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論古今學問:坦普爾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201238
- 條形碼:9787522201238 ; 978-7-5222-0123-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古今學問:坦普爾文集 本書特色
坦普爾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與洛克是同時代人,英國王政復辟之后,他開始了在愛爾蘭議會的政治生涯,后突然隱退,回歸以閱讀和寫作為主的生活方式。 在政治風云詭譎的歷史處境下,一個智識人如何秉持自己的精神內在,洞穿時代的滾滾波瀾?本書選編坦普爾爵士的七篇文字及其生平小傳也許能讓我們窺得一二見解。坦普爾爵士生逢英國內政與外事的動蕩,文人從政,后因厭倦英國多年來政策的頻繁更改,無力為祖國力挽狂瀾、更多作為,隱退江湖,想必他寫下的文字飽含了他對政治與人世普遍境況的智慧思考。身處當今之世的我們,可借以反思我們所正在經歷的內外變化,做一參照,究其根本,判明得失。
論古今學問:坦普爾文集 內容簡介
一百年前的《新青年》吹響了中國的啟蒙運動號角,以中國的啟蒙抗爭西方的啟蒙。如今,我們生活在反傳統的新傳統之中,既要繼承中國式的啟蒙傳統精神,也要反省西方啟蒙傳統所隱含的偏頗! ∪绻袊膯⒚蛇\動與西方的啟蒙運動出于截然不同的生存理由,那么中國的啟蒙理應具有不同于西方啟蒙的精神品質。 坦普爾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與洛克是同時代人,英國王政復辟之后,他開始了在愛爾蘭議會的政治生涯,后突然隱退,回歸以閱讀和寫作為主的生活方式! ∷诜▏R界爆發“古今之爭”時寫作《論古今學問》-文,引發了英法兩國就“古與今孰優孰劣”而展開的文藝與政制層面的長久論爭。坦普爾雖不是古典學者,卻敬重古人與古代學問,對人性有深具常識的敏銳洞察。在他看來,人的精神品質的好壞與經濟、技術的先進與否并不成正比,與古人相比,今人在道德品質上并未有明顯進步! 墩摴沤駥W問》收入坦普爾爵士作品七篇,并附其生平文字一篇,展現了歷史上的英格蘭陷于政制動蕩之時,關心國家命運與精神品質走向的智識人如何思考。
論古今學問:坦普爾文集 目錄
論統治的起源和本質
論民眾的不滿
論古今學問
伊壁鳩魯的園子
論英雄德性
論詩
為《論古今學問》辯
附錄坦普爾爵士的生平和品格
論古今學問:坦普爾文集 節選
《論古今學問》: 所有國家都有一種普遍的分法:無辜者與罪犯。另外一種普遍分法是:一類人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于自己的遺產或通過自己的能力、勞動和節約而得到的東西,另一類人不滿足于現狀,不依靠清白的途徑獲取更多財富,一定要訴諸其他途徑,從公平走向邪惡,從平和走向暴力。前者希望安全,保持現狀,后者愿意冒險,希望取得別人的合法物品。一個熱愛現在的政權和政府,盡力保證它的安全,另一個渴望結束這種游戲,重新洗牌,換一個新政府。一個喜歡穩定的法制,另一個喜歡隨心所欲的權力。然而,第二類人在通過派系紛爭和混亂攫取了足夠財富之后,開始根據財富逐漸改變他們的觀念,傾向于采用確定的秩序和穩定的法制。因此,以前的諾曼人在瓜分了英格蘭的土地和財富之后,大力維護古代撒克遜人的習俗或國家的不成文法,反對歷屆國王的侵占。近來的情形也是一樣。看看克倫威爾的軍官,他們起初火燒地契,平掉不屬于他們的土地。然而,成了富人和地產階級之后,他們也開始稱頌英國的法律,像我們的祖先一樣高度贊揚大憲章,腔調還更加動聽。 法律在*初得到一致同意并通過之后,一直得到很好的執行,確保人人遵守秩序。不滿、混亂和內訌頻繁發生的原因在于缺少執行或執行不力,而非法律制訂環節。有些優秀的立法者或立法機構可能提出某個優秀的政府建制,但無法保證其執行或保證維護該建制的官員一定睿智或善好,即使他們既睿智又善好,也不能保證他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做到盡職盡責! 〖偃缯ㄖ撇荒敲赐昝,法律不那么公平,而行政機關又有很多問題、無知或腐敗、過于僵化或玩忽職守、過于寬松或嚴厲,那么,相比于政府建制思想或實踐的缺陷,行政機關的問題使不滿和抱怨能夠找到更為正當的口實! ∪藗兓蛟S可以像討論類似話題一樣振振有詞地得出結論,*優秀的人治理的政府通常是*好的,無論建制是什么樣,壞人通常擔任要職并治理的政府就是壞政府。然而,這是太陽下的弊端,凡太陽下的事物由于偶然或很難改正的自然稟性都無法避免這個弊端。我們讀到,歷史一直如此,只有古代中國政府例外,因為其建立的基礎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深刻和睿智! 【踉趺茨芸偸沁x對人呢?人們的傾向很容易看錯,能力也是如此;外表很具有欺騙性;人們聲稱的信仰與實際往往不符;他們的原則隱而不露;他們的性情多變。很多人私德很好、很受人尊重,但做官就變壞,遭人痛恨;有人窮時誠實知足,富時貪婪殘暴;有人前一天膽大魯莽,第二天小心謹慎;有一段時間積極向上,其余時間游手好閑;有時追求遠大理想,有時貪圖眼前享受。不僅如此,一些偉大的將領曾以親身經歷和觀察告訴我,有些士兵一天英勇,另一天卻懦弱。莊重被當作智慧,機智被當作能力,隨口一說被當作心里所想,大膽的言辭被當作勇敢的心靈,然而人們常常發現,它們之間迥然不同。很多人擔任重要公職之后都露出了本來面目,他們的心智弱點若一直隱藏在私人生活領域,永遠也不會被人發現! 〈送猓趸驀也豢赡芘鼙閲业母鱾角落,搜羅適合擔任公職的人才。他們本身沒有千里眼和順風耳,大部分時間必須借助其他人的眼和耳去看和聽。因此,他們只能在很小的范圍內選擇*為熟悉的人。這些人上朝覲見一般是為了更多的榮耀和財富以及更高的職位,卻通常是*沒有資格的人,因此,他們為自己而非為國家效力。窮人、野心家、蠢人、傲慢和貪婪之人以及很多其他不滿足于家庭生活的人都急于擔任公職。那些冒失的、忙碌的、魯莽的、自鳴得意的人追逐獵物常常更加急切、努力和專心,因此常常能夠在優秀的人失敗的地方成功。根據長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在追求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財富方面,人類*具優勢的才能是狂亂不安、孜孜以求的精神。無論什么人,只要一心一意投入到某件事上,就從來不會想會失敗,或認為失敗的概率很小。然而,所有這些人都打著*為高尚的名義或以高貴名言為托詞掩蓋自己的目的,比如他們說,人不是為自己而生,必須要為人民獻出自己的時間、健康和生命;這樣想的人總是把這些美好字眼掛在嘴邊,使得真正相信這些字眼的人幾乎羞于承認自己的信仰。同時,那些高尚的、智慧的、富有的、謙卑的人具有隨遇而安的心境,通曉世界,了解自身,不在意甚至厭惡擔任公職,除非迫于國家的需要、君王的命令或朋友的極力勸說。自薦并孜孜以求的人不配公職,而*配得上公職的人既不自薦,或許也不接受委任。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
論古今學問:坦普爾文集 作者簡介
威廉·坦普爾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出身于倫敦的英國文人、資深政治家,洛克的同時代人,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作者)的老師,十七歲入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其時英國政治動蕩,坦普爾爵士十九歲時離開英國,廣泛游歷歐洲,后寓居愛爾蘭,拒任篡位者克倫威爾朝中職務。王政復辟后,坦普爾爵士當選愛爾蘭國會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長期作為英國大使與歐洲多國斡旋,締結和平或戰爭的盟約。后來也許是厭倦了英國自伊麗莎白王朝以來所有政策都頻頻發生變動,即便在大使職位上勤勉敬業多年奔走,卻未能如愿為國家做出最大的貢獻,諸多挫敗之后,坦普爾爵士最終向英王提出請求,希望像英國其他良民一樣度過余生,再不問政事。坦普爾爵士從此蟄居于自己的莊園,縱情于閱讀和寫作更兼園藝,時有賢哲與貴人來訪,并與英王及后來的詹姆士二世保持著長期的世外之誼,直至去世。 李春長,文學博士(中山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英美文學、比較文學和翻譯,在美國詩人龐德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創新。曾在《外國文學》、《中山大學學報》《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江西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幾篇;翻譯《論古人的智慧》(2006)、《圖書館里的古今之戰》(2015)等3 部,譯文十余篇,總計70余萬字;出版專著《龐德烏托邦思想研究》(2015);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項目“龐德《詩章》的主題思想研究”(08CWW002)與江西省社科項目“英國中世紀詩歌溯源與影響研究”(08WX60)等課題。目前主持國家社科項目“斯威夫特與古今之爭研究”(16BWW051)及兩項省級教改課題。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