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史發生學對話錄(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4925
- 條形碼:9787536094925 ; 978-7-5360-9492-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史發生學對話錄(精裝) 本書特色
本書以課堂師生對話的方式,分析評述了多部較有影響力文學史著作,把文學史置于和思想史、社會史、政治史、藝術史等知識體系的多重對話中,充分關注以往研究較少強調的民族問題、地域問題、家族問題、圖像問題、文化心理問題等因素,以探求文學史的“本性”與“彈性”,并在此基礎上找尋新的發展契機。
文學史發生學對話錄(精裝) 內容簡介
楊義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學術研究每十年轉換一個方向,從當代文學到古代文學,都留下他思索的印跡。 《文學史發生學對話錄》來自楊義給博士生上課的課堂實錄,深入淺出,小叩大鳴,含金量相當高。師生對話中碰撞出來的新觀點也是本書亮點。楊義具有非常宏闊的治學視野,各種材料隨手拈來,一種思想游走的節奏暗含在書稿之中。 從古到今、由高雅而通俗、由漢族而少數民族,從“三大元典” (《道德經》《孫子兵法》《論語》)到“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這本對話錄可謂是一部“極簡中國文學史、學術史”,是楊義眾多學術著作中極有特色的一本圖書。
文學史發生學對話錄(精裝) 目錄
對話一?? 高端文學史的特質和標準
一、問題的起因
二、我喜歡的文學史
三、文學史的私人性和對話意識
四、魯迅寫文學史的經驗
五、文學的表達受現實的表達模式的制約
六、還原歷史現場
七、文學地理與禮樂文明
對話二?? 文學史如何發端
一、理想文學史暢想曲的第二樂章
二、小說史與文學史
三、文獻學的根基需要史識點亮精神
四、春秋晚期“三元典”與文學史的發端
五、尊重中國人的原創權
六、以還原的思維方式直接面對經典
七、“文化重于種族”的原理
八、現代性是一個歷史概念
九、中國人的時空模式
十、第七名舉人的怪圈
對話三?? 文學史的連續性和階段性
一、大文學觀的驅動力和靈性
二、中西文學史分期的異同
三、國家不幸詩家幸
四、價值觀過濾著文學史
五、“元小說”與“反元小說”
六、“先秦小說”的發生學
七、諸子學與文學
八、詩騷傳統與人文地理學
九、從屈原賦到宋玉賦
對話四?? 文學史寫作的取材問題
一、取材于把握典型
二、取材要直趨材料的原本
三、注意文本中的歷史文化地層疊壓四、揭示文學史的思想史底蘊
五、以史識點亮文獻學
六、既把握經典,又鑿破經典
七、文學史與經典史
八、東西方大傾向下的這樣那樣的例外
九、民族對經典的選擇
十、經典的發生學與時代思潮的總體進程
對話五?? 開拓文學史的新視野、新境界
一、從選材入手開發趣味性
二、個人的生命體驗和整個民族的生命體驗
三、培養好奇心和追問究竟的欲望沖動
四、著手解決中國文化根本上的重大命題
五、王綱解紐,文學精靈就蹦蹦跳跳登場
六、反歸納法的妙用
對話六?? 文學史寫作的個案研究法
一、叩問典型個案
二、從發生學上考察“明代四大奇書”
三、中國史詩的形成
四、“主弱從強”的人物結構
五、巾幗與須眉
六、邏輯、非邏輯、反邏輯
七、警惕“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八、《東坡笠屐圖》的人生風范
對話七?? 文學史關注的空間與關注者的立場
一、“神魔小說”,神也是魔,魔也是神
二、游戲的筆墨,出自自由的心態
三、“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四、社會思潮與文學經典的形態
五、中國民間精神寫照的史詩性作品
六、讀書變成了讀智慧
七、結構之道和結構之技
八、中國學術走向世界要靠兩條腿
對話八?? 文學史著述者的本體素質
一、對《紅樓夢》的解讀觸及中國思想文化的根本
二、關于“釵黛合一”
三、以“太虛”追尋莊子詩意棲居的生存哲學
四、興趣讀書和哲理讀書
五、超悲劇的“鳳凰涅槃”
六、群星燦爛與“一覽眾山小”的文化景觀再思考
七、經典化與快餐化
八、揣摩是讀書的樂趣
九、以故事的形式打開的民族歷程、民族精神的教科書
文學史發生學對話錄(精裝) 節選
“先秦小說”的發生學 女同學B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西方確實有宗教的傳統,用宗教的傳統去解決很多敘事問題。很多文學發生,與《圣經》的本源性有關。后來各種宗教進入了中國,比如佛教的俗講勸善的文本,韻散結合,影響了勾欄瓦舍的說書,衍化為中國的章回小說。這就用宗教去解釋沖突的一個文學傳統。一些深受大家歡迎的流行小說,還有很多的戲曲,像《寶蓮燈》啊,都是戲曲的文本,逐漸刺激了閱讀的潮流,這也是中西敘事文學發生發展的一個差別嗎? 老師:西方有神與魔之戰,就是從兩極對抗的體系中來產生文學的敘事。中國人呢,講究烹飪之術,實際上先把自己做好,有一個堅強的主體,然后再克敵制勝。中國注重人的心性修養,就是從我做起,先把自己治理好了,再推及其他。“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軍形篇》說 :“孫子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故曰 :勝可知,而不可為。”先要自己立于不敗,然后尋找敵人可敗的地方。自己無形,敵人有形,你以無形去打有形,那你就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比如說我要進攻你,到底是從哪里打,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就要用十倍的兵力才能防備人家。那么,我就抓住你一面來去攻擊,集中優勢的兵力來攻擊,這就是有形和無形的辯證法。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掌握切實的訊息,發揮間諜的作用。《孫子》十三篇,*后的一篇叫《用間》,講了因間(鄉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間諜的形態。它甚至認為伊尹原來是在夏桀那里當間諜,姜子牙原來在商紂那里當間諜,*大的間諜就是伊尹和姜子牙,就是所謂“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 ;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這是因為對敵作戰,必須知己知彼,把敵人的底細摸透了!秾O子兵法·謀攻篇》說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痹谲娛露窢幹校攘私鈹橙耍至私庾约,百戰都不會有危險 ;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 ;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每戰都有危險。這就是說,戰爭中的情報系統很重要,F在我們打仗,空中的偵測衛星,用來偵察敵軍的動態。如果說沒有情報,打仗就是瞎子摸象,碰到什么打什么。我看到,孫武把伊尹、姜子牙說成*大的間諜,當成《孫子兵法》十三篇里面*后一句話,這是《孫子兵法》的結穴處。 “神魔小說”:神也是魔,魔也是神 老師 :我曾和大家討論了“明代四大奇書”中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今天主要討論《西游記》和《金瓶梅》“奇”在哪里。 男同學 A :我自己在讀《西游記》的時候,就有一些疑問,比如說在小說的前面部分,孫悟空大鬧天宮,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可是到了后面的部分,他可能就被某些小妖怪搞得焦頭爛額,施展不開手腳,或者是顯得其實本領并不是太大,還需要到處請救兵。 就是這么一種非常大的落差,讓人感到很奇怪。后來看到一個 《西游記》版本學的研究,了解到其實《西游記》成書的過程非常長,各地方民俗與宗教的不同的故事糅雜在一起。*后吳承恩并不是作者,他只是一個編撰者,把它統一起來,加以疏通。包括稱呼也有不同,孫悟空在前面被稱為“齊天大圣”,到了后面就被稱為“孫行者”,稱呼就有了變化。 我覺得“齊天大圣”應該是民俗信仰中的一種稱呼,“孫行者” 是佛教里面的一種稱呼。我發現,福建這邊有五種猴精的信仰,就是信奉猴子,慢慢地對猴子產生恐懼、敬畏心理。當地一開始是比較閉塞的,到了后來,某一位作家到了這個地方以后,發現了這些故事,把這些故事納入《西游記》的系統。 還有就是沙僧,也有不同的版本。比如說同樣是佛教的故事,沙僧遇見唐僧的時候,有時候是幫助他們 :當唐僧一行人到了沙漠里面,沒有水喝,就突然間憑空出現了沙僧,作為一個神的形象來幫他們渡過當時的難關。但是我們現在讀到的版本,說沙僧是流沙河的吃人妖怪,是以一個魔的形象,出現在唐僧的面前。 所以《西游記》讀下來,確實感覺就像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雜燴一樣,可能*開始這些材料是零散的,或者是某些人、某些作家、某個群體為了宣揚某一種文化,單獨創造了一個故事。內核一開始是宣揚佛教的故事,后來再有人創作的時候,又加上了道教的故事,然后在外面可能是民俗信仰的故事。就像做奶油蛋糕一樣,一層一層地把各種調料和奶油抹上去,很美味,層次非常豐富。 老師 :戰斗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為誰戰斗,如何戰斗,有何拖累,有何支撐,結果如何,如何結果,都有一系列的參數。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無牽無累,盡情揮灑,酣暢淋漓。但是取經途上,就有一個拖累叫作唐僧。唐僧沒有火眼金睛,往往人妖不辨,常常落入妖怪設好的圈套,自己沒有什么本事不算,還長著一身吃了讓人長生不老的嫩肉,引得男女妖精垂涎三尺,步步招災惹禍。他還耍著師父的威風,念緊箍咒,給孫悟空造成了很多的掣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一再吃了這種苦頭。所以有這么一些問題都找上門來,如果單是孫悟空這樣去取經,一個跟斗云翻過去就萬事大吉了,如今卻啰里啰唆,拖泥帶水,叫他如何不揪心? 《西游記》是一種文化神話,而不是原始的神話。魯迅稱它是“神魔小說”——神也是魔,魔也是神。太上老君冶煉的神鐵,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遺下的定海神針鐵,放在東海。金箍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是一段烏鐵 ;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 :“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边@似乎和原始神話沾了一點邊,卻變成了孫悟空所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就是說原始神話,已經是它的遙遠的背景,它是帶有很濃的文化意味的后神話小說,具有個性的神話,夾雜著百物神話。中國的神話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到了明代產生《西游記》的時候,已經不是原始神話了,而是滲透了不同宗教和民俗信仰的因素。神話想象混合著宗教思潮和民俗文化信仰,更多的是鳥獸蟲魚的百物神話。在十二生肖中不少動物都變成了神和魔,尤其是猴子、豬、牛,這就把神魔的斗爭家常化、人情化了。 中國民間精神寫照的史詩性作品 老師:《金瓶梅》采取的是一種罵盡諸色的調侃的寫實,是一種自然主義的寫法。“四大奇書”轉一個身之后,出現了《金瓶梅》,它在寫作的文化心態和審美形態上都做了與其他三部書不同的嘗試,做了**個敢吃螃蟹的人。尤其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說書人在大庭廣眾中熱情奔放、口若懸河地講一個個古老且帶有傳奇色彩的夢。而《金瓶梅》是以冷靜的、清醒的,又輕蔑和嘲笑的眼光,由書齋來看市井,看這些說書人周圍的世界,告知說書人從古老的夢轉過頭來看看周圍這一個世界。這一個世界離說書人不遠,但是說書人對它很是隔膜。在這么一個人群世界里,、《金瓶梅》看出了市井生活和市井說書之間存在的悖謬。也就是說,說書人的那一套,離現實生活太遠了,中國的敘事智慧就在這里返回書齋。但是《金瓶梅》所返回的再也不是一個封閉的書齋,它依然有市場的信息和市場的因素參與。所以《金瓶梅》寫得淋漓盡致,也賣得很好。它是案頭和市場結合成的書齋,由于文化視角的不同,《金瓶梅》對說書人津津樂道的那種傳奇性進行細膩、滑稽的模仿,就像《堂吉訶德》戲擬騎士小說一樣,對說書人津津樂道的那一套,進行細膩的戲擬,站在一邊看笑話。西門慶熱結十兄弟,實際上是對桃園結義和梁山泊結義的一種戲擬,因為這個結盟失去了生死與共的真誠,而是互相耍心機,拆臺,奉承,占人家妻子,奪人的財產。原來結義中的那種神圣感、莊嚴感在這里被滑稽化了。細膩的嘲諷是一種新的智慧,一種優越的幽默又無可奈何的智慧,暗藏著人心不古、現實沉淪的一種感慨。所以戲擬者、諷刺者往往帶有文化保守的色彩,針砭整個社會在金錢和權勢的支配下,變得野獸化了、市儈化了………… “四大奇書”把對中國宋、元、明這三代的民間生態、民俗文化、文人對社會文化生態的反思寫得非常深入,寫到它的底子了。水桶掉底就不用提了,已經露出了渣滓。我們要改造國民性,弘揚健康的道德精神,不看這些書行嗎?切不可把這些書看成是文人的舞文弄墨,它們涉及民族心靈的層層疊疊的陰影和污垢。所以說“明代四大奇書”,尤其是《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是中國民間精神寫照的史詩性作品,是認識民族內在精神幽深處的一條通道 ;《金瓶梅》呢,則是對民族精神內在通道的黑幽幽的窺探和反思。我們只要有這樣的閱讀態度,就不會使這些奇書的閱讀流于表面,或者誤讀。這是新闡述法的新之所在。這種對情欲與死亡的闡釋和解讀,是一種智慧!端疂G傳》寫情欲與死亡,是從男人的角度來寫的,是用綠林好漢的角度去看情欲與死亡的!督鹌棵贰酚懈羁痰那橛c死亡,情欲膨脹,自取滅亡,把市儈風及市儈風中的情欲與死亡寫得淋漓盡致!督鹌棵贰泛汀端疂G傳》展示的是市井社會和綠林社會的兩個江湖。 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四大奇書”,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高招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開始的時候是口傳的文學?趥魑膶W的創作主體是帶有群眾性的,很多人在講,口耳相傳,它的文本是流動的,不斷地滾雪球。它有再生性和再創造性,在民間是師徒傳授,而且不同的人講同一個故事,對臺競爭,這一邊可能講石秀跳樓,那一邊可能講武松殺嫂,誰能把觀眾爭取過來,就看誰講得火爆、煽情,講得風風火火,吸引得聽眾神魂顛倒。通過演對臺戲,對臺競爭,長期流傳,互相借鑒,然后實現多元的整合,*終達到集中眾人的智能而成熟。它能夠提供很大的空間和機遇,把那些*吸引人的、*精彩的智慧篩選進來,組合進來,雪球越滾越大,越滾越精彩,滾出各種花樣。同時又有文人,主要是下層文人、書會才人,在不同的階段加以記錄、整理、發揮、提高。它是一種民族的集體智慧的創造,是長期競爭選擇的結果,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競爭是生存的動態過程,有競爭才能夠提高生存的質量,通過競爭,“四大奇書”出現很多跟我們民族的深層智慧連接起來的智慧。 我們先看《西游記》。《西游記》師徒四人,加上一匹白馬,這是組合結構。過去的講法就是如金木水火土五行,這里面包含著很深的原則,因為四人的特征各異,優勢互補,隱藏著矛盾,又在互相制約中合作到底。一旦產生了人物組合,就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文化問題、審美問題。其中敘事智慧的**個原則叫“主弱從強”:**把手比較懦弱,卻代表著道德,代表著信仰,代表著理想,沒有他就失去方向,只有他,也無法斬關奪將,將寸步難行。跟著他的幾個徒弟很強,法力無邊,破妖闖關。這是德、智、力分家的合作。在《西游記》里面,唐僧是信仰和意志的化身,但是他很懦弱。如果跟從他的人不是很強,那身嫩肉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他早就給妖怪蒸熟來吃了,或者被女妖精拉去當女婿了。他外力不強,內心卻無比堅定,又有一幫法力強大的徒弟七手八腳幫他去除妖滅魔,二者之間就形成了一種敘事的張力。主人的嫩肉是妖怪垂涎三尺的美味,到處是陷阱,只好讓跟從他的徒眾變成除妖破災的生力軍,這種險象環生又逢兇化吉就引出了連臺的好戲,這就是中國敘事設計全盤時主從人物的智慧。沒有這種“主弱從強”的原則,《西游記》寫不了這么長,也寫不了這么好看。 那《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雖然少了一點魔幻,但是它們的敘事智慧也不差!度龂萘x》里劉備和他那幫富有智慧、武略高強的部屬也組成了“主弱從強”的人物結構。劉備夠懦弱了,他讓了徐州,又讓了荊州,老是走投無路,被人家打得到處跑,站不穩腳跟,落荒而逃。但是他是仁義的化身,代表著亂世中的正義,他有一種道德的力量,也算得上是一個明主,必須要有諸葛亮這種智慧人物和關、張、趙云這種武將跟隨他,才能建立王業!爸魅鯊膹姟保魇堑赖,從是智慧和力量,德、智、力分家又合作,才能夠寫出風生水起的戲劇性。《水滸傳》中宋江跟吳用、林沖、武松他們不也是“主弱從強”嗎?“主弱從強”是一種具有非常高的智慧含量和文化含量的人物結構方式。中國許多小說都很講究這個人物結構,包括《封神演義》《說唐》,不是說**把手包打天下,而是往往**把手被折騰得很糟糕,但是他那種道德的魅力和凝聚力搭救他跳出困境,去成就宏大的偉業。這說明中國哲學里面就是道和器的問題,是道德為尊,技術和力量只能起輔助的作用。 中國敘事智慧的第二個原則就是對比的原則!段饔斡洝防锏娜〗泿熗剿娜,一個是墮落凡胎的金蟬子,一個是攪亂天國的野神,另外兩個,本來是天上神將,貶下世間為俗神。豬八戒俗到七情六欲都很發達,又饞又懶又好色。俗神與野神對比,趣味橫生,生色不少。比如第三十一回,孫悟空讓豬八戒去平頂山蓮花洞巡山,豬八戒在山岙的草坡上睡覺,孫悟空變成了一只啄木鳥,照著豬八戒的嘴唇上一啄。豬八戒嘟嘟囔囔地罵那只啄木鳥 :把我的長嘴當成一個黑朽枯爛的樹樁,啄木鳥想從樹樁上找蟲子來吃,等我把嘴揣在懷里,你就找不著了。后來,豬八戒又把一塊石頭當成唐僧、沙僧、孫悟空三人,對著石頭來作揖編謊言,只說這是石頭山、石頭洞,洞門是冷冰冰的釘著釘子的鐵門。老豬想去哄那個弼馬溫,這套花言巧語卻被孫悟空事先告訴了唐僧。豬八戒的計謀全部漏了底,只好再去巡山,被妖魔抓住,展開了激烈又風趣的降妖伏魔的戰斗。所以《西游記》的打斗,打得非常好玩。這種對比原則,把本來非常激烈的降妖,寫得輕松、詼諧、有趣,把漫長單調的取經過程變成了一個個嘎巴脆的開心果 ;如果沒有這種對比原則,沒有一野一俗的兩種性格的碰撞,就寫不出這么多精彩的連臺好戲。 敘事智慧的第三個原則,是調節的原則?偸菍Ρ,總是磕磕碰碰,很容易散攤子。如果唐僧被抓走了,孫悟空就回花果山,豬八戒就回高老莊,這就需要沙僧在師兄弟之間斡旋,發揮沙僧的無用之大用,他成了粘合劑、潤滑劑。他說話在理,善于抹稀泥,七抹八抹,把溝溝壑壑抹平了,使得取經四人十萬八千里走到底。“主弱從強”的人物結構,配上對比原則、調節原則,成了經典教科書式的大智慧,使得好戲連臺,妙趣橫生。
文學史發生學對話錄(精裝) 作者簡介
楊義,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民族文學研究所原所長。澳門大學講座教授。著作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三卷)、《20世紀中國文學圖志》、《中國敘事學》、“先秦諸子還原”等80余種,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0余篇。主編《20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6卷)、《中國文史經典講堂》(14卷)等書籍19種(69冊)。曾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墩撜Z還原》 201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 曾任牛津大學客座研究員、英國學術院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客座教授、劍橋大學客座教授。 楊義注重文獻發掘和學理原創。在學理上,提倡“大文學觀”、“重繪中國文學地圖”,考究多民族文學 “邊緣的活力”,主張古今貫通,文史哲貫通,開拓文學圖志學、文學地理學、中國敘事學、諸子還原學、經典文本生命分析等學科分支和思想文化領域。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