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愛國實業(yè)家劉國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31282
- 條形碼:9787515831282 ; 978-7-5158-312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國實業(yè)家劉國鈞 本書特色
全書用比較生動樸實的文字記錄了江蘇省常州市大成紡織印染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近現(xiàn)代 愛國企業(yè)家劉國鈞的一生。 全書既展示了劉國鈞愛國奮斗的一生,也體現(xiàn)了實業(yè)報國、創(chuàng)新報國、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yè)家精神,為新一代企業(yè)家的培養(yǎng)和教育提供了榜樣力量。
愛國實業(yè)家劉國鈞 內容簡介
全書從劉國鈞的少年時代講起, 講述了他短暫艱難的求學經歷, 講述了他當雜工、學徒工的勤勞奮斗, 后來他棄商從工, 力圖通過發(fā)展實業(yè)回報祖國, 反抗列強的壓迫。新中國成立后, 劉國鈞積極響應黨的號召, 帶頭參與公私合營, 提高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 改善企業(yè)管理, 讓企業(yè)生產的產品聞名全國并出口創(chuàng)匯。全書既展示了劉國鈞愛國奮斗的一生, 也體現(xiàn)了實業(yè)報國、創(chuàng)新報國、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yè)家精神, 為新一代企業(yè)家的培養(yǎng)和教育提供了榜樣力量。
愛國實業(yè)家劉國鈞 目錄
1.受磨難生存艱辛
2.華塾師取字題號
第二章 報國情愫少年志
1.視岳王爺為神明
2.品牌命名愛國情
第三章 闖蕩江南學經商
1.埠頭街上做雜工
2.施展才華在奔牛
3.家有賢妻助夫業(yè)
第四章 棄商從工辦實業(yè)
1.告別奔牛到常州
2.三友會義結金蘭
3.精心經營興大綸
4.廣益布廠獨資辦
第五章 與時俱進學先進
1.心懷革新訪東洋
2.二到扶桑遭冷遇
3.三赴日本出思路
4.四上島國收獲多
第六章 “罕見奇跡”大成創(chuàng)
1.廠訓廠歌廠刊物
2.革故更新三步棋
3.大成文化有特色
第七章 探路考察尋商道
1.親眼見識南通行
2.戰(zhàn)火起暫別常州
3.海外開拓覓商機
第八章 祖國在心毅然歸
1.歲月蹉跎多艱辛
2.人在港島思回歸
3.真情實意赤子心
……
第九章 激流勇進新開端
第十章 信仰堅定貢獻多
第十一章 山高水長風范存
劉國鈞生平大事
愛國實業(yè)家劉國鈞 節(jié)選
《愛國實業(yè)家劉國鈞》: 那天,他們來到揚子江邊的馬馱沙,也就是今天靖江的生祠堂地方時,住宿下來。安頓好老百姓后,岳飛心緒不寧。他想到,岳家軍明天就要過江了,這許多老百姓帶在身邊不是長久之計。再說,自己這次回到京城,看來是兇多吉少,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老百姓不是要跟著自己受罪了嗎? 苦思冥想到深更半夜,岳飛也沒想出辦法來,實在睡不著,他就一個人來到江邊沙灘上,察看起四方來。此處負江阻海,襟越銜吳,雖然荒草萋萋,但有山有水,稱得上是一方風水寶地,長江邊的一顆明珠。 第二天,岳飛召集百姓,說出了一番肺腑之言:“你們不要隨我渡江南下了,就在這里落腳謀生吧!別看這里眼下荒蕪,將來定是魚米之鄉(xiāng)!” 老百姓知道岳飛是為他們好,心里雖然舍不得離開岳飛,但還是聽從了岳飛的話,留在了這里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岳家軍離開生祠堂往東走,老百姓送了一程又一程,岳飛也不斷回頭示意讓他們回去,可老百姓還是跟隨在后,不肯停步。直到江邊,要渡江了,老百姓焚起香,齊刷刷跪地相送。岳飛含淚告別,說:“希望鄉(xiāng)親們永遠不要忘記國家有難!” 岳飛走了,老百姓祈望他長命百歲,也為頌揚岳飛抗擊外敵侵略的功績,就蓋起了一座祠堂,供奉岳飛的長生牌位,春秋祭祀。因為這座祠堂建造時,岳飛還沒被害,故叫“岳王生祠堂”。以后,馬馱沙這個地方就改名叫“生祠堂”。 岳飛被奸臣以“莫須有”罪名殺害,消息傳到生祠堂,老百姓聽了不曉得流了多少淚。在這里,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牢記著岳飛“希望鄉(xiāng)親們永遠不要忘記國家有難”的話,以表達對岳飛“精忠報國”的深切緬懷。 岳飛的形象成為靖江人*早的精神圖騰。 劉國鈞家與生祠“岳王廟”相鄰。 劉國鈞沒有后臺,沒有背景,也沒有祖?zhèn)鬟z產,他以自己獨特的人格,一生追隨民族英雄岳飛,既把岳飛視為神明,又奉之為精神寄托。他將自己的命運與“岳王廟”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幾乎是“同呼吸,共命運”。 少年劉國鈞離開家鄉(xiāng)前,母親丁氏領著他到岳王廟拜謁,劉國鈞像平常一樣,朝著岳飛的坐像跪拜,又抽了支簽,這是支上上簽,簽條上寫著“平地一聲雷”。 “平地一聲雷”,劉國鈞記得《神童詩》中有“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的話。這是說,一個人突然發(fā)跡,名聲遠揚,恰似雷響似的驚人。他從心底里涌出了一陣陣的喜悅,禁不住就喊了:“好兆頭!”就是帶著這個好兆頭,劉國鈞打開了他走出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理想之門。 以后,他每次回鄉(xiāng),往返再匆忙,也一定要到岳王廟岳飛坐像前膜拜。也由此,他堅定了意志,精力充沛地在創(chuàng)業(yè)中大刀闊斧,全力以赴,雷厲風行,毫不妥協(xié),不管世人對他如何褒貶,依然我行我素,成為一位鋒芒畢露、叱咤風云的紡織巨子、著名的愛國實業(yè)家。 現(xiàn)在的岳王廟經過四次重建,而前三次重建都與劉國鈞直接有關。 1932年清明前夕,已是大成紡織染股份有限公司經理的劉國鈞返回故鄉(xiāng)掃墓祭祖。他來到岳王廟燒香,看到當年離鄉(xiāng)前還金碧輝煌的廟宇因為年久失修,加上人為破壞,已經破敗不堪,原有的文物下落不明,很是痛心,發(fā)愿重修岳王廟,以表救國救亡的心。 劉國鈞覺得,各地岳王廟很多,作為岳飛渡難民的故事發(fā)生地,生祠堂的岳王廟應自有特色。他開始留意與岳飛有關的書法、畫像,一有發(fā)現(xiàn)便不惜重金收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先后收集到了珍貴的岳飛手書“糾合四方精銳咨之群賢然后施行”的磚刻墨寶、江都朱琨作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70年)三月的“岳武王真像”等。他又派人專程到成都武侯祠拓印好多岳飛手書拓片、諸葛亮的《前出師表》,然后聘請刻石高手刻成碑刻,一一嵌入重修岳王廟的后殿壁中,建成了一條碑刻藝術走廊。他還登門請“江南大儒”錢振锽先生賜墨,錢老先生欣然命筆,寫下四個斗方大字“精忠報國”和橫額“岳忠武穆生祠堂”。幾天后,又送上洋洋千言的八張條幅《靖江縣生祠鎮(zhèn)岳忠武王祠碑記》,供劉國鈞重修岳王廟使用。 這次重修的岳王廟,建有正殿五間,塑岳飛全身像于其中。正門圍墻兩側砌有錢振锽先生題寫的“精忠報國”方塊石刻,《祠碑記》用八塊每塊都是八尺高、二尺半寬的乳白色、含有山水云天影畫的名貴礬石刻成,氣勢雄偉。重修竣后的岳王廟,香火旺盛,也帶動了生祠堂的市井繁榮。 日寇侵華,靖江城淪陷,生祠堂一度成為日軍駐點,損害破壞嚴重。后又被偽十九師盤踞,更受糟蹋,岳王廟內文物散失殆盡,畫棟雕梁盡為灰燼。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