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四大名著導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3784
- 條形碼:9787100203784 ; 978-7-100-20378-4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大名著導讀 本書特色
偉大的經典所包含的人生哲思和審美意蘊給一代又一代讀者帶來精神滋養,以四大名著打開傳統文化之門,了解文學之雋永、歷史之綿長、文明之絢爛。 翻開這部《四大名著導讀》,不啻踏進了一座五色斑斕的文學花園。經典小說,精華紛陳,從思想文化到藝術貢獻,作者集數十載學術研究與大學講授之精深功力,正入變出,娓娓道來。諸如《三國演義》的“超人”“英雄”設置,《水滸傳》蘊涵的《史記》DNA,金圣嘆“腰斬”文本的敘事學解讀,《西游記》的全真教話語系統,孫悟空形象塑造的“四重矛盾”,《紅樓夢》的少女情結與“玉石”哲思,等等。如此這般,縱橫開闔,推陳出新,勝義紛披,堪稱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家小書,導引啟迪,所在多是,誠不可不讀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潘建國 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影響*大、藝術成就*高的四部小說的合稱,這是一個奇妙而又默契的文學經典組合,作者以生動可感的生花妙筆反映了中國人對歷史、宗教、現實人生的深入觀察和思考,展現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這本書深入淺出,為每部小說選擇聯絡一個新穎、有趣的切入角度,帶領讀者感受中國古代小說的獨特魅力,帶來不一樣的精神享受。該書有新意,有內涵,為讀者欣賞四大名著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導和幫助。--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苗懷明
四大名著導讀 內容簡介
“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 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文 學領域的集中表現!度龂萘x》是中 國人的英雄史詩,縱橫捭闔,高潮迭 起 ;《水滸傳》標志著一種英雄風尚, 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俠義文化的代表; 《西游記》則是神魔小說的扛鼎之作, 亦是一部把宗教游戲化的奇書 ;《紅樓 夢》對于愛情與命運的深入思考、細膩 描繪,可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翹楚。 四部小說內涵復雜而豐厚,其所 展現的人生哲思和審美意蘊給一代又 一代讀者帶來精神滋養。這本導讀旨 在指示門徑、普及學術、推廣閱讀,從 版本考證、文本分析、思想認識等角度 深入解析,對小說中的重點、難點、關 鍵點一一予以梳理,以培養閱讀興趣、 更新觀念、啟發思考。
四大名著導讀 目錄
緒 言001
|?? **講?? | 《三國演義》: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
**節 史官文化傳統與《三國演義》的成書 008
第二節 智謀:《三國演義》的獨特魅力所在 019
第三節 風云遇合英雄譜 037
第四節 民眾的道義期待 055
第五節 歷史演義的藝術典范 071
| 第二講?? | 《水滸傳》:正義與野蠻的交響樂
**節 《水滸傳》的多重解讀 082
第二節 通俗中的厚重:“好漢”的文化內蘊 094
第三節 扣人心弦的敘事 125
第四節 從書場到金圣嘆 137
|?? 第三講?? | 《西游記》:把宗教游戲化的奇書
**節 《西游記》的作者與版本 166
第二節 《西游記》中的佛與道 174
第三節 體現時代脈搏又超越時代的孫悟空及豬八戒 200
|?? 第四講?? | 《紅樓夢》:味在酸咸之外的精神盛宴
**節 兩座“紅樓”兩樣“夢” 216
第二節 總綱和宿命 226
第三節 深情的留戀 無奈的挽歌 236
第四節 無美不歸少女 252
第五節 兩峰對峙 雙水分流 264
第六節 “玉”“石”哲思 283
第七節 “紅學”紛擾,出路何在 301
|?? 附 錄?? |
名著的“教父”:《史記》別裁 311
《儒林外史》:讀書人命運的悲歌 322
拓展閱讀
四大名著導讀 節選
兩峰對峙 雙水分流 這一節我們將進入百年大難題。要具體分析《紅樓夢》中的女 性形象,面對的**個問題,也是無法繞過去的問題就是“林薛優 劣辨”。清末,鄒弢在《三借廬筆談》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許伯 謙茂才紹源論《紅樓夢》,尊薛而抑林,謂黛玉尖酸,寶釵端重,直 被作者瞞過!好,余與伯謙論此書,一言不合,遂相齟齬, 幾揮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兩人誓不共談《紅樓》。秋試同舟, 伯謙謂余曰:‘君何為泥而不化邪?’余曰:‘子亦何窒而不通邪?’一 笑而罷,嗣后放談,終不及此。”那個時代談論《紅樓夢》,當然沒有 什么“先覺”“叛逆”之類的視角或話題,所以“林薛優劣”幾乎是 人人要表態的問題。后來便有人來歸納:尊薛尊林各有道理,交朋 友,林黛玉真率、聰穎,自是*佳選擇;娶媳婦則要娶薛寶釵,適合處理日常事務。到了俞平伯的筆下,進一步折中,提出了“兩峰對 峙,雙水分流”的觀點,主張春蘭秋菊各極一時之秀。而林語堂則把 這種“各有各的好處”的觀念用到自己的小說創作中,創建了一種 “雙姝模式”——《京華煙云》中的木蘭與莫愁,《紅牡丹》中的牡丹 與素馨,《賴柏英》中的賴柏英與韓沁,等等,讓每個男主人公都享 受到“黛玉做情人,寶釵做妻子”的“人生至樂”。 上述的“林黨”“薛黨”用的都是一種代入法的思路,就是把 《紅樓夢》當作真實的世界,設想自己到這個世界中將如何生活。 這其實并不是文學批評了。還有一派是借題發揮派,這在 20 世紀 三四十年代成為一道文化風景。吳宓是堅定的“擁林派”。當初西南聯大的時候,在學生學習區外有一家小飯館,又骯臟又破舊,可門口 掛了一塊招牌叫“瀟湘館”。吳宓認為不能忍受,就掄起文明棍要去 砸人家的招牌,說“不能如此辱沒了我的林妹妹”。這是吳宓。這似 乎不能擺脫作秀的嫌疑——真要砸的話就不會這么嚷嚷了。端木蕻 良的言論就更極端了,他說:“薛寶釵是何許人呢?她是封建勢力派出的一個間諜,讓她臥底到寶玉的身邊來,來破壞寶玉這樣一個新思 想青年的生活!笔捾妱t完全是另一派,他說:“什么林妹妹寶姐姐, 都是一群‘寄生蟲’,我恨不得跳進大觀園,把她們的生活搗個稀爛!一個值得我喜歡的都沒有!爆F在來看,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 曹雪芹本人是什么態度呢?這就要去看作品中是怎么描寫的 了。作為文學批評,一定要避免兩個誤區:一個是代入法,把文學世界當作現實生活的世界,把自己置身其中來發表意見;一個是情緒 化,借題發揮。我們下面采取的當然是不同的方法。我們要兩步走: **步,客觀地臚列文本中的相關描寫,分析其中的意義;第二步, 探討這些筆墨深層的文化內涵。 以作者口吻比較林薛二人,首推第五回的一段文字。這是薛寶釵 剛剛來到賈府寄居之時: 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 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后;便是寶玉和 黛玉二人之間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 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 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 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 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 與寶釵去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 這一大段林薛比較,字面上全是薛優于林:“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 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這句話怎么理解?注意,作 者在這里直接出面說了“人多謂黛玉所不及”。那么具體來說,林是 哪里不及呢?一是“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特別適合與眾人相 處。在她所處的環境里,她總能使自己和環境的要求打成一片。而 林黛玉則“孤高自許,目無下塵”,自己站在一個很高的精神層面上 俯視眾生,不肯和大家同在一個世俗的世界里生活。后面緊接著就 說薛寶釵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底下的人之所以喜歡薛,是因為薛不挑他(她)們的毛病,反“目無下塵”之道而行,以至于“小 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這里有一個問題,“人多謂黛玉所不及”這句話,話里有話? 起來,薛好像比林強,但這里是“人多謂”,也就是“大家都說”。“大 家”都是哪些人呢?是包括小丫頭在內的各色人等。這里就有兩層意 思存在了:一層是薛寶釵確有很多長處,像“容貌豐美、品德端方” 等,這是表面的意思,讀者一眼就能看出來;還有一層是較為隱蔽的, 讀者會有感覺,但不細想便不顯豁,這就是薛寶釵會贏得輿論。 我國古代對于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歷來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克 己復禮”——約束自己的個性與欲望,使行為合乎禮法的要求,也 就是遵從社會通行的規則。這是孔子提出的。但是孔子又強調,這 一傾向走向極端就是“鄉原”,“德之賊也”。孟子對此有詳細論述, 說明不講原則地贏得輿論好評對于社會道德的危害。a 另一種是“自 然”——把保持真實的天性作為*高的價值標準!独献印贰肚f子》 都有很強烈的呼吁,如《莊子》明確主張“受于天”,“不可易”,應 “侔于天”,而不能“恤于人”“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當然,不能說作者這里就是把薛寶釵判定為“鄉原”了,畢竟此時的薛寶釵還只有十三歲(要說明一下,《紅樓夢》中的人物年齡存在 混亂,特別是賈寶玉、賈元春等,頗有矛盾之處,唯獨薛寶釵,一開 始就明確無誤地交待了她的準確年齡),但敘事口吻卻略有把讀者的感 受朝這個方向引導的嫌疑。一般而言,在現實生活中對禮教反感的人, 都不會喜歡薛寶釵,根子就在這個地方種下。 薛寶釵這樣表現,有沒有刻意與林黛玉競爭的動機呢?小說沒有 正面交待,但也有朦朧的暗示,就是“人多謂黛玉所不及”,“故比黛 玉大得下人之心”。大家都有了比較的意思,可見二人在一起的時候, 寶釵雖未見得完全自覺,卻也是采取了明顯有別于黛玉的言行方式。 那么作者對于這樣一個既可褒稱為“明白事理”又可貶稱為“虛 偽圓滑”的人物,他的真實態度究竟如何?他筆下的男主角賈寶玉的 態度又究竟如何?這個話題,我們在前面講“張力”的時候已經接觸 到一些,下面再稍微具體、詳細地看一看。我們選取這樣一些所謂 “兩峰對峙”的筆墨,看小說是怎么寫的。先看第八回《比通靈金鶯 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這是兩個人**次同時出現在一個場 景里,然后發生了一些隱含的沖突。這里是**次具體地描寫“黛玉 含酸”,而且寫得十分微妙。我們舉兩個小例子:一個是薛姨媽和薛 寶釵阻攔賈寶玉喝冷酒,“寶玉聽這話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了暖 來方飲”。下面描寫林黛玉的情態: 黛玉磕著瓜子兒,只抿著嘴笑?汕慎煊竦男⊙绢^雪雁走 來……(黛玉)笑道:“也虧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 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些!” 尚未解風情的小兒女的嫉妒情態如在目前。薛寶釵的反應呢?小說寫 道:“寶釵素知黛玉是如此慣了的,也不去睬她。”完全是大度的、正 面的姿態。另一個例子是,寶玉將離開薛家,對小丫頭的服侍不滿 意,這時對黛玉有一段相當細致的行為描寫: 黛玉站在炕沿上道:“羅唆什么!過來,我瞧瞧罷。”寶玉忙 就近前來。黛玉用手整理,輕輕籠住束發冠,將笠沿掖在抹額之 上,將那一顆核桃大的絳絨簪纓扶起,顫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 畢,端相了端相,說道:“好了,披上斗篷罷!睂氂衤犃,方接 了斗篷披上。 一個小小的細節竟花費如許筆墨,為什么?這正是《紅樓夢》與前面 五部書明顯不同的地方,看似非常瑣屑的寫法,細體會,有很強的表 現力。這樣寫,把林黛玉對賈寶玉的關心、體貼表現出來,顯示她 不是(或不只是)“小性兒、行動愛惱的人”“會轄治的人”;同時, 又表現出寶黛之間的特殊關系——“羅唆什么”的呼喚、“端相了端 相”的神態,都是他人絕不曾有的親密無間;另外,還有若隱若現的 一層——考慮到前文對薛姨媽、薛寶釵的描寫,以及林黛玉“拈酸” 的反應,這里表現出和賈寶玉的特殊親密關系,也有黛玉微妙的心理 在:“我”跟他是這么親切,這是屬于“我”的一個世界。作為又高 傲又自卑的“孤兒”,這實在是很正常的自我保護。
四大名著導讀 作者簡介
陳洪,南開大學講席教授,曾任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 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天津市 文聯主席。曾獲*家級教學名師獎。研究領域為 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批評史、宗教文化等。著有 《中國小說理論史》《金圣嘆傳》《結緣 :文學與宗教》《〈周易〉與人生智慧》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