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巨大古墳 : 探索前方后圓墳之謎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1244
- 條形碼:9787208171244 ; 978-7-208-17124-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巨大古墳 : 探索前方后圓墳之謎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李乾朗、青山周平、李長聲、止庵傾情推薦 與金字塔、秦始皇陵齊名的世界三大陵墓之一,日本獨有的古墳形式 圖解建造過程與技法,透視日本墓葬文化與生死觀 考古學家森浩一、日本建筑插畫泰斗穗積和夫聯手打造
巨大古墳 : 探索前方后圓墳之謎 內容簡介
日本歷目前的"古墳時代"始于3世紀中葉以迄6世紀末葉,由于這個時期營造了大量古墳,因而得名。據統計,日本全國約有十五萬座古墳,其形狀有方有圓,也有方圓兼具的型態,到了古墳時代的中期則出現了"前方后圓墳",興建規模日益龐大,很后更發展出墳丘長度在160公尺以上的巨大古墳,其中以宮內廳定名為"仁德天皇陵"的大山古墳為代表;大山古墳墳丘長度達480米,堪稱東亞規模優選的人造陵墓。
由于日本政府并未開放古墳讓學者專家考古探勘,因此大山古墳的建造過程只能根據少數的史籍如《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概略了解。本書作者森浩一教授專攻考古學與日本史學,長年鉆研于前方后圓墳,對于古墳世界有獨特而深刻的理解。他從如何挑選古墳興建地點的觀點切入,剖析巨大古墳營造的技術面與文化觀;插畫家穗積和夫則以細膩的筆觸圖解龐大的古墳。借由兩位專家圖文并茂的呈現,讓后人對遙遠而神秘的"古墳時代"不再只能想象,而能擁有更為具體明晰的影像。
巨大古墳 : 探索前方后圓墳之謎 目錄
《巨大古墳》
前 言 6
巨大古墳為何會集中在河內 8
繩紋和彌生時代的河內灣(湖) 10
彌生時代出現掘有壕溝的村落 12
古墳時代出現了前方后圓墳 15
中國和倭國的交流 18
東亞的大古墳 20
探索古代堺港的樣貌 22
為了維護堺港而改變河水流向 26
連接堺港和國府的大道 27
因水陸輻輳而繁榮的國府 29
決定營造大山古墳 30
選擇適合進行土木工程的土地 32
大山古墳和譽田山古墳呈東西直線排列 34
建造排水溝 37
探討設計 38
建造巨大古墳的人 40
百舌鳥野的樣貌 42
在地面打上凸顯平面圖的木樁 44
長度單位是什么 48
標立水平基準的記號 50
掘土作業 52
將泥土運往墳丘 54
從采土場運土 56
繼續構筑下段、中段并確認水平 58
構筑上段 60
表面砌石 63
準備埴輪 64
從龍山運出石棺 67
將石棺安置在后圓部并建造石室 71
巨大的前方后圓墳幾近完成 72
陵園區開始有人定居 76
整治陵園、派員守墓 78
大王的駕崩與殯期 80
將大王葬于大山古墳 82
從海上眺望大山古墳 84
堺港的維護日趨困難 86
開鑿上町臺地,建造新港口 86
在難波津興建四天王寺 88
解 說 90
后記之一 98
后記之二 101
巨大古墳 : 探索前方后圓墳之謎 作者簡介
穗積和夫,1930年出生于東京。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筑系畢業。曾就職于松田平田設計事務所,現為自由插畫家。活躍于汽車、男性時尚等領域,后積極投入帶有歷史風味的日本建筑和城町為 主題的插畫創作,并以本系列作品為代表。 森浩一,1928年出生于大阪,畢業于同志社大學文學研究所,專攻考古學、文化史方向。后為同志社大學文學院教授。多年來積極發表考古現場挖掘成果,是提倡跨學科合作以解開古日本之謎的“古代學”先驅者。著有《古墳的挖堀》《東西考古學》《古墳之旅》《考古學的摸索》《巨大古墳的世紀》等書。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