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給孩子的文學常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463443
- 條形碼:9787548463443 ; 978-7-5484-634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給孩子的文學常識 本書特色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也是對美的體現。文學常識的積累對孩子的日常學習十分重要,學習文學常識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語文水平,還能提升孩子的氣質品位,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孩子們通過學習文學常識,可以提高文學修養、藝術鑒賞力、思維判斷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豐富想象、浸潤內心,認識愛、理解愛、擁有愛。
給孩子的文學常識 內容簡介
《給孩子的文學常識》是一本從文學角度系統匯集中外文學常識的基礎知識普及讀物,分為了中國卷和外國卷兩個部分。中國卷又分為作家小傳、文學漫談;外國卷分為作家簡介、文學漫談。通過書中的中國卷部分,你可以弄明白文化巨人老子為何隱居?超凡脫俗的莊子為何不畏生死?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為何總是喝醉?你還可以了解到詩歌的節奏韻律;漢賦、駢文、雜劇、傳奇、小說等文學體裁的創作理念;正史、雜史、別史、野史存在的歷史意義;花間派、婉約派、豪放派的藝術風格等等。通過外國卷,你可以弄明白有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蘇格拉底為何被判處死刑?亞里士多德為何被稱為“很博學的人”?法國人為何為文學大師雨果舉行“國葬”?你還可以了解到各個時期的文學流派代表作家和他們的文學作品;史詩、騎士文學、結構文學等文學體裁的創作概念;人文主義、古典主義、自然主義、浪漫主義所代表的文學流派的創作傾向等。全書融知識性、文學性、文獻性于一體,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便于孩子的記憶學習。
給孩子的文學常識 目錄
**章 作家小傳
**節 古代作家小傳
先秦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孫武
莊子
荀子
韓非子
屈原
漢
賈誼
董仲舒
司馬相如
司馬遷
劉向
劉歆
王充
班固
張衡
三國
諸葛亮
曹操
曹丕
曹植
嵇康
阮籍
何晏
王弼
陸修靜
亞
曰
李密
陳壽
干寶
王羲之
顧愷之
陶淵明
南北朝
范嘩
劉義慶
酈道元
蕭統
顏之推
唐
王勃
賀知章
王之渙
孟浩然
王昌齡
王維
李白
杜甫
玄奘
孟郊
韓愈
劉禹錫
柳宗元
白居易
元稹
李賀
杜牧
溫庭筠
李商隱
李煜
宋
王禹偁
林逋
柳永
范仲淹
宋祁
歐陽修
蘇洵
周敦頤
曾鞏
張載
程頤
王安石
司馬光
沈括
蘇軾
黃庭堅
秦觀
周邦彥
李清照
辛棄疾
岳飛
文天祥
陸游
陸九淵
朱熹
楊萬里
姜夔
元
白樸
關漢卿
王實甫
馬致遠
鄭光祖
張養浩
張可久
施耐庵
明
宋濂
劉基
羅貫中
王守仁
吳承恩
歸有光
湯顯祖
袁宏道
馮夢龍
張岱
張溥
顧炎武
黃宗羲
王夫之
……
外國卷
給孩子的文學常識 節選
《給孩子的文學常識》: 老子 老子的道家思想開啟了中國幾千年來崇尚自然,務使生活超然、逍遙、灑脫的精神內涵,《老子》一書也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而成了中華民族的瑰寶。 約前580年,老子出生于楚國,當時,正是春秋晚期,天下諸侯紛爭,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因此,老子尋遍各種書籍,試圖找到一種可以解除百姓疾苦的學問。30歲時,還在苦心作學,無心娶妻生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蹇氏相識,兩人一見鐘情,喜結連理。然而,蹇氏卻早有婚約,只是不遂心意而-直執意不嫁。現在男方聽說其擅自嫁人,便派人將蹇氏搶了回去,蹇氏堅貞不屈,半路投井而死。老子傷心欲絕,暗暗發誓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且終身不娶,以對得起亡妻。 此后,老子一直潛心研究學問,雖然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但卻始終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相傳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的史官,管理典籍。但后來,在約前516年,周王室內部爭權奪利,社會風氣頹敗,于是老子辭官歸隱。他騎著青牛路經函谷關,函谷關守令尹喜盛情接待了老子,并對他說:“聽說先生很有學問,如今要去隱居,何不把這些學問都寫出來,也好給后人留一些啟示?”于是,老子在函谷關寫下了《老子》上、下篇五千多言流傳于世。書成后,老子又騎上青牛,出函谷關,從此。行跡杳然,不知所終。相傳于前500年去世。 老子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作為其書的開篇,點出了老子哲學的中心,他所有的思想也都由“道”推演開來,獨成一家,即道家。 幾千年來,老子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哲學、倫理、文化乃至人們的處世。《老子》一書被后人奉為道教的三大經典之_,尊為《道德經》,其英譯本就多達四十多種,可見,老子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自幼勤奮好學,志向高遠,少年時刻苦鉆研禮樂文化,曾向老子求學。大約在30歲時,孔子開始招收弟子講學,這是他一生的主要事業;51歲時在魯國為官,由于政見不合,55歲時帶著弟子們離開魯國,開始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主張和尋求用武之地,先后游說72位國君與當政大夫,一路艱辛,卻沒有得到統治集團的重用;68歲時返回魯國,在生命的*后幾年里致力于教育和古籍整理。 孔子一生培養了許多人才,“弟子三千”,精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賢人”。孔子招收學生提倡“有教無類”,不管是貴族子弟,還是鄉野村夫,都一視同仁。孔子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修整《詩》《書》,編訂《禮》《樂》、序《周易》,作《春秋》,除《樂》失傳外,其余的“五經”一直流傳至今。 孔子73歲時病逝,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行由弟子記載下來,編成《論語》。 墨子 墨子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9歲時,進私塾讀書,對儒家所說的大同社會非常欣賞,重點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經典,很快就成為一名既有理論知識,又擅長實踐的杰出人才。但是后來,隨著他對儒家學說的深入反思,逐漸對儒家煩瑣的禮儀和厚葬久葬的虛偽行為感到厭惡,認為儒學“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因此,*終與儒家分道揚鑣,創立了代表工商業小生產者階層利益的墨家學派。 墨家學派是當時*有實力、*有影響力的學派之。,與儒學并稱為“世之顯學”。為宣傳墨家的思想,墨子廣收門徒,其行跡遍布齊、魯、鄭、衛、楚、越等國。墨家學派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成員都稱為“墨者”,而*高的領袖稱為“巨子”,所有的成員都要效仿大禹,身著布衣、日夜操勞、刻苦自勵,而且要聽從“巨子”的指揮,對“巨子”忠心耿耿,絕對服從。相傳,墨子的門徒個個都可以成為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勇士。 墨子有十大思想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其中,*為核心的便是“兼愛”、“非攻”。所謂“兼愛”即“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就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愛,無分等差厚薄,與儒家的“愛有差等”比起來更為進步。 墨子除了學識淵博,還精于器械,像滑輪、轱轆、車梯等都源于墨子的發明。據《墨子》一書記載,墨子還做成了小孔成像的實驗。墨子的事跡和思想主要收錄在《墨子》一書中,共33篇,是墨子與其弟子所著,其中也包括后期墨家的一些著述。《墨子》已經成為現在研究墨家學派和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史料。 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另一說是師從孔子的學生),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影響深遠,有“亞圣”之稱。 孟子生活在百家爭鳴的時代,其遠祖為魯國貴族,后來家道中落,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三歲喪父,母親將其撫養成人。孟母的管教十分嚴格,其“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教子故事,已成為千古美談。孟子師從孔門,十分推崇孔子,認為“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他和孔子一樣,也有周游列國的經歷,在齊。晉、宋、薛、魯、滕、梁等國宣揚“仁政”和“王道”的思想。當時,各諸侯國都致力于富國強兵,力圖以戰爭實現統一。孟子的學說被認為“迂遠而闊于事情”,沒有被采納。在六十多歲的時候,孟子退居講學,與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另有觀點認為,《孟子》的編訂者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書約在戰國中期)。 ……
給孩子的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李異鳴,知名作家,圖書策劃人,成功策劃百余部青少年讀物。曾策劃出版過《越玩越聰明的思維游戲叢書(共六冊)》《藍皮輕經典(現代文學叢書共十冊)》《給孩子的智慧經典(共六冊)》等眾多書籍,深受讀者歡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