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新書--國學經典新繹叢書:四書 讀本新繹 (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230567
- 條形碼:9787514230567 ; 978-7-5142-305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國學經典新繹叢書:四書 讀本新繹 (精裝) 本書特色
1.《四書》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體現孔子、朱子倡導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涵蓋了政治、哲學、修身、教育以及倫理道德等內容,是我國重要的經典,更是現代人必讀的經典著作。本書通過對《四書》進行學術性闡釋和通俗化的解讀,使其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進而對經典所蘊含的思想價值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將經典融入現實生活,聯系實際,知行合一,修身養性,完善自我。 2.全本新譯,知名學者精注精解,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是宋代人注疏、詮釋“四書”的集大成者,《四書讀本新繹》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藍本,由當代知名學者賴明德、陳弘治、劉本棟進行全新解讀,全書五十余萬字,每章由章旨、注釋、譯文三個部分構成,內容簡明扼要,注釋詳實細致,譯文通俗曉暢。針對書中的生僻字、易讀錯字進行注音,讓莊嚴厚重的經典變得易讀易懂。 3.裝幀素雅大方,雙封面,收藏、饋贈佳品 本書采用雙封面、圓脊精裝鎖線。外封采用特紙質印刷,書名燙金;內封采用2.5毫米厚紙板,外覆特種紙,書名燙銀,整體呈現厚重典雅的效果,具有收藏價值,亦可作為饋贈親朋的佳品。 4.錢文忠、唐翼明、戴建業、張大可、韓昇等名家力薦。
新書--國學經典新繹叢書:四書 讀本新繹 (精裝) 內容簡介
“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洞髮W》《中庸》是儒家理論的源頭,前者以人的修養為核心,是儒家“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后者則集中強調與人的自我認識和社會生活相關的道德哲學,是儒家推崇的處世哲學。《論語》則是教人如何進德修業,以期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孟子》內容豐富,涉及政治、哲學、倫理、經濟、教育、文藝等多個方面,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書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藍本,對“四書”進行全本新繹,每章分章旨、注釋、語譯,并采用新式標點、注音。內容簡明扼要,深入淺出,語言通俗流暢,讓莊嚴厚重的經典變得易讀易懂,為當下學習“四書”并運用經典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有益啟迪。
新書--國學經典新繹叢書:四書 讀本新繹 (精裝) 目錄
大學
《大學》提要 賴明德
經一章
傳十章
中 庸
《中庸》提要 賴明德
中庸
論 語
《論語》提要 劉本棟
學而**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孟 子
《孟子》提要 陳弘治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孫丑上
公孫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離婁上
離婁下
萬章上
萬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盡心上
盡心下
新書--國學經典新繹叢書:四書 讀本新繹 (精裝) 節選
經一章 大學①之道②,在明明德③,在親民④,在止于至善⑤。知止而后有定⑥,定而后能靜⑦,靜而后能安⑧,安而后能慮⑨,慮而后能得⑩。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章旨】本章是《大學》一篇的綱領所在,主旨在闡明“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綱領和“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八條目的連貫關系。指示人們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來實踐個人“明明德”的功夫;以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現“親民”和“止于至善”的終極目標。其間,自格物到修身的階段屬于“內圣”的境界,即道德論;自齊家到平天下屬于“外王”的境界,即政治論。全篇將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熔于一爐,以發揮儒家“德治”的理想,體系綿密,條理井然,是修己治人的*佳指導原則。 【注釋】 ① 大學:《大學》原為《禮記》中的一篇,到宋代朱熹作《大學章句》時,將它和《中庸》《論語》《孟子》合并,定名為《四書》!洞髮W章句》序云:“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弊⒅杏衷疲骸按髮W者,大人之學也。”此注中所謂的“大人”,即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之“大人”,亦即道德修養圓滿、人格充實而有光輝之人。 ② 大學之道:道,道理也,亦指修養之方法。大學之道是指讓道德圓滿、人格充實光輝之修養方法。 ③ 明明德:上一個“明”字乃動詞,指明白、發揚;下一個“明”字乃形容詞,和“德”字構成一個詞語,“明德”是指人類與生俱來,包含眾理,足以應對各種事物之光明德行。因為此種德行有時容易被各種欲望所蒙蔽,只有借著不斷的修養才能保持它的清明!懊髅鞯隆奔匆獙⑷擞,使人類之善良人格更加光明充實起來。此為道德修養方法之**步。 ④ 親民:“親”字王守仁仍作“親”字解,即親近、愛護之意思。因為傳文中有“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如保赤子”“民之父母”等語,正是證明親民的道理。朱熹根據程頤的意思,以為應當作“新”字解,新民即在使人除舊布新,精神、事業日日更新。傳文的第二章即是在闡述“新”的道理。 ⑤ 止于至善:止,指應當停止之境界。至善,指*圓滿、*美好的境界。 ⑥ 知止而后有定:知止,指知道應當達到的*美好境界!岸蟆笔恰叭缓蟆钡囊馑。定,一定、堅定。整句話的意思是:知道應當達到的*美好境界,并且以它為目標,心志才能夠堅定。 ⑦靜:謂心不妄動。 ⑧安:指所處而安。 ⑨慮:思慮周到,也指處事精詳。 ⑩得:得其所止。 ??物有本末……則近道矣:朱熹曰:“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本始所先,末終所后!币馑际钦f:對一件事情能認清本末,分別先后,依照順序而進行,這樣,才是接近了大學之道。 ??明明德于天下:使天下之人都能明白和發揚自我與生俱來那一份光明之德行。能“明明德于天下”,必能使天下太平。故“明明德于天下”,即“平天下”。 ??治其國:治,動詞,謂整頓、治理。國,在封建時代本指天子分封給諸侯的行政區域,后來泛指“國家”。 ??齊其家:齊,謂整治。家,本指卿大夫之采地,后來泛指“家庭”。在倫常上能使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家庭中充滿了親親和愛之精神,即是齊家。 ??修其身:使身體無論動靜,皆能保持規矩合度。 ??正其心:使心理正常而無偏邪的念頭。 ??誠其意:誠,謂真實;意,指由心所發出之意念。誠其意,謂使心所發出之意念善良而真實。 ??致知:致,謂推極;知,謂知識。致知,謂推極自我之知識,使知識無所不盡。 ??格物:格,至也;物,指事情。格物,謂窮盡事物的道理,對事物的道理無不知曉。一說,格物是分析事物之理。 ??物格……而后天下平:在這八目之中,修身以上是指明明德的事;齊家以下,是指親民的事。 ??壹是:謂一切。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本,指修身;末,指齊家、治國、平天下。整句之意思為:修身的事情錯亂了,卻要把國家天下治好,這是不可能的。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厚,指身;所薄,指國家天下。整句的意思是:對于所當厚的身尚且不能修,卻能澤及天下,此為從來未有之事情。 【譯文】 《大學》的道理,首先在使自己本來的德行靈明清浄,不被私欲蒙蔽;其次在擴充自己這種清明的德行,使別人也都革去舊習而自新起來,這兩件事都要做到*圓滿、*美好的境界。知道所要達到的*美好境界,然后心志才有定向;心志有了定向,然后才能不妄動;心能不妄動,然后才能安于所處的環境;能安于所處的環境,然后才能治事精詳;能治事精詳,然后才能達到善美的境界。凡是一件事,都有結局和開端,能夠明白事物本末先后的次序,就已經接近這《大學》所闡述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古人要想發揚自己的明德到天下,使全天下達到太平,先要治理好自己的邦國;要治理好自己的邦國,先要整頓好自己的家庭;要整頓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養好自己的身體言行;要修養好自己的身體言行,先要使自己的心理正常;要使自己的心理正常,先要自己的意念真實無妄;要使自己的意念真實無妄,先要致力于運用自己的聰明知識;要致力于運用自己的聰明知識,先要窮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能夠被窮究,自我的聰明知識就能運用周到;自我的聰明知識運用周到,意念就能真實無妄;意念真實無妄,心理就能正常不偏;心理正常不偏,身體言行就能修治;身體言行能修治,家庭就能整飭和睦;家庭整飭和睦,邦國就能治理完善;邦國治理完善,天下就能太平。 從天子一直到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為根本。連對己身的修治都錯亂而不能做到,卻想使邦國富裕、天下太平,是不可能的。對修養較為切近的修身齊家看得不要緊,卻將較為遙遠的治國、平天下首先看重起來,這是從來所沒有的道理。
新書--國學經典新繹叢書:四書 讀本新繹 (精裝) 作者簡介
賴明德,臺灣基隆人,文學博士,曾任臺灣師范大學教授,授文字學、史記等課程。著有《魏晉南北朝朔閏考》《詩經考釋》《廿五史外國傳研究論文集》等。 陳弘治,1939年生,臺灣師范大學中文系暨研究所畢業,師從當代駢文大師成惕軒。臺灣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詞學家,精研詩詞。研究方向:李賀詩、詞學、詩學。主要著作有《李長吉歌詩校釋》《詞學今論》《中國的詞》《詞林韻藻》《唐宋詞名作析評》《新編鹽鐵論》等。 劉本棟,山東嶧縣人,臺灣師范大學教授。著有《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疏證》《六十年來史記之研究》等。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