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大海,大海(艾麗絲.默多克作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88149
- 條形碼:9787532788149 ; 978-7-5327-881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海,大海(艾麗絲.默多克作品) 本書特色
默多克是史上入圍布克獎次數*多的布克獎得主;本書是1978年布克獎獲獎作品。
大海,大海(艾麗絲.默多克作品) 內容簡介
布克獎獲獎作品。作品描寫的是年已六十的查爾斯?阿羅比,集導演、劇作家和演員于一身,是英國戲劇界備受崇拜的偶像人物。當他準備從自己光彩奪目的倫敦世界退休,“誓言要棄絕魔法,成為一個隱者”時,他選擇回到大海邊定居。他希望,至少,可以逃離“那些女人”……但出乎意料地,他竟然遇到了舊日的初戀情人,查爾斯篤信佛教的堂弟詹姆斯也來到了海邊,原本期望的平靜生活就此接近改變。他不但看到有怪物從海浪中騰空升起而驚駭不已,也發現自己雖想離群索居,卻被自己的幻想與妄想所包圍而深感困擾。
大海,大海(艾麗絲.默多克作品) 目錄
史前001
歷史091
之一091
之二111
之三152
之四237
之五343
之六389
后記:日子繼續下去477
大海,大海(艾麗絲.默多克作品) 節選
史前 五月和藹的陽光讓我寫作時面對的這片大海顯得亮炯炯但不是金光四射。潮汐已經平復,海水靜靜依偎在陸地上,幾乎不起一絲漣漪或泡沫。近地平線的海面是一片豐艷的紫色,點綴著等距的翠綠線條。地平線處的海水則是靛青色。近岸的海水(從我的位置看過去,像是被框在一些肉瘤般隆起的黃色巖石中)淡綠而清冽,倒影的陽光較少,但不是透明的,只是半透明——這里是北方,即使燦爛的陽光也無法穿透海水表面。在巖石被海水輕拍過的地方,留有薄薄一層七彩的肌理。靛青色的地平線上方,天空非常蒼白,像被鉛筆畫上了淡淡的銀線。近頂部的天空逐漸轉藍,予人一種正在振動的感覺。但整個天空看起來冷冰冰的,就連太陽看起來也是冷冰冰的。 上述的文字,是我打算用來作為回憶錄的**段。寫作當時,我剛經歷了一件極不尋常也極恐怖的事。雖然事情發生距今已有一段時間,而我也找到一個可能的解釋(雖然并非完全有說服力),但心情仍未平復到足以把事情的經過寫下來。也許,再過一段時間,等我心情更平復些,頭腦更清晰些,我就能那樣做了。 我說要寫一本回憶錄。但我現在寫的這東西,*后真的會是一本回憶錄嗎?時間自會分曉。就目前來說,這本寫了才一頁的東西,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日記而不是回憶錄。那么,就讓它是一本日記好了。我真后悔沒有早早開始寫日記,要是早那樣做,那將會是一部何等不平凡的記錄啊!但現在,我生命中發生的大事都已過去,唯一留待我去做的只是“在靜思中憶往”。我想寫回憶錄,是為了懺悔非常自我中心的一生嗎?不全然,但也相去不遠。我當然不會告訴劇院界的紳士淑女這件事,因為他們聽了一定會笑破肚皮。 劇院無疑是一個可以讓人明白人生榮耀何其短暫的地方: 唉,所有的金碧輝煌,不過都是注定會消逝的滑稽劇罷了!如今,我誓言要棄絕魔法,成為一個隱者,除了學習怎樣成為善良的人以外,什么都不干。人生的*后階段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沉思的階段。我會遺憾沒有讓這個階段更早展開嗎? 我必須寫作,這是相當清楚明白的,但是以一種相當不同于我以往的風格來寫。我以前寫的東西,都不是認真寫的,而且是蓄意如此。但這一次,我是為了傳承永久而寫,我寫的這個東西,也不由自已地希望可以長存下去。對,我是把這本小書擬人化了,這是因為,它的生命雖然是我賦予的,但卻似乎已產生出自己的意志。它希望活著,希望可以一直活下去。 我曾考慮寫成一部札記,但不是為了記錄即將發生的大事(不會再有這樣的大事了),而是記錄我的思想和日常觀察: 也就是記錄“我的哲學”,一部以描述天氣與其他自然現象為底本的沉思錄。我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大海。單用文字摹描,就可以寫出一整本書來。我當然也樂于寫一些有關四周環境(動物樣態與植物樣態)的扎實敘述。盡管我不是當塞爾伯恩的懷特 十八世紀英國博物學家、牧師,所著《塞爾伯恩博物志及古跡》一書為英國**部有關博物學的名著。的料,但如果能堅持寫下去,這樣的東西應該會相當有趣。此刻,從面海的窗戶,我看見三種不同的海鷗、一些燕子、一只鸕鶿和無數在花朵間翩翩起舞的蝴蝶。那些花朵,都奇跡似的生長在岸邊的黃色巖石上。 我決定不特別講究文筆的優美,因為那只會搞砸我的計劃,而且讓我看起來像個笨蛋。 北海啊北海,你才是真正的大海,你清澈慈惠,是發臭混濁的地中海所無法比擬的! 他們說這里有海豹,但我迄今還沒看到過一只。 當然,硬要把“回憶錄”和“日記”或“哲學札記”區分開來是沒有必要的。讀者諸君,在向你們娓娓道來的時候,我大可以同時告訴你們我過去的生活與我的“世界觀”。有何不可呢?這些都可以在我反省的過程中自然流淌出來。在沒有焦慮的情況下(我真的把所有焦慮都拋諸腦后了嗎?),我將會發現*適合自己的“文體形式”。不管怎樣,為什么現在就要倉促決定呢?稍后,如果我高興,我大可以把這些隨筆視為草稿,再加工為更詳盡連貫的敘述。天知道當我開始憶往時,我的敘述會不會變得相當有趣呢? 懺悔自我中心的人生: 自傳會不會是*好的方法呢?但既然不是哲學家,我唯一能反省的方法,就是透過反省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歷險來反省世界。而我也覺得,思考自己是誰的適當時刻終于到了。這聽起來很奇怪,因為我既然一向被大眾媒體稱作“暴君”、“韃靼人”或“饑渴權力的怪獸”,又怎么會從未思考過自己是誰?但真的是這樣,我是個身份認同感非常模糊的人。 一直到*近,我才開始覺得有必要寫一些同時具有個人性與反省性的東西。在那些隨性涂寫的日子,我一直認為,這輩子我唯一會出版的書大概只是一本食譜! 也許我可以開始自我介紹了——我忽然想到,*需要向大家自我介紹的人,就是我自己。寫自傳是多么奇怪的一回事。如果我寫的這些東西在不久的將來付梓,那么讀到的人一定會覺得我根本沒有自我介紹的必要。一個血肉之軀的名聲可以持續多久呢?我擁有的那一類名聲不會維持很久,盡管已經夠久了。沒錯,沒錯,我是查爾斯??阿羅比,當我在寫這些文字時,已年過六十。我一無妻兒,二無兄弟姊妹。我一直是那個大名鼎鼎的我,是那個被名聲裝點得閃閃發亮但一戳就破的人。我很久以前就決定,一過六十歲就要從劇院退休。(“你永遠不會退休的,”威爾弗雷德說過,“你做不到的。”)事實上,我對劇院已經厭倦,已經受夠了。這一點是沒有一個熟悉我的人所能預見或想像的——不管是尚在人世的西德尼或佩里格林或弗里齊,還是已逝的威爾弗雷德或克麗芒。這不只是符合“急流勇退”真理的明智做法(多少演員和導演是可憐兮兮地賴到噓聲響起才下臺一鞠躬?),也因為我已厭倦劇院的一切。這是一個心靈上的轉變。 “好吧,走吧,但不要幻想可以再回頭。”他們說。謝啦,我根本不想回頭!“如果你停止工作,一個人生活,就會靜悄悄變成瘋子。”(西德尼的高見。)我會變成瘋子?才怪!這是我平生**次覺得自己完全神志清醒、自由自在和愉悅快樂。 我會離開,并不是因為我開始像某些人那樣,變得對劇院“深惡痛絕”(我媽媽就是這樣的人,而且終其一生如此)。我只知道,如果繼續待下去,自己就會從靈性上凋萎,就會失去某件一直耐心陪我走過人生的東西。這東西不但與我的工作無關,反倒是與之徹底分離。如果我再不在意,它就會離我而去。我聽詹姆斯說過,有些人死前會躲到洞穴里去等死。唔,這樣的話,這里就是我的洞穴。我也把那珍貴的東西帶來了,準備要打開它,就像是要打開一件包著的驅邪物一樣。這番話聽起來多么堂皇和自負!但我得坦承,我也不太了解自己在說什么。好沉重的反省,且讓我們中斷一下吧。 上述的沉思是寫于一連串空閑孤獨的美妙日子里的。我記得,這樣的日子是我以前一直夢寐以求但又太不相信自己有朝一日會得到的。 我又開始游泳,卻仍找不到*適當的地點。今天早上,我直接從*接近我房子的巖石處跳下水。那些巖石幾乎是垂直插入水里,不過上面有很多的裂隙和巖突,足以形成一道不牢靠的樓梯,讓我爬上岸。我稱這片巖石為我的“小懸崖”,盡管它在低潮時離海平面也不過二十英尺。水當然很冷,但幾秒鐘后,水就像在我身上裹了一張溫暖銀亮的皮膚,讓我覺得自己是個長了鱗的男性人魚。我的血液因冷水的刺激而洶涌澎湃,為我注入了新的力量。對,大海才是我的原鄉。一想到自己是十四歲那年才頭一次看見大海,我就覺得怪之又怪。 我是個善泅而無畏的泳者,不害怕洶涌的水流。今天的海水很溫和,與我習慣像海豚一樣嬉戲其中的那些大洋完全不同。但我卻遇到一個幾乎是技術性的難題。盡管水流溫和,可是我發現自己幾乎爬不回巖石上面去。“小懸崖”有點太陡,它上面的巖突也太窄了。溫和的細浪不斷逗弄著我,一下把我推向巖壁,一下又把我扯開。我的手指拼命想勾住一處裂隙,卻一而再、再而三被拉開。后來因為覺得累了,我試圖繞到別處登岸,但發現困難有增無減: 其他位置的巖石雖然沒那么陡,但卻更光滑,要不就是長著滑不溜丟的野草,我根本攀不住。*后,我還是回到原處,奮力再試,這一次成功了,手指腳趾并用,爬上了一片巖突,用跪行的方式側著往上爬。等我到達巖頂,躺在太陽下面喘氣時,才發現手和膝蓋都在流血。 自搬來此地以后,我就一直享受裸泳之樂。這一帶都是巖石海岸,無法吸引游人,感謝主。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看得見討人厭的沙子。我聽說這一帶被稱為丑陋的海岸。但愿人們長此下去都是這樣認為。這里的巖石向著前后兩個方向不斷延伸,但樣子并不優美。它們是黃褐色的,布滿結晶似的微粒,成堆笨拙而不規則地疊著。在海潮線下面的巖壁上,叢生著晶瑩發亮的深褐色海草,散發出難聞的味道。但在海潮線的上方和一些隱蔽的角落,這些巖石卻可以提供攀爬者許多隱秘的樂趣。那兒有很多V字形的溝壑,自成一個個小水坑,要不就是有著各種形狀漂亮的石頭巖屑堆。再來還有各種不知是用什么方法生根于巖石縫里的花朵: 粉紅色的海石竹、紫紅色的錦葵、迤邐的白色剪秋蘿,還有一種葉子像卷心菜的藍綠色花朵,以及一種類似虎耳草的小東西,它的花葉小得幾乎肉眼看不見。我得找出放大鏡,好好研究一番。 這里海岸線的一個特色就是海水有時會在巖石上沖蝕出一些洞孔。這些洞孔夠不上洞穴的規模,但在游泳者的眼中卻十分壯觀,也帶點邪惡陰森。在我的房子附近某處,大海甚至把巖石沖蝕成一座拱橋的形狀,其下方是一個四壁光滑的深洞窟,海浪怒吼不絕。站在“橋”上,看著翻騰的海浪在密閉的巖窟里涌進涌出,帶給我莫名的樂趣。 自從寫下上面的文字以后,又過了一天。天氣仍然是幾乎完美無瑕。自搬來此地后,我未曾收到信,這有點怪。我的前秘書考夫曼小姐相當好心,答應幫我在倫敦先過濾掉談公事的信件。嗯,沒有來信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除了莉齊以外,我又稀罕知道誰的消息呢?而莉齊說不定度假去了。
大海,大海(艾麗絲.默多克作品) 作者簡介
艾麗絲??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是英國二十世紀z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同時也是位貨真價實的哲學家,被譽為 “全英國z聰明的女人”。她的哲學思想深受克爾愷郭爾和薩特的存在主義影響,哲學寫作又深受西蒙娜??韋伊與柏拉圖的影響,其小說創作致力于探討善與惡、性關系、道德困境與無意識的力量,以其對于個體內心生活的關注和深入探討,延續了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喬治??愛略特與普魯斯特等小說大師的偉大傳統。默多克共六次進入布克獎短名單,為該獎歷史上獲得提名z多的作家,并以《大海,大海》奪魁。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