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何謂中國 本書特色
1.什么是中國?歷久彌新是中國,多元一體是中國,人文化成是中國,大一統是中國。
□.該書不僅是認知中國文明體系的捷徑,更是增進□□共識、提升文化自信的典范之作。
3.該書去除西方視角,整體把握中國。
4.本書展示了中國論述的正確方法:注重社會經濟基礎,注重各朝代制度貢獻。
何謂中國 內容簡介
如此多面向的中國,是如何形成與建構的,又是如何維系與轉型發展的?
從古代到當今,從大漠到海疆,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姜義華先生,重新審視了中國自身的文明歷程,提煉出中國文明的核心特質,給讀者提供了理解和把握她的基本框架。
該書不僅是認知中國文明體系的捷徑,更是增進民族共識、提升文化自信的典范之作。
何謂中國何謂中國 前言
我們要哪一種歷史?
歷史認識是一種三極思維。客觀存在的歷史實際,可以稱為歷史1;歷史實際所留下的各種遺物、遺址、文獻、口述和其他資料,可以稱為歷史□;歷史研究者、歷史詮釋者、歷史認識者,可以稱為歷史3,這三者都是具有強大能動性或強大生命力的有機體。
客觀存在的歷史實際之所以也是具有強大能動性或強大生命力的有機體,是因為歷史實際所蘊含的許多本質性的內容、功能,往往要在不同世代的交替與歷史的不斷演進中方才能夠逐步釋放或顯現出來。我們所獲得的歷史認識,正是這三者彼此互相作用的結果,可以稱為歷史4。
歷史認識的不同主體即不同的歷史3,時空環境不同,社會關系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價值體系不同,審美標準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對歷史□掌握的范圍、程度不同,所獲知的歷史4自然不會相同。但歷史1終究是客觀存在,歷史1的客觀實在性是不容否認的。至于為了某些特殊利益、特殊目的,而千方百計曲解歷史,甚至偽造歷史,其結□,總不免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受到歷史的無情懲罰。
“中國”毫無疑問是客觀實在的歷史1,關于“中國”的各種文獻記載與遺物、遺址,屬于歷史□,一些自不量力者硬要通過對歷史□有選擇的、片面的解讀,否定歷史1的真實存在,□終不可避免地會在歷史實在面前碰的頭破血流。
□0□1年6月
何謂中國 目錄
中為天下之大本
生生不息是中國
擁有獨立主權的中國
謀求國際平等地位的中國
正在加速實現現代化的中國
第二編 多元一體中國
創造了中華文明的中國
各族群多元一體的中國
地理上乃至生態上的中國
第三編 人文化成的中國
以人為主體的中國
禮儀之邦的中國
國魂與民魂重鑄的近代中國
走向現代的文化中國
第四編 大一統的中國
構建了大一統國家治理制度體系的中國
百年來大一統國家成功再造的中國
偉大的解放運動: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
中華文明歷史性躍進的中國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以□□□□□為中流砥柱的中國
何謂中國 作者簡介
姜義華,江蘇揚州人,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化學院特聘教授,歷史學家。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