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創業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57829
- 條形碼:9787515357829 ; 978-7-5153-5782-9
- 裝幀:70g雅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創業史》 本書特色
闡釋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經典。 我們致力“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的使命任務,通過這套叢書的出版,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的同時,倡導精品閱讀,引領和推動未來的中國文學原創出版。“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集中體現了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真實體現,反映了新中國在各個歷史階段奮斗、建設的全過程。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創業史》 內容簡介
本書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寶、梁三老漢、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實實地生活了14年,對農村中各種人物了如指掌,這給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梁生寶和梁三老漢兩個人物,已排進中國現代文學中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梁生寶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是社會主義農村中的英雄典型。在披荊斬棘帶頭創社會主義大業中,他有膽有識,既有宏偉的氣魄,又有實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勞、樸實、善良的中國傳統美德的閃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犧牲個人利益的時代精神的張揚。這是一個講原則、重情感,使讀者倍感親切可愛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梁三老漢是書中寫得凝重精彩的人物,是極有感染力的藝術典型。作者不是單線條地勾勒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鑿,濃墨重彩地描繪他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他鮮明感人的多重性格。這是一個有深度、能顯示作者藝術潛能的的中國老農的形象。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創業史》 目錄
**部 上卷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部 下卷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部的結局
……
第二部 上卷
第二部 下卷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創業史》 節選
《創業史/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一九二九年,就是陜西饑餓史上有名的民國十八年。陰歷十月間,下了**場雪。這時,從渭北高原漫下來拖兒帶女的饑民,已經充滿了下堡村的街道。村里的廟宇、祠堂、碾房、磨棚,全被那些操著外鄉口音的逃難者,不分男女塞滿了。雪后的幾天,下堡村的人,每天早晨都帶著镢頭和鐵鍬,去掩埋夜間倒斃在路上的無名尸首。 莊稼人!在那個年頭遇到災荒,就如同百草遇到黑霜一樣,哪里有一點抵抗的能力呢? 這下堡村倒好!在渭河以南,是沿著秦嶺山腳幾百里產稻區的一個村莊。面對著黑壓壓的終南山,下堡村坐落在黃土高原的崖底下。大約八百戶人家的草棚和瓦房,節節排排地擺在四季綠水的湯河北岸上。住在那些草棚和瓦房里的莊稼人,從北原上的旱地里,也沒撈到什么收獲。不過,他們夏天在湯河南岸的稻地里,收割過青稞;秋天,他們又從湯河上上下下的許多獨木橋上,一擔一擔挑過來沉甸甸的稻捆子。人們說:就是這點收成,吸引來無數的受難者! ∶刻鞆脑绲酵,衣衫襤褸的饑民們,凍得縮著肩膀,守候在莊稼院的街門口。他們不知在什么地方路旁折下來樹枝,夾在胳膊底下,防著惡狗。他們訴述著大體上類似的不幸,哀告救命。有的說著說著,大滴大滴的熱淚,就從那枯黃的瘦臉上滾下來了,詢問:有愿意收養小孩的人嗎?這情景,看了令人心酸。多少人,一見他們就躲開走了。聽了那些話,莊稼人難受地回到家里,怎么能吃得下去飯呢? 但是前佃戶、湯河南岸稻地里的梁三,為人特別心硬。他見天從早到晚,手里捏著只有一巴掌長、買不起嘴子的煙鍋,在饑民里找人似的滿村奔跑。這梁三,四十歲上下,高大漢子,穿著多年沒拆洗過的棉襖,袖口上,吊著破布條和爛棉花絮子。他頭上包的一塊頭巾,那個骯臟,也像從煤灰里揀出來的。外表雖然這樣,人們從他走步的帶勁和行動的敏捷上,一眼就可看出:那強壯的體魄里,蘊藏著充沛的精力。下堡村的人對梁三在饑民群里鉆來鉆去,越來越發生了懷疑。 幾天以后,人們終于看出梁三活動的規律了:他總是緊追著饑民里頭帶小孩的或不帶小孩的中年婦女跑。有人推測:熬光棍熬急了的梁三,恐怕要做出缺德的事情吧?但是,梁三不管旁人怎樣看,他只管他一本正經地聽著逃荒女人們在莊稼院門口訴述不幸,并且在腦子里思量著那些話,獨自點著頭,顯得異常認真、嚴肅! ∮幸惶,梁三從湯河南岸過來時,竟變成了另一個人:剃了頭,刮了有胡楂的臉;在他的頭上,他哥梁大借給他走親戚時戴的瓜皮帽,代替了爛臟頭巾。他的舊棉襖也似乎補綴過了。!原來梁三競在人不知鬼不覺中重新成家了——看吧!他喜得閉不上嘴,伸開兩只又長又壯的胳膊,輕輕地抱起一個穿著亡父丟下的破棉襖、站在雪地上的四歲男孩。一個渾身上下滿是補丁和爛棉絮的中年寡婦,竟跟他到湯河南岸的草棚屋里過日子去了! ×喝牟菖镂,坐落在下堡村對岸靠河沿那幾家草棚戶的東頭。稻地里沒有村莊,這邊三家那邊五家,住著一些在鄰近各村喪失盡生存條件以后搬來租種稻地的人。也有一些幸運兒,后來發達起來,創立起家業,蓋起了莊稼院。整個稻地——從湯河出終南山到它和北原那邊的漉河合流處,這約莫三十里長、二三里寬的沿河地帶——統統被人叫做“蛤蟆灘”,因為暖季的夜間,稻地里蛤蟆的叫聲,震天價響,響聲達到平原上十幾里遠的地方。梁三小時候,他爺從西梁村用擔籠把他挑到這個蛤蟆世界來。他爹是下堡村地主楊大財東的*講“信用”的佃戶,一個和現在的梁三一樣有力氣的莊稼漢。老漢居然在他們落腳的草棚屋旁邊,蓋起了三間正房,給梁三娶過了媳婦。老漢使盡了*后的一點點力氣以后,抱著兒子梁三可以創立家業的希望,心滿意足地辭別了人間。但是梁三的命運不濟,接連著死了兩回牛,后來連媳婦也死于產后風。他不僅再租不到地了,就連他爹和他千辛萬苦蓋起的那三間房,也拆得賣了木料和磚瓦了’,自己仍然獨獨地住在他爺留下的草棚屋里。這時,在那三間房的地基上,拆房的第二年出生的榆樹,長得比那殘缺的土圍墻還高了,已經有梁三的大拇指頭那么粗了。 自從死了前妻,草棚院變得多么荒涼!多么冷落啊!那個向西的稻草棚屋,好像一個東歪西倒的老人,蹲在那里。土圍墻有的地方在秋天的霪雨中垮了,光棍主人沒心思去修補它;反正院里既沒有豬羊,又沒有雞鴨,哪怕山狼和黃鼠狼子夜里來訪問呢?!院里茂草一直長到和窗臺一般高低,梁三也懶得鏟鋤它;鋤它做什么呢?除了他自己,誰又進他的街門呢?好!現在,梁三領了個女人回來了,他的草棚院就有了生氣。幾家姓任的鄰居,男人們早幫他鏟凈院里的枯草,女人們也幫他打掃了那低矮而狹窄的草棚屋。大伙笑說:嘿嘿!從今往后,梁三的案板上和小柜上,再也不會總是蓋著一層灰塵了! ∷氖畾q的梁三竟像小孩一樣,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他熱情地給外鄉女人找出一些前妻遺留下的舊衣服,要她換上。他還要她馬上給可憐的孤兒,改修一條棉褲呢!看娃那麻稈兒一樣瘦的光腿,在那件不合身的破棉襖下邊,冷得顫抖呀!梁三甚至當著鄰居男女們的面,對外鄉女人夸起?趤砹耍赫f他是有力氣的人,他將要盡他的力氣跑終南山扛椽、背板、擔炭、砍柴;說他將要重新買牛、租地、立莊稼;說他將要把孤兒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模一樣撫養成人,創立家業哩…… ……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創業史》 作者簡介
柳青(1916-1978),陜西吳堡人。1936年在西安主編《學生呼聲》,任《西北文化日報》副刊編輯;1938年赴延安,任隨軍記者、文化教員、米脂縣基層鄉政府文書;1946年在旅大地委分管出版工作;1951年后任《中國青年報》文藝副刊主編;1952年后任陜西省作協主席,為了潛心創作《創業史》,落戶長安縣皇甫村。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地雷》、中篇小說《狠透鐵》、散文集《皇甫村三年》等,長篇小說《種谷記》《銅墻鐵壁》《創業史》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