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執業藥師與中藥藥學服務
節中藥藥學服務及其模式
一、中藥藥學服務的內涵與對象
二、中藥藥學服務的模式與內容
三、中藥藥學服務對執業藥師的要求
第二節中藥用藥咨詢與用藥教育服務的
文獻信息
一、中醫藥文獻信息特點與來源
二、常用古文獻典籍
三、常用現代中醫藥工具書和文獻檢索
數據庫
第三節用藥咨詢與用藥教育服務
一、用藥咨詢服務
二、用藥教育服務
三、應用藥品的特殊提示
四、溝通原則與技巧
第二章中醫理論基礎
節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第二節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概念與屬性
二、陰陽的相互關系
三、陰陽學說的臨床應用
第三節五行學說
一、五行與五行學說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三、五行學說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藏象
一、五臟
二、五臟之間的關系
三、五臟與志、液、體、華、竅的關系
四、六腑
五、奇恒之腑
六、五臟與六腑的關系
第五節氣血津液
一、氣
二、血
三、津液
第六節經絡
一、經絡與經絡系統
二、十二經脈
三、奇經八脈
四、經絡的生理功能
第七節體質
一、體質的構成要素與分類
二、體質學說的應用
第八節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內傷病因
三、病理產物性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九節發病與病機
一、發病原理
二、基本病機
第十節治未病與康復
一、治未病
二、康復
第三章中醫診斷基礎
節中醫診斷學概述
一、主要內容
二、基本原則
目錄第二節四診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三節辨證
一、八綱辨證
二、臟腑辨證
三、氣血津液辨證
第四章常用醫學檢查指標及其臨床
意義
節血常規檢查
一、白細胞計數(WBC)
二、白細胞分類計數(DC)
三、紅細胞計數(RBC)
四、血紅蛋白(Hb)
五、血小板計數(PLT)
六、紅細胞沉降率(ESR)
第二節尿常規檢查
一、尿液酸堿度(pH)
二、尿比重(SG)
三、尿蛋白(PRO)
四、尿葡萄糖(GLU)
五、尿膽紅素(BIL)
六、尿隱血(BLD)
七、尿中白細胞(LEU)
八、尿沉渣管型
九、尿沉渣結晶
十、尿酮體(KET)
十一、尿淀粉酶(UAMY)
第三節糞常規檢查
一、糞外觀
二、糞隱血
三、糞膽原
四、糞便細胞顯微鏡檢查
第四節肝功能檢查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二、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三、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GGT)
四、血清堿性磷酸酶(ALP)
五、血清總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
六、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
結合膽紅素
第五節腎功能檢查
一、血清尿素氮(BUN)
二、血清肌酐(Cr)
三、血尿酸(UA)
第六節常用血液生化檢查
一、淀粉酶(AMY)
二、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三、心肌肌鈣蛋白I(cTnI)
四、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
試驗(OGTT)
五、糖化血紅蛋白(HbA1c)
六、總膽固醇(TC)
七、三酰甘油(TG)
八、高密度脂蛋白(HDL)
九、低密度脂蛋白(LDL)
第七節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
一、乙肝病毒標志物六項
二、乙肝病毒DNA
第五章治則與治法
節治療原則
一、扶正祛邪
二、正治反治
三、標本緩急
四、調整陰陽
五、調和臟腑
六、調理氣血津液
七、三因制宜
第二節治法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溫法
六、清法
七、消法
八、補法
第六章中醫內科常見病的辨證論治
節感冒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節咳嗽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三節喘證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四節肺脹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五節心悸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六節胸痹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七節不寐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八節胃痛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九節泄瀉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節便秘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一節頭痛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二節眩暈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三節脅痛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四節中風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五節汗證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六節消渴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七節淋證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八節癃閉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九節水腫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十節腰痛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十一節郁證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十二節虛勞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十三節痹證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十四節中暑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十五節內傷發熱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十六節積聚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七章中醫外科常見病的辨證論治
節癤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節乳癰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三節乳癖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四節粉刺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五節癮疹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六節痔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七節陽痿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八節男性不育癥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九節跌打損傷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八章中醫婦科常見病的辨證論治
節月經先期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節月經后期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三節月經前后無定期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四節月經過少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五節月經過多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六節痛經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七節崩漏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八節 經前后諸證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九節帶下過多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九章中醫兒科五官科常見病的
辨證論治
節積滯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二節厭食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三節鼻淵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四節口瘡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五節咽喉腫痛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六節耳鳴耳聾
一、證候類型與治則治法
二、辨證論治
三、健康指導
第十章民族醫藥基礎知識
節藏醫藥基礎知識
一、藏藥的概念
二、藏醫基礎知識
三、藏藥基礎知識
第二節蒙醫藥基礎知識
一、蒙藥的概念
二、蒙醫基礎知識
三、蒙藥基礎知識
第三節維吾爾醫藥基礎知識
一、維吾爾藥的概念
二、維吾爾醫基礎知識
三、維吾爾藥基礎知識
第十一章中藥調劑和貯藏養護
節中藥處方
一、處方的概念
二、中藥處方格式
三、處方的常用術語
四、處方調劑的流程
第二節處方審核
一、處方審核的原則和要求
二、處方審核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處方調配、復核與發藥
一、飲片處方調配
二、中成藥處方調配
三、處方復核、發藥與用藥指導
第四節中藥煎藥
一、中藥湯劑與中藥煎藥
二、中藥湯劑的煎煮
第五節中藥臨方 制和臨方制劑加工
一、中藥臨方 制
二、臨方制劑加工
第六節中藥的質量變異
一、常見的中藥質量變異現象
二、引起中藥質量變異的因素
第七節中藥的貯藏與養護
一、中藥貯藏
二、中藥養護
第十二章中藥的合理應用
節中藥合理用藥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目的與意義
三、基本原則
四、執業藥師的作用
五、不合理用藥的主要表現
六、不合理用藥的后果
七、保證合理用藥的主要措施
第二節中藥飲片的合理應用
一、中藥配伍原則
二、中藥復方配伍
三、中藥飲片不同 制品的正確應用
第三節中成藥的合理應用
一、中藥注射劑的合理應用
二、中成藥的聯合應用
第四節中西藥的聯合應用
一、中西藥聯用的特點
二、中西藥聯用的藥物相互作用
三、中西藥聯用的例舉
四、含西藥組分的中成藥品種及使用
注意事項
第五節特殊人群的中藥應用
一、老年人的中藥應用
二、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
中藥應用
三、嬰幼兒患者的中藥應用
四、腎功能不全者的中藥應用
五、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藥應用
第十三章中藥用藥安全
節中藥藥物警戒
一、基本概念
二、中醫藥對藥物安全性的認識
第二節中藥藥物不良反應/事件
一、藥物不良反應概念
二、基本類型和發生機制
三、臨床表現
四、相關因素
五、監測與報告
六、常見中藥品種不良反應案例介紹
第三節中藥用藥錯誤
一、基本概念與評估分級
二、中藥用藥錯誤防范
第四節醫療用毒性中藥的中毒反應和基本
救治原則
一、烏頭類藥物
二、馬錢子及含馬錢子的中成藥
三、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藥
四、雄黃及含雄黃的中成藥
五、含朱砂、輕粉、紅粉的中成藥
索引
基礎方劑筆畫索引
常用中成藥筆畫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