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馬鈴薯脫毒繁育與微型薯生產實用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00536
- 條形碼:9787122400536 ; 978-7-122-4005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鈴薯脫毒繁育與微型薯生產實用技術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馬鈴薯繁育工作人員、馬鈴薯原原種、脫毒微型薯、無病毒脫毒馬鈴薯苗生產經營人員及相關科研人員1.在整個種薯產業中,脫毒微型種薯的生產是整個產業的龍頭,基礎的基礎,尤為重要。 2.隨著產業發展,馬鈴薯種薯生產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也在增長。 3.本稿件聚焦于脫毒組培苗的繁育、栽培及原原種微型薯的生產技術,并將三十年來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累積的經驗進行總結。 4.作者為行業內知名專家,在天津農科院及樂事薯片企業均作為科研專家,有幾十年的從業經驗,相關資料豐富、科學可靠,本稿件對提高馬鈴薯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馬鈴薯脫毒繁育與微型薯生產實用技術 內容簡介
在整個種薯產業中,脫毒微型種薯的生產是整個產業的龍頭,基礎的基礎,尤為重要。隨著產業發展,馬鈴薯種薯生產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也在增長。稿件是基于作者多年工作生產實踐編寫的,參考性強,本書介紹了馬鈴薯無性繁育的莖尖剝離、脫毒處理方法、酶聯免疫病毒檢測方法、生物芯片檢測過程,以及以此為基礎的馬鈴薯脫毒核心組培苗的形成及其擴繁步驟和技術,并通過無土栽培措施實現脫毒微型種薯的規模化生產。書中的內容主要來自于生產實踐,圖文并茂,不僅有操作性較強的實用技術可借鑒,還有作者多年從事該領域業務所積累的一些經驗技巧,可為馬鈴薯微型薯生產者和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馬鈴薯脫毒繁育與微型薯生產實用技術 目錄
1.1 莖尖剝離的意義 001
1.2 莖尖分生組織培養脫毒原理 002
1.3 適合馬鈴薯莖尖剝離的四種培養基 003
1.4 馬鈴薯莖尖剝離 003
1.4.1 莖尖剝離程序 003
1.4.2 剝離前的準備 005
1.4.3 培養基制作 006
1.4.4 普通培養條件 006
1.4.5 組培苗需檢測的病害 007
1.4.6 變溫和藥物鈍化處理 008
第2章 馬鈴薯病毒病、類病毒病和細菌性病害的檢測 015
2.1 雙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法(DAS-ELISA) 015
2.1.1 采樣 015
2.1.2 雙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法操作規程 017
2.1.3 雙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法病毒含量判定標準和依據 021
2.2 馬鈴薯病原芯片檢測法 024
2.3 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的往復聚丙烯氨酰胺凝膠電泳檢測技術 025
2.3.1 試劑及制備 025
2.3.2 操作步驟 026
第3章 馬鈴薯組織培養 029
3.1 馬鈴薯組培的基礎設施 029
3.1.1 無菌室 029
3.1.2 緩沖間 030
3.1.3 組培苗培養室 031
3.1.4 自然采光節能型組培室 032
3.1.5 病毒檢測室 034
3.1.6 綜合實驗室 034
3.1.7 培養基制作室 035
3.1.8 盥洗室和儲存室 036
3.2 無菌室、緩沖間和組培室的統籌管理 036
3.2.1 空氣和環境消毒 037
3.2.2 超凈臺注意事項 037
3.2.3 工作人員注意事項 039
3.2.4 分苗程序 039
3.2.5 分苗方法和健壯組培苗所需的生長空間 041
3.3 培養基制作 043
3.3.1 MS培養基配方 043
3.3.2 培養基的滅菌 044
3.3.3 培養基的灌裝 045
3.3.4 培養基凝固劑的選用 046
3.4 品種資源保存 047
3.4.1 品種資源室的管理 048
3.4.2 搶救污染試管苗的方法 048
3.5 組培室管理 049
3.5.1 溫度 049
3.5.2 濕度 050
3.5.3 光照長度和強度 051
3.5.4 空氣與容器封口 051
3.5.5 環境衛生 052
3.5.6 控制易造成組培苗污染的關鍵環節 052
3.6 組培部門的規章制度 053
3.6.1 無菌分苗室制度 053
3.6.2 培養基配制制度 055
3.6.3 環境衛生管理制度 055
3.7 馬鈴薯組培苗生產中的經驗和技巧 056
3.7.1 甘露醇的應用 056
3.7.2 硫代硫酸銀(STS)的應用 057
3.7.3 植物激素的應用 058
3.7.4 挑根技術 059
3.7.5 培養器皿的選擇 059
3.7.6 培養基中凝固劑的使用 060
3.7.7 組培瓶的封口 060
3.8 馬鈴薯組培苗不正常現象 061
3.8.1 無菌蟲害—蔥薊馬 061
3.8.2 組培苗莖稈出現黑褐條紋斑點 063
3.8.3 組培苗莖稈出現淺黃褐色小鼓包 064
3.8.4 彎鉤組培苗 065
3.8.5 爛頭苗 065
3.8.6 強光低溫對組培苗的冷灼傷 066
3.8.7 組培苗葉片發黃 067
3.8.8 組培苗只長莖,不長葉片莖稈顏色有深有淺 068
3.8.9 培養溫度過低的組培苗 069
3.8.10 組培苗基部長氣生薯 069
3.8.11 光弱苗細 070
3.8.12 紫外線灼傷的組培苗 071
3.8.13 二氧化氯消毒劑危害的組培苗 071
3.8.14 化學材料稱樣不準確導致苗不正常 071
3.8.15 組培苗葉片出現小黃點狀的愈傷顆粒 072
3.8.16 組培苗葉片上出現黑斑成片的癥狀 072
3.8.17 甲基桿菌屬粉紅色細菌的感染 073
3.9 組培苗內生菌感染 074
第4章 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生產程序 079
4.1 無土栽培的苗床準備和相配套的園藝措施 080
4.1.1 苗床準備 080
4.1.2 培養基質的準備 081
4.1.3 配套的園藝措施 082
4.1.4 大棚和溫室外圍的要求 083
4.2 組培苗的種植程序 084
4.2.1 組培苗移栽方法 084
4.2.2 生根劑處理 086
4.2.3 移栽和扦插組培苗注意事項 086
4.3 苗源的建立和利用 088
4.4 微型薯生產的日常管理 091
4.4.1 溫度 091
4.4.2 光照 093
4.4.3 水與濕度 095
4.4.4 營養液和施肥 098
4.4.5 水的pH值和EC值 100
4.4.6 空氣 102
4.5 微型薯的病蟲害防治 103
4.6 生長異常的案例分析 104
4.6.1 氮肥過量 104
4.6.2 缺微量元素 105
4.6.3 肥害 106
4.6.4 缺水造成卷葉和失水萎蔫 106
4.6.5 苗水分和光照管理不到位 108
4.6.6 溫差造成植株生長點灼傷 109
4.6.7 通風不當造成幼苗灼傷 110
4.6.8 苗期低溫缺水導致生長異常 110
4.6.9 陰天露珠使葉片上產生斑點 111
4.6.10 組培苗移栽深度對發根的影響 112
4.6.11 組培苗苗齡對發根的影響 112
4.6.12 苗床存水,澆水過大導致生長異常 113
4.6.13 溫度高,水澆得偏多導致生長異常 114
4.6.14 低溫高濕導致生長異常 114
4.6.15 氣生薯 115
4.6.16 根據植株的長勢判斷生長環境溫度是否偏低 115
4.6.17 藥害 116
4.6.18 移栽苗感染絲核菌 117
4.6.19 微型薯塊莖畸形 117
4.6.20 微型薯生理缺陷 118
4.6.21 收獲時微型薯塊帶芽 118
4.6.22 瘡痂病 119
4.6.23 微型薯塊莖糖末端 119
4.6.24 儲存時缺氧的微型薯 120
4.6.25 儲存時受冷害的微型薯 121
參考文獻 122
馬鈴薯脫毒繁育與微型薯生產實用技術 作者簡介
作者居玉玲為行業內知名專家,天津農科院,研究員,在天津農科院從事馬鈴薯脫毒種苗繁育工作二十余年,于2000年后隨著馬鈴薯產業的興起,作為業內知名專家被引進到百事公司(樂事薯片)從事優質馬鈴薯種薯生產研發,有二十余年的從業經驗,積累的資料相當豐富,對業界參考價值大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