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西行影紀:莊學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050992
- 條形碼:9787541050992 ; 978-7-5410-509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行影紀:莊學本 本書特色
◎劫后遺存的文字與影像,全面呈現一代紀實攝影大師莊學本的攝影藝術重新發現莊學本是學界公認的幾十年來中國影像史學*重要的收獲,本書旨在全面梳理這位“中國影像人類學先驅”的傳世之作,為世人了解這位幾被遺忘的攝影大師找到*好的讀本。 莊氏生于上海,卻志在西行,在軍閥割據的年代,立志以考察邊疆、旅行攝影的方法報效祖國,用形象的圖片介紹祖國的大好山河和兄弟民族,以激勵人民抗日保國的熱情。入藏的幻夢雖破滅,但人生的一場悲劇卻成就了其攝影藝術的非凡境界。 孤立無援,在盜匪出沒的川、甘、青、康邊地行走,還要用手中的照相機拍攝鮮為人知的風習與人物,以及繪制地圖、搜集標本、記錄口頭傳說——這一切其實絕非今日青年所想象的那般浪漫。歷經戰火,劫后遺存的文字與影像將向我們緩緩揭開近百年前西南邊地的真相。 ◎在光影中講述西南邊陲的史詩,在時空中重構民族的前世今生莊學本的攝影是需要凝視的,他將一種文明與尊嚴的力量賦予了所觀照的邊地人民。而這份人性的尊嚴,長久以來不但為主流社會所忽視,更為在中國土地上“武裝探險”的西方闖入者所踐踏,卻借由這數千張藏在檔案袋里留存至今的老照片,令近百年后的我們肅然起敬。 眉目俊朗的康巴青年、純真無邪的嘉絨少女、雄鷹般矯捷的摩梭族人身影……在莊氏的鏡頭下,他們超越時空的疆界,驕傲地與我們目光交匯。 ◎不可忽視的史料文獻,不可磨滅的學術價值本書以足跡為線索、時間為脈絡,配上大量的考察手稿和日記,整理了許多地名、人名的背景注釋,全面呈現一代攝影大師探訪西部、報效國家的漂泊之旅。 從事田野攝影工作的同時,莊氏自覺吸納民族學、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與知名學者交往求學,不斷探索影像與學術結合的路徑。種種不為外人所知,而又為莊學本所親見并攝取的械斗、婚喪、巫術等內容,以及一系列大都來自親身調查所得的有關邊地地理與族群的文章和書籍,直到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史地與民族文獻意義,更有人類學上的長遠價值。 ◎半生羈旅,留下的不僅是關于邊地的史詩,更折射出莊氏的傳奇一生從果洛至康定,從羌地至嘉絨,又從青春朝氣的來路,到沉默郁結的暮年——彼時的莊學本尚未預想到自己未來的十年時光,大都將如孤蓬一般,行走在山高水長、多民族雜居的西部邊區,更未料及他在旅途中拍攝的萬幅照片,其中半數竟足以抵抗時間的消磨與命運的跌宕,在八十多年的歲月變遷中不斷沉淀著歷史的記憶。 劫后遺存的文字與影像,是西陲民族在逝去時代里的光影史詩,也是莊學本的傳奇一生。
西行影紀:莊學本 內容簡介
1934年至1941年,莊學本遠離家鄉上海,在中國西南邊陲如孤蓬一般,圍繞心中的圣地西藏盤旋了近十年之久。禹王誕生的羌地、入秋即雪的阿壩草地、余震不斷的岷江峽谷、拉卜楞寺的盛大法會……這些都是他出發時夢想不到的景象。漫漫西行,留下了萬余張照片及近百萬字的一手資料。入藏的幻夢雖破滅,但人生的一場悲劇卻成就了其攝影藝術的非凡境界,也在人類學史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以足跡為線索、時間為脈絡,配上大量的考察手稿和日記,整理了許多地名、人名的背景注釋,全面呈現一代攝影大師探訪西部、報效國家的漂泊之旅。 **冊:1934年,莊學本離開家鄉上海,踏出了十年西行的**步。從禹王誕生的羌地,到嘉絨地區,再到入秋即雪的阿壩草地;環游荒涼而高寒的果洛,夜宿余震不斷的岷江峽谷……在軍閥割據的時代,莊氏與鳥獸為伍,翻山涉河,用文字與影像探索無外人涉足的“白地”。 第二冊:1935年初冬至1937年晚秋,邂逅青海土人,在塔爾寺謁見班禪,與蒙古族同胞在群科灘游牧,于拉卜楞寺觀盛大法會,單身匹馬渡過黃河前往撒拉部落,搭帳歇宿于星宿海中的島嶼——這些都是莊學本出發時夢想不到的景象。 第三冊:1937年年底,莊學本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跟隨背夫踏雪翻越大相嶺,走進涼山,巧遇彝族婚喪,探訪“喇嘛王國”木里,南游“女兒國”永寧,再往巴塘觀覽一年一度的藏戲盛會……漫漫西行,莊學本大都如孤蓬一般,圍繞心中的圣地西藏盤旋不止,所走過的也是他燃燒生命的萬里征程。
西行影紀:莊學本 目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