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執守與變遷 : 關中西部鄉村生活管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2229
- 條形碼:9787520382229 ; 978-7-5203-822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執守與變遷 : 關中西部鄉村生活管窺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陜西關中西部地區,對其鄉村社會結構與基層治理、經濟發展與村落民居、家庭生活與人際交往、人生禮俗與民間信仰、文化生活與民間藝術等諸多方面,通過田野調查進行了全景式記錄與分析。作者通過自己的視角,管窺了改革開放以來關中西部農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特別是村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執守與變遷,為了解中國鄉村社會發展或投身鄉村研究的讀者提供地域性參考信息。
執守與變遷 : 關中西部鄉村生活管窺 目錄
**章 鄉村社會結構與基層治理
**節 傳統鄉村社會結構穩定的內在邏輯
一 儒家正統地位和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形成
二 士紳階層與傳統鄉村治理
三 傳統鄉村的“鄉土性”特質呈現
第二節 當下鄉村基層治理新形態
一 基層治理機構的職能發生變化
二 村干部準官員化與準職業化的必要性
三 村民民主權利意識需要加強
四 鄉村社會治理需法治與德治齊頭并進
第二章 鄉村經濟發展與村落民居
**節 土地依附關系與鄉村經濟發展
一 土地依附關系改變與鄉村民眾生活變化
二 農業生產模式改變與民眾生活變化
第二節 關中西部村落布局與民居的嬗變
一 村莊規劃與院落結構的變化
二 新農村建設與民居觀念的轉變
三 關中民居嬗變的文化思考
第三章 鄉村家庭生活與人際交往
**節 鄉村家庭關系與青年婚姻狀態
一 農民家庭的幸福是“過好日子”
二 農村傳統孝道的衰微
三 農村青年娶妻難與“重返光棍”
四 婚姻與家庭關系的不穩定
第二節 鄉村人際交往的嬗變
一 鄉村社會傳統的“差序格局”被打破
二 鄉村人際交往的“空心化”趨勢明顯
三 “閑話”與村莊公共空間的嬗變
第四章 鄉村人生禮俗與民間信仰
**節 人生禮俗的執守與變遷
一 關中西部鄉村婚姻禮俗
二 關中西部鄉村喪葬禮俗
第二節 鄉村民間信仰的執守與變遷
一 關中西部鄉村民眾的“神靈”信仰
二 民間信仰活動與民眾文化心理
第五章 鄉村文化生活與民間藝術
**節 鄉村文化生活的執守與變遷
一 鄉村民眾的日常文化生活
二 鄉村春節文化的執守與變遷
三 關中西部鄉村的社火文化
第二節 關中西部鄉村民間藝術
一 關中西部鄉村民間藝術概述
二 代表性民間藝術作品類別及特點
三 民間手工藝品產業化發展之路
四 “西府曲子”曲詞審美與道德教化
參考文獻
后記
執守與變遷 : 關中西部鄉村生活管窺 節選
《執守與變遷:關中西部鄉村生活管窺》: 2.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 關中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糧倉,尤其筆者調查的關中平原西部,可謂良田萬頃,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個區域的農民大多按照國家計劃和要求,按照地塊與比例種植小麥、玉米、煙草、豌豆、高梁等,那時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民主要靠牛、馬、騾子等來協助完成田間耕作。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后,筆者所調查的Q村某個生產小組,平均每口人分到了三畝多地,也就是說一家四口,要種12畝多地。對于孩子尚幼的家庭來說,絕對是一件很辛勞的事。因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一家一戶種植作物發生了顯著變化:從原來的多樣化種植變成了只種植幾樣,主要是主糧冬小麥、秋糧玉米等,個別農戶在個別年份還種高梁。由于高梁比起玉米,在種植、照料以及收割上更費勞力,又不好賣出,漸漸地也就沒人種了。*初分產到戶后,也有個別農戶種植黃豆等,但由于同樣的原因,慢慢也退出了種植。雖然種植作物種類變少了,但只要人勤快,舍得施肥,種小麥和玉米只要收成好,留足口糧外,還是能賣不少錢。農民把糧食出售給國家幾千斤,也是一筆不小收入,孩子上學、過廟會,甚至買衣服、買化肥等都依靠這筆收入。 20世紀90年代,在水利條件較好的地方,方圓幾十里的農民的另一個重要的副業收入來自種植辣椒。種植辣椒需要在溫棚里提前培育好苗子,并在種植小麥時提前留好栽培空隙,到了栽種時節,則要人工一株一株栽培,因此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由于那個年代,工業化、城市化還未展開,種植辣椒好銷售,是一筆很大收入,這筆收入能解決許多問題,孩子上學、家庭日常生活開銷、家里添置家具等,幾乎都靠這一經濟作物。 后來慢慢地,隨著人力成本的增長,農業邊際收入減少,以至沒明顯收入后,辣椒經濟慢慢被打工經濟取代,年輕人越來越愿意走向城市打工謀生,原來種植辣椒的數個鄉鎮,也漸漸放棄了種植,幾乎都改種了小麥。玉米也很少種植了。農業生產也僅僅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求得一個吃得安心放心。 20世紀末,由政府主導的經濟作物種植,主要是蘋果種植,明顯發揮了增加農村收入的作用。較有眼光的,提前種植了蘋果,成了*早致富的群體。時至今日,對很多家庭而言,蘋果種植依然是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其經濟效益遠遠高于外出打工。同時,農民與政府都注重了品牌建設,加上從吃飽吃好開始向注重營養搭配轉變的消費觀念,使得水果消費日益增長,鼓勵了大農業發展。這樣一來,以家庭為單位種植經濟作物的明顯增多,好多農民幾乎不再種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主要包括葡萄、蘋果、櫻桃,部分縣區則發展核桃。這些經濟作物種植到一定規模,帶來的經濟效益明顯高于種植小麥和玉米,也就是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一家一戶種植五六畝經濟作物,一年的辛勞基本能得到回報,并可以進一步改善生活。 尤其是關中西部幾個平原縣區,在政府主導下,一個縣區主打產業是蘋果,全縣幾乎都是蘋果,每到春季,一望無際的蘋果花,摻雜著梨花、桃花。還有一個縣區主打獼猴桃,全縣幾乎都種植獼猴桃,一家種植五六畝獼猴桃,基本上有五六萬收入。政府積極幫忙向全國甚至國際市場推介;在種植上加強了管理;在營銷推廣上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和品牌效應。這樣比較起來,如果算上生活成本,外出打工就沒有優勢了,因此當地農民更愿意在家種植。 進入21世紀以來,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難以提高農業效益,國家開始有力推動民間資本下鄉。近十年來,隨著基礎設施的大建設與房地產行業的大發展,許多賺了錢的人,沒有找到更好投資方向的,就會回到農村發展種植產業和養殖產業。國家在政策上也會予以引導和指導,因此在關中西部好多地方,農業產業化標桿公司開始出現了。從筆者調查來看,主要有大面積承包農民土地后種植葡萄、獼猴桃、樹莓等的,他們采取滴灌技術,可以說很符合渭北旱塬的特點,同時帶有觀光、休閑、采摘、娛樂等一體化的特色。 ……
執守與變遷 : 關中西部鄉村生活管窺 作者簡介
仵軍智,男,1976年7月生,陜西鳳翔人。現為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系主任,副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告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俗學會會員,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在《文藝爭鳴》《青海社會科學》《當代傳播》《傳媒》《湖北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30多篇,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項,參與完成著作3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