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天地一行客 本書特色
★ 此選本的獨特意義:編者在充分閱讀、了解季先生作品的基礎上,以“箴言錄”的形式,完成本書的輯錄,內容涵括中國傳統文化、讀書與治學、中西文化對比、哲學與美學、人生與世相等,字字意深,展現季羨林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 季羨林的文章是語文中高考選篇重要來源、中小學生閱讀標準范本。本書收錄《神奇的絲瓜》《二月蘭》《母親》《幽徑悲劇》《清塘荷韻》等多篇入選義務教育教材的文章精彩選段。 ★ 在本書的編輯過程中,我們嚴格遵從作品原稿,某些字詞、異形詞、標點的使用,也根據作者“當時”語境,未作改動,力求還原 真實的季羨林先生。 ★ 裝幀簡樸典雅, 典藏。內外雙封,特種紙張印刷,裝幀樸實又不失典雅;內文100克膠版,輕便閱讀又不失其細膩。
天地一行客 內容簡介
本書編者在充分閱讀、了解季先生作品的基礎上,以“箴言錄”的形式,完成了八萬字的輯錄工作,內容涵括中國傳統文化、讀書與治學、中西文化對比、哲學與美學、人生與世相等,字字意深,展現季羨林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本書也是一本講真話的人生大書。大,指的是大格局與大境界,先生雖歷經坎坷,卻仍不失赤子之心,到晚年,他對人事看得極為透徹,又勇于表達,且善于表達。真誠、懇切、犀利——這三個詞或許可以用來概括其行文之風骨。這些珍珠般的哲思,啟迪我們的思考,也有助于我們充分地感受先生的人格魅力。 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復,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愿每個人都達到“縱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的達觀人生。
天地一行客 目錄
天地一行客 作者簡介
作者:季羨林 1911年8月2日—2009年7月11日 山東清平人。因家境貧寒,六歲去濟南投奔叔父。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35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被胡適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季先生還先后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季羨林先生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是教育家、歷史語言學家、東方學家、翻譯家、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學術界他曾被譽為“中國東方學奠基人”。此外,他還有大量散文、雜文作品問世,風格自成一體,在文學界贏得了廣泛好評。 編者:老愚 資深出版人、社會觀察家、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著有散文隨筆集《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