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觸摸歷史的感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6327
- 條形碼:9787549636327 ; 978-7-5496-363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觸摸歷史的感悟 本書特色
可能有人見到這書名會感到奇怪:所謂歷史,不是都已過去了的事嗎?現代人怎么可以觸摸到?這是因為筆者是主要以考古學教學、發掘和科研為業的一介書生。在筆者看來,所有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考古遺存,都是歷史或日歷史的載體。各種質料的出土文物就不必說了,就是那些肉眼看不見的散布在遺址地層中的古代植物孢粉、植物蛋白石、特殊古墓葬中的空氣等,都可能留存有供歷史研究的可貴信息,需要用現代科技方法提取。所以,考古學者確實可以實實在在地直接觸摸到上超萬年、下以千年百年計的各種不同時期的歷史的。本書選取了筆者已發表的文稿計36篇,取書名為《觸摸歷史的感悟——四知堂愚陋齋考古學、民族學文稿選》。
觸摸歷史的感悟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歷年來的文稿45篇,其中有2篇是搶先發售發表。內容可分四部分:一、作者執筆撰寫的考古簡報和田野發掘報告5篇。二、考古文物研究論文19篇,其中有綜合研究史前中國母系制向父系制過渡問題,禮、禮制和龍、龍文化的起源發展問題等,從而將物質文化研究提升到對社會制度、禮制文化和民族精神等研究高度;有用考古學區系類型理論,探討了一些區域性考古研究課題;也有對一些具體文物古跡、古遺址、古墓葬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還有考古學與其他相關學科關系的研究論文。三、民族學研究論文5篇,涉及民族文物、都市民族學、民族學人才橫向培養、世界民族學人類學學科轉折點、21世紀世界民族學人類學展望等。四、考古隨筆、考察散記和歷史人物散論共11篇。這些篇章在此專業都很有見地,可供考古學、民族學、文物博物館學、歷史學研究者及相關大專院校學生閱讀參考,有相關的學術意義和出版價值。
觸摸歷史的感悟 目錄
觸摸歷史的感悟 節選
試論史前中國母系制向父系制過渡的歷史進程 “氏族,直到野蠻人進入文明時代為止,甚至再往后一點(就現有資料而言),是一切野蠻人所共有的制度”。④據現代考古學研究,氏族約發生于舊石器時代中期②,而且一產生即是母系。這是因為氏族起源的基本原則是外婚制和女性世系,外婚制決定夫妻必然屬于兩個婚姻集團,而在族外群婚體制下,父親個體不能確認,所生子女只能由母親撫養,世系也就必須只承認和只通過母親來計算和追溯。瑞典學者巴霍芬在他的《母權論》一書中,以此認為婦女成為唯一可確知的親長,享有高度尊敬和崇高威望,以致達到完全由婦女統治的地步,因而他提出了“母權制”的概念。的確,“氏族的全部力量、全部生活能力決定于它的成員的數目”⑨。即婦女的存在和她們的生育能力,事實上決定了氏族的存亡前途和發展希望。故早期氏族也稱為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發展到舊石器時代晚期,進入成熟期。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則發展到繁榮鼎盛期。正因為母系氏族有著長達幾十萬年的歷程,所以緊接著發生的從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就被稱為是“人類所經歷過的*激進的革命之一”。并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走向帶來了極為深刻而又廣泛的影響,而它本身的歷史進程,必然也是非常漫長曲折的。本文擬對此做初步探討。一、男性自覺意識的覺醒和自覺能動性的被激活,既是男性的首次思想解放,也是母系向父系過渡的首要思想前提中國遠古的母系制向父系制過渡的起步,*早可推到大約距今12,000年前的洪荒時代,相當于考古學上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即地球歷史開始邁向全新世的時候。那時至今日為止發生在地球上的*后一次冰期——中國稱大理冰期、歐洲叫玉木冰期結束了,全球氣候進人間冰期或冰后期。隨著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原來覆蓋在地表的大冰川大規模地消融和后退,氣候變得溫暖濕潤和多雨。多雨的天氣和冰川融水的流回大洋,使全球海平面普遍升高,更令早在14,000年前就開始發生的世界性海侵現象變本加厲。急速上升的海平面不僅使大片沿海陸地被海水淹沒成為淺海區,而且使內陸江河湖水不能流人大海,只能向四周低洼地區漫侵。我國江蘇洪澤湖、高郵湖等一系列湖泊,可能就是這次海侵留下的遺跡。在渤海灣西岸,海侵范圍達到黃驊、靜海和天津一帶,被稱為黃驊海侵。在我國東部沿海,海侵從蘇北往南經洪澤湖和界首湖西側,直到儀征、常熟、太倉、嘉定、青浦、松江及浙江蕭山一帶④。在廣西桂中地區,當時雖沒有受到海水倒灌直接影響,但因內陸河水無法人海,而使高山下的水流漫流四方,形成一個個環山淡水湖泊,并*終破壞了古柳江河道②。 不僅特大洪水鋪天蓋地,而且從晚白堊世開始一直延續到全新世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在形成喜馬拉雅山脈的同時,還極大地影響我國廣大地區地殼升降運動,引發地震和火山噴發等特大災害。特別是第四紀中晚期,喜馬拉雅運動還有一次極為普遍的強烈活動,主要表現為斷裂運動,這很可能與華北地區地震密切相關。而以大同火山群為代表的火山活動自早更新世起,一直延續到全新世。東北長白山脈的白頭山、黑龍江德都縣的五大連池、云南騰沖火山群等,在更新世末全新世初都有噴發。而這些歸根結底都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產物⑨。 P3-4
觸摸歷史的感悟 作者簡介
楊群,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系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考古學、民族學及相關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還曾作為考古領隊,主持完成了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的多項田野考古發掘任務。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