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做最好的家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90448
- 條形碼:9787540790448 ; 978-7-5407-904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做最好的家長 本書特色
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的經典作品,暢銷30多萬冊。 2021年全新版,全面版式調整,增加20多幅珍貴照片! 這是一本別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專著。作者闡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小學階段好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挫折的超越、善良人格的塑造、堅強意志的磨煉、青春期教育、“代溝”的化解、讀書習慣的養成、傳統文化的熏陶、寬廣胸襟的拓展、高三沖刺階段的關照……為各階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具體的操作模式。
做最好的家長 內容簡介
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以教育自己的女兒為例,以愛心、民主和尊重為核心家教理念,闡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為各階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豐富的實例和具體的操作模式。
做最好的家長 目錄
序一??父女之間該有這樣一本書/吳非 / 001
序二??我愛的,就是你本來的樣子/竇桂梅 / 004
——有感于《做*好的家長》
自序??家長也是教育者 / 010
引言??讓每一個家庭成為民主教育的搖籃 / 014
家教手記一??家庭教育從孩子出生開始 / 001
一??父母怎樣進行啟蒙教育/ 002
二??祖輩怎樣伴孩子成長/ 018
家教手記二??好習慣在小學階段養成 / 029
一??讓孩子永遠快樂地學習/ 030
二??孩子應該有怎樣的學習習慣/ 044
家教手記三??幫助孩子戰勝學習挫折 / 051
一??自信心是怎樣找回來的/ 052
二??孩子,爸爸允許你下次考試失敗/ 059
三??激勵孩子戰勝“中考恐懼癥”/ 065
家教手記四??讓孩子擁有美好品格 / 081
一??孩子,善良*美!/ 082
二??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學會尊重/ 092
三??鼓勵孩子關心班集體/ 105
四??意志是這樣煉成的/ 111
家教手記五??怎樣與青春期孩子溝通 / 123
一??請和孩子一起上網/ 124
二??坦然地教孩子“談情說愛”/ 129
三??如何面對和孩子的“戰爭”/ 135
家教手記六??培養孩子的世界胸襟和中國情懷 / 143
一??愛國教育,仍然重要嗎/ 144
二??讓孩子盡可能“中國”一些/ 149
家教手記七??從學會寫作到學會做人 / 161
一??我教女兒寫作文/ 162
二??真實作文,就是做人/ 172
家教手記八??陪孩子走過高中,走向成熟 / 193
一??幫助孩子適應高中生活/ 194
二??守望高三/ 206
三??女兒從學生變成“老師”/ 220
????——晴雁自信而智慧地答同學問
四??“生活很辛苦所以很幸福”/ 232
????——女兒的留學生涯
附錄??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評介 / 245
培養孩子做父母的義務感/ 245
學習怎樣去愛/ 245
學習怎樣做父母/ 246
營造“互相愛戀”的家庭氛圍/ 248
家庭成員的親情是*好的家教/ 248
離異父母也要讓孩子有完整的愛/ 250
觀察:給孩子一雙會思考的眼睛/ 251
父母都希望孩子富有智慧/ 251
智慧源于思考??思考始于觀察/ 252
怎樣訓練孩子觀察/ 253
后記??這樣的生命是和諧的 / 255
做最好的家長 節選
家長也是教育者 往往有這樣的家長,**天領著孩子入學,便對老師說:“我這孩子交給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錯誤要打要罵隨您,我決不袒護!”家長說這話時,臉上的表情絕對是真誠的。還有的家長,常常到學校向老師告孩子的狀,“控訴”孩子在家里的種種“罪行”,末了往往說一句:“您幫幫我吧,我的孩子就聽老師的話!” 每當我遇到這樣的家長時,我會為自己能被他們真誠信任而感動,但同時也會感到不安:如果家長僅僅用“托付”與“告狀”與我“配合”,我的教育能夠成功嗎?我毫不懷疑這些家長對老師對學校教育的厚望,但這種“厚望”背后隱藏著一種令人憂慮的東西,這就是——同樣作為教育者的家長的失職。 是的,家長也是教育者! 每一屆新生入學,在**次家長會上,我都會對家長們說:“我們是同事關系。我們也許在社會角色、專業知識、性格特征、氣質修養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我們有著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們的教育對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也正是在這**次家長會上,我總要朗讀杰出教育家馬卡連柯給家長們的一段話:“你們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上具有決定意義。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教育著兒童。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教育著兒童。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的人,你們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一切對兒童都有很大意義。你們態度神色上的一切轉變,無形中都會影響兒童,不過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如果你們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張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壞一些,甚至侮辱母親,那么你們已經大大地害了你們的兒童,你們已經對兒童教育得很壞了,而你們的不良行為將會產生*不幸的后果。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作為從教20多年的教師,我的學生中有不少出類拔萃者——不僅僅是考上名牌大學,而且走上工作崗位后事業有成。但我從來不在任何場合說自己如何如何“培養”了許多“人才”,這不是因為我謙虛,而是我清醒地知道:對于學生來講,他的真正成才,教師或者說學校教育的功勞*多占三分之一,還有兩個三分之一分別是其家長的教育培養和孩子自身的天資以及勤奮。因此,我對一些教師愛把自己班上考上大學的學生僅僅作為自己的教育成果不以為然。在我看來,一個孩子考上了大學乃至以后成就了一番事業,這首先要歸功于其父母。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伴隨終生的老師。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家長的教育者身份也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現在提出素質教育,學校所進行的每一項教育改革如果沒有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曾有一位年輕教師對我說:“現在教育上種種弊端是明擺著的,我很想進行一些改革,但我怕呀!”我說:“怕什么呢?校長不是很支持你的工作嗎?”他說:“我怕家長呀!我想通過提高課堂效率少給學生布置點作業,家長有意見;我想取消星期六的半天補課把時間還給學生,家長有意見;我想讓學生每晚看《 新聞聯播 》,家長有意見;我想叫學生每天吃完晚飯后洗一頓碗,家長反對……”他的話讓我沉思:是呀,教師是為孩子好,家長也為孩子好,可為什么這兩個“為孩子好”竟然“打架”了呢?問題就出在這些家長不是教育者——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是他們對教育卻一竅不通。 而我是幸運的。我的歷屆學生進校,我都通過家長會、家訪、家長校訪接待日、家校聯系本等形式與我的“同事”——學生家長們探討教育,不僅僅是探討某一個孩子的具體教育,也探討比較宏觀的教育話題。盡管我絕大多數學生的家長的本職工作并非教師,但經過一學期或更長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或多或少懂得教育了,面對孩子的成長能夠自覺從教育科學教育規律的角度進行審視。我們有家長委員會,這個家長委員會絕不僅僅是幫班主任做一些瑣碎的事兒,更多的時候是和我一起開會研究班上的工作。我的學生家長還常常出席我的班會,有時也來聽我班上的課( 不僅僅是我的課也包括其他老師的課 ),我的確常常情不自禁地把他們真當成我的同事了。這使得我所進行的每一項教育教學改革幾乎從來沒有遇到過來自學生家長的反對。因此,每當我的學生取得了學業上的成功或者我自己教育上獲得了新的成果,我總是發自內心地感謝我的學生家長。 作為教育者的家長,他會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可能從人格上成為孩子的榜樣,以無聲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靈;作為教育者的家長,他將不會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私產”,而將孩子看成是祖國的未來,這樣,他對孩子的期待就不僅僅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是用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的要求來設計孩子的成長和孩子的明天;作為教育者的家長,他一定會全力支持學校教育改革和老師的工作,或者說,他將把學校教育工作也當做自己應該關心甚至有時還可以直接參與的分內事;作為教育者的家長,他會以教育者的眼光( 而不僅僅是父母的眼光 )去打量關注孩子,細心研究孩子每一天的細小變化,并和孩子一道成長;作為教育者的家長,他會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個性引導其成長使之*終成為*好的而又獨一無二的“我”…… 我的身份很特殊,因為我既是許多學生的老師,又是一個女兒的父親。但我無論是教師還是父親,我都是教育者。 正因為我這雙重身份,讓我比起非職業教師的家長來說,可能多了一些更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所謂更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我在做父親之前就完全具備了,更多的是來自教育女兒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子女的過程也是家長自身成長的過程。換句話說,成功的家庭教育總是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有一次,我到書店去買書,看到一位中年女士在找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當時書架上正有關于天才兒童培養的書,也有把殘疾孩子培養成杰出人才的書,可她抽出這些書翻了翻便放下了。她嘆息道:“我的孩子既不是神童,也不是殘疾兒,誰來給我出主意,如何教育普通孩子呢?” 那一刻,我心里一動:我的女兒也是很普通的孩子,我和她的故事也許更能代表絕大多數普通孩子( 既非天才又非殘疾兒童 )的成長規律和教育特點。 我女兒的確很普通。2002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在網上給女兒搞了一個她的《 成長畫傳 》。在序言中,我這樣寫道—— 許多朋友都認為我*杰出的作品是我的暢銷書《 愛心與教育 》,其實,他們不知道,在我的心目中,我*杰出的作品是我的女兒——晴雁。 之所以“杰出”并不是因為女兒是神童,不,她智力平平,從未參加過“奧賽班”什么的;而且,她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天賦——她喜歡跳舞,但老師說她骨骼比較硬;她也喜歡畫畫,但老師說她沒有什么培養前途,她更不會鋼琴之類。總之,她的確是千千萬萬普通中國孩子中的一個。 但她當然不是弱智,她也有著和千千萬萬普通孩子一樣的“中等智力”,更重要的,她和所有孩子一樣,純真、善良。 和許多年輕的父母一樣,我非常愛我的女兒,但我不把我曾有過的“科學家夢”、“藝術家夢”強加給她。我抱定一個信念:我要讓她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而什么是快樂呢?我告訴女兒—— 快樂,源于善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大的快樂! 快樂,源于知識:暢游在浩瀚知識的無邊海洋,就是*大的快樂! 快樂,源于童心:永遠保持赤子般的純凈無瑕,就是*大的快樂! 快樂,源于超越:戰勝自己并爭做*好的自己,就是*大的快樂! “讓女兒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和女兒一起快樂地成長!”這是我堅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十八年來,圍繞這個理念,我和女兒之間有許多酸甜苦辣的故事,這些故事,既體現了女兒的成長,也折射出我的成長。 我女兒的確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所以,她的許多苦惱、挫折可能比較有代表性,而我和她共同克服成長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故事,可能會對和她一樣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長有一些參考價值。 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感慨萬千。因為我回首女兒成長足跡的時候,也看到我由一個不會做父親的小伙子成長為一個還算受女兒認可的好父親的經歷。女兒在學習我,我也在學習女兒;我在教育女兒,女兒也在教育我;我在培養女兒,女兒也在培養我;我在成就女兒,女兒也在成就我;我讓女兒成了好女兒,女兒讓我成了好父親。我們都在共同地完成著一門永無止境的功課:學會做人。我們還將繼續互相學習,互相教育,互相培養,互相成就。我給了女兒以生命,女兒則延續著我的青春,然后我們的生命和青春在成長的過程中交織在一起,燃燒。 對一個孩子來說,合格的爸爸媽媽很重要;對一個民族來說,合格的父親母親更為重要,正如德國偉大教育家福祿倍爾所說—— “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我女兒晴雁是一個“中等智力”的普通孩子,和許多年輕的父母一樣,我非常愛我的女兒,但我不把我曾有過的“科學家夢”、“藝術家夢”強加給她。我抱定一個信念:我要讓她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寬容孩子的**次挫折 我打開晴雁平生**張試卷,紅色的分數赫然醒目:77分。 那一刻,我心里有多難過。要知道,這是小學一年級啊! 但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緒,我在心里告誡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的難過無意中傳染給女兒。所以,我很輕松地說:“喲,**次考試就得了77分,下次爭取上78!” 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考試成績好,但是,面對已經很糟糕的考試成績,如果家長一味地責怪孩子,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會受到挫傷,這比糟糕的考試成績更糟糕!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及時鼓勵孩子,并認真幫孩子一起分析問題、總結教訓,那么這正是孩子學習進步的開始。 對于剛剛進小學的晴雁,我從來不對她提出過分的要求,更沒有給她提過什么成績上必須達到什么“名次”的要求——不只是在小學,直到她后來讀高三,我也從來沒有給她提過一次關于“名次”的要求。 我要做的,就是鼓勵和表揚。晴雁的學習能力不是太強,但只要有一點進步,包括作業本上的“紅鉤鉤”,我都及時夸張地表揚:“晴雁真不錯!”我用一切辦法,讓她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她比較膽小,上課不敢發言,我就鼓勵她上課發言,只要發了一次言,我就給她獎勵。慢慢的,她開始有進步了。 我認為,對于小學生來說,考試成績并不是*重要的。多幾分少幾分又怎樣呢?在我看來,就學習而言,*關鍵的是—— **,要精心呵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學好; 第二,要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這比分數更重要; 第三,要讓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比如讀書的習慣,自己動腦思考的習慣,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的習慣,保存收藏有關學習資料的習慣,等等。 第四,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注意讓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生活和學習都要利索,不要拖泥帶水。 不要在攀比中視孩子為“笨蛋” 面對越來越濃烈的應試硝煙,許多家長沉不住氣。特別是看到親戚、鄰居或同事的孩子學習成績比自己的孩子好,或者上名牌大學,心里就很不平衡,于是反過來給自己的孩子加碼,在學習成績上逼孩子。于是,孩子也更加厭學。 一切都源于“攀比”,不光與鄰居或同事的孩子比,還與書上的神童孩子比,越比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這樣一來,家長喪氣,孩子也灰心。 為什么不換一種比法呢?這就是發現自己孩子所獨一無二的優勢,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強。我始終認為,每一個家長都要欣賞自己的孩子,這是培養優秀孩子的前提。 在*近一段時間許多中學生、小學生乃至幼兒園小朋友的飯桌上,爸爸媽媽又多了許多嘮叨:“比比人家劉亦婷,再瞧瞧你……”我們的教育就這樣在造就出個別“天才”的同時又培養出了許多自暴自棄的“笨蛋”。對多數家長來說,越“比”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進而失望;對多數孩子來說,越“比”越覺得自己“太笨”進而自卑! 當許多家長紛紛用劉亦婷作為標桿去苛求孩子的時候,我還算清醒,一直保持著對女兒的欣賞。我從不以劉亦婷為尺度去衡量女兒,相反,我總不放過女兒的點滴閃光點,同時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表揚的機會對女兒說:“你是*優秀的!”
做最好的家長 作者簡介
李鎮西,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勞動模范。1977年考入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1982年2月本科畢業。2003年6月獲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學位。先后任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成都鹽道街外語學校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系“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新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理事、蘇霍姆林斯基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小谷溪學校榮譽校長。 從教40年,一直致力于素質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在語文素質教育、班級民主管理、“后進生”轉化、青春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其經驗已經成為可供廣大一線教師學習、借鑒、研究的財富。在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做報告上千場,并多次應邀赴新加坡、馬來西亞講學。所著圖書幾十種,發行量近300萬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