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云卷云舒:黃書孟口述自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13813
- 條形碼:9787308213813 ; 978-7-308-2138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卷云舒:黃書孟口述自傳 本書特色
黃書孟與浙江大學情感深厚,原系畢業(yè)杭州大學政治系1962級本科生,浙江大學社科系1978級研究生,曾任原浙江醫(yī)科大學黨委書記,四校合并后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曾經(jīng)四校合并前的三個大學都有工作、學習關系。他又曾任浙江省政協(xié)常委、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本書為學校檔案館組織的浙江大學老領導口述歷史之一種,黃書孟充滿感情地追述了自己愛黨愛國、為浙江大學的建設與發(fā)展貢獻自己力量的崢嶸往事,見證了浙江大學尤其是四校合并以來的發(fā)展歷程。
云卷云舒:黃書孟口述自傳 內容簡介
黃書孟與浙江大學情感深厚,原系畢業(yè)杭州大學政治系1962級本科生,浙江大學社科系1978級研究生,曾任原浙江醫(yī)科大學黨委書記,四校合并后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曾經(jīng)四校合并前的三個大學都有工作、學習關系。他又曾任浙江省政協(xié)常委、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本書為學校檔案館組織的浙江大學老領導口述歷史之一種,黃書孟充滿感情地追述了自己愛黨愛國、為浙江大學的建設與發(fā)展貢獻自己力量的崢嶸往事,見證了浙江大學尤其是四校合并以來的發(fā)展歷程。
云卷云舒:黃書孟口述自傳 目錄
我的家鄉(xiāng)
我的家庭
三父四母
我的老娘親
附:慈母仙逝
太陽月亮
附:《世紀仲華》
——寫在前面的話
兒時記憶
第二章 我的中小學
鵓鴿樓小學
轉學杭州
保送十二中
報考上海電影學校
直升高中部
身無分文
初當小干部
勤工助學
大煉鋼鐵
除四害
“反右”運動
高考抉擇
第三章 就讀杭大
大學生活
“四清”運動
接受毛主席檢閱
“文革”大串連
畢業(yè)分配
“方向性錯誤”
五次同學聚會
第四章 成家立業(yè)
我的婚禮
任教大洲中學
喜得二子
調往衢化中學
夢中慟哭周總理
第五章 攻讀研究生
考研之路
只爭朝夕
吃糧大戶
家人團聚
常想一二
入黨無門
第六章 選擇杭師院
一片沼澤地
教學相長
夙愿實現(xiàn)
職稱晉升
我與馬云
一流師院
難舍杭師院
劉英事跡報告會
第七章 供職浙醫(yī)大
奉調浙醫(yī)大
光榮任務
不辱使命
一把大火
“211工程”評審
宏偉藍圖
方式方法
第八章 加盟新浙大
合并節(jié)點
重返母校
愚人愚見
壽星腦袋
感人捐贈
險入虎口
主持軼事
良師金庸
拜謁馬克思墓
瞻仰巴黎公社社員墻
重定校慶日
五年省政協(xié)
十年省參事
十五年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三度出任省委督導組組長
附錄
一、八十感懷
二、友人李曉軍贈詩
三、瞬間永恒——照片集錦
后記
云卷云舒:黃書孟口述自傳 節(jié)選
我的家鄉(xiāng) 公元1940年6月18日(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我出生在山東省萊蕪縣鵓鴿樓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里。 萊蕪,漢時設縣,因先秦時這里曾建過牟國、贏邑,素稱“嬴牟故地”,別稱“鋼城”。縣城距泰山90華里,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的“長勺之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萊蕪戰(zhàn)役”就發(fā)生在這里。20世紀60年代,萊蕪成為中國重要的冶鐵中心、國家新材料產(chǎn)業(yè)化基地、中國生姜之鄉(xiāng)、中國花椒之鄉(xiāng)、中國黃金蜜桃之鄉(xiāng)。 凡是看過電影《紅日》的人可能還記得,該片有一首主題歌,名曰《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歌中唱道: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 一朵朵白云繞山間 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 一陣陣歌聲隨風傳 彎彎的河水流不盡 高高的松柏萬年青 解放軍是俺的親骨肉 魚水難分一家人 綠油油的果樹滿山崗 望不盡的麥浪閃金光 看好咱們的勝利果 幸福的生活千年萬年長 哎 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 得兒喲依兒喲 歌中所唱的那個“俺家鄉(xiāng)”就是我的老家萊蕪縣! 鵓鴿樓村,在萊蕪縣城西南30華里處,距泰山70華里,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黃姓建村。 我們這個村莊,三面環(huán)山,一邊是嶺。村南是海拔577米的云臺山,曾是佛教圣地,后敗落。云臺山之陰,有一大塊開闊地,我們的村莊就建在這塊小平原上。村東是小黃山,西為杏山,北為北嶺,三面環(huán)山一面為嶺,儼然是一個小盆地。牛泉河由東往西穿村而過,至杏山山腳向北流去,直入牟汶河。說她“山清水秀,環(huán)境幽雅”,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這個村莊,盛產(chǎn)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花生、地瓜等農(nóng)作物,山上種滿了蘋果、梨、山楂、大核桃、花紅、柿子、花椒等經(jīng)濟作物。 每到清明前后,山上的果樹開滿了各色各樣的花,學校老師就會讓我們帶上干糧和水,排著整齊的隊伍到云臺山腳下的果樹林里去“看花”,別提有多高興了!到了杭州讀書才知道,城里人文氣,把“看花”叫“春游”、“踏青”,我們把“春游”、“踏青”直咕隆通地叫“看花”! 鵓鴿樓村是萊蕪縣地下黨的發(fā)源地。萊蕪縣1931年建黨時,**、第二、第三個黨員都是我們村的;年底成立中共萊蕪縣委時,首任縣委書記劉仲瑩、首任縣委組織部部長黃仲華,也都是鵓鴿樓村的;縣委成立會議就是在我們村南云臺山上的和尚洞里召開的。所以,當時國民黨稱我們村為“小蘇區(qū)”、“赤匪窩點”。 我們這個村莊共有400余戶人家,人口2000人左右,是一個自然行政村。鵓鴿樓這個小村莊,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在這里出生,在這里喝小米粥、啃地瓜長大——是我永遠的眷戀! 我的家庭 我的父親黃詩興,生于1898年。因為家庭貧困,他沒有讀過一天書,當了一輩子的農(nóng)民。 我父親個子不高,清瘦單薄。他除了種自己家里的地以外,農(nóng)忙時還給人家打短工。他還有一門手藝,會織布。母親會紡紗,父親會織布,織布賣布,養(yǎng)家糊口。每年到冬天,地里除了麥苗外,沒有什么莊稼。北方冬天到處都是冰天雪地,野外根本無法勞動。我們家的后院很大,就在后院挖一個大地窖,冬天的時候,把織布機放進去,上邊用木頭、高梁稈和上蓋上個頂,旁邊開個小門,人可以進出。窖子冬暖夏涼,冬天父親就在里邊織布,我們小孩就鉆到里邊取暖。父親織布的時候,他的頭隨著梭子來回的嘀嗒聲搖晃著,一邊織布一邊哼小曲,但我從來沒有聽清他唱的是什么。 父親兄弟二人,弟弟黃詩起(參加革命時改名黃仲華)1931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是萊蕪縣黨組織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1932年,叔父介紹父親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父親是紅軍時期的老黨員。 父親一生兩次來過天堂杭州。**次,是1954年4月送我來杭州;第二次,是1962年我考大學的那一年,還去叔父當年工作的溫州住了一段時間。高考結束,我送他回老家。 1970年,父親因病去世,享年72歲。當時,我在浙江省衢縣大洲中學當老師。生我養(yǎng)我的父親,一輩子沒有得到我的一點好處,沒有花過我一分錢,我未能對他老人家盡一點孝心。父親病重還能講話的時候,母親對他說:“你病得不輕,叫書孟回來吧?”父親說:“不用,叫他回來干什么?他又不會看病,他也沒有錢,別叫他回來。”后來,父親病情加重,已經(jīng)不能說話了,母親再問他:“要不要叫書孟回來見一面?” P3-5
云卷云舒:黃書孟口述自傳 作者簡介
黃書孟,男,漢族,1942年7月生,山東萊蕪人,1984年 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原浙江大學社科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yè)畢業(yè),研究生文化,教授。曾任原浙江醫(yī)科大學黨委書記。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