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價值鏈視角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3073
- 條形碼:9787516423073 ; 978-7-5164-2307-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價值鏈視角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當前山東省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緊迫需要,以價值鏈分工背景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能夠相互促進為主線,全面分析價值鏈視角下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關系,系統梳理價值鏈下典型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實踐探索與經驗借鑒,科學探討產業低碳化轉型發展的模式與路徑,深入探尋價值鏈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耦合發展的路徑,并進一步探討山東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發展思路、發展路徑與環境保障。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創新性和學術價值,有助于加快山東省科技創新步伐,推進山東省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增強創新優勢和產業實力。
價值鏈視角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研究 目錄
**章 價值鏈分工與產業發展
**節 國際價值鏈分工概述
第二節 產業集群的形成機制
第三節 產業集群發展的作用機制
第四節 產業集群的經濟效應
第五節 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研究
第二章 濰坊市科技創新實踐探索
**節 濰坊市科技創新發展現狀
第二節 濰坊市國際科技合作實踐探索
第三節 濰坊市科技創新發展重點任務
第四節 濰坊市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重點
第三章 濰坊市產業升級實踐探索
**節 濰坊市產業轉型升級背景與要求
第二節 濰坊市產業發展現狀
第三節 濰坊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
第四節 濰坊市新興產業轉型升級重點
第五節 濰坊市產業布局優化
第四章 濰坊市產業低碳化轉型發展
**節 濰坊市產業低碳化轉型背景
第二節 濰坊市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第三節 濰坊市產業低碳化轉型模式與路徑
第四節 濰坊市產業低碳化轉型發展建議
第五章 價值鏈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案例
**節 豪邁集團創新發展實踐
第二節 濰坊千億級磁懸浮產業鏈發展實踐
第三節 濰坊市產業集聚發展實踐
第四節 全國典型地市創新發展實踐
第五節 生態產業價值提升與產業升級案例
第六章 價值鏈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路徑建議
**節 價值鏈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耦合發展
第二節 山東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發展思路
第三節 山東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發展路徑
第四節 山東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環境保障
價值鏈視角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研究 節選
一、國際價值鏈分工的發展 當今,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各個領域都在進行生產要素的全球合作,實現了在全球范圍內的要素流動及重組,形成了價值鏈不同環節在全球的布局,這正是國際價值鏈分工不斷深化的具體體現。 國際價值鏈分工的發展有其歷史背景,伴隨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科技創新的大力推動,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轉移及生產要素的重組配置在國際范圍內大量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跨國公司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并直接推動國際價值鏈分工的快速發展 a,而伴隨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國家間相互依賴的加強,大量的發展中國家開始進入國際價值鏈分工體系,國際價值鏈分工得到進一步深化。 國際價值鏈分工的發展是較長時期的經濟協作活動,經歷了生產要素的國際移動與跨國公司全球生產體系的發展等進程。**個階段是生產要素的國際移動與價值鏈分工。該階段各國生產要素通過價值鏈分工的全球布局,包括國際投資與國際直接合作等形式,在國際間進行直接流動,或者通過對中間產品的進口,實現技術、資本等要素在國際范圍的間接流動。第二個階段是跨國公司全球生產體系的產生與發展。該階段伴隨跨國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張,全球投資政策總體趨向于自由化,跨國投資的行業分布逐漸向服務業拓展,全球生產體系不斷完善,價值鏈分工體系得以在全球配置并不斷完善,各國在生產領域積極進行經濟協作,生產要素得以不斷優化組合。 二、山東省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現狀 價值鏈分工是山東省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山東省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形式主要有:其一,垂直型價值鏈分工,即由發展中國家供給初級生產要素,發達國家供給技術及資本等高級生產要素,分工的主體國家在經濟上處于垂直關系,多為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生產加工環節;其二,水平型價值鏈分工,即存在于產業之間、產業內部、產品加工工藝環節之間的專業化分工,分工的主體國家在經濟上處于水平關系,共同參與價值鏈上的不同生產或研發環節;其三,混合型價值鏈分工,即與發達國家一起參與價值鏈不同環節上的垂直分工,同時也與發展中國家參與相同或類似環節上的水平分工,是一種綜合型價值鏈分工形式。 山東省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經歷了 1978—1986 年的起步階段、1987—1991年的穩步發展階段、1992—1993 年的高速發展階段、1994—2000 年的調整發展階段,以及 2001 年之后的穩定發展階段,已經成為大量跨國公司重要的分工基地。國際價值鏈分工彌補了山東省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幫助引進了相關行業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促進了山東省產業轉型升級與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山東省企業通過參與國際價值鏈分工,也獲得了附加值效應、技術進步效應與產業拓展效應 。通過積極融入價值鏈分工,使國外資本和技術要素與本省土地和勞動力要素有效結合,形成靜態與動態附加值效應,幫助本省企業從勞動密集型環節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環節躍升。通過參與價值鏈分工的代工環節,代工企業有效地應用國外先進技術,或者通過改進實現技術的二次突破,從而產生技術進步效應和產業升級效應。通過參與價值鏈分工體系進一步優化山東省的產業布局,獲得生產大量技術含量較高的中間產品的機會,使本地企業和產品迅速進入國際市場,從而產生產業拓展效應。 三、國際價值鏈分工與產業升級 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價值鏈分工體系,要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就要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從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或混合型分工轉變,由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躍升。 其一,價值鏈分工有利于促進技術分工細化和專業化。價值鏈分工*本質的特點在于推動生產技術的可分性,各國企業依據各自優勢在不同的技術環節進行專業化生產,將全球的國家和企業有效地納入生產技術分工,技術專業化水平和生產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 其二,價值鏈分工有利于促進產品內分工及其升級。價值鏈分工使國際分工進入了產品內分工時代,各國都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投入產出關系,很多大型產品都成為“萬國商品”,由不同國家的不同企業根據本國優勢分工協作完成,各國資源得到*大化利用,技術與要素得到*優化配置。 其三,價值鏈分工有利于促進生產過程延伸和生產分工深化。價值鏈分工促進了產品的生產制造向兩端延伸,推動了設計研發和流通營銷環節的延伸;同時,推動了一國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與混合型分工的發展,拓寬了國家和企業的分工領域,得以獲得更多的價值鏈分工空間與附加價值。 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國際價值鏈分工時,應盡量避免長期過度的出口偏向型增長和貧困化增長 ,應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向價值鏈分工體系的高端環節演進,從而實現本國產業的轉型升級。
價值鏈視角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研究 作者簡介
周志霞 濰坊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在站博士后,濰坊學院“杰出青年人才”支持人選。主持國級星火計劃項目、山東省自然基金項目、山東省軟科學計劃項目、山東省社科聯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等科研項目10余項,承擔國家科技部創新型城市改革政策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等項目,獲得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出版專著1部,發表CSSCI期刊文章2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文章1篇、人大復印資料觀點摘編文章1篇、北大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主要研究領域:區域經濟發展、城市創新發展、低碳技術創新與擴散。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