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在清華園聽紅樓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90033
- 條形碼:9787302590033 ; 978-7-302-5900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在清華園聽紅樓 本書特色
《我在清華園聽紅樓》融合了歷史學、文物學、北京學、園林學、文學于一體,兼備專業學術性與賞析趣味性。涵蓋了《紅樓夢》解讀中需要了解的主要基礎問題。
我在清華園聽紅樓 內容簡介
《我在清華園聽紅樓》系曹雪芹紀念館研究員樊志斌在過去五年間在清華園街道辦舉辦的《紅樓夢》主題講座的匯編,共十二講,包括《紅樓夢》的價值、欣賞研究《紅樓夢》的方法、《紅樓夢》寫作中的世家精神、《紅樓夢》與北京的關系、從納蘭性德到《紅樓夢》、曹雪芹故居與文物之謎、從三山五園到《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紅樓夢》中六大支配性人物、《紅樓夢》的含蓄寫作與欣賞,以及《紅樓夢》中的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等,基本涵蓋了《紅樓夢》解讀中需要了解的主要基礎問題。《我在清華園聽紅樓》融合歷史學、文物學、北京學、園林學、文學于一體,兼備專業學術性與賞析趣味性。
我在清華園聽紅樓 目錄
**講 如何研究和欣賞《紅樓夢》 /001
一、《紅樓夢》是什么 /001
二、如何解讀《紅樓夢》 /009
三、關于不讀《紅樓夢》與讀《紅樓夢》 /018
第二講 曹雪芹與他的《紅樓夢》 /023
一、關于曹雪芹的生卒年問題 /023
二、曹雪芹生活的時代與他的身份 /025
三、曹雪芹家族的情況與《紅樓夢》的創作 /028
四、曹雪芹在北京的生活與創作 /032
五、從《風月寶鑒》到《紅樓夢》:曹雪芹的生活與哲學觀的變化 /033
六、曹雪芹的交游和《紅樓夢》的傳播與批評 /039
第三講 《紅樓夢》中與批評中的“世家” 意識 /047
一、引言:“世家觀念”是《紅樓夢》解讀的重要視角之一 /047
二、關于曹雪芹的“自我身份認同” /049
三、《紅樓夢》敘述中的“世家意識” /057
四、《紅樓夢》真實細膩的“世家景象”描寫促使其在上層的傳播 /059
五、早期“批語”中對《紅樓夢》“世家”觀念的
關注 /061
六、結語 /066
第四講 曹雪芹、《紅樓夢》與北京 /069
一、《紅樓夢》不可企及的價值及其與北京的關系 /069
二、曹雪芹及其家族都是北京人 /073
三、曹雪芹的家族與北京 /076
四、曹雪芹的教育 /084
五、曹家的抄家和曹雪芹的回京 /086
六、曹雪芹與北京 /091
七、《風月寶鑒》《紅樓夢》在北京的創作 /101
第五講 從納蘭性德到《紅樓夢》 /109
一、《紅樓夢》公侯家庭的細節描寫與納蘭性德家事說 /109
二、納蘭明珠與納蘭性德的概況 /112
三、納蘭家族與曹雪芹家族 /120
四、納蘭性德、納蘭詞與《紅樓夢》 /123
第六講 曹雪芹故居與文物之謎:曹雪芹京西居所、行跡研究及相關問題 /127
一、關于曹雪芹與香山鑲黃旗營的傳說 /127
二、關于曹雪芹鑲黃旗營居所:民間傳說與文獻對照進行的研究 /129
三、關于曹雪芹京西正白旗故居的傳說 /134
四、正白旗曹雪芹故居與正白旗39 號院 /136
五、關于正白旗39 號院與曹雪芹故居關系的研究 /140
六、正白旗與鑲黃旗外北上坡 /150
七、鑲黃旗外北上坡與白家疃 /152
八、一個概念的區分:居所與住過 /156
九、結語:未解決的問題 /159
第七講 從三山五園到《紅樓夢》中的大觀園 /161
一、《紅樓夢》中的時間設置:清朝初年 /161
二、《紅樓夢》中的空間設置 /165
三、大觀園的書寫與清代北京西郊皇家平地造園 /170
四、結語:解讀《紅樓夢》應注意小說的模糊性書寫與細節式暗示 /177
第八講 紅樓六主:《紅樓夢》中起到支配作用的六個人物 /179
一、整部書是一個“了緣”的過程 /179
二、故事都圍繞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展開 /180
三、警幻仙姑是整個故事的終極支配性人物 /183
四、甄寶玉與賈寶玉 /186
五、賈雨村與甄士隱 /193
六、論《紅樓夢》的“四引”與《封神演義》的“三妖” /200
第九講 詩畫式小說:《紅樓夢》的含蓄寫作與欣賞 /203
一、引言 /203
二、兩山對峙(特犯不犯) /206
三、草蛇灰線法與補寫法 /210
四、千皴萬染法 /212
五、橫云斷嶺法與重作輕抹法 /214
六、頰上三毫 /217
七、不寫之寫、一擊兩鳴、一筆作三五筆用 /219
八、十面照應的故事結構 /224
九、詩詞與小說 /229
十、詩畫手法創造出“虛實互現”的意境 /233
十一、結語 /237
第十講 說晴雯—談《紅樓夢》中寫人的映照技法 /239
一、晴雯不是反抗封建家庭和等級制度的斗士 /239
二、晴雯的志向與行為 /242
三、晴雯的人際關系 /246
四、是誰害了晴雯 /251
五、晴雯的可愛處 /254
六、作為晴雯反面或者坐標的襲人 /260
七、脂批是怎樣看待晴雯、襲人的 /275
八、研究晴雯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278
第十一講 論清代《紅樓夢》的傳播與部分江浙士紳和旗人官員的“禁紅”行為 /281
一、《紅樓夢》查禁事情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 /281
二、清代皇族與《紅樓夢》 /283
三、關于弘旿不欲觀《紅樓夢》原因的分析 /291
四、何以禁毀《紅樓夢》集中于江浙:兼論丁日昌對《紅樓夢》的“矛盾態度” /294
五、關于所謂“文字獄”與《紅樓夢》的寫作、傳播 /298
六、論《紅樓夢》需要回歸曹雪芹的時代與身份 /303
七、談王文元的“紅學非學術”,說《紅樓夢》研究需要回歸曹雪芹的時代與身份 /306
八、結語 /316
第十二講 《紅樓夢》的主張與當今生活:《紅樓夢》與中國哲學精神 /317
一、“復雜”的命意 /317
二、關于文學與哲學的關系 /319
三、脂批所謂《紅樓夢》的“綱” /321
四、《紅樓夢》中的毀僧謗道與崇佛信道 /323
五、《紅樓夢》中對“三教歸一”的描寫與三教歸一 /325
六、超越與回顧:《紅樓夢》對三教歸一的討論 /328
七、意淫與悟道解:甄寶玉之與《紅樓夢》 /336
附錄 樊志斌答聽眾問 /345
后記 /367
我在清華園聽紅樓 節選
**講 如何研究和欣賞《紅樓夢》 一、《紅樓夢》是什么 1.《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的符號之作,無可比擬 2015 年是曹雪芹三百周年誕辰。大家都知道,《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首,但在我個人看來,可能還不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定位。我認為,在中國學術史或近代文化史上,《紅樓夢》的地位是不可以用其他任何一部作品來進行衡量的。 清朝末年,中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詩人,叫黃遵憲,他在與日本文化學人談中國小說的時候,對《紅樓夢》有一段經典論述,可能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 在眾多《紅樓夢》愛好者、專家中,還沒有人說出這么經典的話,所以我在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巴爾扎克和曹雪芹四大名人歷史博物館高端論壇上,專門向國外的研究者和學者推薦這句話。現在,我們分享給大家: 《紅樓夢》乃開天辟地、從古到今**部好小說,當與日月爭光,萬古不磨者。 也就是說,《紅樓夢》不僅僅是*好的著作,只要中國人還在,只要中國文化還能延續下去,《紅樓夢》就一定不會被中國人忘記。 他這段話后面還有一句話:“恨貴邦人不通中語,不能盡其妙也。”這段話也很有意思,就是說,不懂漢語,沒法理解《紅樓夢》書寫的含蓄和中國文化的表達,是很難較為深入地理解《紅樓夢》的。 雖然這句話是說給當時的日本人的,可對于當下的《紅樓夢》研究和閱讀,我認為也是合適的。 具體說到《紅樓夢》在文學上有什么價值,學界也有極其經典的論述,比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對《紅樓夢》的一段評論。當然可能各位老師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太一樣。 受傳統教育或者相關論述的影響,我們更習慣把魯迅當作革命家和思想家,但實際上,魯迅先生既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小說家,也是中國小說史上*了不起的研究者之一,所以,我們論及《紅樓夢》,引用他的論述時,應把他作為一個有水準的學人來看。 魯迅先生談到《紅樓夢》的價值時說,(《紅樓夢》)在中國小說里面“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要點在哪里?在“敢于如實描寫,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大不相同”。 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外的其他幾部,人物都比較平面或者比較單一,讀者用幾句話就可以概括出某個人物的性格或者學養,但是《紅樓夢》不一樣,《紅樓夢》里基本上沒有單純的好人或者壞人,人物性格是多面的、復雜的。如果有人告訴你《紅樓夢》中某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那么,可以斷言,他所描述的基本不是《紅樓夢》里的人物。《紅樓夢》對人物復雜度的描述要豐富得多,所以才是一部百看不厭的書。魯迅先生給它一個經典評述:“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倒是還在其次的事。” 實際上,很多人喜歡《紅樓夢》,是喜歡它優美的文字。但魯迅先生從中國小說沿革角度看,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只是《紅樓夢》高妙之處的其次;看完《紅樓夢》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魯迅先生認為,《紅樓夢》打破了中國小說傳統的思想和寫法。 那么,他所謂的“傳統思想”是什么呢?就是傳統小說寫人只寫一個面,全善全惡,寫不出真實人物。那么,他所謂的“寫法”又指什么呢?就是塑造一個多面立體真實人物的技法。這是從文學的角度談《紅樓夢》和曹雪芹,即中國文學“符號性”的作品和人物。 2.關于曹雪芹為什么寫作《紅樓夢》,各家因“眼光不同”,看到的《紅樓夢》主題不同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紅樓夢》遠遠比一部偉大的小說、成功的小說更復雜,為什么這么說呢? 在我看來,《紅樓夢》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或者一部小說。 我從事紅學研究十余年,經常聽到很多專家說,《紅樓夢》是一部小說,或者《紅樓夢》就是一部小說。 這樣說不能算錯,因為《紅樓夢》文體是小說,但這是就形式說的。我們說形式和內容、思想不是一回事,那么,《紅樓夢》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講一個故事嗎? 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里寫了一句“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假設《紅樓夢》只是一部寫得很好的愛情小說,它通過對愛情和一個家族的描寫展現了社會百態,曹雪芹何以還要作“誰解其中味”的感慨呢? 我們有一次開紅學會的時候,北京文聯的原黨組書記趙金九同志問紅學專家:“曹雪芹為什么寫《紅樓夢》?”他認為,明清時代《紅樓夢》這樣的小說不可能為掙錢而寫,也不可能為名而作。因為那個時代寫小說不是露臉的事情。 哪樣的小說是掙錢的呢?像《水滸傳》這種英雄俠義小說,《西游記》這種神魔小說,因為大眾喜歡看,比較有市場,能賣出錢來。 如果大家了解紅學的傳播史就知道,《紅樓夢》自問世以來主要是在知識分子中間傳播,說到底它并不是一部適合大眾的作品。當時,普通群眾了解《紅樓夢》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個是繪畫,很多的墻壁、鹽罐、賞瓶上面有《紅樓夢》的畫;再一個就是戲曲,1949 年前后,中國漢文化圈里所有的劇種,如京劇、昆曲、梆子、評戲、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包括子弟書、八角鼓,都有大量關于《紅樓夢》的唱詞。梅蘭芳先生不僅有京劇的《紅樓夢》唱段,還演過《紅樓夢》的電影。 那么,回到趙先生的提問,曹雪芹為什么寫一部并不能掙稿費的書呢?實際上,很多學人、愛好者都很關注這個問題,那么如何解答呢? “五四運動”以后,西方文學理論進入中國,我們在閱讀、研究《紅樓夢》時往往先給《紅樓夢》一個定位,說它只是一部小說,大家看它寫得如何好,像魯迅先生所說,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寫真的人物。那么,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在有綜合國學素養時代的知識分子是怎么看的呢?我們看這里有一段文字: 《石頭記》一書膾炙人口,而閱者各有所得:或愛其繁華富麗;或愛其纏綿悱惻;或愛其描寫口吻一一逼肖;或愛其隨時隨地各有景象。 我們現在對《紅樓夢》的理解和喜愛基本在前面這一句話的水準上,可能有人或多或少會談到“謂其一肚牢騷”。 我們知道,在曹雪芹時代的那些有綜合國學素養的知識分子中,有一些人是這樣看待并理解《紅樓夢》的:“或謂其盛衰循環,提朦覺聵;或謂因色悟空,回頭見道。”這是從佛學或者易學的角度來講的。 那么,還有從史學角度來講的,“或謂章法句法本諸盲左腐遷”,就是將《紅樓夢》的筆法與《左傳》《史記》筆法進行比較。 現代社會,不管學界還是大眾閱讀,這一點更是難以做到,因為我們對傳統史學文法的理解根本達不到傳統時代知識分子的熟悉和貫通程度。 魯迅先生對中國文學史特別是對“紅學史”的沿革有一個經典的論述。當然,這句話是以半開玩笑的方式說的,他說《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的,但是讀者的“眼光”各不相同,所謂“經學家看到《易》,道學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我們以前看這段文字時,覺得是一個經典論述,說得很對,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什么現在《紅樓夢》的讀者和研究者只能看到纏綿或宮闈秘事了?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看不到《易》了,也看不到淫了呢? 實際上,魯迅先生已經說出來了,因為“眼光”。什么決定眼光呢?就是“學術背景”和“學術素養”,我們之所以在《紅樓夢》里看不到《易》、淫,是因為我們沒有傳統時代經學家和理學家的素養,但是,這并不能說曹雪芹不具備這樣的素養。
我在清華園聽紅樓 作者簡介
樊志斌:曹雪芹紀念館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北京曹雪芹學會常務理事,《曹雪芹研究》常務編委,主要從事紅學、皇家園林、北京史地民俗并博物館研究,撰寫發表各方面專業論文七十余篇、百余萬字,著有《曹雪芹傳》《納蘭成德傳》《紅學十論》《曹雪芹文物研究》《曹雪芹生活時代北京的自然與社會生態》等十余部。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