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布局-中國科技創新的道路與抉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08088
- 條形碼:9787519608088 ; 978-7-5196-080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布局-中國科技創新的道路與抉擇 本書特色
實現基礎創新層面的趕超和引領的目標絕不可能—蹴而就,這是一個全盤考量的系統工程。是時候對我們的科技創新,尤其是對基礎創新的實力與水平進行重新審視了。
布局-中國科技創新的道路與抉擇 內容簡介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競爭新形勢,總書記提出關于科技創新的新思想、新論述,其中包括重視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等,這對于我國當前和今后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實現基礎創新層面的趕超和引領的目標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需要全盤考量的系統工程。決策層面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教育體系的改革與籌謀,企業層面的探索與創新等,都應該是這個工程的應有之義。只有真正意識到這些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找到我們基礎創新的源動力和找到能夠真正解決困難的有效方案。
布局-中國科技創新的道路與抉擇 目錄
總??序??/ ??韓文高
序??????/ ??張興軍????
**章??創新的戰略機遇期 / 001
全球技術周期視角下的中國創新機遇期 / 002
“卡脖子”問題提出三年了,許多人還不明白,
除了那些核心技術,我們還缺什么 / 026
美歐日的創新歷程 / 039
第二章??關鍵技術的前瞻布局 / 053
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突破路徑 / 054
如何提升關鍵共性技術促進基礎創新 / 065
第三章??改革釋放創新潛能 / 075
中國科研體制改革“以人為本” / 076
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 086
第四章??創新與產業協同發展 /095
從信息產業看創新的困境與出路 / 096
中國芯片產業需長遠規劃和長期投入 /101
底層科學研究更能帶來產業突破 / 106
第五章??創新要素 / 111
向深圳學什么 / 112
造芯泡沫啟示錄 / 125
風險資本如何推動科技創新 /135
第六章??創新實踐啟示 / 157
華為的創新與挑戰 / 158
京東方:全球半導體顯示工業中崛起的中國企業 / 165
附??錄??科技創新大事記 / 175
后??記??科技創新的新征程/ 193
布局-中國科技創新的道路與抉擇 節選
如果不是近幾年來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遭受了來自美國及其所謂盟友的不合理的針對與"制裁",芯片研發、光刻機等我國不占主導優勢的領域,遠不會提升到今天的重視程度。警鐘敲響之后,中國的外向型企業都面臨著相似的危機感∶實力強大如華為尚且如此,一個普通企業又將如何自處?實現基礎創新層面的趕超和引領的目標絕不可能—蹴而就,這是一個全盤考量的系統工程。是時候對我們的科技創新,尤其是對基礎創新的實力與水平進行重新審視了。根據2020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開的國家、地區創新指數排名,中國的排名與2019年一樣,位居世界第十七位。這一指數的排名標準,涵蓋了學術論文、專利申請量等硬性標準。從中也能夠看出,我國在過去幾十年中科技創新所取得的長足進步,同時也涌現出了像華為這樣的創新型優秀企業。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在一流原創成果的創造上與美國、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也可以說,盡管我們已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發展成就,但與我們的經濟規模和地位相比,科技創新水平還遠遠不夠。通過中國在芯片制造等領域所面臨的“卡脖子”困境也能夠看出,這種差距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尤其是與曾經引領世界的國家產生越來越廣泛的競爭關系之時,就很容易成為它們的"武器",繼而以之極盡所能地防止中國的成長和壯大。總體而言,所謂的“卡脖子”技術都表現在令華為等企業如鯁在喉的芯片、光刻機制造層面,但跳出技術、工程層面就會發現,其根源還在于科學技術的基礎研究。以我們引以為傲的手機制造為例,全球銷量排名中,華為、小米、 OPPO和vivo等廠商均名列前茅,但在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統上,都是高通、谷歌的身影。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認為,我們的一些創新實際是把房子建設在別人的地基之上。這種建筑即使再富麗堂皇,也難免會受制于人。從基礎創新的重要性而言,我們顯然不希望看到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把精力放在裝飾這棟華麗的建筑,而沒有人去研究如何構建一個足以支撐更多華美建筑的地基。從國際競爭環境來看,當下我們所面臨的困境尚處初始階段,未來的挑戰將更加空前。正因如此我們才更加期望,我們的企業未來不會再因創新實力等因素而被不平等地對待,也不會在市場競爭中被處處掣肘。當然,我們也深知要實現基礎創新層面的趕超和引領的目標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全盤考量的系統工程。決策層面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教育體系的改革與籌謀,企業層面的探索與創新等,都應該是這一工程的應有之義。放眼國際,立足中國,在科技發展層面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經濟學家與分析人士對這一點也早已達成了共識:只有真正意識到這些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找到我們基礎創新的源動力和找到能夠真正解決困難的有效方案。《布局——中國科技創新的道路與抉擇》一書的策劃和出版,也是《中國經濟評論》立足于中國經濟與科技發展現狀,尤其是針對我們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焦點、難點和堵點而進行的。我們迫切地希望,中國科技能夠在面對部分國家在科技層面的封鎖和圍堵時,通過聚焦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與實際,找到一條涵蓋協作共贏和自主創新思維的突圍之路。
布局-中國科技創新的道路與抉擇 作者簡介
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首創在漢字輸入中應用聯想功能,主持開發了聯想式漢字系統、聯想系列微型機。此后一直致力于發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術和產業,2011年和2015年分別獲得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和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陳??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科技創新政策與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的研究。賀??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創新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產業發展、產業政策、企業創新、公司戰略。張??樂《中國經濟評論》雜志主筆,中國經濟評論研究院研究員。2017年畢業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同年加入經濟日報社,長期從事宏觀經濟、金融等領域深度報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