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故鄉的多維空間建構:福克納與莫言的故鄉書寫比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5830
- 條形碼:9787521215830 ; 978-7-5212-158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故鄉的多維空間建構:福克納與莫言的故鄉書寫比較研究 內容簡介
莫言坦言自己是在福克納的啟發下開辟了“高密東北鄉”這片專屬領地,兩人的作品也因此建立起有趣的聯系——雖然福克納與莫言之間橫亙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但他們的作品之間卻出現了一些相似之處,同時又透顯出某些區別——這種有趣的聯系既向讀者展示了文學的神奇,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比較文學研究領域:福克納與莫言的比較研究。本書分別從童年生活與歷史文化背景、故鄉地理空間建構、故鄉敘事空間建構、故鄉情感空間建構、故鄉歷史空間建構五個方面對二人的作品展開了深度研究和探討。
文學故鄉的多維空間建構:福克納與莫言的故鄉書寫比較研究 目錄
緒??論/1
**章??童年生活與歷史文化背景/26
第二章??故鄉地理空間建構/50
第三章??故鄉敘事空間建構/74
第四章??故鄉情感空間建構/127
第五章??故鄉歷史空間建構/229
結??語/292
參考文獻/297
文學故鄉的多維空間建構:福克納與莫言的故鄉書寫比較研究 節選
緒??論 福克納是二十世紀杰出的美國作家,他的小說以“它們不斷改變的形式、不斷深化和愈發深刻的心理洞察力以及不朽的人物形象”而榮獲194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中享有獨特的地位。福克納的小說被介紹到中國之后,一批中國作家從福克納的小說中獲得了重要啟發,他們將福克納小說中的一些構思、文學技法等運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己的創作面貌。莫言便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他受福克納小說的啟發開始將眼光投向自己的故鄉,文學創作出現了可喜的變化,“高密東北鄉”的開疆拓土便是一個重要標志。隨著一大批優秀小說的相繼問世,莫言順利摘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他用率性灑脫的文字、天馬行空的構思、深沉樸實的思想和渾厚深摯的情感將“高密東北鄉”這座獨屬于他的文學故鄉有力地落戶在世界經典文學的版圖之上。莫言坦言自己是在福克納的啟發下開辟了“高密東北鄉”這片專屬領地,兩人的作品也因此建立起有趣的聯系——雖然福克納與莫言之間橫亙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但他們的作品之間卻出現了一些相似之處,同時又透顯出某些區別——這種有趣的聯系既向讀者展示了文學的神奇,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比較文學研究領域:福克納與莫言的比較研究。 一、福克納與莫言比較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福克納與莫言都是從鄉村走出來的作家,他們都以故鄉為藍本創造自己的文學故鄉,也都在小說中使用了現代派藝術手法,這就使得福克納與莫言的比較研究成為一座蘊藏豐富的學術礦藏,尤其是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這兩位世界級文學大家之間的比較研究就更具有值得開掘和探討的學術價值和文學意義。目前,學界對福克納的研究和對莫言的研究都已非常廣泛、深入,在主題、人物形象、藝術方法等傳統視閾的研究已經很成熟,取得了可觀的研究成果。以此為資源,福克納與莫言的比較研究得以不斷灌注生氣和活力,其研究成果也蔚為大觀。 從現有可查閱的資料來看,較早將莫言與福克納聯系在一起的學者當屬雷達和朱向前。雷達發表于1986年1月的文章《游魂的復活——評〈紅高粱〉》引述了李文俊評說福克納小說“神話模式”的兩段文字,并指出“紅高粱”“自然非‘神話’,它更接近中國詩歌的‘比興’,但用上面的話返求諸小說《紅高粱家族》,大約仍然有助于我們解開莫言之謎吧”。這年12月朱向前發表的文章《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郵票”——莫言小說漫評》借用了福克納“郵票般那樣大小的故鄉本土”的說法來描述莫言如何“把他筆下那塊‘郵票’大小的故鄉本土命名為‘高密東北鄉’”。雷達和朱向前雖未具體展開對兩位作家的比較研究,但他們敏銳目光下的只言片語和巧妙借用卻引導出福克納與莫言比較研究這樣一個廣闊而富有延展性的學術空間。 此后福克納與莫言的比較研究漸次鋪開,九十年代的研究重點主要著眼于福克納對莫言的影響,進入新世紀以后的研究則主要集中于福克納與莫言的平行比較研究,尤其是莫言摘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之后,關于兩者的平行研究更是成為該論題的主流。這些研究涉及話題十分廣泛,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具體來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文學故鄉的多維空間建構:福克納與莫言的故鄉書寫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
陳曉燕(1974-),湖北襄陽人,文學博士,現為湖北文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寫作學會理事,國際漢語應用寫作學會理事,襄陽市文藝理論家協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應用寫作研究,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比較文學》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世界性與本土性交匯:莫言文學道路與中國文學的變革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世紀以來湖北‘河流小說’研究”等多個科研、教研項目,多次獲得湖北文藝評論獎和襄陽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