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機械系統建模的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254313
- 條形碼:9787313254313 ; 978-7-313-2543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機械系統建模的藝術 內容簡介
本書將機械系統建模與美學相結合, 探討機械建模中的藝術性。本書由6部分組成, 分別為模型制作的魅力、模型目標與實現、接觸力學中的建模藝術、柔性多體系統動力學、動力學系統非線性行為建模和計算力學中的建模藝術。
機械系統建模的藝術 目錄
1 機械系統建模目標及實現途徑
1.1 概述
1.2 機械系統建模
1.3 數學建模
1.4 建模
1.4.1 引言
1.4.2 真實工況
1.4.3 機械系統模型
1.5 建模示例
1.5.1 拖拉機動力傳動系統建模
1.5.2 摩擦的影響
1.5.3 例子——無級變速齒輪系統
1.5.4 例子——偏癱行走問題
2 機械系統建模的魅力:真實—現實—錯覺
2.1 概述
2.2 彈性——建模問題
2.2.1 旋轉梁
2.2.2 好奇心
2.2.3 建模問題
2.3 建!拘枨
2.3.1 物理模型
2.3.2 數學模型
2.3.3 更合適的方法
2.3.4 歐拉伯努利梁——強大的模型
2.4 解決方案、目標和方法
2.4.1 精確解——特征函數的數量
2.4.2 近似解——形函數的數量
2.4.3 頻率調整
2.4.4 方法
2.5 非完整約束和冗余
2.5.1 分析方法
2.5.2 綜合法
2.5.3 豐饒角
2.5.4 結構化問題
2.5.5 冗余
2.6 控制
2.6.1 經典方法
2.6.2 PD控制
2.6.3 基于平面度的控制
2.6.4 路徑修正
2.6.5 觀察器
2.6.6 分散控制
2.6.7 大數據
2.7 結論
2.8 符號列表
3 柔性體建模
3.1 浮動框架參考公式法
3.1.1 旋轉和角速度
3.1.2 浮動框架參考運動學描述
3.1.3 連通性和參考條件
3.1.4 虛位移、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1.5 浮動框架參考慣性力
3.1.6 浮動框架參考彈性力
3.1.7 浮動框架參考運動方程
3.1.8 降階模型
3.1.9 小變形分析FE/MBS程序界面
3.2 絕對節點坐標公式
3.2.1 絕對節點坐標公式假設的位移場
3.2.2 絕對節點坐標公式中的慣性力和彈性力
3.2.3 絕對節點坐標公式動力學運動方程
3.2.4 幾何和絕對節點坐標公式有限元
3.3 計算幾何學方法
3.3.1 貝塞爾曲線
3.3.2 B樣條曲線表達式
3.3.3 絕對節點坐標公式/B樣條曲線的線性對應關系
4 接觸力學建模
4.1 建;A
4.1.1 目的
4.1.2 搭建模型
4.1.3 選擇方程
4.1.4 結構和數學分析
4.1.5 求解
4.1.6 參數識別
4.1.7 模型確認
4.1.8 建模的關鍵點
4.1.9 離散模型——聚合物泡沫周期特性建模示例
4.1.10 用于“理解”的模型
4.1.11 結論
4.2 接觸力學建模
4.2.1 基本接觸面模型
4.2.2 分界面模型概述
4.2.3 接觸力學中的尺度選擇——可變尺度和多尺度分析
4.2.4 單側接觸、摩擦、黏附的耦合建模:熱力學及其基礎
4.2.5 黏附的統一模型:歸納-演繹建模過程
4.3 方程、數學方面、求解器
4.3.1 靜態問題方程
4.3.2 變分方程
4.3.3 *小值問題(固定點理論)
4.3.4 其他方程
4.3.5 準靜態問題方程
4.3.6 動力學問題方程
4.3.7 數學分析
4.3.8 求解器概述
4.3.9 數值分析
4.3.10 結論
4.3.11 摩擦不穩定性:減少車窗升降時車窗膠條產生嘯叫的模型
4.4 驗證、識別和有效域算例
4.4.1 數值方法的驗證
4.4.2 本構參數識別
4.4.3 模型確認
4.4.4 材料力學實例:聚合物泡沫的周期特性
4.4.5 材料力學示例:SiC/SiC復合材料中纖維/基體分界面上的RCCM模型
4.4.6 民用工程示例:鋼筋混凝土中的鋼/水泥分界面
4.4.7 結論
5 機械系統非線性振動響應建模
5.1 概述
5.2 單振型振動
5.2.1 自由振動
5.2.2 弱非線性杜芬模型
5.2.3 非線性阻尼
5.2.4 簡諧激勵響應——主共振
5.2.5 諧波激勵反饋——變參數次級諧振
5.3 多模態非線性振動
5.3.1 1:1型內共振——球擺
5.3.2 2:1型內共振——彈簧球擺系統
5.4 結語
6 固體力學建模
6.1 模型
6.1.1 什么是模型
6.1.2 模型的定義
6.1.3 數學模型
6.1.4 模型開發的發展歷程
6.1.5 建模的過程
6.2 固體力學模型
6.2.1 三維連續體的數學模型
6.2.2 結構模型
6.2.3 耦合模型
6.2.4 數學簡化模型
6.3 數值方法:有限元分析
6.3.1 線性有限元方程
6.3.2 非線性有限元方程
6.3.3 連續有限元建模
6.3.4 實體有限元建模
6.3.5 梁和殼的有限元法
6.3.6 基于投影的簡化方法
6.4 結論
展開全部
機械系統建模的藝術 作者簡介
高亞奎,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飛機及系統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飛控系統與系統仿真。現任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特級技術專家,中航工業一飛院副總設計師。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