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遠古紋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8337
- 條形碼:9787520388337 ; 978-7-5203-883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遠古紋飾 內容簡介
《中國遠古紋飾》是關于中國遠古(新石器時代)紋飾的知識性和探索性讀物,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情況、研究方法與現狀等,較為系統地梳理和解讀各地區各考古學文化的代表性紋飾、典型紋飾與一些特殊遺跡,同時也包含了圖語、科學、藝術三個角度的歸類介紹與解讀。力求全面性、系統性、簡潔性兼顧。 《中國遠古紋飾》大體上闡明,遠古紋飾乃史前人類知識文化(主要是數學、天文歷法、易學)、思想觀念、宗教信仰的主要載體(天文星象崇拜及歷法是其核心、根源與靈魂),其藝術性、美學特征、設計技巧等均服務、服從于前者。從而揭示遠古紋飾實為一種文化傳承方式與符號系統,不僅具有相對穩定、十分嚴謹的特點,在甲骨文產生之前行用數干年之久,余緒也下延至秦漢時期乃至更晚。 《中國遠古紋飾》主要面向大學文化程度以上的讀者,可供高校相關專業或通識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選做教材或教學參考,也可供專業研究人員和愛好者參考。
中國遠古紋飾 目錄
內容與體例說明
**章 中國遠古紋飾的來龍去脈
**節 一種記錄和傳播文化的符號系統
第二節 早期的紋飾、陶器紋飾與彩陶紋飾
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紋飾的產生與分類
第四節 新石器時代紋飾的三大去向
第五節 遠古紋飾、符號與古文字的關系
第六節 新石器時代紋飾在現當代的應用
第二章 中國遠古紋飾的分布概況
**節 新石器時代陶器紋飾區的劃分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中期紋飾的分布情況
第三節 半坡類型及相關類型的紋飾
第四節 廟底溝類型及相關類型的紋飾
第五節 以大汶口文化為中心的黃河下游
第六節 以紅山文化為中心的北方地區
第七節 以馬家窯文化為中心的甘青地區
第八節 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晚期紋飾
第九節 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晚期紋飾
第三章 中國遠古紋飾的解讀方法
**節 遠古紋飾解讀的各種方法與現狀
第二節 文化密碼1:陰陽交午圖形與符號
第三節 文化密碼2:照亮蒙昧時代的火紋
第四節 文化密碼3:八角星紋與八卦、陰陽交午
第五節 文化密碼4:S紋、旋紋、蟠蜷紋與太極圖
第六節 文化密碼5:斗形紋飾與北極、北斗崇拜
第四章 中國遠古紋飾的紀事性
**節 圖語1:生產與生活日常器用
第二節 圖語2:日月星辰與自然萬物
第三節 圖語3:圓形圓滿與鉆孔技術
第四節 圖語4:等分圓形與幾何知識
第五節 圖語5:別出心裁與匠心獨運
第五章 中國遠古紋飾的科學性
**節 仰韶文化陶器記錄的科學知識
第二節 大河村類型與大汶口文化的科學知識
第三節 馬家窯文化與紅山文化的科學知識
第四節 長江中游器物記錄的科學知識
第五節 長江下游器物記錄的科學知識
第六節 房址形制與柱洞記錄的科學知識
第七節 墓葬結構與紡輪記錄的科學知識
第八節 距今12000-7000年間的科學文化
第六章 中國遠古紋飾的藝術性
**節 遠古紋飾的抽象簡約之美
第二節 遠古紋飾的恢宏大氣之美
第三節 遠古紋飾的均衡規整之美
第四節 遠古紋飾的內在和諧之美
第五節 遠古紋飾的新穎別致之美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遠古紋飾 作者簡介
王先勝,四川鄰水人,考古紋飾學創始人。目前供職于重慶文理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為副研究員、重慶市社科普及專家。主要從事古代紋飾、史前文化、傳說歷史、文化遺產、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研究,著有《中國史前刻畫解讀報告》、《炎黃大戰的考古學研究》、《考古紋飾學的理論與實踐》、《考古與史學評論集》、《破譯老子太極圖》等學術著作400多萬字,發表論文50多篇80多萬字,屢為人大復印資料、《社會科學報》、《歷史與社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CSSCI等轉載、摘編摘要、收錄索引。主要學術貢獻和認識:主張建立考古紋飾學并重新定義考古學,論證炎黃歷史距今6500年,建議國家“探源工程”進行了重大調整,建議國家開展考古遺產搶救性保護工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