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416157
- 條形碼:9787571416157 ; 978-7-5714-1615-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 本書特色
跟診是中醫傳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每個醫學生進步的必由之路。醫學生在跟診中觀察、揣摩、思考,身臨其境地學習,能夠積累經驗,拓展臨床診療思路,提高診治能力。 本書作者為唐旭東教授的傳承弟子,這些弟子跟師抄方多年,對唐旭東教授的學術思想有著深刻的認識,對唐旭東教授的臨證經驗也有著深切的體會,故能準確把握唐旭東教授診療疾病的核心與脈絡。本書的編寫得到了唐旭東教授的大力支持,唐旭東教授不僅親自審閱書稿,還手寫點評部分病案。 本書可供醫學生、中西醫臨床工作者參考閱讀。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 內容簡介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通過對唐旭東教授門診中具有代表性的22個病案的回顧,對唐旭東教授診療10余種消化科常見疾病的經驗進行了解析與提煉。 該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唐旭東教授學術思想概述,下篇為唐旭東教授臨床實踐紀實。 其中,在下篇中作者精心選取了唐旭東教授門診中的經典案例,通過對案例的病情回放、背景知識、用藥分析及體會的介紹,重現唐旭東教授臨床診療疾病的實況,解析唐旭東教授臨證的思路。病情回放,主要是對真實門診病案進行敘述,其內容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主訴、現病史、輔助檢查、診斷(包括中醫診斷和西醫診斷)、治則、處方、復診情況等。背景知識,主要是對診斷明確的疾病進行相關西醫知識,如該病的概念、流行病學、診斷依據、診療要點等的介紹。用藥分析及體會,主要是不同跟診人分享自己對于跟診的思考與體會,包括從中醫角度對疾病的病因病機進行分析,對唐旭東教授診療該疾病的思路進行解析,對唐旭東教授診治該疾病的遣方用藥經驗進行提煉與總結。 該書作者為唐旭東教授的傳承弟子,這些弟子跟師抄方多年,對唐旭東教授的學術思想有著深刻的認識,對唐旭東教授的臨證經驗也有著深切的體會,故能準確把握唐旭東教授診療疾病的核心與脈絡。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可供醫學生、中西醫臨床工作者參考閱讀。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 目錄
**章 調氣論思想鉤玄
第二章 脾胃“通降論”及其應用
第三章 傳承“通降論”,創建脾胃病辨證新八綱
第四章 基于“通降論”,以“調中復衡”之法治
療脾胃病
下篇 唐旭東教授臨床實踐紀實
第五章 胃食管反流病
**節 非糜爛性反流病病案
第二節 反流性食管炎病案
第六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節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一
第二節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二
第三節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三
第四節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四
第七章 慢性萎縮性胃炎
**節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案一
第二節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案二
第三節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案三
第四節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案四
第五節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案五
第八章 胃下垂
第九章 殘胃炎
第十章 便秘
**節 慢性便秘病案
第二節 功能性便秘病案一
第三節 功能性便秘病案二
第十一章 功能性腹瀉
**節 功能性腹瀉病案一
第二節 功能性腹瀉病案二
第十二章 腸易激綜合征
**節 腸易激綜合征病案一
第二節 腸易激綜合征病案二
第十三章 潰瘍性結腸炎
**節 潰瘍性結腸炎病案一
第二節 潰瘍性結腸炎病案二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 節選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 (一)臨床研究 唐旭東教授在針對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及胃癌前病變的中醫藥治療進行臨床研究時,注重以脾胃“通降論”為指導,以恢復胃腑的通降特性、改善胃內環境為中心。以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藥治療為例,筆者受唐旭東教授學術思想的影響,不僅專注于抑制胃酸,還強調脾胃分治,重在降逆和胃、降氣導滯。如通降顆粒以通降胃氣的香蘇飲為基礎化裁而來,由紫蘇梗、香附、陳皮、枳殼、黃連、甘草等中藥組成。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爛性反流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表明,通降顆粒可以明顯改善病人的燒心、反酸等癥狀,同時,對伴有的噯氣、胃痛、胃脹等癥狀也表現出了明顯的療效,具有疏肝和胃、理氣通降的作用,與“通降論”對胃腸病的認知特點相吻合。筆者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胃癌前病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慢性胃炎中醫藥防治技術及規范的轉化應用研究”等臨床研究中,均以“通降論”為指導,依據臨床實踐專家共識制定臨床干預的綜合方案,初步研究結果證實了脾胃“通降論”的實際應用意義。 (二)實驗研究 對“通降論”代表處方通降顆粒的實驗研究表明,通降顆粒可以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血漿胃動素水平,并能明顯降低甲基橙胃殘留率,促進實驗鼠胃排空;同時,通降顆粒可降低實驗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胃酸水平,減輕胃酸對食管黏膜組織的損傷。 (三)臨床療效評價研究 “通降論”將脾胃系統視為一個功能整體,認為脾和胃之間相互影響。食管、胃、小腸、大腸之間在生理、病理上相互關聯。現代醫學認識到功能性胃腸病胃腸癥狀重疊現象嚴重,單靶點的化學藥物難以滿足臨床的需要。筆者承擔的基于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研究子項目“慢性胃腸疾病病人報告臨床結局(PRO)量表的初步研制”,正是以“通降論”對脾胃病的系統認識為依據開發的。該量表從反流、消化不良、排便狀況、心理情緒、全身狀況、社會功能6個維度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為功能性胃腸病及其他慢性胃腸疾病提供了全新的、符合中醫藥認知特點的PRO量表,可以較好地反映中醫藥復方療法的療效優勢,目前已經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胃癌前病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慢性胃炎中醫藥防治技術及規范的轉化應用研究”等課題中應用。 五、脾胃“通降論”未來研究展望 “通降論”是在繼承脾胃病經典理論基礎上,結合現代中醫臨床實踐提出的新理論,符合現代胃腸動力學的相關理論,在指導中醫脾胃病的臨床論治方面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同時實驗研究也證實,以脾胃“通降論”為指導的中藥復方,如通降顆粒,具有促進胃腸動力、抑酸等作用,與消化道的生理、病理特點相吻合。需要說明的是,“通降論”是包括脾胃(胃腸道)生理、病理、治療在內的有機的體系,而不是單純的理氣通降法。它在宏觀上圍繞恢復胃腸道動力的目標,將虛實、寒熱、氣血、病理產物等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
跟診紀實唐旭東脾胃病杏林傳真 作者簡介
王鳳云,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脾胃科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脾虛重點研究室副主任,為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唐旭東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和學術經驗繼承人。2016年度中華醫藥貢獻獎獲得者,2017年度“首都十大杰出青年醫生”獲得者。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等課題9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20余篇,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 李博,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秘書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市中醫研究所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中心主任,日本京都大學訪問學者。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為北京市中醫藥傳承“雙百工程”學術繼承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項,倡導“醫患共建式循證療效評價”。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