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給孩子的歷史常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463443
- 條形碼:9787548463443 ; 978-7-5484-6344-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給孩子的歷史常識 內容簡介
《給孩子的歷史常識》一書打開了中華歷史的大門,讓孩子們了解到遠古、先秦、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的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內容深人淺出,通俗易懂。三皇五帝到底是誰?很早的文字是什么?春秋戰國時有什么傳奇的人物?管仲是誰?商鞅為什么變法? ...都能在本書里找到答案。 可以說,這是一本能夠讓孩子們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普及讀本。通過閱讀本書,孩子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給孩子的歷史常識 目錄
盤古開天辟地
女媧造人
有巢氏構土為巢
燧人氏鉆燧取火
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部落、部落聯盟
圖騰崇拜
三皇五帝
禪讓
黃帝
堯
舜
禹
五帝陵廟遺跡
二、先秦
夏、商、周
夏啟建夏
少康中興
商湯滅夏
人祭和人殉
武王伐紂
井田制
分封制
宗法制度
禮樂制度
國人暴動
烽火戲諸侯
商湯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旦
甲骨文
金文
“后母戊”大方鼎
勾股定理的發現
春秋
春秋五霸
曹劌論戰
管仲改革
齊桓公被困死
宋襄公打敗仗
晉楚城濮之戰
秦晉崤之戰
魯國“初稅畝”
禮崩樂壞
鄭莊公平叛
三家分晉
一鳴驚人
晏子使楚
臥薪嘗膽
董狐
魯班
孔子
戰國
……
三、秦漢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
五、隋唐五代十國
六、宋遼西夏金
七、元朝
八、明朝
九、清朝
給孩子的歷史常識 節選
《給孩子的歷史常識》: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公社經歷了全盛時期,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男子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等主要的生產部門中逐漸占據主導的地位,于是母權制自然過渡為父權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漸形成了。從此,以父權為中心的個體家庭成為與氏族對抗的力量,原始社會慢慢解體。男子通過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占據了統治地位。他們必然要求按照男系計算世系、繼承財產,母權制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來偶婚制下的從妻而居的傳統,為一夫一妻制所取代。在一夫一妻制下,婦女以家務勞動和家庭副業為主,勞動局限在家庭之內了,女子在家庭經濟中退居于從屬地位。*初,這種小家庭依附于父系大家庭。后來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小家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更強了。氏族社會走到了瓦解的邊緣。 部落、部落聯盟 部落由兩個或多個血緣相近的氏族組成。每個部落有自己的活動范圍、語言、習俗,也有管理內部事務的機構,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氏族之間經常進行戰爭,一些部落就聯合起來,結成了部落聯盟。 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曾在我國古代和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著,在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中仍可找到它的蹤影。圖騰信仰認為人與某種動植物或非生物有一種特殊的關系,每個氏族都起源于某種圖騰,這種圖騰是該氏族的源頭、保護神,也是這個氏族的象征,并且以各種形式表露出來。 三皇五帝 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三皇五帝的說法。何謂“三皇”?何謂“五帝”?歷來有多種說法。通常,“三皇五帝”是遠古三個帝王和上古五個帝王的合稱。基本上,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不同的史家對“三皇五帝”有著不同的理解。 三皇五帝有多種說法。三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認為,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白虎通·號》等典籍則主張三皇應為祝融、伏羲、神農;在《春秋緯運斗樞》《春秋緯元命苞》等緯書中,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又加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在《帝王世紀》中,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在《通鑒外紀》中,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說法紛紜,在幾種判定中,伏羲、神農被認同的比例較大,第三位是爭議的焦點。對于五帝,說法也很多。“五”在華夏文化的傳承中,有著特殊的意義。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五味、五色、五聲、五行等觀念。天地分東、南、西、北、中五方,音樂分宮、商、角、徵、羽五音,動物分鱗、羽、倮、毛、甲五蟲,植物分稷、黍、麥、菽、麻五谷,顏色分青、赤、黃、白、黑五色,味道則分酸:苦、甘、辛、咸五味等,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對應。根據這一宇宙圖式,天帝也有五位,先天五帝和后天五帝。先天五帝為統治五個方位之天神,按照儒家說法,分別是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矩和北方黑帝葉光紀。先天五帝掌管著天上人間,東方青帝掌管春季,南方赤帝掌管夏季,中央黃帝掌管季夏,西方白帝掌管秋季,北方黑帝掌管冬季。五帝的名稱十分怪異,故有專家學者認為,這先天五帝的名稱來源于梵文。后天五帝的說法很多,《史記·五帝本紀》《大戴禮記》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認為少吳(少嗥)、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禮記·樂令》中的“五帝”則為五方神,即東方太嗥、南方炎帝、西方少吳、北方顓頊和中央黃帝。我們通常說的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指的是后天五帝。對于說法眾多的(后天)五帝,一般以《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為準,至于三皇,則已經很難考定了。 禪讓 禪讓是中國原始社會后期部落聯盟議事會推舉首領的制度,即由參加聯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領組成部落聯盟議事會,聯盟的首領由議事會選賢舉能產生。傳說中的唐堯、虞舜和夏禹就是通過禪讓產生的部落聯盟首領。禹死后,禹的兒子啟殺死通過禪讓產生的首領伯益,自己當了首領,并建立了夏朝。禪讓制度也隨之告終。 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圣王,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見《史記》),生性聰慧,出生后幾十天就能講話,六七歲時思維就非常人可比,而且還察覺到了神農氏的很多不足之處,希望能夠改革。成年后,黃帝更是聰明異常,加之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游牧部落的首領。 公元前26世紀左右,中原地區已成三足鼎立之勢。一為黃帝,東進中原后,居于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通過不斷與其他部落聯合及征戰,形成包括姬姓在內的12個部落的聯盟;一為炎帝,炎帝東進中原后,進人河北,居太行山以東;一為蚩尤,蚩尤部族性情暴躁,崇尚武力,從不進行生產勞動,專靠西討中原,掠奪財產而生,相傳由81個氏族和9個部族組成,史稱“九黎”。 后蚩尤作亂,向西侵犯,先與神農氏炎帝為爭奪黃河下游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會處的平原地區發生沖突,經多年戰爭,蚩尤得勝,炎帝向黃帝求救。于是黃帝與炎帝軍隊聯合,在涿鹿與蚩尤部落展開決戰。經過一番激戰,終于殺死了蚩尤。之后,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界,與各氏族修好關系,威信大增,其勢力迅速擴大到了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區。 ……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