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中藥與藥品質量標準
節中藥和中藥臨床應用
一、歷代本草代表作
二、中藥性能與功效
三、中藥 制
四、中藥配伍和方劑
五、中藥化學成分
六、中藥劑型
七、中藥體內過程及中藥藥理毒理
第二節中藥藥品標準
一、我國藥品標準的組成
二、中藥質量標準內容
三、中藥制劑的穩定性
第二章中藥材生產和中藥飲片 制
節中藥材生產
一、中藥材的品種與栽培
二、中藥材的產地
三、中藥材的采收
四、中藥材的產地加工
第二節中藥飲片的凈制和切制
一、凈制
二、切制
第三節常用飲片 制方法和作用
一、炒法
牛蒡子()芥子()
王不留行()萊菔子()
蒼耳子()槐花()
山楂()梔子()
檳榔()大薊()
蒲黃()荊芥()
干姜()枳殼()
蒼術()斑蝥()
白術()山藥()
馬錢子()骨碎補()
鱉甲()雞內金()
水蛭()阿膠()
二、炙法
大黃()黃連()
當歸()蘄蛇()
白芍()丹參()
川芎()甘遂()
延胡索()乳香()
香附()柴胡()
杜仲()黃柏()
澤瀉()車前子()
厚樸()竹茹()
黃芪()甘草()
麻黃()枇杷葉()
馬兜鈴()淫羊藿()
蛤蚧()三七()
三、煅法
白礬()牡蠣()
石決明()石膏()
赭石()自然銅()
爐甘石()血余炭()
四、蒸、煮、法
何首烏()黃芩()
地黃()黃精()
人參()天麻()
藤黃()川烏()
附子()吳茱萸()
遠志()苦杏仁()
白扁豆()
五、其他制法
半夏()天南星()
六神曲()麥芽()
巴豆()西瓜霜()
肉豆蔻()木香()
芒硝()朱砂()
雄黃()竹瀝()
蛋黃油()艾葉()
燈心草()
目錄目錄第三章中藥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
節生物堿
一、基本內容
二、生物堿的理化性質
三、含生物堿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第二節糖和苷
一、糖及其分類
二、苷及其分類
三、糖和苷的化學性質
四、含氰苷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第三節醌類化合物
一、結構與分類
二、理化性質
三、含醌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第四節苯丙素類化合物
一、結構與分類
二、理化性質
三、含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四、含木脂素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第五節黃酮類化合物
一、結構與分類
二、理化性質
三、含黃酮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第六節萜類和揮發油
一、萜類
二、揮發油
三、含萜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四、含揮發油的常用中藥
第七節三萜類與甾體化合物
一、結構與分類
二、理化性質
三、含三萜皂苷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四、含甾體皂苷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五、含強心苷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六、含膽汁酸類化學成分的常用中藥
七、含強心苷元成分的常用動物藥
八、含蛻皮激素類化學成分的常用中藥
第八節其他化學成分
一、有機酸
二、鞣質
三、蛋白質和酶
四、多糖
五、含其他化學成分的中藥
第四章常用中藥的鑒別
節常用植物類中藥的鑒別
一、根及根莖類中藥
狗脊()綿馬貫眾()
細辛()大黃()
虎杖()何首烏()
牛膝()川牛膝()
商陸()銀柴胡()
太子參()威靈仙()
川烏()草烏()
附子()白芍()
赤芍()黃連()
升麻()防己()
北豆根()延胡索(元胡)()
板藍根()南板藍根()
地榆()苦參()
山豆根()葛根()
粉葛()甘草()
黃芪()遠志()
人參()紅參()
西洋參()三七()
白芷()當歸()
羌活()川芎()
藁本()防風()
柴胡()北沙參()
龍膽()秦艽()
徐長卿()白前()
白薇()紫草()
丹參()黃芩()
玄參()地黃()
胡黃連()巴戟天()
茜草()續斷()
天花粉()桔梗()
黨參()南沙參()
木香()川木香()
白術()蒼術()
紫菀()三棱()
澤瀉()香附()
天南星()半夏()
石菖蒲()百部()
川貝母()浙貝母()
黃精()玉竹()
重樓()土茯苓()
天冬()麥冬()
山麥冬()知母()
山藥()射干()
莪術()姜黃()
郁金()天麻()
白及()
二、莖木類中藥
川木通()木通()
槲寄生()桑寄生()
大血藤()蘇木()
雞血藤()降香()
沉香()通草()
鉤藤()石斛()
鐵皮石斛()
三、皮類中藥
桑白皮()牡丹皮()
厚樸()肉桂()
杜仲()合歡皮()
黃柏()關黃柏()
白鮮皮()苦楝皮()
秦皮()香加皮()
地骨皮()
四、葉類中藥
側柏葉()淫羊藿()
大青葉()蓼大青葉()
枇杷葉()番瀉葉()
羅布麻葉()紫蘇葉()
艾葉()
五、花類中藥
辛夷()槐花()
丁香()洋金花()
金銀花()山銀花()
款冬花()菊花()
紅花()西紅花()
六、果實及種子類中藥
地膚子()五味子()
南五味子()肉豆蔻()
葶藶子()木瓜()
山楂()苦杏仁()
桃仁()烏梅()
金櫻子()沙苑子()
決明子()補骨脂()
枳殼()吳茱萸()
巴豆()酸棗仁()
小茴香()蛇床子()
山茱萸()連翹()
女貞子()馬錢子()
菟絲子()牽牛子()
枸杞子()梔子()
瓜蔞()牛蒡子()
薏苡仁()檳榔()
砂仁()草果()
豆蔻()草豆蔻()
益智()
七、全草類中藥
麻黃()魚腥草()
紫花地丁()金錢草()
廣金錢草()廣藿香()
荊芥()益母草()
薄荷()半枝蓮()
香薷()肉蓯蓉()
鎖陽()穿心蓮()
白花蛇舌草()車前草()
茵陳()青蒿()
大薊()蒲公英()
淡竹葉()
八、藻、菌、地衣類中藥
海藻()冬蟲夏草()
靈芝()茯苓()
豬苓()雷丸()
九、樹脂類中藥
乳香()沒藥()
阿魏()血竭()
十、其他類中藥
海金沙()青黛()
兒茶()冰片(合成龍腦)()
天然冰片(右旋龍腦)()
五倍子()
第二節常用動物類中藥的鑒別
一、常用動物類中藥的藥用部位
二、動物類中藥的性狀鑒別要點
三、常用動物類中藥
地龍()水蛭()
石決明()珍珠()
牡蠣()海螵蛸()
全蝎()蜈蚣()
土鱉蟲()桑螵蛸()
斑蝥()僵蠶()
蜂蜜()海馬()
蟾酥()龜甲()
鱉甲()蛤蚧()
金錢白花蛇()蘄蛇()
烏梢蛇()雞內金()
麝香()鹿茸()
牛黃()人工牛黃()
體外培育牛黃()羚羊角()
第三節常用礦物類中藥的鑒別
一、礦物的性質
二、礦物類中藥的分類
三、礦物類中藥的性狀鑒別要點
四、常用礦物類中藥
朱砂()雄黃()
自然銅()赭石()
爐甘石()滑石()
石膏()芒硝()
硫黃()
第五章中藥制劑與劑型
節固體制劑
一、散劑
二、顆粒劑
三、膠囊劑
四、丸劑
五、片劑
第二節浸出制劑
一、湯劑
二、合劑
三、糖漿劑
四、煎膏劑(膏滋)
五、酒劑
六、酊劑
七、流浸膏劑與浸膏劑
八、茶劑
第三節液體制劑
一、概述
二、溶液劑
三、乳劑
四、混懸劑
第四節無菌制劑
一、無菌制劑基本要求
二、注射劑
三、輸液劑
四、注射用無菌粉末
五、注射用濃溶液
六、眼用制劑
第五節外用制劑
一、外用制劑基本要求
二、軟膏劑與乳膏劑
三、膏藥
四、貼膏劑
五、貼劑
六、其他外用制劑
第六節其他制劑
一、栓劑
二、氣霧劑與噴霧劑
三、其他劑型
第七節藥物新型給藥系統與制劑新技術
一、藥物新型給藥系統
二、中藥制劑新技術
索引
附錄常用中藥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