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國水利人(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98508
- 條形碼:9787517098508 ; 978-7-5170-985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水利人(5) 本書特色
《中國水利人》記錄的是與水打交道的人,代表的是一個龐大的道德群體,折射出的是崇高的水利行業精神。在防汛抗旱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挺身而出,在自身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以涉險灘渡深水的勇氣,以水滴石穿鍥而不舍的韌勁,以江河奔流百川歸海的決然,銳意進取、主動擔當,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努力譜寫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事業新篇章。
中國水利人(5)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整理了2019年以來全國各地報刊、網絡等主流媒體報道的水利人物,表現了水利人立志水利、扎根基層,苦干實干、敬業精業的樸素情懷和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對家人無私奉獻的深情,較好地體現了“忠誠、干凈、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書中呈現的人物,既有全國及省部級勞動模范,更有眾多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既有管理人員,也有水利大師,更多的則是基層一線職工。他們分布在水利行業各個領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帶有體溫的記述,留檔的不僅有全景,還有近景和特寫;不僅豐富了水利文化,還有利于進一步振奮精神,使水利改革事業又好又快地向前推進;不僅鼓勵當下,相信也會感動未來。
中國水利人(5) 目錄
蔡、楊、王、余:樂清水利三代情
陳炳泉、鄒衛國:這對師徒測水情分毫不差
陳林:群眾眼中的“水書記”
陳小娟:鏗鏘玫瑰綻放在一江碧水畔
戴宜高:一腔真情造福一方
杜憲奎:從吸泥船上開始的治河人生
高原:做一名堅守初心的水務局長
葛應軒:邁出改革開放**步
胡金洲:南水北調圓了世紀夢
黃英宗:十年守水人堅守*后除夕崗
卡文明:黃河岸邊的若加
李慧情:戰“疫”向前沖的“她力量”
李小強: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安全
李永剛、冉翠蘭:疫情面前我請戰!
林義錢、梁彩萍:綠色田野守望者
劉敦禮:不懼生死同心抗“疫”
劉劍瓊:脈脈護水情
劉衛其:“箱涵醫生”踐誓言
羅小云:堅守為民初心勇擔防汛之責
呂文春:善用鏡頭為水高歌
毛德發:疫情面前,有職責,有擔當
彭斌:一天水利人,一生護碧水
彭世琥、程龍:碗子圩的鼓點
商崇菊:讓夢想在水利科研事業上綻放
孫清軍:英雄傳人守護英雄城市
田浮萍:此身天地一浮萍
田國生:不忘初心筑夢深山
童紀根:樸實的追夢人
涂偉:白山之星
王常義:情系大藤峽
王飛:守!
王雷:奮戰三十年,為讓京城百姓喝上南水
王學良:助人為樂的好人
翁永紅:價值在工程中得到升華
吳志廣:帶領團隊加速重啟
肖智勇:有一種堅守叫執著
徐永兵:蓮花并蒂映民心
顏斌:子承父業無悔奉獻為民無怨
楊愛明:空間筑夢人
楊傳武:全心獻水利篤志寫人生
葉奎成:巧思創新進無止境
于磊:建設工地成長起來的“海綿專家”
于翔:戰疫,唱響新時代*美的贊歌
余元君:清白如水只為一江碧水
俞昌都:初心不改的水文人
喻東平:當好精神文明建設排頭兵
袁崇仁:大河情懷映初心
張吉福、賈永圣:馴“馬”記
張亮華:“他們在,我們就有了主心骨!”
張寧:靜動皆“和”
張曉偉:初心不改守護南水北調工程十六載
張真先:安寧渡里守安寧
趙武京:深耕十余載拳拳治淮情
鄭娟娟:刻在心中的水利人
鄭世明:打好組合拳戰“疫”戰“貧”雙推進
鐘勛:以青山為伴以夾巖為家
鄒秋文:“把好自己該把的關,站好自己該站的崗”
中國水利人(5) 節選
蔡、楊、王、余:樂清水利三代情 多年來,一輩輩水利人之間彼此影響,不斷地完成代際的教育和更迭,也總有一種兢兢業業的職業精神內核長存于他們的心間。不畏犧牲、奮勇爭先的水利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水利工作者中繼往開來,不斷傳承。 為此,筆者采訪了樂清市水利局中蔡永、楊子敬、王宏進、余志超4組家庭,從小家,到大家,一起見證樂清水利人的祖孫三代水利情。 蔡永:身先士卒筑水庫,勤勤懇懇走基層 蔡永向記者回憶起自己的祖輩蔡旺發時,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便是爺爺對其說的“水利工程,百年大計”。在20世紀50年代初,蔡旺發**次擔任白石水庫修建的總指揮;60年代淡溪水庫修建時,蔡旺發再度出任總指揮一職,是樂清兩大水庫修建的功勛人物。1974年他就任農林水利局局長.后在該崗位上退休。 “我的父親當時在柳市工作,后被調往水庫的修建工地,擔任總指揮。他到任后,很快就跟民工們打成了一片,隨和的性格讓他在工作上更顯得心應手。”蔡永父親蔡方明對記者說。在淡溪水庫修建時,當時尚且年幼的蔡方明曾經去工地上探望自己的父親。工地如同一個大火爐,大家充滿干勁的樣子讓蔡方明受到了深深的觸動。 “爺爺的耳朵,聽說是在當時修建淡溪水庫的時候落下了病根,以致后來失聰。”蔡永對記者說。在淡溪水庫修建時,常常需要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潛水下去作業。蔡旺發當時雖然擔任總指揮,但常常身先士卒和民工一起下潛,由于衛生條件有限,在一次上岸后因為沒有清理干凈耳道,導致鼓膜受到感染。“說起耳朵的事,爺爺總是不以為然地說,‘條件就這樣,而且工作這么緊,沒時間管這個。’”蔡永回憶道。 過往水利基層工作的辛苦,父親蔡方明經常會跟蔡永一起回味,憶苦思甜,激勵蔡永要不怕困難,勇于向前。“我進入水利工作時,*早在清江一處水文站中工作,后來調往砩頭水文站。”蔡方明說。“在砩頭工作的時候,中午從樂清騎自行車出發,到砩頭往往已經天黑了。而且砩頭水文站當時的工作環境惡劣,幾乎每一寸肌膚都躲不過蚊蟲叮咬,叮咬部位的破潰流膿是每個夏秋都要經歷的。經過樂清水文人的多年建設,現在砩頭水文站已成為國家基本站。”蔡方明對記者說。 2019年4月底,蔡永作為大荊防洪一期工程的工程質量監督組組長,順利完成了大荊防洪一期工程的驗收,回到了水政監察大隊的崗位上。 “水政監察工作,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不被群眾理解是常事。”蔡永對記者說道。現在,蔡永喜歡跟父親在茶余飯后談談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通過父親的豐富工作經歷,一起商討解決。“水政監察的工作,和群眾打交道比較多,所以溝通格外重要。”蔡永對記者說。“依法辦事,耐心解釋,這是父親送給我的8個字,我一直記著。” “每個暴雨天,臺風天,他都在單位通宵值守,不用跟我們打招呼,這是水利人的默契。”蔡永的父親蔡方明對記者說。父親蔡方明已經65歲退休在家,同為水利人,他對兒子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 蔡永三代水利人,以不同的站位,相同的理想,為樂清水利奉獻著自身。水利工程,百年大計,不怕困難,勇于向前,依法辦事,耐心解釋……一句句叮囑,成了樂清水利人*真實的寫照。 楊子敬:踏著先輩的足跡,用腳步丈量樂清水城 “我的爺爺和父親,是我的驕傲!” 近日,記者來到市水利局采訪楊子敬,他對記者如是說道。 楊子敬的祖父楊云奶于1955年參加樂清市雙嶼陡閘建設。1958年,調入淡溪水庫任工兵連連長,全力參與淡溪水庫建設。1960年6月10日中午,祖父剛從杭州開完會趕回水庫,還未來得及吃午飯,工地就傳來出現啞炮的消息,祖父與另外幾位爆破人員即刻趕到大壩北山坡現場,處理啞炮事故。作為爆破隊隊長,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他不顧一切,進入土穴檢查電線、雷管,不料啞炮復爆……他因公壯烈犧牲。在祖父犧牲的時候,父親尚且年幼,并不能記得祖父更多的印象,所以楊子敬對于祖父的認識,只能停留在了人們的口傳和為紀念淡溪水庫建成所著的書頁中。 楊子敬的父親楊典珠1977年參加工作,起初在沙港頭水文站工作。那時,樂清市南岳碼頭建設急需水文資料,楊典珠和同事積極克服水文站設備落后的困難,將水文資料一點一滴從無到有整編完成。1979年調往淡溪水庫工作,1998年因病在崗位上逝世。楊子敬對記者說道。“記得那時候我們一家人住在虹橋,而淡溪離虹橋有相當一段距離。一開始,父親是步行去上班,一去待好多天。后來有自行車了,騎著自行車去上班。他走的時候,我還很小。”楊子敬清楚地記得父親去上班時的場景。“記得1982年在水庫工作時,暴雨造成巡邏船下沉,我老爸潛水八米深找到船只,上來時耳朵都被水壓弄出血了。”兩代人均投身水利工作的事跡,讓年少的楊子敬也有了一個水利夢。 P1-3
中國水利人(5) 作者簡介
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是水利部下屬的精神文明建設管理部門,負責整個水利系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