。
徽州隨感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十年間的雜文。全書分“特稿”“品題”“雜文”“隨筆”“緬懷”五章,主體部分“雜文”和“隨筆”,以揚善抑惡、褒美貶丑為主題收錄文章160余篇,如“善下斯為大”“文化的魅力”“歌舞聲中聽民聲”“人才是**資源”“啟迪智慧的鑰匙”“徽州情懷”“龍川游記”等。
徽州隨感 目錄
“善下斯為大”
諂諛者宜惕
別把“甜頭”當“苦頭”
喜見紙筆回歸
這門課開得好
文化的魅力
歌舞聲中聽民聲
為教育鼓與呼
政德化民怨
街巷文化注民心
不離源頭藝常新
縣令是政之要
看輕一點“官帽子”的分量
文風就是黨風
知恩是徳
漫談做人
一位母親的胸懷
“勢利”之徒
啟迪智慧的鑰匙
徽學的意義
徽學的魅力
“心安草”的啟示
可否少些“正”
學學孫安“動本”
論“胸懷”
“道歉”釋民懷
退休者悟
怎聽“民聲”?
文貴“短而精”
城市“生命”
幽默是“融合劑”
滋養著人類的“水”
女性的光輝
造林是造福
凡事涉己如何?
家風貴在“德”
孝敬之道
“貍貓與麝”斷想
“職責”的擔當
“良藥”貴在“良心”
思想勝于利劍
助人是助己
一篇作文的叩問
“獬豸”之說
“忍”的境界
宏村的“水”
敬人有為
鷺島之美
“相輕”不如“相親”
豁達猶“良藥”
品行的“活教材”
“飽滿稻穗”的品格
“三滾泥巴”的啟示
山是吾師
學書心則正
震撼的一幕
為中國喝彩
人生二度春
《人民日報》七十華誕感懷
為“去盾持劍”者護衛
勸君
說“交友”
他們是可敬的人
“妒”不如“賞”
理想*髙境界
愛民情懷
大地之力
“下不為例”同志傳
生命重于泰山
思想“解剖刀”
隨筆
徽州情懷
嵚崟境界
于微細處見風范
含悲憶勚耆
他心中唯有百姓
海納百川
“達人”之風
難風雨莫乎情
一眼知君乎
風采人生
龍川游記
踏訪“來蘇橋”
天塹變通途
出神入化
養蘭是“養心”
燕子歸來
庭院石榴樹
樂在山趣
情之所歸
難得的機緣
生命大如天
小鳥始飛(二首)
退仕賦
收獲記
品題
懷鑾是言論作者
為人正直
文人相親
后記
徽州隨感 節選
“善下斯為大” 俗話話“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意思是高官大官大多和善客氣,不大不小的官員反而趾高氣揚,官腔官調,令人難以接近、接受。此話雖然有點偏頗,卻道出了一個道理,“善下斯為大,能虛自有容”。 一次,周恩來總理去某地視察工作,飛機著陸后,他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表示感激。此時,機械師正蹲在地上工作,周總理和其他同志握手后沒有馬上離開,就站在機械師身后耐心等待,并示意別人不要驚動。機械師忙完工作后轉過身來,發現總理竟然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驚,忙說:“對不起,總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總理卻笑著說:“我沒有影響你的工作吧?”隨即緊緊地握著機械師滿是油污的雙手,令這位機械師和在場的人感動不已。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這種“善下”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優良作風,宛如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在滋養著我們黨的干部,一代一代傳下去,令人欣慰。由此,令我想起了幾年前的一件事。一天,在皖南山村公路陡坡上,我發現有兩位農民兄弟拉著兩輛滿載農產品的板車在爬坡,猝然后面來了一輛小轎車,當司機同志準備按喇叭催促時,車上一位官員說:“不要催,下去推一把。”三位干部下車幫著把前方兩輛板車推上了坡,前后也不過十多分鐘,這兩位農民十分高興地與他們握手言謝。“催一催不如推一推”,此事雖然過去幾年了,但“干部推板車”的故事一直在群眾中流傳。這表明百姓對有“善下”之心的干部是念念不忘的。 “善下”,就是眼睛要向下,眼要看到實情,心連著百姓。這是一種美德,一種胸懷和境界,體現出一個干部的黨性、官德、學識、見識和人品。對組織而言,“善下”是一種凝聚力和戰斗力。 可惜,這“善下”的優良作風和官德,在有些干部心中漸漸流失了。有的干部所關心的是地位、權力和金錢、美色,對上兩眼瞇笑、巴結諂媚,對下兩耳不聞、聞而不聽;有的干部,一提升到領導崗位,腰身變粗,架子變大,對下屬不親,對同事疏遠;有的干部沒叫他官銜,馬上變臉,甚至找茬刁難。有一種不良風氣尤其不可小視,逢年過節,部屬都要向領導登門拜年,部屬不去拜年不行,去了禮輕也不行,如有哪位部屬不去拜年或禮輕了,那你就沒有好日子過了,不是被弄去坐“冷板凳”,就是提升沒有你的份兒。 “善下”與“善上”,雖只一字之差,卻反映了一個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思想品行。這種現象雖然發生在少數領導干部身上,但影響很壞,它損害了組織形象,玷污了同事關系,壓制了人的積極性,嚴重妨礙了黨的工作。為什么有的干部唯有自己,沒有一點“善下”的良知呢?講到底還是心里沒有群眾。能不能“善下”,這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一個官風問題,更是一個組織的形象問題。 從政以德,是我國古代政治文明的優良傳統,是修身、正己、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社會或地區的整體道德水準。“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為官只是一時,做人才是一生。德是做人的根本,有了這根本,才能談得上善待他人、善待部下。 國以民為本,人以德為先。當今,我們國家把民生放在頭等重要位置,破天荒廢止國稅皇糧,免除農業稅,免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學雜費,實行了低保、養老保險、醫保等一系列惠民政策,這是德政、善政的范例。一個國家要興旺發達,民眾是根基,愛民、惠民,根基才牢固。 載《人民日報》“大地”副刊“金臺隨感”專欄 2013年2月18日 P3-5
徽州隨感 作者簡介
程懷鑾,皖南績溪人,現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社會學特約研究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主任編輯。歷任縣委寫作組、縣、《徽州報》社編輯組副組長、記者、中共績溪縣委辦公室主任、縣委副縣級督察員等職。 先后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雜文、隨筆等文章50多篇。 采寫的兩篇“內參”被和新華社采用,得到的批示。 發表于《人民日報》頭版“今日談”欄目的《催一催不如推一推》言論獲該報征文。 編著出版《山下漫筆》《徽溪情》《縱論集》《京華緣》等文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