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朗潤文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85864
- 條形碼:9787511385864 ; 978-7-5113-858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朗潤文萃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文學作品集,里面主要收集了楊官漢先生寫的一些散文、詩歌以及評論等作品。本書包含了,風騷覽勝、詩畫山河、沙溪風雅、滿堂花醉、崢嶸在望等五章內容,其中包含了,《風起伶仃洋》、《悲喜靜海寺》、《香遠益清孫文蓮》、《我們的“家花”》等文章。
朗潤文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文學作品集, 里面主要收集了楊官漢先生寫的一些散文、詩歌以及評論等作品。主要內容包括: 風騷攬勝、詩畫山河、沙溪風雅、滿堂花醉、崢嶸在望。
朗潤文萃 目錄
風起伶仃洋
悲喜靜海寺
香遠益清孫文蓮
我們的“家花”
如雷貫耳的流水
靈隱寺問禪
鼎湖拾夢
漫天櫻花作雪飛
五月,鳳凰花開
吉祥三寶
榕樹容人
似曾相識珠璣巷
心有多遠,路有多長
第二卷 詩畫山河
三月紅荔枝傳奇
招賢納士八百年
翠亨山水滿庭芳
緩尋芳草得歸遲
月是故鄉明
翡翠長廊
遠去的蛋家風情
一橋通古今
走進西山寺
獅者,思也
香山女性的殊榮
三椏苦,讓我充滿期待
“水為財”的聯想
第三卷 沙溪風雅
鶴舞沙溪
文明的補償
隆都話探源
鶴歌鶴舞話當年
鶴舞的傳承
虎遜巖的傳說
沙溪文化與休閑服裝節
獨領風騷蘆蔸粽
和諧之樹
“申明亭”傳奇
第四卷 滿堂花醉
孫中山是詩人
孫中山先生以荷花寄夢
真假香山**詩探討
愿比春風早些兒
中山人楊鐵夫的家世與成就
中山民歌與阮章競的詩歌
阮章競的《晚號集》與故鄉情結
與詩有約
第五卷 崢嶸在望
拜讀孫中山自撰的門聯
臺高還有樹參天
略說“老干體”
詩詞寫作中的流行病
好詩不過近人情
寫出精品才是硬道理
從“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談起
民間書寫的恒久魅力
雪泥鴻爪
朗潤文萃 節選
悲喜靜海寺 南京多名勝,中山陵、雨花臺、秦淮河、莫愁湖我心儀已久了,但在香港回歸的足音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可辨、越來越動人心弦的時刻,來到南京,我首先要去看看靜海寺。不是為了燒香拜佛,不是為了休閑獵奇,而是要把心中積貯已久的淚灑給議定《南京條約》的地方。 明朝初年,國力尚強,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這是當時世界上*大的船隊、*強大的海軍,所到之處,不攻城、不略地,完完全全為了友誼而來,中外稱譽。在第二次遠航歸來時,明成祖朱棣為表彰他的豐功偉績,于1411年賜建靜海寺,寓“四海平靜”之意。寺里供奉著鄭和從海外帶回的佛像,陳列著各國回贈的象牙和玉石,寺院四周種植著從南洋、印度洋各地帶回的珍貴樹種。靜海寺成了中外友誼與航海的紀念館,也是一座熱帶植物園。傳說寺院落成之日,鐘磬徹夜長鳴,萬人空巷。鄭和晚年也曾在此居住,那些本來無法越冬的熱帶植物由于呵護有方,那時竟會四季常青,市亡果、大樹菠蘿果實累累。 后來,由于明朝的衰落與滅亡,這座金陵名剎就在這長江之濱的獅子山腳下靜臥了四百多年。1842年8月初,在廣東虎門要塞被林則徐轟跑的八十多只英國艦船,突然闖入南京水域,并在附近的燕子磯登岸,到處搶掠燒殺。兩江總督牛鑒束手無策,不斷向道光皇帝奏報,要求議和。8月12日至14日,中英雙方代表就在靜海寺舉行談判。 清政府提供這個談判場所,本來想向英方炫耀一下中國的光榮歷史和表達友好的愿望,但人家根本不理會這些,一開始便提出包括占領香港在內的種種無理要求,稍不順意,便揚言攻城略郡。昏庸的道光皇帝*后只得一一答應了。弱國無“外交”,落后要挨打!當時有民謠唱道:“道光倒光,有理也輸光。”從那時起舊中國與外國一共簽下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 當年鄭和下西洋,多次路過香港水域,他一定了解香港。如今明珠暗投,九泉之下他如有知,會如何感慨,如何扼腕與搖頭?他會舉起船槳痛擊侵略者嗎? 就在英方全權公使璞查鼎趾高氣揚地步出靜海寺之時,在沉默的圍觀者中,有人撿起一片瓦礫,做荊軻剌秦王之勢,怒不可遏地擲過去,結果只擦傷了一個英國走卒的腦袋。 就在侵略者在香港太平山頂找到一條石隙,躊躇滿志地插上米字旗的時候,就在維多利亞女皇因奪得東方之珠得意忘形的時候,有位叫簡朝亮的廣東順德人,堅定地預言侵略者終有一日會退出香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 “太平山已易名新,云雨雖靈限海濱。今日升旗山上望,不知誰是落旗人。” “落旗人”終于出現了!靜海寺大院內建起了《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我一到這里,*先吸引我的不是巍峨殿宇,不是神龕佛牙,而是那個耀眼的香港回歸倒計時牌,我覺得它豎在這里太意味深長了。在這個標牌前,我看見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分別扶著兩輛小車,車上坐的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嬰,而是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飽經滄桑的臉上淚水縱橫……我見過無數標志牌,沒有一個能使我如此動容,讓我熱血激蕩、淚水盈眶。由于我們過去受的恥辱太多了,對事關國家聲譽的事情也就特別敏感甚至沖動。我想起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那屆奧運會,中國女排幾經拼搏,終于擊敗了美國和古巴勁旅,奪得世界冠軍。這在今天,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在當時卻被認為是天大的事。當一面五星紅旗徐徐升起的時候,女排隊員也是這樣默默地淌著淚;我們對著電視機,也是這樣默默地淌淚的。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以淚水洗刷恥辱,以淚水迎接勝利! 在陳列館眾多的歷史照片中,有一幀令我刻骨銘心:當一個敢于對侵略者說“不”的漢子被押赴刑場時,他雙手交叉在袒露的古銅色胸前,唇角掛著冷冷的微笑!他在笑什么?令我想起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描寫的:在帝國主義走狗的槍林彈雨之中,劉和珍、楊德群、張靜淑等愛國女青年,始終微笑著相互救助的情景。魯迅先生驚嘆:“這是驚心動魄的偉大。” 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就是這樣以微笑去排除憂患、以微笑去搏擊驚心動魄!《南京條約》之后,中華民族亦悲亦壯地度過了一百四十多年,五萬多個長夜難眠啊,港人歸心似箭;共和國成立之初,港英當局嚴禁港人升掛五星紅旗。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一群文藝工作者只好登上太平山頂,用人體拼成五星紅旗,他們向著太陽歌唱:“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自古強權不永駐,歷史的長河將流進1997年7月1日零時,那面在中國南天一隅風光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米字旗,將會“體面”地墜落,簡朝亮預言的“落旗人”就是末代港督;鮮艷的五星紅旗將會冉冉升起,舉國歡騰,舉世矚目。升旗人就是鄭和、林則徐他們的后代子孫了。如果鄭和、林則徐有知,他們又該是何等激動!據說南京市民已決定在立著倒計時牌的地方安放一口巨大的“警世鐘”。7月1日零時,靜海寺又將會鐘磬長鳴,比五百年前的那一次更動人、更震撼……那時,又將有多少炎黃子孫淚水盈眶? 悲也靜海寺,喜也靜海寺! (1997
朗潤文萃 作者簡介
楊官漢,男,籍貫廣東中山,1939年出生于澳門。1964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先后在武漢、廣州、中山等地從事教育工作,有詩歌、散文、文藝評論及格律詩詞散見各大報刊。中文教授,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華詩詞學會會員。2008年出版詩集《日月同行》。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