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援生四書》校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503375
- 條形碼:9787572503375 ; 978-7-5725-0337-5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援生四書》校注 本書特色
本書是研究古代賢達中醫養生理念和方法的重要文獻。全書收錄了老子、莊子等道家名士的養生理念, 收錄了孫思邈等中醫名家的養生心得。也收錄了朱熹、范仲淹、寇準等名人賢達的養生準則,還收錄了四季、晝夜等具體的調攝方法, 是人們系統研究古代人們養生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文獻。
《援生四書》校注 內容簡介
本書是詳細了解及借鑒古代人們飲食養生的重要讀物? 全書收錄了古代人們常用食物350 種? 其中包括水性類19 種、谷性類47 種、氣味類26 種、菜性類92 種、瓜性類15 種、果性類80 種、禽獸類26 種、魚蟲類45 種。 作者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記錄了每種食物的功用、主治等內容?為人們系統了解古人飲食養生方法? 借鑒古人經驗? 豐富自身中醫養生知識儲備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援生四書》校注 目錄
**卷 延命金丹 «延命金丹» 序 二
文昌帝君勸孝文 (附: 郭畏齋語) 三
文昌帝君心命歌 (附: 楊椒山語) 五
東岳大帝回生訓 (附: 邵夫子語、 林退齋語) 六
純陽祖師延生歌 (附: 司馬溫公語) 七
純陽祖師功行說 (附: 云房真人語) 八
老子長生說 (附: 凌恒達語) 九
老子清凈說 (附: 薛文清公語、 朱夫子語) 九
老子修養說 一〇
元始全生說 一一
齊丘子精氣說 一一
玉華子持齋說 一二
逸仙子修道論 一二
孫真人養生銘 一三
孫真人養生歌 一四
孫真人衛生歌 一四
陶真人衛生歌 一六
邵夫子養心歌 一七
邵夫子詩二首 一八
程仲夫子保身說 (附: 錢純中語) 一九
朱夫子百字箴 一九
寇萊公六悔銘 一九
歐陽文忠公養生論 二〇
薛文清公要語二則 二〇
張文端公長壽四字訣 二一
范文正公仁厚說 二二
宋莊敏公勤儉說 二二
鄭楓林保身說 二三
劉伯溫清心說 二三
益州老人正心說 (附: 許魯齋話) 二五
林鑒堂安心詩六首 二五
祝枝山養心說 二六
沈石田養心歌 二七
文徵明養心歌 二七
馮公啟知足歌 二八
陳眉公詩二首 二九
陳眉公四兇說 (附: 青陽祖師語、 石惺齋語) 二九
劉河間長生說 三〇
李士材慎疾箴 (附: 五老長壽法、 三老長壽語) 三〇
靠天翁長生詩 三一
無求子保養論 三一
石惺齋長壽十要 三二
石惺齋百字銘 三二
石惺齋養心歌 三三
石惺齋卻病歌 三三
第二卷 護身寶鏡
«護身寶鏡» 序 三五
養生至言 三六
遏欲至言 三七
避風 三八
避寒 三九
避濕 三九
避霧 三九
避疫 四〇
春日調攝 四〇
夏日調攝 四〇
秋日調攝 四一
冬日調攝 四二
每日調攝 四二
每夜調攝 四三
調息法 四四
運氣法 四五
固精法 四五
定神法 四六
水潮法 四六
三花聚鼎 四六
五氣朝元 四七
太上老子六字氣訣 四七
六字氣訣歌 四八
念六字形象歌 四八
治心氣動功 四九
治肝氣動功 四九
治脾氣動功 四九
治肺氣動功 五〇
治腎氣動功 五〇
治三焦氣動功 五〇
赤松子十二段錦 五一
姜太公導引歌 五二
東方朔運養心氣歌 五二
純陽祖師五行功歌 五三
彭祖明目法 五三
鐘離仙聰耳法 五三
純陽祖師任脈訣 五四
鐵拐仙指路訣 五四
何仙姑蹬天勢 五四
張果老抽添火候法 五四
韓湘子活人心法 五五
曹國舅脫靴勢 五五
藍采和烏龍擺角勢 五五
莊子撫琴勢 五五
徐仙翁存氣開關法 五五
葛仙翁開胸訣 五六
尹清和安寢法 五六
馬丹陽周天火候法 五六
邱長春攪轆轤勢 五七
白玉蟾餓虎撲食勢 五七
虛靜天師臥云勢 五七
薛真人封金柜法 五七
陳希夷大睡功 五八
張紫陽托天勢 五八
曹仙姑觀太極法 五八
麻姑仙磨疾訣 五八
張真奴神注法 五九
孚佑帝君拔劍勢 五九
李真人海底撈月勢 五九
魏真人破風法 五九
傅真人抱頂法 六〇
夏云峰猛虎出洞勢 六〇
高象先鳳張勢 六〇
孫真人烏龍探爪勢 六〇
常真人童子拜勢 六一
陳泥丸拏鳳窩法 六一
孫仙姑搖旗勢 六一
昭靈仙女行病訣 六一
玉真山人捉拇法 六二
王玉陽散痛法 六二
劉真人起汗法 六二
徐真人搖天柱法 六二
郝真人升降法 六三
趙真人通滯法 六三
玉真人消積法 六三
孫真人起火法 六三
第三卷 本草省常
«本草省常» 序 六五
飲食說略 六六
凡例 六八
一、 水性類 (一十九品) 六九 井泉水/ 六九 百沸湯(附: 半滾水) / 六九
生熟水/ 七〇 地漿水/ 七〇 甘泉水/ 七〇
玉泉水/ 七〇乳泉水/ 七一山水/ 七一
河水(附: 江水) / 七一海水/ 七二
春雨水/ 七二夏雨水/ 七二雹水/ 七二
秋雨水/ 七二秋露水/ 七二甘露/ 七二
冬霜水/ 七三臘雪水/ 七三冰水/ 七三
禁忌/ 七三
二、 谷性類 (四十七品) 七四
脂麻/ 七四大麻仁/ 七四苘麻仁/ 七五
綿子仁/ 七五小麥/ 七五大麥/ 七五
穬麥/ 七五蕎麥/ 七六小米(附: 紅谷米) / 七六
大米/ 七六江米/ 七六秈米/ 七七
稷米/ 七七黍米/ 七七
蜀黍(附: 蜀黍、白蜀黍) / 七七玉蜀黍/ 七八
御蜀黍/ 七八御米/ 七八
大黑豆(附: 小黑豆) / 七八藥黑豆/ 七九
黃豆/ 七九青豆/ 七九白豆/ 七九
赤小豆(附: 飯小豆) / 七九綠豆/ 七九
藊豆/ 八〇豌豆/ 八〇蠶豆/ 八〇
豇豆/ 八〇刀豆/ 八一匾豆/ 八一
黎豆/ 八一穞豆/ 八一豆腐/ 八一
豆腐皮/ 八一豆腐肝/ 八一豆腐乳/ 八二
醬豆/ 八二大豆芽/ 八二綠豆芽/ 八二
綠豆粉/ 八二渣餅/ 八二面筋/ 八二
麥麩/ 八二紅曲/ 八三白糖(飴糖) / 八三
三、 氣味類 (二十六品) 八三
香油/ 八三菜油/ 八三豆油/ 八三
鹽(附: 淮鹽、小鹽) / 八三青鹽/ 八四
醬/ 八四醬油/ 八四醋/ 八四
花椒/ 八四胡椒/ 八五秦椒/ 八五
芥末/ 八五大茴香/ 八五小茴香/ 八五
桂皮/ 八六良姜/ 八六紅糖/ 八六
白糖(洋糖) / 八六冰糖/ 八六
茶/ 八六酒/ 八七煙/ 八七
水煙/ 八七建煙/ 八七鼻煙/ 八七
大煙/ 八八
四、 菜性類 (九十二品) 八八
蔥/ 八八山蔥/ 八八胡蔥/ 八九
韭/ 八九山韭/ 八九薤/ 八九
蒜/ 八九山蒜/ 九〇姜/ 九〇
山姜/ 九〇蘿卜/ 九〇胡蘿卜/ 九〇
蔓菁(附: 蔓菁根) / 九〇苜蓿/ 九一
白菜/ 九一青菜/ 九一芹菜/ 九一
芫荽/ 九一荊芥/ 九二薄荷/ 九二
蕓薹/ 九二芥菜/ 九二萵苣/ 九二
生菜/ 九二苦菜/ 九三辣菜/ 九三
香菜(羅勒) / 九三菾菜/ 九三
萱花菜/ 九三金針菜/ 九四菠菜/ 九四
蓴菜/ 九四莧菜/ 九四馬生菜/ 九四
茼蒿/ 九五邪蒿/ 九五蕨/ 九五
水蕨/ 九五薇/ 九五翹搖/ 九五
鹿藿菜/ 九六灰藿菜/ 九六白花菜/ 九六
黃花菜(黃瓜菜) / 九六堇堇菜/ 九六
東風菜/ 九六小薺/ 九六大薺/ 九七
葵菜(附: 諸葵菜) / 九七御菜/ 九七
鵝腸菜/ 九七雞腸菜/ 九七蕹菜/ 九八
兔兒酸/ 九八水蘿卜棵/ 九八羊蹄子棵/ 九八
掃帚苗/ 九八蒲公英/ 九八椿芽/ 九八
柳須/ 九九榆錢/ 九九葛花/ 九九
竹筍(附: 桃竹筍、剌竹筍) / 九九苦筍/ 九九
酸筍/ 九九青筍/ 一〇〇冬筍/ 一〇〇
蒲筍/ 一〇〇蘆筍/ 一〇〇茭筍/ 一〇〇
蓼/ 一〇〇蘩/ 一〇一蘋/ 一〇一
藻/ 一〇一蘊/ 一〇一莕菜/ 一〇一
鹿角菜/ 一〇一麒麟菜/ 一〇二海粉/ 一〇二
海帶/ 一〇二海白菜/ 一〇二紫菜/ 一〇二
洋菜/ 一〇二木耳/ 一〇三竹耳/ 一〇三
石耳/ 一〇三地耳/ 一〇三天花/ 一〇三
蘑菇/ 一〇三口蘑菇/ 一〇四香蛾/ 一〇四
茅草蛾/ 一〇四
五、 瓜性類 (一十五品) 一〇四
西瓜(附: 北瓜) / 一〇四 甜瓜(附: 甜瓜穰) / 一〇四
香瓜/ 一〇五菜瓜/ 一〇五女瓜/ 一〇五
黃瓜/ 一〇五絲瓜/ 一〇五冬瓜/ 一〇五
南瓜/ 一〇六筍瓜/ 一〇六凍瓜/ 一〇六
壺盧(葫蘆) / 一〇六瓠子/ 一〇六
茄子/ 一〇六癩葡萄(苦瓜) / 一〇七
禁忌/ 一〇七
六、 果性類 (八十品) 一〇七
棗/ 一〇七南棗/ 一〇七海棗/ 一〇七
栗/ 一〇八仙栗/ 一〇八核桃/ 一〇八
桃/ 一〇八獼猴桃(附: 獼猴梨) / 一〇八
杏/ 一〇八巴旦杏仁/ 一〇九李/ 一〇九
梅/ 一〇九楊梅/ 一〇九榔梅/ 一〇九
烘柿(附: 醂柿、柿餅、柿餅霜) / 一〇九
椑柿/ 一一〇棗/ 一一〇桑葚/ 一一〇
梨/ 一一〇山梨/ 一一一棠梨/ 一一一
海棠梨/ 一一一花紅/ 一一一頻果/ 一一一
櫻桃/ 一一一山櫻桃/ 一一二葡萄/ 一一二
山葡萄/ 一一二山里紅(附: 棠毬子) / 一一二
安石榴(附: 酸石榴) / 一一二橘子/ 一一三
柚子/ 一一三橙子/ 一一三柑子/ 一一三
佛手柑/ 一一三香圓/ 一一四金橘/ 一一四
枇杷/ 一一四荔枝/ 一一四圓眼/ 一一四
白果/ 一一四榧子/ 一一五榛子/ 一一五
胡榛子/ 一一五櫧子/ 一一五甜櫧子/ 一一五
青果/ 一一五木瓜/ 一一五木桃/ 一一六
木李/ 一一六榅桲/ 一一六五斂子/ 一一六
海松子/ 一一六枸杞子/ 一一六枳椇子/ 一一七
波羅蜜/ 一一七菴羅果/ 一一七四味果/ 一一七
五子果/ 一一七德慶果/ 一一八文光果/ 一一八
沙棠果/ 一一八甘蔗/ 一一八茅根/ 一一八
芋頭(附: 野芋) / 一一八紅芋/ 一一九
山藥(附: 云藥) / 一一九山藥零/ 一一九
百合(附: 山丹) / 一一九土豆/ 一二〇
地瓜/ 一二〇荸薺/ 一二〇地栗/ 一二〇
慈菇/ 一二〇菱角/ 一二一雞頭子/ 一二一
藕/ 一二一蓮子/ 一二一瓜子/ 一二一
落花生/ 一二一禁忌/ 一二二
七、 禽獸類 (二十六品) 一二二
八、 魚蟲類 (四十五品) 一二八
九、 飲食解毒方 一三七
第四卷 醫方拾錦 一三九
«醫方拾錦» 序 一四〇
一、 頭方 一四一
二、 面方 一四五
三、 耳方 一五一
四、 目方 一五三
五、 口方 一五四
六、 齒方 一五八
七、 鼻方 一六〇
八、 聲音方 一六一
九、 周身方 一六二
十、 茶酒方 一六五
十一、 雜方 一六七
治小兒五歲不語/ 一七〇
十二、 足方 一七〇
十三、 救饑方 一七二
十四、 諸傷方 一七三
十五、 諸蟲傷方 一七四
主要參考文獻 一八二
校注者簡介 一八四
《援生四書》校注 作者簡介
卜俊成, 男,河南鄢陵人, 記者,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河南詩詞學會會員。 畢業于河南中醫藥大學, 致力于中醫藥文化的研究與傳播, 出版的著作 (含合著) 有《中原杏林詠》《援生四書校注》《筆花醫鏡》《老老恒言校注》《經方例釋??校注》《??醫學指南??校注》; 《白云閣本傷寒雜病論校注》《經方實驗錄 (全本)校注》, 另擔任《地方志醫藥文獻輯校:河南醫著詩賦碑記疫病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出版叢書” 副主編, 有新聞作品獲河南新聞獎一等獎 3項, 二等獎1 項, 三等獎2 項, 入選2017 年、 2020年《中國出版年鑒》&和2020 年《中國新聞年鑒》, 已在國家核心期刊等發表學術論文13 篇,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