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家庭合作與利己養老:“老漂族”生活的實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7316
- 條形碼:9787520387316 ; 978-7-5203-873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庭合作與利己養老:“老漂族”生活的實證研究 內容簡介
在老年流動人口當中,有一個非就業原因、跟隨子女流動的老年人口群體,稱之為“老漂族”。本書以“老漂族”為研究對象,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基于北京、南京、鄭州、綿陽、佛山五個城市的問卷調查數據,以群體特征為研究基礎,從社會適應、社會認同、生活滿意度、居留意愿、社會福利五個方面探討“老漂族”的生活狀況。研究發現:“老漂族”當中以較年輕、在婚、身體狀況較好、省內流動的農村老人居多,“漂齡”較短,多以支援子女和投靠子女為目的,心理適應較差,歸屬感較低;“老漂族”的社會適應表現一般,流動意愿對社會適應及其大部分維度具有明顯影響;“老漂族”的社會認同表現一般,流動目的對社會認同及其大部分維度具有明顯影響;“老漂族”的生活滿意度表現較好,城鄉背景、健康狀況、地域融入、心理適應、社區參與等因素會影響其生活滿意度;“老漂族”在子女所在地的定居意愿較高,性別、年齡、流動半徑、流動目的、“漂齡”等因素對其居留意愿具有明顯影響;“老漂族”在子女所在地享受到的福利水平一般,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流動半徑、“漂齡”的“老漂族”的福利水平存在群體內部差異;谏鲜鼋Y論,本書提出了改善“老漂族”社會福利的政策建議。
家庭合作與利己養老:“老漂族”生活的實證研究 目錄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問題的提出
三 研究對象
四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五 研究的意義
**章 “老漂族”:我們知道什么,還應該知道什么?
一 新聞媒介呈現的“老漂族”形象
二 國內“老漂族”研究的文獻述評
三 國外老年人口遷移研究文獻述評
四 當前“老漂族”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二章 “老漂族”的群體特征及其城鄉差異
一 “老漂族”的群體特征尚未明晰
二 研究思路與設計
三 數據統計結果與分析
四 “老漂族”的群體特征及城鄉差異
第三章 流動意愿對“老漂族”社會適應的影響
一 “老漂族”的社會適應與流動意愿
二 研究思路與設計
三 “老漂族”流動意愿和社會適應的基本狀況
四 流動意愿對“老漂族”社會適應的影響
五 影響“老漂族”社會適應的因素
第四章 流動目的對“老漂族”社會認同的影響
一 流動目的與“老漂族”社會認同之間的關聯性
二 研究思路與設計
三 “老漂族”流動目的與社會認同的基本情況
四 流動目的對“老漂族”社會認同的影響
五 影響“老漂族”社會認同的因素
第五章 “老漂族”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
一 生活滿意度是老年人口研究的重要議題
二 研究思路與設計
三 “老漂族”的生活滿意度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四 影響“老漂族”生活滿意度的因素
第六章 “老漂族”的居留意愿及其影響因素
一 去與留是“老漂族”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二 研究思路與設計
三 “老漂族”的居留意愿和影響因素
四 影響“老漂族”居留意愿的具體因素
第七章 “老漂族”的福利狀況及群體內部差異
一 “老漂族”福利研究是一個重要議題
二 研究思路與設計
三 “老漂族”的福利水平及差異
四 “老漂族”的福利困境
五 不同“老漂族”的福利水平存在差異
第八章 “老漂族”的社會政策議題
一 “老漂族”福利改善的目標
二 “老漂族”福利改善的原則
三 創新“老漂族”福利供給方式
四 “老漂族”福利改善的具體政策建議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家庭合作與利己養老:“老漂族”生活的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
肖富群,1975年生,湖南永興人,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廣西學者。現任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研究方法、人口社會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50余篇,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次、三等獎3次! £慃愊,1994年生,山東蒙陰人,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人員,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社會保障研究。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