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莊子諵譁(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1463
- 條形碼:9787520711463 ; 978-7-5207-114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莊子諵譁(上下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中國哲學、傳統文化、道家經典感興趣的社會大眾南懷瑾先生講解《莊子》,重在對文章妙趣和精義的提示,對精神內涵和意旨的闡揚,文思敏捷靈動,語言生動活潑,闡述通俗明白。雄偉的氣魄,無邊廣闊的視野,對人文歷史典故瀟灑自在的信手拈來……只有南師能做到與《莊子》氣質相匹配的解讀。
莊子諵譁(上下冊) 內容簡介
作為中華文化*偉大不朽的經典之一,《莊子》自魏晉玄學盛行以來就成為上層社會和讀書人的必讀書,其汪洋恣意的氣勢、博大精深的內容和奇詭瑰麗的想象,讓讀者在驚嘆感佩之余,終難參透其究竟。一九八一年秋,南懷瑾先生在臺北十方書院開始講解《莊子》,本書即由其講解記錄整理而成。南懷瑾先生講《莊子》,自有一格,不斤斤于個別語譯,游乎經史子集之中,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莊子》出入禪道的旨意。加之語言通俗明白,深入淺出,是當代讀者接近《莊子》的好讀本。
莊子諵譁(上下冊) 目錄
開場白
為人為己之爭
溫柔敦厚與空靈灑脫
從容瀟灑的人們
外篇雜篇的影響力
逍遙游**
逍遙解脫的人生
具見和比喻
物化被化自化
大禹治水
北冥的魚
怒而飛
神奇古怪的記載
六月的飛行
生命的力量
多藍多遠的天
大海般的胸懷
大風高飛
大鵬與小鳥
計劃之旅
生命的長短
北冥的天池
大與小
鵬程萬里
你是什么材料
自視很高的人
出格的高人
第五種人
陳摶老祖
第六種人
第七種人
至人神人圣人
隱士的故事
陽光和時雨
大境界小境界
世俗和出世的解脫
藐姑射山的神仙
知識的聾盲
心能轉物和禪定
圣人與帝王
大瓜與祖傳秘方
瓜船
大樹和狐貍
無何有之鄉
真正的逍遙
齊物論第二
南郭與顏成
交臂非故
忘我與齊物
地球的呼吸
紀曉嵐的經歷
依他起的風
嚇人的音聲
泠風飄風厲風
人籟地籟天籟
吹萬不同
無主宰非自然
神氣智慧
惶恐可憐的人
心態情態
生命存在與意識流注
主宰是準
迷悟不二
誰是準非
真正的是非
言語是什么
道與言語
道被遮住了
是非對錯
生死死生
圣人如何如何得道
天地萬物一匹馬
*終的一同
平凡的高智慧
暮四朝三不習慣
懂得調和的人
宇宙萬有開始前后
音樂與道
專心實證
圣人追求的境界
太極無極太太極
大小壽天為一
三以后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
孔子的春秋
仁義道德是什么
道的寶庫
人倫之道
莊子的論辯
至人的境界
求道與成道
說心物一元
文字與言語
歸回何處
夢與醒
吊詭機鋒
誰是公評人
生命的主宰
蝴蝶夢
小結《齊物論》
養生主第三
少知道少煩惱
袁子才與鄭板橋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打通督脈
督脈的三關
要名利要成仙
解牛的技藝
庖丁說法
人生的關鍵和枝節
謹慎的人
獨立自主的生命
崇高必有墮落
無盡相傳的薪火
人間世第四
……
德充符第五
……
大宗師第六
……
應帝王第七
……
莊子諵譁(上下冊) 節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遙解脫的人生 現在我們先開始研究**篇逍遙游。逍遙兩個字,并不是西門町那個洗澡的地方逍遙池。不過,那個逍遙池也有一點取《莊子??內篇》的意味。在中國文化里,逍遙這兩個字,是莊子先提出來的。我們現在常說,人要逍遙逍遙,這個逍遙,常常是指修道人的理想,如何去逍遙,等于學佛的人,要求得解脫一樣。在我看來,許多修道人,不但不逍遙,并且看他們愈來愈苦。那些修道打坐的人,又吃素,又守戒,這樣那樣,這叫做道嗎?看他是一點都不逍遙。學佛的人也是一點都不解脫,你說這是何苦呢?所以我們看了《莊子》的題目,特別要注意。 《莊子》**篇提出來逍遙游。逍遙是逍遙,游是游。因為逍遙,才可以游。借用佛家的觀念,人生能夠解脫,才能夠得游戲三昧,才敢在人生境界里游戲。如果人生不得解脫,這個人生根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如何能夠逍遙呢?從哲學觀念來講,什么是人生?我們可以給一個答案,就是痛苦的累積叫做人生。那么,痛苦如何解除呢?就是要得到逍遙的解脫,也就是莊子所提出來的逍遙游這個東西。《逍遙游》全篇的內涵,首先就是人生要具有高見,就是普通我們講見地、見解、眼光、思想。一個人沒有遠見,沒有見解,如想成功一個事業,或者完成一個美好人生,是不可能的事。后來中國的禪宗,也首先講求“具見”,先見道才能修道,如果修道的人沒有見道,還修個什么道呢?等于說我們見到了金子,才想辦法把金子做成東西,如果連黃金都沒有看到,只在那里瞎想,有什么用!不僅是修道人必須先要見道,就是普通人也要真正了解了人生,才能夠懂得如何做一個人。所以,莊子首先提出來“具見”。 具見和比喻 那么具個什么見呢?《逍遙游》里告訴我們,具個解脫的見。人生不要被物質的世界、現實的環境所困擾,假使被物質世界所限制,被現實環境所困擾,這個人生的見解已經不夠了。剛才我們講,人生是痛苦的累積,那是指普通人,如果能夠具備了高遠的見地,如果不被物質世界所限制,如果不被人生痛苦環境所困惑,則人就可以超越,就能夠升華。 這一篇里有兩大重點,八九處的譬喻,告訴我們人生以及真正的修養方法。談到莊子的比喻,我們知道,世界上*高深的道理,與人的感情一樣,是沒有辦法用任何言語文字表達得出來的。我常說人與人之間有誤會,只因言語文字不能充分表達。當一個人的情感,沒有辦法表達出來時,只好哭!因為一個人哭了,別人才知道這個人多情、傷心!他不哭,我們就不知道他的情感。不然就哈哈大笑,笑得昏過去了,別人曉得他高興,高興死了嘛!這個道理,也就是人生的哲學。 另外也有*高明的辦法,把不能表達的東西,轉個彎,用譬喻表達。所以世界上,*高明的幾個大宗教家,如釋迦牟尼佛以及耶穌,都是善于用譬喻的。莊子也常用譬喻,因為有許多地方,不用譬喻無法表達。譬如說一個人很漂亮,漂亮到什么程度呢?比楊貴妃還漂亮,楊貴妃究竟有多漂亮,我們也沒有看過,不過拿那個來譬喻,就說明了那個漂亮的程度,這樣旁人就懂了。所以莊子的逍遙游有兩個重點,用很多的譬喻,**個重點是具見,第二個是物化。 物化被化自化 物化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大題目,道家認為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切萬物,都是物與物之間互相的變化。譬如我們人,也是物化,是由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再變化出來那么多的人。另外我們生命活著,是靠牛肉啊!白米飯啊!面包啊!青菜蘿卜啊!變化出來的。我們的排泄物又變成肥料,肥料又變成萬物,一切萬物互相在變化,而且又非變不可,沒有任何東西是不變的,這就是物化。所以,在道家的觀念中,整個的天地宇宙,是時空形成變化的一個大鍋爐,我們在這個變化的鍋爐里,不過是一個被化、受化的小分子而已。我們只是宇宙萬化中,掉下來*小一點點的所化之物。大到宇宙,小至微生物,*初與永恒起能化作用的是誰呢?要把握那個能化的,把那個東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遙了。不然我們始終還是被化的,我們做不了變化之主,做不了造化之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夠超然于物外,也就是超過了萬物變化的范圍以外。 不過莊子也告訴我們,人也是萬物之一,人可以自化。在我們沒有得道以前是被化,如果有了具見——見道了,我們可以自化,可以把這個有限的生命,變成無限的生命,也把我們有限的功能,變成無限的功能。 物化的道理,我們慢慢地再討論,在第二篇中告訴我們真正的變化是什么。人類可以把自己升華成一個超人,但是怎么變成超人呢?超人就在*平凡中變;要做到這個,才真正達到了逍遙。我們先把這個原則把握住,再來討論,在座的諸位先生,諸位同學們,研究過《莊子》的很多,我現在只是報告我的意見而已。現在看原文。莊子有很多優美的文辭,也是非常高的文學境界。
莊子諵譁(上下冊)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享譽國內外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出身于溫州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自青年時代立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志向后,南懷瑾先生講學六十余年不輟。他以“經史合參”的方法,講授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典籍,講解不受教派、門戶的限制,打通各家學說,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又每每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軌,讓人受益匪淺,深受海內外各界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