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我的國際空間站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17422
- 條形碼:9787308217422 ; 978-7-308-2174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我的國際空間站生活 本書特色
強烈推薦“正在思考人生的年輕人”閱讀這本書,為了讓夢想成為人生的目標并實現它,需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應該清楚要學習什么,要如何訓練,應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并對自己的能力有個正確的評價——這些在本書中都有詳細的描述,宇航員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斷地學習。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注定要飛上太空,但堅持不懈的努力肯定會讓一個人在他心愛的職業中獲得應有的地位——這也會是一場勝利。
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我的國際空間站生活 內容簡介
這本《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誕生于Bombora出版社的讀者發給謝爾蓋·梁贊斯基的問題,他們的問題千奇百怪,天真又不乏詼諧,簡單又不失睿智。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匯集到一起,很終就有了這本關于宇航員生活的書——透過靠前空間站的舷窗,一位宇航員一邊欣賞著我們這個星球,一邊在給我們講述著太空的故事。謝爾蓋·梁贊斯基用他那簡潔、幽默、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他講到了火箭、靠前空間站和聯盟號的構造,與我們分享他太空飛行的體驗。
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我的國際空間站生活 目錄
第 1 部分 關于太空及其他
什么是太空?
人為什么需要太空?
航天追求的目標是什么?
為什么飛入太空的是真人,而不是無人駕駛飛機或機器人?
航天帶來了哪些益處?
為什么我們要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起飛?
太空與大氣層的分界線在哪里 ?
火箭的構造是怎樣的?
火箭為什么能飛起來?
需要多快的速度才可以進入軌道?
……
第 2 部分 怎樣成為一名宇航員?
從哪里可以了解到宇航員招募的信息?
招募活動多久舉行一次 ?
您小時候想過飛上太空嗎?
當一名宇航員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
您認為哪一種訓練*有趣?哪一種訓練*艱苦 ?
宇航員身份在勞動手冊上是怎么寫的?您的工齡是多少?
宇航員的工作報酬有多高?
……
第 3 部分 飛行準備與飛往國際空間站
星城的宇航員是怎樣生活的?
為什么你們不僅在俄羅斯,還在其他國家進行訓練?
臨近飛行前宇航員們做些什么?
為什么需要隔離?
在隔離期間是否允許親屬探望宇航員?
起航前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
起航前您吃什么?
飛行前有什么傳統嗎 ?
宇航員去空間站都帶什么 ?
……
第 4 部分 國際空間站上的生活
國際空間站運行的高度是多少 ?
到國際空間站的距離相當于從哪兒到哪兒?
起飛過程中可能發生哪些緊急情況?對此要接受什么樣的培訓?
如果腳下沒有支撐物,會不會有手足無措感?
失重對自身感覺和健康有什么影響 ?
如果人們一直生活在失重狀態中,他們會是什么樣子 ?
失重狀態下如何在空間站上移動 ?
打噴嚏時聲帶向外噴出的氣流速度達到 50 ~ 100 米 / 秒,容速為 12 升 / 秒,
那么“打噴嚏”的推力是否足以使人飛到國際空間站的對面艙壁 ?
空間站上什么*容易損壞?
您是怎么修理的呢?
在太空中能把所有東西都修理好嗎?
能在太空中敲釘子嗎 ?
你們在維修空間站時使用哪些工具 ?
……
第 5 部分 返回地球
需要提前多長時間開始做返回地球的準備?都準備些什么?
什么東西被裝入隔艙送進大氣中燃燒?
您從空間站帶走了什么?
為什么航天飛機像飛機一樣降落在跑道上,而“聯盟”號卻降落在地面上?
如何從地球跟蹤著陸情況?
著陸后會馬上發生什么情況?
宇航員為什么要戴墨鏡?您為什么沒有戴?
您飛行后的感覺:哪里*疼 ?
宇航員著陸后被帶到哪里?
康復需要多長時間?
身體如何適應地球上的生活?
……
第 6 部分 飛行后的生活
宇航員飛行后做什么?
與地球相比,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有什么利弊?
對您來說,第二次飛行是否比**次更容易(在情感上、身體上,在訓練計劃、
適應等方面)?
兩次飛行之間必需間隔多長時間 ?
您還想再次飛行嗎?所有宇航員都想重返國際空間站嗎?
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我的國際空間站生活 節選
飛行前有什么傳統嗎 ? 許多航天的傳統已經延續了幾十年,現在很難回憶起它從何而來。 我們在去拜科努爾之前就開始遵循它們了,在出發當天,我們聚集在宇航員培訓中心共進自助香檳早宴,到來的有退役老兵和同事要說幾句臨別的話、祝大家好運。之后所有人都向列寧紀念碑走去,幾輛大客車等候在那里。我們在那兒與家人合影,并接受簡短的采訪,一切都情誼濃濃。 你要飛往拜科努爾,到達后飛船的總設計師一定會去迎接乘組人員,你向他報告:你已經做好了工作的準備。接下來開始起飛前的準備,除其他事情外,要兩次“試駕”飛船。“聯盟”號立在發射架上,你向它走去,你必須要熟悉一遍項目清單,檢查一下飛船,包括生活艙、著陸器。生活艙里有什么?比如水龍頭,它是否正常?轉動起來如何? 你需要扭一扭它,萬一它卡住了呢?你說:“伙計們,水龍頭上有個毛刺兒,請把它磨掉,可別把我們給劃傷了。”你是在自己的飛船上,你是它的主人,所以就得由你來挑毛病。 在起飛前的三四天,還處于隔離期,我們到別人家里舉辦家庭晚會。這個家庭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大擺筵席:有烤肉串、手抓飯和其他冷食。哈薩克族是非常熱情友善的民族,他們很擅長廚藝,所以晚餐十分豐盛。但是,*重要的當然是交流——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夜晚,在這個晚上你有機會在飛行前與一家人進行正常的交流,給一家人以某種鼓勵,開開玩笑,討論一些事情。拜科努爾的天氣通常很好,所以我兩次都在戶外組織了家庭晚會。 觀看電影《沙漠白日》已經成為富有傳奇色彩的傳統。這部影片1970 年被搬上銀幕,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沙塔洛夫率領的“聯盟 -10”號乘組人員在起飛前*先觀看了它。繼他們之后 飛行的“聯盟 -11”號飛船的宇航員沒有看過《沙漠白日》,如您所知,他們在返回地球時遇難身亡。后來就有人建議在“聯盟 -12”號飛行之前看一看這部電影——結果一切都很順利,由此便形成了傳統并固定下來。當然,我們看了幾十遍,幾乎都能背下來了。關于這部電影有一個*流行的笑話,說的是宇航員們相互檢驗對方對電影的了解程度:蘇霍夫的貓叫什么名字?您記得電影里的貓嗎?其實電影中沒有貓,叫的只不過是蘇霍夫的綽號。而我們知道蘇霍夫的貓叫什么名字……他叫瓦西卡!令我十分贊賞的是,*近觀看《沙漠白日》 也成了家庭晚會:親友們被邀請來,你擺上一瓶紅酒、一盤水果,便與親人一起欣賞電影,同時還能與他們交談,要知道,在看電影這一傳統儀式過去之后,你只能隔著玻璃看到家人了。 *新的傳統之一是為火箭和乘組人員祈福。我與宗教的關系很難調和,有一次我甚至與一位神父就哲學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當然,我們沒有達成共識。但是,他突然走到我面前,擁抱我說:“我的孩子,干您這個職業的人不要拒絕任何幫助。”這也許是對的。直到現在,拜科努爾的神父還來為火箭祈福,在征得同意的情況下,還會為乘員祈福。順便說一句,沒有為我做過,因為我的兩次太空飛行,乘組人員都拒絕了。在**次飛行時,我們的指令長奧列格·科托夫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說:“伙計們,你們怎么看待這個儀式 ? 我不太喜歡這個傳統——拿著一把帶水的小掃帚沖著我揮來舞去的,太不舒服啦。”我們都很支持他。第二次飛行時,我已經把大家召集起來,但他們也 拒絕了。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在我的乘組人員中,三個人有不同的信仰:美國人是浸信會教徒,意大利人是天主教徒,而我認為,信仰是內心里的東西,不需要展露出來。 接下來,正如我前面講到的,就進入了發射前一天的傳統模式:在酒店房間門上簽名、聽“地球人”搖滾樂隊的熱演、合影留念。在去往安裝實驗大樓的路上,在客車上通常播放妻子們制作的短片,她們自然會吸引朋友、親屬和一些熟人同來助陣。當你自己不認識人祝你飛行愉快時那種愉悅的心情實在難以言表。例如,我的妻子與“我們的電臺”的全體人員一起準備了流行音樂人的致辭,他們在我準備出發飛行時向我表示祝賀,我還清晰地記得,其中有“事故”32和“BrainStorm”(頭腦風暴)樂隊 。來自“C 旅”的謝爾蓋·格蘭寧直接在音樂會上向我祝賀,并在表演大廳里打開手機,現場有數千人,大家齊聲喊道:“謝爾蓋,加油!”真是感人至深,你能體會到你是被需要的,你是被欣賞的。 然后,你穿上宇航服,檢查一下密封性,并隔著玻璃墻與親屬、朋友和前來為乘組人員送行的領導進行交談。還有另一個傳統——在前往火箭發射場的路上,幾輛客車在當年尤里·加加林決定下車待一會兒的小洼地停了下來,讓宇航員們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然而,在我的記憶中,很少有人利用這個機會像加加林一樣行事。就我個人而言,我向教練要了一支煙。請想象一下:夜晚,一枚燈光閃耀下的火箭,一個宇航員站在那里抽煙,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酷。第二次,我馬上說: 給我支煙,我在停車的時候抽——我開啟了自己的一個傳統。 在*后我們還想出了另一種儀式,當你登火箭時,在你抬腳邁上*底部臺階的那一刻,總設計師會踢你一腳,而且要足夠用力——當作對飛行的祝福,這個傳統從何而來,我不知道。 不過,到此游戲就結束了,因為該進入飛船工作了。當然,就在你落座、系安全帶的時候,發射臺的伙伴們拿著一些照片走過來——請簽個名。但是,你已經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你環顧四周有這個嗎?很好。這個正常吧?完美。伙計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太棒啦!起航……
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我的國際空間站生活 作者簡介
謝爾蓋??梁贊斯基 宇航員,俄羅斯聯邦英雄,畢業于莫斯科國立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后擔任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工作人員,曾任“飛往火星之旅”試驗隊長,是第一位在 2017 年飛行期間成為航天飛船乘組指令長的科學家。2013年,他和科托夫將未點燃的索契冬奧會火炬帶出艙外,進行了太空傳遞,并拍攝了視頻,這是奧運史上首次太空火炬傳遞活動。他在軌道站度過了300多個晝夜,進行了四次太空行走,拍攝了歷史上首部外太空全景視頻。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